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圆孔液晶透镜的ZEMAX设计与优化

时间:2024-05-22

杨 兰, 蔡晓梅, 周雄图, 郭太良, 叶 芸*

(1. 集美大学 理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2.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6)

圆孔液晶透镜的ZEMAX设计与优化

杨 兰1, 蔡晓梅1, 周雄图2, 郭太良2, 叶 芸2*

(1. 集美大学 理学院, 福建 厦门 361021;2.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 福州 350116)

液晶透镜是自由3D显示的新器件,其原理是利用基于向列相液晶指向矢随外加电场作用发生变化的光电特性。本文提出一种简易准确的透镜参数设计和优化方案。以单圆孔结构的液晶透镜为例,利用光学软件ZEMAX和焦距缩放法对圆孔结构的液晶透镜的参数加以设计并优化。分析液晶透镜的像差,评价成像质量。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液晶透镜的像差明显减小,3.5°视场下,弥散斑均方根半径RMS值由248.118 μm减小到62.192 μm,为原来的25.1%;光学调制传递函数MTF值明显改善。最后实验测试验证了液晶透镜阵列的衍射光斑亮度及清晰度均显著提高。

液晶透镜; 调制传递函数(MTF); 光学设计; 像质评价

1 引 言

液晶具有较大的光电各项异性,是很好的光电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光学器件,如液晶显示器[1]、液晶滤波器、液晶透镜[2]、液晶相位延迟器[3]等。电调谐液晶透镜是目前裸眼3D[4-6]显示器的又一个研究热点,其优势在于可自由进行2D/3D切换,光信息损失率低,具有电控变焦距等特性。

液晶透镜的研究起始于1979年。日本科学家Sato[7]首次完成单个电控液晶透镜。1989年,以Nose为代表的研究团队报道了单圆孔电极结构的液晶透镜,这是基于非均匀电场的液晶透镜,对外部电路的要求比较高[8]。1999年,Naumov等提出球形灌注式液晶透镜[9],该设计通过改变液晶折射率分布和液晶材料的厚度,从而提高液晶透镜的聚焦效果。2010年,Mao等[10]利用孔状电极结构,采用薄绝缘膜取代液晶层与上电极之间的其他基层,从而降低了透镜的控制电压,为集成超薄型3D液晶屏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但该方法对薄膜绝缘层制作的工艺要求较高。2015年,Hassanfiroozi等[11]采用凸面六角电极液晶微透镜阵列,使透镜短焦焦距减至250mm,并降低了驱动电压。

从目前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液晶透镜技术研发围绕电极和电压之间的技术关联性展开[12]。液晶透镜的制备工艺精细,测试要求技术先进,条件苛刻,成本相对较高,是阻碍液晶透镜大规模产业化的直接原因。本文提出一种利用焦距缩放法[13]和光学软件ZEMAX[14]辅助设计液晶透镜结构参数的简便方法,有利于提高液晶透镜设计的准确性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

2 理论仿真模拟

2.1液晶透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本文所研究的液晶透镜结构为圆孔电极的层式透镜结构,如图1所示。图1是基于非均匀梯度电场设计的液晶透镜,使用ITO玻璃作为上下基板,具有圆孔阵列的ITO膜作为上电极,下基板是镀有ITO膜的玻璃。ITO膜上的圆孔阵列排列整齐,每个圆孔大小一致。圆孔液晶透镜的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上玻璃板、ITO膜、聚酰亚胺、液晶层、聚酰亚胺、ITO膜、下玻璃板。本文选用厚度为1.1mm的镀有氧化铟锡(ITO)导电薄膜的玻璃,利用盐酸腐蚀法及掩膜技术对上下极板做圆盘圆孔图形处理,在电极侧旋涂上聚酰亚胺(PI)取向膜,进行摩擦处理,并将两基板的摩擦方向呈反平行排列,制作出样品空盒,利用隔垫物对液晶层厚度d进行控制。

图1 单圆孔液晶透镜结构侧面图

图2 上电极阵列俯视图

2.2电场建模仿真

根据电磁场原理,电场强度E表示为:

E=-V,

(1)

其中,V为两电极之间的电势。

由Maxwell电磁场方程:

·(ε·E)=0,

(2)

得到液晶在两个电极之间静态电场域中电位相φ分布的拉普拉斯方程:

2φ=++=0,

(3)

在给定的边界条件下,利用有限元差分法计算,可得在任意盒厚下液晶指向矢分布[15]:

ε0ΔεE2sinθ(z)cosθ(z)=0,

(4)

其中d为液晶层厚度,θ(z)为液晶与基板平面的倾角,0

由式(4)求取积分得通解[16]:

液晶透镜的焦距f由下式[17]计算得出:

(6)

其中,r为液晶透镜孔径半径,δn为液晶在圆孔边界与圆孔中心之间的有效折射率差,有:

(7)

其中n(0)=no,no为寻常光折射率,有效折射率neff为:

(8)

其中no≤neff≤ne,ne为非寻常光折射率。将式(5)得到的θ(z)代入式(8)得到有效折射率neff。可见,通过施加电场改变液晶分子的指向矢排列方向,使对应的非寻常光的折射率ne连续变化到寻常光的折射率no,通过电压控制盒内液晶分子的取向[18-19],改变折射率分布,也就相应调节了透镜短焦焦距f,实现变焦透镜的目的。

