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向山履职 护绿生金——韶关、清远两市人大代表助推绿色发展二三事

时间:2024-05-22

林钢威

苍穹之下,满眼皆翠绿,这是本刊记者站在韶关和清远的山地上的真实感受。这几年,两市交出了一份绿色发展的喜人答卷,用人大代表们的话来说,就是“山林披绿,林下生金”。

7月27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媒体记者赴韶关、清远两个粤北山区市,围绕“绿美广东 人大代表在行动”代表主题活动进行集中采访。一路走来,记者看到各级人大代表深入林间地头,走进代表联络站,来到百姓家门口,调研推动“林下经济”发展,带动广大群众参与绿美广东建设。他们积极履职,善作善成,为推动绿色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石头山上“榨”出致富“油”

7月28日上午,记者走入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大桥镇高海拔石灰岩山区。跟随着人大代表和种植户的步伐,记者来到油茶种植基地。只见油茶树上挂满了棕色的油茶果,油茶林长势喜人,放眼望去,是绵延不绝的青山。“十年前,这里还是草木难长、怪石嶙峋的石灰岩山地,‘九分石头一分土,寸土寸金水如油’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而这其中的改变,还要从2014年说起。”指着脚下的土地,中山人阮伟军向记者娓娓道来。

当时,初到大桥镇的阮伟军考察时发现,这里昼夜温差大、冬春冰雪多,有适宜种植高品质油茶的环境,于是他决定在这投资种植油茶。然而,事情并非一帆风顺,“从一开始打消村民对土地流转的顾虑,到修建产业园区生产及防火通道,再到申请‘一村一品’产业奖补资金,人大代表多次为我们排忧解难。”阮伟军感激地说,“最开始时只有泥巴路进出,到了施冬肥的时候,碰上下雨天道路就坑坑洼洼,交通运输十分不便。”镇人大代表黄祖胜了解情况后,协调县扶贫办积极申报,于2019年下拨30万扶贫资金,2022年下拨48万乡村振兴资金,修建产业园区生产及防火通道共1.3公里,解决了油茶运输难题,推动当地油茶产业的发展。大桥镇人大主席谢涛表示,对于产业发展这样涉及民生的议题,镇人大组织镇里面的相关部门、村委进行“深调研”,协调解决镇的范围内影响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惠及民生的问题。

随着油茶的种植,如今连片荒山复绿,当地生态环境好转,山上有了产业,村民收入也稳步提高。“人大代表大力推荐我们种植油茶,是帮我们带头致富的人。”在油茶树种植基地,大桥镇的农户李湖养放下手中的农活,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致富经”:由于土地和气候原因,以前种植蔬菜的收入并不稳定,如今他种植了十多亩油茶,每亩地一年能赚六七千元,收入大大增加。韶关市人大代表、大桥镇大桥村支书许天华先后走访过大桥镇超过三分之一的村民小组,他发现,把治理石漠化和发展林下经济结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大桥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他向前来调研的各级人大代表介绍:“这里部分土地石漠化严重,耕作非常困难,要治理石漠化,发展适合石漠化土地条件的‘林下经济’是一条很好的途径。”据介绍,目前大桥镇油茶种植达3万余亩,年产值超过3500万元,带动周边农户1万多人在家门口就业。像这样将贫瘠荒山变林业宝地的故事正在韶关市各地频频“上演”。据统计,韶关市林下经济面积324.36万亩,产值达74.87亿元。

目前,韶关市林业用地面积21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74.52%,反映森林资源状况的多项主要指标均居全省前列。如何依“林”兴业,化“绿”成金,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并驾齐驱”,是韶关市人大关注的焦点。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河民表示,常委会联动三级人大五级代表,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代表作用,围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打出“立法+监督+代表工作”的组合拳,凝心聚力打造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韶关样板。对于此次主题活动,常委会更是全力以赴,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专题调研、执法检查、进联络站接待群众等活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引领带动作用,带动1.2万名乡贤参与绿美韶关建设,引入乡贤帮扶项目共473个。加强代表建议办理,及时督促解决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突出问题,为韶关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有力的生态支撑。

