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李大龙
今年6月1日,《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条例的修订出台,既是贯彻落实上位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我省母婴安全保障工作的现实需要,对提高母婴保健服务质量和水平,保障实施优化生育政策,维护妇女儿童健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实施二孩、三孩政策以来,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母婴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广东是人口大省,妇女儿童数量、新生儿出生量均在全国前列,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后,高龄孕产妇增多,对保障孕产妇和婴儿健康、综合防治出生缺陷、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等方面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修订条例及时规范母婴保健领域的新问题,能够为推动新时期我省母婴保健工作健康发展起到指引规范作用。
二是衔接上位法,落实好政策。2017年、2022年,国家相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删除“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相关内容,并将从事婚前医学检查的机构和人员的审批权限从市级调整为县级;2021年1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不再将“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作为禁止结婚的情形;2017年,原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第17号令取消了家庭接生员和母婴保健监督员审批制度。我省于1998年出台、2004年及2010年两次修正的原《广东省母婴保健管理条例》关于母婴保健监督员、家庭接生员审批和婚前医学检查等有关制度规定,已不适应上位法和国家有关要求,亟需修改。
三是总结新经验,固化好制度。近年来,我省母婴保健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关注婚前、孕前、孕产期、产后等各个时期,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强化母婴保健服务保障,实施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惠民的政策措施,给予孕产妇和婴儿全方位的制度关怀。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如婚前孕前医学检查“二检合一”、孕产妇心理健康关护、重大传染病母婴传播预防等,需要及时总结提炼固化下来,指导和推动各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成效。
母婴保健涉及面广、内涵丰富,许多工作需要各方协同推进。为明晰职责、形成合力,条例对相关主体责任进行了规范。
一是合理界定适用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及其实施办法等上位法的规定,条例第二条明确规定本条例适用于婚前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等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以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该规定与上位法相衔接,所称母婴保健服务主要是指为孕产妇、胎儿、新生儿、婴儿提供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以列举方式将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及相关监督管理活动表述为婚前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婴儿保健等,细化了上位法,为日后母婴保健工作的开展、监督、执法等提供了依据。
二是压实政府部门职责。母婴保健服务是政府向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只有政府主导、部门协作,才能保证母婴保健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条例第三条规定政府职责,从加强工作领导、给予经费支持、扶持欠发达地区、按规定免费提供母婴保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和出生医学证明管理提供必要条件,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增加母婴保健免费服务项目等方面进行规范。第四条第一款规定政府有关部门职责,规范卫生健康部门的主管责任,明确其他相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母婴保健工作。
三是发挥群团协会作用。着眼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在桥梁纽带、推动促进、沟通协调、监督自律等方面的优势作用,条例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应当协助做好母婴保健工作,第三款规定母婴保健领域的行业协会应当发挥信息交流、诉求反映、服务咨询和行业自律作用。
四是落实宣传教育责任。为构建多维宣教网络,优化宣教效果,条例第五条明确了政府及有关部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新闻媒体等主体的宣传教育责任,对如何开展母婴保健宣传教育提出了相应要求,大力普及母婴保健知识,推广先进实用母婴保健技术,着力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支持母婴保健工作、关爱孕产妇婴儿健康的良好氛围。
母婴保健是涉及孕前、孕产期、产后全周期,针对孕产妇、胎儿、婴儿全链条的医疗保健服务,阶段性明显,专业性强,医护要求高,既要提供优质服务,更应加强规范管理。
一是推行婚前孕前医学检查。婚前孕前医学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婚姻登记处是进行婚检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宣教和服务的关键窗口,目前我省已有75.8%的婚姻登记处设有“一站式”婚前孕前医学检查场所。为强化建设要求,扩大检查服务覆盖面,条例第六条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开展婚前孕前医学检查宣传、引导和保障的职责,大力推行婚前孕前“二检合一”,对提供便利检查服务提出具体要求。
二是关注孕产期保健服务。孕产期女性的生理、心理变化剧烈,容易出现各种身心问题。条例第七条、第八条在强调孕产妇做好自我健康管理的基础上,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按照规范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服务,并鼓励和支持心理援助机构、社会工作机构、志愿服务组织以及社区为有需要的孕产妇提供心理健康援助,还倡导孕产妇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形成符合孕产妇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第十一条第二款、第三款,着眼预防减少产伤、促进自然分娩,要求医师和助产人员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提高助产技术和服务质量,减少非医学指征剖宫产,并鼓励开展专业陪伴分娩及药物镇痛分娩服务。
三是明确新生儿保健规程。着眼规范管理、量化服务,条例第十四条对新生儿访视建档、婴儿预防接种等保健要求进行了规定;同时,考虑到母婴同室有利于婴儿早吸吮以及母亲照顾婴儿、熟练护理方法,增进母婴感情,对产后母婴同室作了倡导性规定。考虑到母乳喂养对于促进婴幼儿生长发育、改善母婴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第十五条从全社会、卫生健康主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四个方面,对促进母乳喂养工作进行了规范。