3 ZEMAX光路设计

3.1焦距缩放法转换参数

本文选择的液晶材料MERCK E44在20Vrms电压条件下,折射率最大值为nmax=ne=1.778,no=1.523,由式(6)可得,液晶透镜材料在一定温度、一定电压条件下,其孔径半径r与折射率n(r)之间的关系为:

(9)

在初始设计时,首先在原有实验参数基础上提出一个设计目标。本文的初始设计目标为透镜焦距f=20mm,然后利用光学缩放法对设计的参数进行进一步改进。改进步骤为:对初始孔状液晶透镜结构进行焦距按比例缩放,焦距缩放公式为:

(10)

(11)

其中,r*为放大后的孔径半径,f*为放大后的透镜焦距,d*为放大后的液晶层厚度。按比例缩放直至达到目标设计要求的焦距f=20mm,其次修改好孔径大小r、视场角。修改好基本参数后,将参数输入ZEMAX光学软件进行拟合分析,将设计目标焦距参数f代入公式(9)得到有效折射率n(r)与透镜孔径r的关系为n(r)=-0.255r2+1.778。最后,将透镜液晶层厚度d设为输出可变参数。软件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假设平行光进入液晶层发生折射,光阑面与第一个折射面的间距选取厚为97μm液晶层,再射入0.5mm的玻璃基板。因为液晶层为梯度折射率变化材料,故光阑面选择梯度折射率面型I,程序设置步长为1,常数项为1.778,二次项系数为-0.255。视场选取视场角模式,视场角选取分别为0°、3.5°、5°,以He-Ne激光器为光源(波长为633nm)。然后利用ZEMAX自带的默认评价函数进行评价并进一步优化,优化时需要加入一些其他条件,作为优化限制约束条件。如本文设定弥散斑半径小于100μm,则最后把液晶层厚度d设为输出变量,对评价函数MTF进行改进,确保系统结构不会超出实际要求,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EFFL、DMLT、TOTR等一系列边界控制操作数等控制像差。此外,为保证系统的MTF值大小,还可以添加MTFA、MTFS、MTFT等操作数控制系统在要求频率范围内的MTF值。

3.2设计结果与像质评价

经过程序反复计算和优化,最终得到一套性能优良的透镜结构参数。优化后的焦距f2=19.031mm,孔径r=1mm,液晶层厚度d2=99.86μm。与理论值计算的焦距f1=20mm、液晶层厚度d1=97.00μm十分接近,说明ZEMAX模拟出的液晶单透镜符合要求。

图3 单圆孔液晶透镜的三维轮廓图

图3是单圆孔液晶透镜(本文以下简称液晶透镜)的三维轮廓图,图4、图5是液晶透镜优化前后的视场角分别为0°、3.5°、5°的光线像差图,追迹700条光线。

图4 单圆孔液晶透镜优化前的光线像差图

图5 单圆孔液晶透镜优化后的光线像差图

Fig.5Post-optimized optical aber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lens

对比图4和图5可以看出,优化后的液晶透镜的像差虽然存在,但是明显改善,尤其是视场角为3.5°、5°的情况。其中,子午面垂轴像差曲线EY偏离PY程度和弧矢面垂轴像差[20]曲线EX偏离PX程度均变小许多,证明图像像差得到改善。

图6、图7是液晶透镜优化前后的点列图。优化前液晶透镜在0°、3.5°、5°时的弥散斑均方根半径(RMS radius)分别为165.937,248.118,316.958μm,而优化后的液晶透镜的弥散斑均方根半径缩小到68.414,62.192,125.280μm。分别缩小到优化前的41.2%、25.1%、39.5%,说明总体上优化后的液晶透镜的光斑聚焦能力显著增强,光亮度尖锐集中,成像清晰度显著提高,其中3.5°视场光聚焦能力最好。另外,弥散斑呈三角锥状和条状,说明透镜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球差。

图6 单圆孔液晶透镜优化前的点列图

图7 单圆孔液晶透镜优化后的点列图

为了准确评价优化前后的液晶透镜成像质量,利用光学调制传递函数(MTF)定量评价图像质量。在MTF值相同的情况下,若透镜的空间频率越高,则说明其对图像的解像力越强,即通过该透镜所成的像的轮廓细节描写越清晰。通常MTF值>0.8为成像质量优秀,0.8>MTF值≥0.6为图像成像良好;MTF包含的面积越大,径向MTF(S)与切向MTF(T)越接近越好; MTF曲线越平,表示图像分辨率越高、解像力越均匀、中心解像力越优秀。

图8、图9为液晶透镜优化前后的调制传递函数MTF曲线图。从图8可以看到,在视场角为0°、3.5°、5°情况下,MTF值为0.6。频率范围在5lp/mm以内,MTF值衰减迅速,包含的面积非常小,对图像的轮廓描写模糊。其次,S、T曲线分离明显,边缘像散严重,成像质量明显不好。图9中的MTF曲线较图8明显平缓,S、T曲线较为集中,曲线所包含面积明显变大。这说明参数优化后的液晶透镜对图像轮廓的描写更为清晰,中心解像力与边缘解像力均显著增强,边缘像散较优化前的液晶透镜明显降低,成像质量优秀。当调制传递函数MTF值为0.6时,优化后液晶透镜在0°、3.5°、5°视场角下所对应的S曲线频率(径向分辨率)分别为9.989,12.06,12.64lp/mm,对应的T曲线频率(切向分辨率)分别为9.989,12.06,6.694lp/mm,成像质量良好,像差较小。

