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形势下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时间:2024-05-22

曲 辉,吴利斌,李海军,葛丽娟

(内蒙古农业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8)

0 引言

高等农业院校中各非电类专业,电工学是唯一的一门有关电学知识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各非电类专业虽然其专业性质不同,但均通过电工学这门课程掌握一定的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再者,电工、电子技术,尤其是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并不断的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新技术、新方法、新产品层出不穷,学生有必要通过电工学课程了解电工学科的新技术、新动态[1]。

根据高等院校教学的深入改革和发展趋势,要求在电工学的教学中,既要压缩一定的教学时数,又不能减少课程的教学内容,各非电类专业对该课程的学时分配不同,课程属性有必修、有任选,还有的专业要求双语教学。各非电类专业,专业性质差异大,学生对相关电学知识知之甚少,而电工学课程内容多,涉及面广,电路分析复杂,和实验环节联系紧密,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我校历来就非常重视电工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积累,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获得了很多教学资料和经验,为新形势下电工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电工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电工学课程在传统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缺憾:(1)听课学生专业不同,学生层次不同(内蒙古农业大学该课程的听课学生有1本班、2本班、汉生班、蒙生班),授课学时不同,课程属性不同,地理位置不同,评价尺度不一,没有实现教学资源共享。(2)学生普遍思维活跃,好奇心、求知欲强,传统的黑板教学很难在授课中完全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3)该课程电路图多,电路分析复杂,上课绘制电路图占用时间多,而且黑板上静止的电路图很难模拟动态分析。(4)电气元件多种多样,体积、重量不一,教师无法在授课时将各种实际电气元件拿到教室给学生展示、讲解。(5)教师和学生之间无法实时进行交流、指导和答疑,学习效率比较低。(6)学生该课程的相关学习资料较少,只会做教材上的例题,考试时不知道如何复习。(7)学生做实验时,对实验内容了解不足,做实验很盲目。

针对以上问题,走出电工学课程传统教学的瓶颈,寻求方便、直观、新颖、高效、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刻不容缓。

2 教学内容改革

1)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为了适应电子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我们从优化课程设置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内容,使电工学课程内容体系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不同学时教学要求,分别制定教学大纲,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每部分均是从基本概念入门,学习电工学的基本电路、分析方法、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具体实际系统加以总结和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听课学生专业特点因材施教,适当充实教学内容,向知识的广度、深度开拓,以扩大知识覆盖面,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2)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电工学课程内容多、发展快,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抓住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分析方法、主要技术指标,同时还要根据各专业方向的不同,有效组织课程教学内容,其侧重面也不相同。对此,我们在讲课过程中,内容从原来偏重于基本电路的原理分析,更多地转向基本电路的组成原则、电路结构的构思方法、系统结构化设计的思路以及在专业领域的应用等方面。实验教学分为基本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从原来较多验证性实验转变为以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为主的实验教学。通过有效组织教学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2]。

3 教材使用与建设

我们针对农业院校各非电类专业的学科特点,从各专业的知识结构出发,由教研室组织编写了适合农业院校非电类专业各学科特点,而且学时数又较少的《电工学》教材。该教材郭永教授主编,《电工学》(少学时适用),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2005年2月第1版,2007年1月进行了修订。

4 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以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为主体,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习方法,通过教学的深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为此,我们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采取了多项措施。

1)课堂教学与网上授课并存

课堂教学采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力求科学、生动、图文并茂;公式的推导过程、画相量图等黑板教学则更能突出分析的步骤和方法。网上授课主要是通过网上发布教学课件实现的,由教学课件与流媒体教学资源两大部分组成。

2)启发式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每一部分均从最基本概念谈起,然后讲清其在系统中的作用、结构的构思方法、分析问题的特殊方法、适用场合以及存在的新问题等,为解决新问题作好铺垫。课堂教学从“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到“假设结论”、“探索求证”,激发其求知欲,活跃学术思想,培养创新能力。

3)集体备课、相互检查

为提高电工学课程的教学质量、相互促进,对承担该课程的教师,经常集体备课,尤其是对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讨论,相互学习。为检查教学质量,还采取相互听课、集体评课的形式,共同交流教学经验、指出不足,不断总结教学成果。

5 精心进行网络教学平台建设

电工学课程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推陈出新,是集名家课堂、教学课件库、模拟试题库、网上考试与评价、网上交互反馈学习、教学素材库、模拟试验、远程交流等,多用户、多功能的远程网络教学平台[3]。