四是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措施。着眼孕前预防出生缺陷发生、孕期降低严重缺陷儿出生概率、产后改善出生缺陷患儿生理功能,条例第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要求卫生健康部门指导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综合防治措施,对医疗卫生机构做好育龄夫妻婚前孕前保健、孕早期综合干预,以及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和新生儿疾病筛查等提出明确要求;第三款突出全面关怀,规定完善出生缺陷患儿医疗保障制度,减轻缺陷患儿家庭负担。
“母婴安全五项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孕产妇安全,并对不同风险人群提供针对性干预服务。为切实保证母婴安全,条例对相关安全保障制度作了进一步规范明确。
一是预防重大传染病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为预防控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对妇女儿童健康的威胁,及时阻断重大传染病的母婴传播,条例第九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应当为孕产妇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等重大传染病的检测、咨询服务及干预治疗,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工作。
二是实施危重孕产妇婴儿救治救助。为进一步加强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工作,条例第十二条对指定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组建区域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专家组,建立医疗卫生机构、急救中心和血站联动机制,健全分级负责、上下联动的急救、会诊、转诊网络等均作了明确规定;第十三条对完善贫困危重症孕产妇、新生儿救助制度提出具体要求,切实保障无力支付急救费用的孕产妇、新生儿得到及时救治。
三是建立健全监测评审制度。妇幼健康监测是妇女儿童健康服务的基础性工作。考虑到监测数据能够反映妇女儿童健康状况,为妇幼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评估提供数据支撑,条例第二十一条明确建立健全孕产妇死亡、婴儿死亡和新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实行孕产妇死亡、新生儿死亡病例评审制度,并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发生孕产妇、婴儿死亡情况按时上报,促进相关保障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
着眼有效加强母婴保健重点技术、重点领域以及新业态的风险防范,条例以责任追究倒逼制度落实,划定重点工作的制度红线,并严格规定相应法律责任。
一是加强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出生医学证明具有法律意义,对新生儿各项权益影响重大,保证其真实准确至关重要。为此,条例第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孕产妇住院分娩应当进行实人实名核验;第十六条规定为新生儿签发国家统一制发的出生医学证明,公安机关在为新生儿办理户口登记时予以查验,并对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伪造分娩病历、出具虚假出生医学证明,以及对单位和个人伪造、变造、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出生医学证明作了禁止性规定,要求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涉嫌使用伪造、变造或者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护照等行为立即报案;第二十三条第二项、第三项还规定了违反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的法律责任。
二是从严规制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涉及医学、社会、伦理、法律等诸多问题,属于限制应用的特殊临床诊疗技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对规范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应用、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提出明确要求。为严格监管、规范实施,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加强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监管,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在不育夫妇建立档案、取精取卵、胚胎移植等关键环节进行实人实名核验;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要求有关部门建立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依法查处非法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等违法行为;第二十三条第四项明确了非法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法律责任。
三是严格限制性别鉴定或终止妊娠。为了保护母婴合法权益,条例第十八条明确禁止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胚胎、胎儿性别鉴定或者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并在第二十三条第五项对违反上述禁止性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
四是注重母婴相关信息和隐私保护。个人医疗健康信息以及不满十四周岁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的保护重点。为保护孕产妇、婴儿及其家属的个人信息和隐私,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在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及相关监督管理过程中掌握的个人信息和隐私依法予以保密,第二十三条第六项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规定了相应法律责任。
五是禁止违规使用母乳代用品行为。为促进母乳喂养,规范母乳代用品使用,条例第十五条在从正面规范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应当如何保护、支持和促进母乳喂养工作的基础上,对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向孕产妇和婴儿家庭宣传、推荐和违规提供母乳代用品的行为作了禁止性规定,并在第二十三条第一项中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是强化母婴健康技术服务监管。加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监督管理,是提高母婴保健服务质量的必要手段。条例第二十条对相关监督管理工作作出具体规定。考虑到妇幼保健机构在母婴保健服务及其监督管理中的职责定位,该条针对加强妇幼保健机构监督管理、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作出规定,从制度层面压实妇幼保健机构责任。同时,结合产前诊断、辅助生殖、助产等技术服务风险较高的特点,突出加强技术评估、质量改进和风险防范的要求。为保证各项监督管理工作执行到位,第二十四条对监管部门不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律责任也作了相应明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