图8 单圆孔液晶透镜优化前的MTF图

图9 单圆孔液晶透镜优化后的MTF图

4 测试实验装置与分析

图10是液晶透镜测试实验装置图。光源为He-Ne激光器,其波长为633nm。激光器发出的光经过孔径光阑、扩束镜等组成的小孔空间滤波系统,得到均匀的平行光束,然后投射到物镜和液晶透镜之后用CCD采集数据。在实验中,使用两个偏振片,其偏振化夹角为90°,分别与液晶透镜成45°,使用频率为600Hz的电压进行电调谐[21]。图11是液晶透镜阵列光衍射测试图,从图11可以看到,优化后的液晶透镜阵列光衍射亮度明显增强,无二级光衍射环状条纹,光斑尺寸较优化前明显变小且集中,说明优化后的像差显著改善,光聚焦能力增强,光亮度集中,分辨率提高。

图10 测试实验装置图

图11 液晶透镜阵列优化前(a)后(b)的光衍射测试图

Fig.11Optical diffraction test of pre-optimized(a) and post-optimized(b) liquid crystal lens array

5 结 论

对于液晶透镜的参数设计,我们采用焦距缩放与ZEMAX光学软件对初始参数进行设计与优化相结合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设计液晶透镜器件参数的准确性和精度,减少了制备样品的成本。利用ZEMAX软件模拟了液晶透镜的像差、弥散斑均方根半径RMS值,利用光学调制传递函数MTF评价了优化前后液晶透镜的成像质量,最后实验测试了液晶透镜阵列,得到了光衍射图像。实验结果证明优化后的液晶透镜阵列的光亮度和光清晰度显著增强。

[1] 刘建龙, 马红梅, 孙玉宝. 窄视角蓝相液晶显示器 [J]. 液晶与显示, 2016, 31(9):847-852.

LIU J L, MA H M, SUN Y B. Blue phas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for narrow viewing angle [J].Chin.J.Liq.Cryst.Disp., 2016, 31(9):847-852. (in Chinese)

[2] 尹向宝, 刘永军, 张伶莉, 等. 大变焦范围电调谐液晶变焦透镜的研究 [J]. 物理学报, 2015, 64(18):184212.

YIN X B, LIU Y J, ZHANG L L,etal.. Liquid crystal lens with large-range electrically controllable variable focal length [J].ActaPhys.Sinica, 2015, 64(18):184212. (in Chinese)

[3] 王书朋, 赵海丽, 刘鹏, 等. 液晶可变相位延迟器的相位延迟特性[J]. 液晶与显示, 2016, 31(11):1079-1084.

WANG S P, ZHAO H L, LIU P,etal.. Phase retard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er [J].Chin.J.Liq.Cryst.Disp., 2016, 31(11):1079-1084. (in Chinese)

[4] 杨兰,曾祥耀,邹卫东, 等. 基于插值算法的立体显示的图像合成与嵌入式实现 [J]. 发光学报, 2016,37(10):1237-1244.

YANG L, ZHENG X Y, ZOU W D,etal.. Image synthesis and realization of embedded 3D display system based on interpretation algorithm [J].Chin.J.Lumin., 2016, 37(10):1237-1244. (in Chinese)

[5] 刘晓林, 谢佳, 张永栋,等. 基于电控液晶透镜的自由立体显示技术研究与实现 [J]. 液晶与显示, 2013, 28(4):552-555.

LIU X L, XIE J, ZHANG Y D,etal.. Study and realization of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based on electric-field-driven LC lens [J].Chin.J.Liq.Cryst.Disp., 2013, 28(4):552-555. (in Chinese)

[6] 陈明璿, 陈柏儒, 林怡欣. 基于液晶透镜的电控式光学影像缩放系统 [J]. 液晶与显示, 2015, 30(3):375-380.

CHEN M R, CHEN P R, LIN Y X. Electrically tunable optical zoom system based on liquid crystal lenses [J].Chin.J.Liq.Cryst.Disp., 2015, 30(3):375-380. (in Chinese)

[7] SATO S. Liquid-crystal lens-cells with variable focal length [J].Jpn.J.Appl.Phys., 1979, 18(9):1679-1864.

[8] NOSE T, SATO S. A liquid crystal microlens obtained with a non-uniform electric field [J].Liq.Cryst., 1989, 5(5):1425-1433.

[9] NAUMOV A F, LOVE G D, YU M,etal.. Control optimization of spherical modal liquid crystal lenses [J].Opt.Express, 1999, 4(9):344-352.

[10] MAO Y, BIN W, MASARU U,etal.. Low-voltage-driving liquid crystal lens[J].Jpn.J.Appl.Phys., 2010, 49:100204.

[11] HASSANFIROOZI A, HUANG Y P, JAVIDI B,etal.. Hexagonal liquid crystal lens array for 3D endoscopy [J].Opt.Express, 2015, 23(2):000971.

