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现状调查及对策——基于建德市三都镇的调查

时间:2024-05-22

姚晓丽,王 艺,范舒洋,金艳斐,何悦宁,徐晨望,张王安

(杭州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 311399)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需要“积极发挥新乡贤作用”。自新乡贤概念被提出以来,引发了很大的关注,“三地一窗口”的浙江各地在政府倡导政策引领之下,调动新乡贤力量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已经走在全国的前列,但在实际的推动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亟待破解。

因此,该研究选取浙江省建德市三都镇下辖行政村包括镇头、新和、松口、前源、羊峨、凤凰6个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的行政村作为样本,详细考察当地新乡贤组织的成立和运作情况、新乡贤成员的构成、新乡贤对于乡村振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影响新乡贤积极性发挥的主要困难等情况,以期深入发现目前制约新乡贤进一步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提出有助于新乡贤进一步融入乡村振兴、有效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对策。

1 新乡贤的概念

“乡贤”一词,一般是指乡村社会中一心为民、有作为的官员,或有威望、为乡村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社会贤达人士,由古代中国统治者在他们去世后授予表彰的荣誉称号。随着社会的发展,乡贤的内涵也产生了变化。有学者将新乡贤界定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包括的群体有农村基层工作者、经商有成者、道德模范、退休干部、技术人员等先进典型。新乡贤呈现出与传统乡贤不同的特点,具体表现在:首先,他们不论是身处外乡还是扎根本土,心里始终心系乡村,对家乡的传统文化十分了解并且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家乡的变化发展;其次,他们的经历所赋予的新知识与新理念,是加速传统乡村发展,实现与现代化社会对接的有效媒介;最后,新乡贤包括的群体也更加多元,可以是德高望重、富有声望的道德模范,可以是贤能正直、一心为民的基层干部,也可以是经商有道、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等,他们利用自己的经验、知识、财富等资源,反哺乡村,给家乡发展带来积极功效。

新乡贤对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他们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是乡村社会善治的黏合剂,是乡村文化繁荣的助推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新乡贤的力量不可或缺。

2 三都镇的新乡贤概况

绝大多数村都成立了乡贤会,但人数不等,最多的有60多人,个别村没有成立相关组织;多数乡贤会定期开会或举办活动,基本1~2次/年,个别村仅开过一次会后续无进一步推进;有些村将乡贤的力量发挥得比较好,比如凤凰村将乡贤分为建言献策、社会时尚、产业振兴、法制保障、科教兴农5个组别,有针对性地开展活动,使每位乡贤的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再比如新和村建立了乡贤微信群,村书记时常在群里分享村子的变化及村里的建设问题、引资项目等;平时村干部与乡贤的交流也非常多,乡贤家中遇到困难会及时组织上门慰问并帮助解决问题。这样通过平时的情感交流和点滴付出,在村子发展的关键时刻才能更好地调动乡贤们的积极性。

主要由各村依据相关政策,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来自行认定。从乡贤身份来看,多数村将退休干部、现任官员、经商有成者都纳入其中,有些村还将退休教师、企业退休职工等包括进来。乡贤成员以非党员为主,党员占少数,但纳入党员的新乡贤组织管理起来更有效。

普通群众普遍对于乡贤不太了解,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大乡贤的影响力;认可乡贤已经发挥很大作用的不多,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好的村,认为乡贤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作用不大的较多,集中在经济相对落后的村;村干部普遍了解“新乡贤”基本概念,但对于新乡贤的重视程度差异较大,有的认为乡贤“资源”太少,无法发挥作用;有的则能极大挖掘相关“资源”,将一切能调动的力量调动起来。

3 目前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方面

新乡贤除了本土乡贤,更多的是长期不在乡的外地乡贤。对于外地乡贤而言,乡土情怀是他们反哺家乡的重要源泉,虽然长期在外工作或生活,但十分关心家乡的发展情况并给予全力支持。该类新乡贤凭借自身拥有的社会资源如资金、人脉、订单等,返回家乡开办工厂或者直接捐款用于家乡建设。对于乡村而言,外地乡贤的力量有如雪中送炭,一方面,新乡贤通过在家乡开办工厂提高村民就业机会、增加村民收入,从而激发乡村经济活力。例如新和村的伞架厂厂长、镇头村知名辣椒作坊虞大爷,他们的产业都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新乡贤直接以捐款的方式直接回馈家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因缺乏资金支持而陷入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局面。例如,新和村的新乡贤在疫情期间筹集资金用于采购防疫物资,凤凰村的新乡贤在村中道路整修经费上给予支持,前源村、羊峨村的新乡贤会在文化建设方面如节假日看望老人、组织文艺活动等项目上给予资金支持。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文明乡风的形成离不开人本身,新乡贤作为较好行为模范样式的代表,其言行多为其他村民关注甚至效仿,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乡村新风尚;同时新乡贤的特定身份本身就是一种鞭策,他们往往以更高标准来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从而赢得村民的普遍认可。因此,乡贤文化推动了文明乡风的建设与承袭。例如,新和村的退休管理人员、退休干部等,身为共产党员,他们觉得身有义务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他们不仅平时在村民中为政府政策做着宣传工作,疫情期间更是当起志愿者,在村口站岗登记。镇头村某酿酒作坊老板来自外地,随着镇头村利用自身优势发展旅游业,生意越做越大,每逢节日会无偿为村民们酿酒、加工酒糟等,以回馈村民。

