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模拟电路”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

时间:2024-05-22

杨小玲

(福州大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0 引言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社会的价值取向。新时代教师的任务要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把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教学之中,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具备崇高的价值观和正确人生观的创造性思维人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与世代传承。

“模拟电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及核心课程,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能力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当前行业发展,与国家信息产业和现代化工业发展密切相关。课程开课对象大多为大一下或大二上的学生,他们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可能不大适应,会感到迷茫,加上大多“00”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比较优越,他们接收能力强,但经受的逆境及挫折少,容易受外部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教师在教学内容上适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拥有高尚的人格及思想情操,既要学为学,更要学为人,因为为人不好,为学再好,也可能成为害群之马[2]。专业课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较多,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和贯穿到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刻不容缓。

1 “模拟电路”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综合“模拟电路”课程特点和课程思政的内涵,制定合理的课程目标。

1.1 专业教学目标

“模拟电路”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电子线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具备应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实践能力,发现、解决电子器件与系统工程问题;具有一定的设计创新能力,为电子系统的工程实现和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

1.2 德育教育目标

立德树人,课程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挖掘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与社会价值取向,立社会主义之德,树社会主义之人;了解课程相关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保持家国情怀,教育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与创新者;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方位育人。

2 课程的思政融合点

课程要实现思政,寻找授课知识点与思政的融入点是关键。“模拟电路”与思政育人要求的融入点主要在于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内涵。本着教书育人的教学原则,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及创新能力的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与严格的工匠精神。

2.1 思想引领与价值观塑造

“模拟电路”课程中蕴含丰富的思政资源,结合课程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设计,适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表1为“模拟电路”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融合的部分示例。

表1 “模拟电路”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融合示例

2.2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工匠们对自己的作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其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3],工匠精神强调专注,追求突破。“模拟电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大国工匠精神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课程所有电路的功能必需在实际的电路调试中实现,在电路的布线、安装、焊接、调试、实验数据的测试分析、电路改进等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敬业的精神。同时,科学技术在不断发展,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出现,因此,在实践应用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及通过创新提升理论水平的理念。

2.3 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多采用引导和问题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自主学习能力;适时在教学中结合介绍团队的科研成果;在某些环节或教学过程,开展一些以项目为导向[4],有挑战性或者需要团队配合才能完成的项目训练,例如在讲授运算放大器知识后,布置学生设计仪器放大器实现温差信号的变送,包括温差信号的检测、放大、滤波等模块;设计心电信号采集电路,包括导联电路、前置放大、隔离放大、滤波等电路模块,类似这些项目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合作创新能力。

3 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探索

为了能将课程专业知识目标和思政目标有效地融合和实施,采用潜移默化法、丰富教学法和以身作则法三种实施措施。

3.1 潜移默化法

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经历着发展变化,因此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德育层面的熏陶和良好品质的养成,使学生在课堂中潜移默化。“模拟电路”涉及较多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凝聚着许多前人的智慧和汗水,因此可以在课堂上插入一些相关事迹,或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介绍一些科学家的研究经历,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传承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工匠精神。在讲授各章节知识点时,适时适度融入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及正确的价值观及崇高的人格。

3.2 丰富课程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方法,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确保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网络课程平台上,上传课程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参考资料、习题练习、单元测试等学习资源,开展翻转课堂,课堂上增加讨论教学环节,把混合式教学和课程思政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实践教学,适时布置一些综合性项目,使理论、实践与应用相融合,在教学过程加强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以身作则,创建良好的教学关系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是教与学的双向过程,良好的教学关系会使得效果更显著。教师的教学态度,是最直接的课程思政。因此任课教师应严于律己,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精心组织课堂的每一环节,这种严谨的教学态度和求真的精神,潜移默化地培养着学生良好的专业素养。另外,教师在做好学问的基础上,需要增强育德意识,提高自身人格修养,完善自身人格魅力,以较高的眼界与格局影响学生,更好地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4 课程建设评价

评价的目的在于发现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以改进课程思政的设计和实施。采用多元化方式评价,把对课程的教学评价从单一的专业维度向多维度延伸,把学生的个人人格、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创新创造力等能力纳入课程考核中,注重过程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学生课堂上的学习习惯、答疑讨论的表现、平时交流的言行、学习主动性、复习考试的动机等方面,不仅反映了他们的学习态度、动机,而且反映学生的个人人格与价值观。实验环节中,改变过去注重实验结果的评价方式,增加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操作的规范性、与同组同学的团结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创新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考核。

5 结语

“模拟电路”作为电子信息领域的专业基础课与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是新时代本科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利用“模拟电路”课程可融合的思政元素,采用潜移默化法、丰富教学法及以身作则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三观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国家输送合格的应用型人才。(杨小玲等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