[12] 张兴, 郑成武, 李宁, 等. 液晶材料与3D显示 [J]. 液晶与显示, 2012, 27(4):448-455.

ZHANG X, ZHENG C W, LI N,etal.. Liquid crystal materials and 3D display [J].Chin.J.Liq.Cryst.Disp., 2012, 27(4):448-455. (in Chinese)

[13] 萧泽新. 工程光学设计(三) [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4:217-249.

XIAO Z X.EngineeringOpticalDesign(PartThree)[M]. Beijing: Electronic Industry Press, 2014:217-249. (in Chinese)

[14] 黄振永, 卢春莲, 俞建杰. 基于ZEMAX的光学设计教程 [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3:232-267.

HUANG Z Y, LU C L, YU J J.BasedonTheOpticalDesignTutorialsofZEMAX[M]. 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Press, 2013:232-267. (in Chinese)

[15] 王谦, 何赛灵. 液晶指向矢分布的模拟和比较研究 [J]. 物理学报, 2001, 50(5):926-932.

WANG Q, HE S L. Simulation and comparison study of liquid crystal director distributions [J].ActaPhys.Sinica, 2001, 50(5):926-932. (in Chinese)

[16] 刘红红, 张艳君. 混合排列柱状薄层中的向列相液晶指向矢分布的研究 [J]. 液晶与显示, 2017, 32(1):13-18.

LIU H H, ZHANG Y J. Director distributions of nematic liquid crystals inhybrid arrangement cylindrical cells [J].Chin.J.Liq.Cryst.Disp., 2017, 32(1):13-18. (in Chinese)

[17] 郭永康. 光学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35-236.

GUO Y K.Optics[M].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05:235-236. (in Chinese)

[18] 周建伟, 梁静秋, 梁中翥, 等. 液晶调制光子晶体微腔光衰减器 [J]. 发光学报, 2013, 34(2):245-250.

ZHOU J W, LIANG J Q, LIANG Z Z,etal.. Tunable two-dimensional photonic crystals cavity attenuator using liquid-crystal [J].Chin.J.Lumin., 2013, 34(2):245-250. (in Chinese)

[19] 马红梅, 杨瑞霞, 孙玉宝. 降低聚合物稳定蓝相液晶显示器驱动电压的一种方法 [J]. 液晶与显示, 2017, 32(3):163-168.

MA H M, YANG R X, SUN Y B. A method to reduce the operating voltage of polymer stabilized blue-phase liquid crystal displays [J].Chin.J.Liq.Cryst.Disp., 2017, 32(3):163-168. (in Chinese)

[20] 吴雯婷, 梁忠诚, 仉乐. 可调微流控光学变焦透镜 [J]. 发光学报, 2015, 36(6):718-723.

WU W T, LIANG Z C, ZHANG L. Optofluidic varifocal microlens [J].Chin.J.Lumin., 2015, 36(6):718-723. (in Chinese)

[21] 谢娜, 张宁, 赵瑞, 等. 交流作用下电润湿液体透镜动态过程的测试与分析 [J]. 物理学报, 2016, 65(22):224202.

XIE N, ZHANG N, ZHAO R,etal.. Test and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procedure for electrowetting-based liquid lens under alternating current voltage [J].ActaPhys.Sinica, 2016, 65(22):224202. (in Chinese)

DesignandOptimizationofRoundHoleLCDLensBasedonZEMAX

YANGLan1,CAIXiao-mei1,ZHOUXiong-tu2,GUOTai-liang2,YEYun2*

(1.CollegeofScience,JimeiUniversity,Xiamen361021,China;2.CollegeofPhysics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FuzhouUniversity,Fuzhou350116,China)

Liquid-crystal lenses are new devices for free3D display, its photoelectric properties are controlled by electric field. The accurate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method of lens parameters we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optical software ZEMAX and the focal length zoom method, the parameters of LCDs were designed and optimized. Then, the aber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lens and image quality were evaluated. it is proved that the optimized liquid crystal lens aberration decreases evidently. The dispersion spot root mean square radius (RMS) value decreases from248.118μm to62.192μm with3.5° view and the optical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MTF is improv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brightness and clarity of the diffractive lens array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liquidcrystal lens; 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MTF); optical design; image evaluation

2017-06-12;

2017-08-2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404059); 福建省科技厅自然科学基金(2017J01758); 厦门市科技局项目(3502Z20143024); 厦门企业技术攻关服务项目(S14015)资助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61404059); Natural Science Fund of Fuj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2017J01758); Xiam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 Fund(3502Z20143024); Xiamen Enterprise Technology Research Fund(S14015)

1000-7032(2017)12-1688-07

TN141

A

10.3788/fgxb20173812.1688

*CorrespondingAuthor,E-mail:yeyun07@fzu.edu.cn

杨兰(1971-),女,新疆乌鲁木齐人,硕士,副教授,2010年于福州大学获得硕士学位,主要从事光电材料与信息显示技术的研究。E-mail: tiger0548@sina.com

叶芸(1977-),女,福建建阳人,博士,研究员,2007年于电子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光电显示材料与器件的研究。E-mail: yeyun07@fzu.edu.cn