新乡贤的特点之一就是在经济、社会、文化等资源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见多识广,并且愿意将所拥有的这些资本转化成能够影响乡村社会建设与发展进程的推动力。乡贤们运用自己的经历所赋予的新知识、新理念,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给村里的政策提建议、谋方法,使得乡村发展更加贴合民意,符合时代潮流。例如凤凰村的乡贤理事会专门成立了建言献策组,在乡贤大会上集中讨论家乡的发展方向、来年目标等,积极推动家乡振兴。对于多数村而言,乡贤在资金方面大额度直接投入的较少,做公益如投入老年食堂、资助贫困学生或慰问老人等方面的捐款额度全凭自愿。但很多村干部称赞道,乡贤们充当的“智囊团”角色、给出的不少“金点子”,为当地发展注入无形能量。

4 制约新乡贤进一步发挥作用的因素

中央高度重视新乡贤建设的顶层设计,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作出相关政策部署:加快制定和出台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并在税费减免、用地扶持以及融资贷款、配套设施建设补助等方面给予优惠,为新乡贤投身乡村建设提供助力。新乡贤建设是个新事物,还需不断探索,目前上级政府对于新乡贤力量的运用以倡导为主,对于乡贤具体情况不同的村具体如何开展乡贤工作缺乏具体指导性办法。所以各村乡贤发挥作用的情况参差不齐,有的村能有序开展新乡贤的组织工作,但最多举办1~2次/年乡贤联谊会;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多表现为建言献策的形式,实际参与决策的情况较少。

第一,新乡贤的积极功效未得到充分发挥。新乡贤固然是近年来乡村振兴的新热点,很多学者十分肯定新乡贤对于乡村治理的好处,但如何通过制度设计来最大程度发挥乡贤的作用,并不十分成熟。新乡贤参与农村治理,没有国家层面制度保障,形成基础可能只是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功能的补充,只是依靠自身权威以及村民的自发配合,强感性而弱理性,不具备强制性,因此很难保证新乡贤精准发力和持续发力。走访中了解到,有些自然资源差的村由于没有具体的配套政策来吸引乡贤,很难借力乡贤的力量。

第二,新乡贤的负面作用容易被忽视。新乡贤仅仅是凭借自身威望参与到乡村治理与建设当中,没有国家法定权力,在某些情况下,无权也就无责。与此同时,新乡贤在参与村庄的治理过程中,治理效能、责任承担受到各方质疑,很难保证满足农民期待。新乡贤作为以一种体系外精英,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不受行政体系约束,也缺乏相应的法律认可,并且未设监督组织,而这种以自发性为主的治理活动会加大乡村建设的风险。

城乡二元化对中国乡村的影响随着城乡协调发展有所减弱,但并未真正扭转,对于新乡贤的融入有着直接影响。本土乡贤长期在乡村生活,但他们向往更便利、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不少人在县级或地市级城市拥有住房,基本都会选择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城里上学,从而“人在心不在”。非本土乡贤长期在城市工作和生活,拥有乡村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力等要素,然而受到传统户籍制度的影响,子女教育、医疗、养老、公共设施和生活环境等方面城乡差距大的客观现实,给他们造成了很多的实际困难。即使他们能克服这些困难,但要在农村的广阔天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也缺乏相对应的人才发展政策和机制,阻碍了新乡贤的真正回归,其归属感和融入感较低。三都镇多个村书记介绍,几乎各村都存在该阻碍与困难,客观条件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乡贤长期定居或扎根农村,乡村缺少新鲜血液,难以带动村子快速发展,城乡差距仍旧很大。

新乡贤是一个新兴事物,主要由当地的基层党组织号召产生,因此对当地的基层党组织具有较高的依附性,其发挥作用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地基层组织的组织能力。

第一,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对新乡贤工作的影响。随着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农村两委干部精简,选好村党支部书记是村庄发展至关重要的一步。走访中笔者发现:党建工作做得好、带头人有威望的村,对乡贤的重视程度高,乡贤的组织和运行较为顺畅,乡贤的作用发挥较好;不少村书记本身就是当地有一定威望、被老百姓拥护并寄予厚望的乡贤,此类本土乡贤成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对于乡村振兴十分有利。反之,村书记人选选不好、村两委班子甚至都很难凑齐的村,日常工作的运行都勉强应付,新乡贤此类具有很强开创性的工作更加难以开展。