撂荒山地“变身”麻竹笋林

“笋嘢”是粤语对好东西的别称。

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军向记者介绍油茶种植情况 (郭文航/摄)

在英德市青塘镇石联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人大代表、镇政府相关部门与农户面对面交流 (郭文航/摄)

7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清远英德市青塘镇青北村下温组麻竹笋种植基地。种植基地负责人温乃日指着郁郁葱葱的麻竹笋,满脸欣喜地说:“这两年种植麻竹笋的收入就有将近50万元了,而且每年有20%的增长。”

在青塘镇石联村,另一个“护绿生金”的故事正在发生。“在代表的推动下,麻竹笋产业落地,荒坡披上绿衣,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不错的收入。”英德市人大代表、青塘镇人大主席钟履干向记者介绍道。他告诉记者,去年,有村民在祭拜时不慎引发山火,烧毁山林497亩,烧毁的山林成了撂荒山地。为推动荒山复绿,当地的人大代表自觉担负起了撂荒山地的治理责任。受英德市西牛镇麻竹笋种植产业的影响,代表们向镇政府建议将撂荒山地用于种植麻竹笋,在绿化山林的同时,也可以增加村集体的收入,拉动村民的就业,增加收入来源。今年初,青塘镇人大组织了人大代表前往英德市西牛镇调研,寻求既能绿美山地又能为村民创收、拉动青塘经济发展的良方。代表们通过调研发现,麻竹笋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每亩年收益达到2500-3500元,一个农户家庭可管理50亩。于是,代表们向镇政府提出建议,将烧毁的撂荒山地及周边地区用于种植麻竹笋,作为青塘镇麻竹笋产业化种植的一个先行示范基地。推动麻竹笋的种植并不容易,刚听到这一建议时,部分村民对此心存疑虑,有的家庭更是出现无劳动力的情况,人大代表便说服有能力的村民租赁其他村民土地,扩大种植规模。然而,找到了麻竹笋种植的承包户,部分村民却因为害怕土地出租会变成另类的土地侵占,不愿出租。在推广种植一筹莫展之时,人大代表再次站出来当起了消除群众心头“疙瘩”的“说客”。由英德市人大代表、石联片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卢元兵带头,在寂静的农村夜晚,人大代表分别来到村民家中谈心,介绍土地流转的好处,如麻竹笋产业化后,可以给村民带来的务工收入等等。终于,在今年4月,人大代表联合其他志愿队伍将这1000多亩麻竹笋种植下去了,静待着给石联村带来经济收益。此举将推动着青塘镇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大阔步”向前。

类似石联村的故事在英德市乃至清远市各地区都在不断演绎着,清远市各级人大代表助推“林下经济”、绿色发展的步伐越加坚定。也给了英德市人大常委会为人大代表履职赋能带来了更好的启发。主题活动期间,英德市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市各级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矿山林地、江河湖边、街头村巷、生产车间,开展“大走访 深调研 强监督 解难题”活动。

如青塘镇人大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络站桥梁作用,邀请镇政府农业农村办、林业站负责人和麻竹笋种植户代表到石联村人大代表联络站与代表沟通交流,由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有关负责人为群众答疑解惑。

采访当天,正碰上人大代表与麻竹笋种植户的座谈会,石联村代表联络站里气氛热烈。“你每亩地的投入是多少?麻竹笋种植的经济效益如何?”英德市人大代表陈丽君十分关心种植户们能否通过种植麻竹笋盈利。

“目前每亩地投入600到700元之间,产量可以达到3000斤以上,除去成本,每亩地大概可收益2000元。跟此前种植桉树相比,种麻竹笋第二年就有收益,且效益比种植桉树要可观。”种植户林巧先说,“但如果没有合适的销售渠道,容易造成滞销、亏本,只有解决好销路问题,让村民看见收益、能赚钱,才比较容易大面积推广。”林巧先接着道出了心中的疑虑。

钟履干表示,青塘镇人大将认真梳理,充分研判,加强技术指导,及时解决农户种植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销售问题。在座的各级人大代表纷纷承诺,接下来,将用脚步丈量山间地头,一定会到麻竹笋种植农户家中坐一坐,协调解决种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绿美山林变成种植户的“生财宝库”。■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