总目次

·特邀报告·

基质中非4f组态的电子态对Pr3+离子发光的影响

(1-1)

上转换纳米粒子CaF2∶Er3+,Yb3+的合成及其温敏特性

(2-133)

石英增强光声光谱技术研究进展

(7-839)

·材料合成及性能·

YVO4∶Yb3+,Er3+纳米粒子颜色可控的高色纯度上转换发光

(1-7)

NaY1-x(MoO4)2∶xEu3+的制备及发光性能

(1-13)

新型PVA荧光凝胶的制备及光物理性能研究

(1-21)

Zn、Cu共掺杂TiO2∶SiO2薄膜材料的光学性能研究

(1-27)

基于气炼法Yb2+/Yb3+共掺石英玻璃制备及光谱特性的研究

(1-32)

Ce3+和Tb3+掺杂钆-钡-硅酸盐闪烁玻璃的发光性能

(1-37)

基于YAG∶Ce3+荧光材料的中子管靶点表征方法

(1-45)

Tm3+/Er3+/Yb3+掺杂的镓锗酸盐玻璃光谱性能及能量传递

(1-50)

Y2O3∶Eu3+纳米球的可控合成及尺寸效应所影响的发光性质

(2-139)

原电池法室温制备Ba1-xCaxMoO4固溶体薄膜

(2-147)

Dy3+,Sm3+共掺杂Ca2A1[AlSiO7]荧光粉的发光性质研究

(2-154)

叶酸-O-羧甲基壳聚糖的制备与光谱分析

(2-160)

Eu3+掺杂5Li2O-1Nb2O5-5TiO2发光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269)

Ag@Fe3O4@C-CdTe@SiO2磁性荧光复合微球的制备与光学特征

(3-274)

Gd3+掺杂浓度对NaErF4∶Yb纳米晶上转换荧光性能的影响

(3-281)

基于InP@ZnS QDs/Dured纳米荧光探针的DNA检测

(3-288)

Eu3+掺杂的Na2YMg2(VO4)3荧光粉制备和发光特性

(3-296)

3,4,9,10-苝四甲酸二酐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传感行为的研究

(3-303)

白光LED用B2O3-Bi2O3-Eu2O3-MO(M=Mg,Ca,Sr,Ba)红光发射荧光玻璃的结构与发光性能

(4-415)

Sr3Al2O6∶Tb3+,Yb3+荧光粉的近红外量子剪裁效应

(4-423)

Li+对硅酸盐玻璃中Yb3+、Tm3+上转换效率的影响

(4-430)

Nd3+/Yb3+掺杂YNbO4粉末上转换发光特性

(4-435)

ZnO∶(Al, Sm)阻挡层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4-442)

Tb3+和Ce3+在Sr7Zr(PO4)6基质中能量传递及发光特性研究

(4-450)

Ca3Y2Si3O12∶Tm3+,Yb3+上转换发光粉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研究

(5-561)

溶胶凝胶法合成CaYAlO4∶Mn4+红色荧光粉及其荧光性能研究

(5-567)

基于氢化物发生技术的CdSe量子点水相制备新方法研究及其用于银的高灵敏传感分析

(5-574)

极化子效应对ZnS/CdSe核壳量子点光吸收系数的影响

(5-580)

稀土掺杂磷酸钇荧光粉的控制合成和发光性能

(5-587)

电泳沉积法制备的Zn1-xCuxO薄膜的结构及阻变性能

(5-594)

纳米纤维状Sr3Al2O5Cl2∶Eu2+, Tm3+的白色长余辉性能

(6-697)

不同应变对Ge的光学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6-702)

竖直生长有机单晶微米线的制备及其光波导性能

(6-709)

异丙醇对油溶性CdSe团簇量子点荧光的影响

(6-715)

Tb3+掺杂含SrF2纳米晶硅酸盐微晶玻璃的光谱性质

(7-849)

铜掺杂氧化锌纳米棒的非线性光学响应竞争特性

(7-855)

基于四苯乙烯基的水杨醛缩芳胺希夫碱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7-862)

单一基质双光色Ba10-x(PO4)4(SiO4)2∶xEu2+荧光粉的两步法制备与光谱调控

(7-874)

Bi3+或Sm3+掺杂对NaGd(WO4)2∶Eu3+荧光粉结构和发光性质的影响

(8-987)

Eu3+离子激活荧光粉Ca1.9Eu0.1NaMg2-xZnx(VO4)3(0≤x≤1)的发光性质

(8-995)

CdSe/CdS核壳量子点复合材料合成及其在白光发光二极管中的应用

(8-1003)

Eu掺杂SiCxOy薄膜的Eu3+发光机制

(8-1010)

生物质焦油制备的碳量子点

(8-1015)

基于六硼化镧与壳聚糖的光热转换生物材料

(8-1021)

GdNbO4∶Er3+/Yb3+荧光粉的上转换发光与温度特性

(9-1129)

Eu(DBM)3Phen掺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静电纺丝荧光纤维

(9-1136)

Li+掺杂Sr2MgSi2O7∶Eu2+,Dy3+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性能

(9-1143)

强上转换发光的LiLu1-xYbxF4∶Tm@LiGdF4核壳纳米晶的制备

(9-1149)

