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计量典故
这是我国最早的计量形式之一。在文字诞生之前的原始社会,人们为了记住当时的狩猎数量和生产状况,常用绳子在上面打一个结,每发生一件值得记录的事,便在一根绳子上打一个结,或是结上另一段不一样的绳子,这种记录方式被称为“结绳记事”。“结绳记事”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很多的结绳便相当于原始人的狩猎账本。古书《易九家言》有载“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结绳记事”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被图画、文字取代。
“一手为溢,一手为掬”。周代以前容量单位也是用人的身体计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叫做“溢”,两手合盛的叫做“掬”。这种原始的计量方法,使生活中的商品互换、交易更为有据可依。但“手捧成升”的衡量标准,并不精准,随个人的差异,主观的判断而异。
在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中质量单位很特别,是十六进制,即16两为1斤,因此产生了半斤八两这样的成语。半斤、八两轻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实力相当。古代定秤,以天上的星星为准,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禄寿三星,总共十六星。所以中国人拿秤称东西的时候,有天地良心在里面,短斤缺两,损自己的福禄寿。所以,古代度量衡器包含着丰富的诚信文化。十六两制在我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改为1斤等于10两,如今已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千克。
这是我国最早土地面积的计量形式之一。如何测量田地对于古代农业生活来说至关重要,于是古人发明了以步为依据的测量方法。先秦时商鞅规定“举足为跬(kuǐ),倍跬为步”,即单脚迈出一次为“跬”,双脚相继迈出为“步”。跬是早期社会中,土地面积测量的最小单位。《说文解字段注》引《谷梁传》曰:“古者,三百步为里”、“二百四十步为亩”。秦代曾规定“六尺为步”,相当于现在的1.4米。
《大戴礼记·主言》中记载,“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十寻而索;百步而堵,三百步而里,千步而井”。布手知尺说的是,中等身材的人,大拇指和食指伸开后的指尖距离,相当于1尺,折合现代的长度约16厘米。将人体的某一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作为计量基准的阶段,被称作计量历史发展的“经典阶段”。
《三国志》载: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大悦,即施行焉。”曹冲的意思是,把大象赶到一只大船上,在船上刻下吃水线的位置,把大象赶上岸后,再把称出重量的物体往船上装载,直到船下沉到船载大象时的吃水位置为止,船上物体的重量就等于大象的重量。曹冲称象的方法是符合科学道理的,以现在的衡量理论分析,可以发现这种巧妙的称象方法正是现代计量学中的“替代衡量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