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汉中市推进绿色循环发展 谱写环保壮丽篇章

时间:2024-04-24

党的十八大以来,汉中市始终坚持“循环发展、生态立市”的战略不动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紧紧围绕环保重点工作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保障环境安全”为目标,以环保督察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环境工程”,深入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汉江、嘉陵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无重大环境污染源;市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标总体符合国家二级标准;环境噪声满足功能区划要求;放射源安全受控。真美汉中生态宜居品牌不断提升。

工业污染防治成效突出

始终把工业污染防治作为确保天蓝水碧的重中之重,坚持在发展中落实保护,在保护中促进发展,工业污染防治成效突出。全市累计投入治理资金16亿元,完成工业企业废气、废水治理工程360个,关停污染严重企业242家,淘汰落后工艺生产线386条。大力推广循环生产、清洁生产,建立了重点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台账,实施减排工程项目188个。

生态宜居城市特色彰显

把绿色循环、生态宜居作为抓好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宜居城市特色得到彰显。2016年以来,开展了“铁腕治霾保卫蓝天1+10”专项行动和2个雷霆行动;实施了油气回收改造;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实行环保绿标和禁鸣管制措施。在环保部对全国655个城市的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中,汉中市连续3年取得全省前茅、陕南第一的佳绩。

自然生态保护成果丰硕

立足于守护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12个,划定了15个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实施严格保护。启动了省级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市创建工作,成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生态镇村和绿色单位,市、县、镇、村四级生态联创网络初步形成。全市实行农作物秸秆全域、全时段、全面禁烧。循环产业污染治理模式和农村分类整治模式在全省推广,城固小营村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受到全国人大检查组的肯定。

保障发展作用日益凸显

既严守生态功能红线、环境安全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又持续优化服务、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2000余个新、扩、改建设项目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否决了一批选址不当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创新改进环评管理,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对一批民生、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等不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仅2016年以来支持汉中机场、西成客专、阳安铁路二线等重点项目通过中央、我省环保审批,累计争取中央、我省环保专项资金近百亿元,服务发展、保障发展的效应日益凸显。

环境监管水平大幅提升

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对重点污染源实现网络化监管,环境管理体系化、法制化和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全市新上项目环评、“三同时”执行率分别达到100%和95%以上。实行环保目标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实施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和重点企业排污许可证制度,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城市大气和重点流域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重点企业在线监测安装率100%、数据传输有效率95%以上,居全省前列。

环保督察责任不断夯实

2016年以来,全面启动实施环保督察,出台了《汉中市各级政府及部门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和《全市环境保护督察巡查办法》,中央第六环保督察组在陕期间共交办的环境案件75件,均已全部按时办结。2017年,汉中成立了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改方案,高规格地召开整改任务交办会,并将反馈问题整改工作纳入重点督察范围,对照责任清单,紧盯整改时间表,实行一案双责,强化跟踪督办。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未来,汉中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我省环保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推进绿色循环战略,以坚定的信心、顽强的意志和有力的举措,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生态根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