ZnO对硫硒化镉量子点玻璃发光性能的影响

(9-1155)

(Zn1-x,Mgx)2GeO4∶Mn2+的荧光以及长余辉发光性能

(9-1161)

非晶SiCxOy薄膜的可调强光发射机制

(9-1167)

nc-Ge/SiNx多层膜的光致发光特性

(9-1173)

一种新型有机蓝光材料的合成及光物理性质研究

(9-1179)

CaAlSiN3∶Eu2+荧光粉掺杂PC透光罩的制备及其在植物灯中的应用

(9-1185)

小尺寸Ⅳ族材料拉曼谱与晶体结构的研究

(9-1192)

阳离子交换增强β-NaGdF4∶Yb3+,Tm3+纳米晶近红外发光

(10-1267)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β-Ga2O3纳米结构及其缺陷发光性质研究

(10-1273)

Pb2+掺杂导致的CaF2中Yb3+离子三聚体合作发光猝灭

(10-1280)

氧化锌量子点和碳量子点及其复合物的制备与发光性能的研究

(10-1287)

CaxSi合金前驱物常压氮化制备Ca1-xAlSiN3∶xEu2+红色荧光粉及发光性能研究

(10-1295)

基于合作能量传递的Sm2+离子上转换发光

(11-1413)

ZnO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白光LED中的应用

(11-1420)

通过改变基质阳离子半径使O2-→Eu3+电荷迁移带红移

(11-1429)

烧结温度和掺杂浓度对Y4Zr3O12∶ Eu3+荧光粉发光性质的影响

(11-1436)

壳聚糖基聚合物点荧光材料的合成及其对纸张的抗紫外老化性能

(11-1443)

Y3+掺杂对Sr1-xCaxSi2O2N2∶Eu2+发光性能的影响

(11-1450)

铯铅溴量子点的合成与发光性质

(11-1457)

铕原子4f76p3/2nd自电离态的光谱

(11-1461)

KLa(MoO4)2∶Yb3+,Ho3+,Tm3+白光荧光粉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1469)

基于Eu3+还原制备Eu3+-Eu2+共存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

(11-1475)

谷胱甘肽比率荧光探针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光谱性能

(12-1561)

氮掺杂高量子产率荧光碳点的制备及其体外生物成像研究

(12-1567)

双氰基荧光染料的合成、光学性质及其生物成像

(12-1575)

NaY(MoO4)2∶Er3+纳米晶体荧光粉的发光与光学温度传感特性

(12-1582)

太阳光激发UVC紫外上转换发光材料Y2SiO5∶Pr3+的灭菌效果研究

(12-1591)

CsPbBr3钙钛矿/Pt杂化纳米结构中等离激元-激子耦合引起的发光猝灭和辐射速率减小

(12-1597)

铝镓氮薄膜双光子吸收效应

(12-1605)

Eu原子4f76p3/2ns自电离态的光谱的研究

(12-1611)

氧化石墨烯纳米带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12-1617)

·器件制备及器件物理·

量子阱层和垒层具有不同Al组分的270/290/330 nm AlGaN基深紫外LED光电性能

(1-57)

InGaN/GaN 多量子阱LED载流子泄漏与温度关系研究

(1-63)

Ta2O5-PMMA复合栅绝缘层对OFETs性能的影响

(1-70)

OLED薄膜干燥剂的制备及其对OLED的影响

(1-76)

电子传输层厚度及阻塞层对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1-85)

量子点网点导光板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91)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可靠性研究和失效分析

(2-165)

基于单发光区芯片的大功率光纤耦合激光器的输出远场特征分析

(2-170)

一维增透亚波长光栅的研究

(2-177)

CMOS有源像素图像传感器的电子辐照损伤效应研究

(2-182)

OLEDs瞬态延迟时间的模拟及在信号通讯的应用

(2-188)

绝缘层修饰对喷墨打印有机场效应晶体管形貌和性能的影响

(2-194)

光谱稳定的互补色双发光层高效混合白光OLED

(2-201)

基于PVP和PbSe 三维自组装超晶格复合体系的电双稳器件

(2-207)

掺铒聚合物狭缝波导放大器的增益特性研究

(2-213)

γ射线电离辐射对商用CMOS APS性能参数的影响

(3-308)

Ag纳米颗粒的引入方式对TiO2三维有序多孔/Ag复合结构SERS性能的影响

(3-316)

局域表面等离激元对InGaN/GaN多量子阱发光效率的影响

(3-324)

低阈值852 nm半导体激光器的温度特性

(3-331)

GaN基薄膜LED倒装芯片表面结构设计及光萃取效率研究

(3-338)

载流子分布对GaN基LED频率特性的影响

(3-347)

基于KMnF3∶Yb3+,Er3+纳米晶的红光聚合物平面光波导放大器

(3-353)

TiO2阴极缓冲层对 Rubrene/C70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改善

(3-359)

PEG掺杂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影响

(4-457)

1 MeV电子辐照下晶格匹配与晶格失配GaInP/GaInAs/Ge三结太阳电池辐射效应研究

(4-463)

利用干涉光刻技术制备LED表面微纳结构

(4-470)

GaN基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结构优化研究进展

(4-477)

高效率的蓝色磷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4-487)