电工学课程网络教学系统设计立足于数字化校园网络教学平台,将网络教学从简单的教学发布信息变成一个充满交流与互动的虚拟学习社区,并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互相联系、互相呼应、互相补充,使教与学变得科学、生动、有趣。电工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已历经一年多的研究、建设和使用,教学效果优良,该系统的实现包括如下所述4大系统结构模块。

1)网上教学服务系统

该系统是网络教学的核心,是全部网络教学活动的主体。它包括教学资料、网上课件展示、网上模拟实验、网上交互反馈学习、网上考试与评价5个单元模块。(1)教学资料有文字资料(如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参考书目等)和课程录像(对精彩课堂、名师课堂进行录像,以便学生上网学习)。(2)网上课件展示有教学课件演示和流媒体课件演示。(3)网上模拟实验使学生可以在网上熟悉、预习、会做实验。(4)在网上交互反馈学习模块中教师、同学进行交流学习。交流的方式主要是通过BBS、讨论模块与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同学们通过讨论区相互探讨、交流经验、合作学习。教师实时或定期上网了解学生学习动向,解答问题,布置作业和用电子邮件收发作业等。(5)网上考试与评价系统包括网上试题库和实体评价与分析系统,它提供试题库的建立、试题库管理和题库维护等功能[4]。

2)网络教学资源系统

网络教学资源系统主要在后台工作,进行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创作工作。教学素材按媒体类型分为5大类: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视频类素材。系统还支持网上其它用户通过网络向教学素材库补充素材,以扩大素材收集渠道。

3)网络教学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学生学籍管理和教务管理组成。学籍管理对学员学籍进行管理,这在学历教育中是必不可少的。主要包括学员的注册、登记、收费、跟踪、统计等功能。教务管理则主要负责安排学生专业教学计划、课程、实验、考试等[5]。

4)网络系统管理

该模块中用户权限管理用于确定使用该系统的用户权限。该系统用户权限分为三级:系统管理员级、教师级和学员级。其中,系统管理员可以对用户帐号进行添加、删除,更改用户的基本信息、访问权限和级别。教师则可以使用一部分网络资源进行课件的开发与创作,学生只能在网络上进行在线学习。

6 严把教学质量观

电工学课程教学中,要求教师上课前都做到手持四份必备的教学文件:教材、讲稿、教案和教学进度表。认真抓好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即备课、授课、辅导答疑、批改作业、考核等,对每个环节都有具体要求、评价尺度、评分细则,真正做到了细化、量化,力争使每个环节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1)每学期初,要求任课教师将教学进度表交教研室主任审核,并公布于授课班级。(2)学校教学督导组、学院领导、教研室主任、专业教师均不定期的听课,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扬长避短。(3)任课教师要对学生上课出勤及平时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如果学生经常旷课,不允许其参加考试。(4)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授课情况在不计名的情况下进行网上评教、打分,还可以进行主观评价,并反馈任课教师。(5)课程考试要履行审批手续,课程试卷要严格按照标准答案、评分细则阅卷,教研室把观,教务处抽查试卷并评比。踏实的工作作风,使课程的各项建设工作均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

7 结束语

我校对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历经了多年的研究和建设,如今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尺度科学、严谨,并立足于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直接面向学生,学生由被动地接受知识转变为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去主动建构知识,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传递者、灌输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学习过程中真正的认知主体。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既解决了学时少、学生专业差异大、人数多、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又使我们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要求内容的同时,还有剩余时间讲授新技术和新知识,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电工学课程改革要从实际出发,从现有能力做起,逐步积累经验,与时俱进,师生共建,探索求真,不断丰富高校电工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教学素材,增加教师、学生的交流渠道,深入开展教学改革,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不断满足现代高等学校对电工学课程的教学需求[6]。

[1]龚丽农.电工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子教育,2008.4:56-59

[2]孙君曼,邓玮,刘洁.电工学类课程教学综合改革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7:122-123

[3]钟咏兵,冯金富,张瑞昌.基于Internet/Intranet远程网络教学的体系结构及总体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23:232-234

[4]马艳,徐淑华,刘华波.国家精品课程“电工学”教学网站的建设[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8,30-4:111-112

[5]陈以海.高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52-54

[6]周奖.非电类专业电工学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9,32:388-39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