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杜占元:机制体制创新要围绕提高创新能力核心目标开展

时间:2024-05-22

“2011计划”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2011计划”的核心思路和根本要求,充分吸纳了近些年来高校改革的成功经验,充分考虑了高校创新发展的实际需求,进一步突出了改革要求与管理创新,提高了计划实施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方案制定过程中,得到了财政部及参与和支持此项工作的有关部门和专家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

实施“2011计划”应站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通过构建面向科学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以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的机制体制改革,有效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并在贡献中同步实现高校创新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目的。为便于更好地理解和指导下一步工作,杜占元就实施方案的四个基本特点,也是“2011计划”实施中需要把握好的四个关键问题,作以简要说明。

一是以机制创新为特色的基本要求。“2011计划”是以机制创新为特色的一个改革性计划。可以说,机制创新改革既是计划的根本特点,也是计划的本质要求和成功关键,同时更是实施操作的难点。

做好机制体制改革应把握好以下几个要点:一、要有改革的思路,只有改革才会有创新,只有以改革为动力,不断改革创新才能推动高校创新能力的提升。二、形成协同创新的新机制是机制改革的重点。三、机制体制创新要紧紧围绕提高创新能力这个核心目标来开展,同时,又要深入探索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统筹推进机制。“三位一体”的目的就是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概括起来就是以人才为根本,以学科为基础,以科研做支撑,形成有效的平台和创新机制,形成新的发展优势。只有通过“三位一体”的机制创新才能真正实现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二是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的基本实施方式。“2011计划”提出了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体制两项重点任务,实施方案将二者有机统一在协同创新中心这一载体上,也就是说,“2011计划”实施的直接载体就是重点建设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应坚持“多元、动态、融合、持续”的运行机制,中心研究人员可以采用新的选聘机制,来源可以是多元的,研究方向可以按需进行动态调整,创新资源和要素应实现高度汇聚与深度融合,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以开放、择优为原则的基本遴选机制。实施方案对计划的评审和评价机制,进行了重大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坚持全面开放的原则。二、建立专家参与、择优支持的机制。三、在计划实施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地方、相关部门的作用。四、加强宏观指导和顶层设计。

四是以资金、政策为重点的基本支持方式。实施方案突破了单纯经费支持的方式。一、要求学校、地方要加大投入,确定了在充分、有效集成现有资源、积极吸纳多方投入和支持基础上,国家再给予支持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于批准认定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要求在教育部和财政部支持的同时,各个方面,包括地方、行业和学校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二、构建了资金和政策的组合支持方式,除资金稳定支持外,强调政策在机制创新中的支持作用。三、明确了国家支持的主体是支持高校开展协同创新,支持高校的改革发展。(摘编自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5月7日在“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上的讲话)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