纳米结构氧化镍缓冲层对蓝色有机发光二极管性能的影响

(4-492)

芳香烃中位取代氟硼二吡咯的薄膜放大自发辐射稳定性研究

(4-499)

氧化锌作为电子传输层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4-507)

激基复合物给体作间隔层对激子复合区域的调节

(4-514)

基于一种新型杂化阳极修饰层的高效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5-601)

退火对Ga2O3薄膜特性的影响

(5-606)

基于MEH-PPV/Ir(ppy)3聚合物电双稳器件

(5-611)

压电波形对喷墨打印电极的调控规律

(5-617)

PbSe量子点液芯光纤的温度效应

(5-623)

基于微纳光纤-单壁碳纳米管可饱和吸收体的被动调Q掺镱光纤激光器

(5-630)

稳定耦合效率的沟槽结构半导体激光器

(5-636)

基于CCD测量激光光束质量M2

(5-642)

飞秒时间分辨实验中泵浦-探测交叉相关函数的测量和时间零点的确定

(5-648)

封装热应力致半导体激光器“Smile”效应的抑制方法

(5-655)

不同年龄群体的光生物效应评价方式

(6-721)

基于亚波长光栅的VCSEL偏振控制研究

(6-729)

V形坑尺寸对硅衬底InGaN/AlGaN近紫外LED光电性能的影响

(6-735)

半导体激光泵浦复合晶体固体激光器的热效应

(6-742)

后处理工艺对钛基纳米金刚石涂层场发射特性的影响

(6-747)

6H-SiC衬底上AlGaN基垂直结构紫外LED的制备

(6-753)

GaN基HEMT器件的缺陷研究综述

(6-760)

基于置换法的硫离子荧光传感器的研究及其在生物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6-768)

梯度铝镓氮缓冲层对氮化镓外延层性质的影响

(6-780)

插指型SiO2电流阻挡层对大功率LED外量子效率的影响

(6-786)

MEH-PPV/PEG聚合物电双稳器件的研究

(6-793)

紫外臭氧处理超薄银修饰ITO电极的高效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7-882)

C-mount封装激光器热特性分析与热沉结构优化研究

(7-891)

利用PNA添加剂来调控钙钛矿薄膜结晶和覆盖率实现高效太阳能电池

(7-897)

高质量立方相ZnMgO的制备与紫外受激发射特性研究

(7-905)

空气中氧化锌基可循环使用光催化剂

(7-911)

室温下溅射法制备高迁移率氧化锌薄膜晶体管

(7-917)

量子阱结构对含V形坑InGaN/GaN蓝光LED效率衰减的影响

(7-923)

InAs/AlSb/GaSb量子阱中的双色光吸收

(7-930)

ZnO/Cu2O异质结纳米阵列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7-936)

ZnS∶Cu-罗丹明B的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性质

(8-1028)

Pd颗粒表面修饰ZnO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及其气敏特性

(8-1033)

基于适配体-表面等离子共振的生物传感技术及应用

(8-1039)

红荧烯薄膜生长及稳定性的研究

(8-1047)

Be掺杂对InGaAsN/GaAs量子阱性能的提高

(8-1056)

快速热退火处理ZnO电子传输层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改善

(8-1063)

基于Alq3掺杂Bphen电子传输层的有机发光二极管

(8-1069)

混合量子点QLED结构性能研究

(8-1076)

非故意掺杂GaN层厚度对蓝光LED波长均匀性的影响

(9-1198)

柔性低温多晶硅薄膜晶体管的弯曲稳定性

(9-1205)

在电子传输层中添加PVK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性能

(9-1210)

轻质柔性GaInP/Ga(In)As/Ge三结太阳电池及其性能研究

(9-1217)

基于外腔反馈二极管线阵列的smile效应测量方法

(10-1302)

GaN衬底的腐蚀程度对ZnO纳米棒阵列光学性能的调控

(10-1307)

非对称结构诱导取向生长的有机半导体薄膜

(10-1314)

利用变温瞬态电致发光研究OLED载流子的输运机理

(10-1321)

GaN基p-i-n和肖特基紫外探测器的响应光谱及暗电流特性

(10-1327)

基于MoO3/Au/MoO3透明电极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10-1332)

Cd掺杂的Cu2ZnSnS4光伏材料的发光光谱及其太阳能电池器件特性

(10-1338)

退火处理ZnPc(OC8H17OPyCH3I)8阴极缓冲层的倒置有机太阳能电池

(10-1346)

微纳混合结构黑硅的制备及其关键工艺技术讨论

(11-1486)

LED柔性照明及显示用超弹性柔性荧光膜

(11-1493)

利用吡啶添加剂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

(11-1503)

高In组分InGaNAs/GaAs量子阱的生长及发光特性

(11-1510)

高速光通讯面发射激光器的热分析及优化

(11-1516)

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的非线性注入模型

(11-1523)

表面等离子体-微腔激元对顶入射有机薄膜太阳能电池光吸收效率的增强

(11-1532)

非晶镁铟锡氧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退火对其性能的影响

(11-1539)

氮掺铟锡锌薄膜晶体管的制备及其光电特性

(12-1622)

光浴对CH3NH3PbI3薄膜光致发光量子效率的影响

(12-1629)

利用C60和CuPc形成的有机半导体异质结作为阳极修饰层实现高效的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

(12-1636)

基于PBDT-TT-F∶PCBM体异质结红光探测器的光电特性

(12-1643)

高灵敏度InAs/AlSb 量子阱的霍尔器件

(12-1650)

110 W高功率高亮度915 nm半导体激光器光纤耦合模块研究

(12-1654)

·发光学应用及交叉前沿·

大功率远程荧光粉型白光LED散热封装设计

(1-97)

典型放电气体的击穿场强阈值研究

(1-103)

基于深度稀疏学习的土壤近红外光谱分析预测模型

(1-109)

氨基化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焦性没食子酸的研究

(1-117)

基于石墨烯量子点的荧光探针应用于抗坏血酸检测的研究

(1-124)

MOCVD反应室温度均匀性的研究

(2-220)

萘酰亚胺铁离子荧光探针的合成及识别性能

(2-226)

光谱法研究一种具有渐变折射率的新型等离子体光子晶体

(2-232)

喷墨打印半色调混合像元的反射光谱形态特征研究

(2-238)

太赫兹波探测光子晶体涂层覆盖目标的可行性

(2-248)

基于遗传算法的RGBW混光优化研究

(2-254)

LED异形灯的散热设计与实验

(3-365)

低温等离子体活化转化煤层甲烷机理的光谱诊断

(3-372)

光纤中慢光群折射率限定特性研究

(3-380)

8-羟基喹啉-山梨酸稀土配合物与鲱鱼精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3-387)

采用3×3耦合器的分布反馈式光纤激光传感器解调技术

(3-395)

两种肉桂酸肟酯衍生物的合成及其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

(3-402)

沙尘天气下激光信号的传输特性

(4-521)

碳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饮料中日落黄

(4-530)

HP-β-CD消除SDS对SDBS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

(4-535)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研究胞嘧啶在银胶上的吸附行为

(4-543)

计及厚度下量子点量子比特的电磁场依赖性

(4-552)

可见-近红外高光谱图像技术快速鉴别激光打印墨粉

(5-662)

基于LCD显示器光谱特性的图像颜色一致性研究

(5-669)

基于贵金属纳米簇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在生命分析中的应用

(5-675)

基于高光谱漫透射成像可视化检测脐橙可溶性固形物

(5-685)

基于高光谱成像提取苹果糖度与硬度最佳波长

(6-799)

荧光光谱法和ABC-RBF神经网络在多环芳烃浓度检测中的应用

(6-807)

酚类物质在鲁米诺-硝酸银-纳米金体系中化学发光行为研究

(6-814)

一种预测白光LED相关色温的新方法

(6-820)

基于X射线的晶圆级器件辐照与辐射效应参数提取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6-828)

超高速碰撞2A12铝板产生闪光辐射的空间演化规律

(7-944)

基于Taguchi方法的LED植物光源优化设计

(7-953)

快速实现矩形准直光束的高集光效率LED透镜设计

(7-960)

基于碳量子点荧光恢复的三聚氰胺测定方法

(7-967)

荧光光谱法检测蜂蜜中腐霉利农药的含量

(7-973)

X射线成像积分滤波模型与实验

(7-978)

高非线性光纤中受激布里渊散射快光提前及脉冲形变

(8-1083)

单端面长周期光栅透射模式测量技术

(8-1090)

太阳光谱辐照度绝对测量及其定标单色仪

(8-1097)

静水压力对蒽和多环芳烃二元混合物三维荧光光谱的影响

(8-1102)

氧化偶氮苯双席夫碱化合物对Cu2+的比色识别

(8-1109)

基于单色LED补偿白光LED技术的模拟太阳光谱研究

(8-1117)

定量光声层析成像的研究进展

(9-1222)

不同Ag壳厚度Au@Ag纳米粒子的调控制备表征及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效应

(9-1233)

植物油荧光光谱有效信息提取及其自动分类

(9-1240)

功率型白光LED的非线性混合调光方法

(9-1249)

光谱法结合分子对接模拟技术研究头孢他啶与胰蛋白酶的相互作用机理

(9-1256)

半导体聚合物量子点-亚甲基蓝荧光能量转移体系测定水中Bi3+

(10-1353)

糠醛缩壳寡糖席夫碱及Cu(Ⅱ)配合物与DNA之间的作用机制

(10-1359)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土壤水分机理研究及模型建立

(10-1366)

基于CIE色度图的博尔塔拉河与精河水体荧光峰发光性初探

(10-1377)

基于数字微镜的光谱可调星模拟器光源系统

(10-1384)

三维荧光光谱多峰校正测量水中汽油浓度

(10-1391)

高反射率硅基薄膜一维光子晶体的研究制备

(10-1403)

构成白光LED的单色光对中国淡彩绘画色彩的影响

(11-1545)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定量分析水泥中的铜元素

(11-1553)

正弦调制多光束激光外差测量压电材料电致伸缩系数

(12-1661)

正方形孔径纳米半球阵列提高LED光提取效率研究

(12-1668)

双波段截止分色滤光片研究

(12-1675)

柯里拉京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12-1681)

圆孔液晶透镜的ZEMAX设计与优化

(12-168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