第二,基层党组织对新乡贤的认识深度和重视程度。走访中发现在那些党建工作优秀、对新乡贤重视程度高的村,新乡贤能够发挥较大作用,党建工作相对不够完善、对新乡贤重视程度相对较低的村,新乡贤发挥的作用也相应较小。在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这一方针使命下,能够推动实际产业前进和引领村民致富的富人、官员等精英乡贤较多的村,新乡贤的工作相对较为容易开展;而精英乡贤资源较少的村,组织新乡贤的工作则相对难以开展,新乡贤作用发挥如何取决于基层党组织能否调动一切可以调动起来的乡贤力量,甚至是降低乡贤的门槛从而扩大乡贤的队伍。

第三,乡村变迁对基层党组织的乡贤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随着农村现代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很多行政村进行整合,整合后的村相较以前更大、群众对村干部的熟悉程度和信赖度相对弱化,给基层党组织的乡村治理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在一些宗族观念浓厚的村子中,仍旧以血缘关系作为社会人际关系的纽带,传统社会结构没有完全改变。由于有的村干部是外姓人或外来户,对于宗族中的乡贤力量很难调动其积极性这些不利因素,都需要克服。

5 新乡贤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新乡贤的作用想要得到充分发挥,合理合法的制度是基础。目前,新乡贤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已在国家层面被认可,从国家出台的一些重要政策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组织实施情况来看,乡贤具有参与乡村振兴的政治合法性和行政合法性,但并没有与之对应的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来切实保障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合法性。地方政府也多以倡导为主,新乡贤目前仍然是作为民间组织般的存在,呈现明显的自发性。从新乡贤内在运行逻辑上看,将新乡贤这一变量纳入到国家宏观治理过程中,为保证工作的顺利展开与运行,必须建立起在正式制度框架与法治约束范围内的自治运作逻辑。

第一,界定新乡贤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国家层面进行权威认可。明确新乡贤的定义与内涵,对新乡贤这个群体来说,便意味认同与担当,能让新乡贤发挥作用时“名正言顺”,但同时也要注意这种权力不能成为谋得个人利益的工具,避免“金钱侵蚀公益性冶”。

第二,组建新乡贤组织及其运行规范。必须建立乡贤理事会、参事会等相关组织,规模大小、人数多少无所谓,但必须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运行规范,才不至于热闹一时却后续乏力。调研过程中发现,新乡贤建设功在平时,将乡贤联谊会等活动固定化常态化,有助于新乡贤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新乡贤发力的时候也能得到积极的回应。

第三,健全新乡贤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法规。配套的具体机制是让乡贤建设有序运行、持续发力的有力支撑。包括建立党领导乡贤参与乡村建设的机制、目标与政策引导机制、利益保护与共享机制、乡村现代社会治理机制等,也可以建立宣传机制、选拔机制、培训机制、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在内的整套完整体制机制,实现新乡贤治理在制度保障下的规范化运作。

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实现城乡协调、产业互补、市场沟通、信息联通、社会福利和发展机会的均等化,为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提供发展空间、平台搭建和营造良好环境。只有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新乡贤回归的内在动力才能转化为实际行动。新乡贤的真正回归是进一步协调城乡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他们对现代社会价值观和社会变革认识独到,可以作为传统乡村与现代社会的有效媒介,帮助打造人才回乡、企业回迁、资金回流、信息反馈的“归雁经济”,从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壮大振兴农村,将农村与城市更好地接轨。

第一,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的作用。《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强调“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在广大的农村得到落实,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必不可少。同样,新乡贤积极性的发挥离不开强有力的党组织,而现实是农村基层党建参差不齐,进一步加强党组织建设工作十分必要,从而进一步提升新乡贤工作成效。

第二,选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组织振兴,打造千千万万个坚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在调动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显得尤为重要。有些地方开展了“新乡贤+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治理模式探索,成效明显,这表明“新乡贤在实践价值和秩序生产层面推动了乡土社会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和文化的创造性整合,激活了乡村,激活了乡村振兴的内源型性动力。”彰显了新乡贤助力乡村振兴的巨大潜力。乡贤资源不多力量也不强的村,实实在在去做好新乡贤的组织、联络、运行、动员等工作,促进当地产业兴旺和村民增收方面的直接作用虽然不明显,但可从文化振兴、道德典范等方面入手,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力,而这一方面正是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强项,做得好可以将这些无形资源变为有形收益。除此之外,可以尝试选拔培育本土乡贤成为党组织的骨干力量。有学者提出,延揽乡贤成为党组织内的骨干力量,是乡村振兴中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建设的新思路。本土乡贤长期扎根乡村,对乡村有更全面的了解,跟群众有直接的接触,大多是当地的优秀党员、知识分子、经商有成者,这些人在群众中有较高威望,加以培养成为党组织的骨干力量将大大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三都镇的很多村书记本身就是本土新乡贤的典型代表,新和村、凤凰村、松口村的基层党建开展的卓有成效,获得多项国家、省、市级多项荣誉,特别是新和村为建德市党建示范点,乡贤和群众对村书记十分认可和拥护,乡贤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利。

最后,因地制宜开展新乡贤建设,建立具有不同特色的新乡贤制度。新乡贤在各地已经得到不同程度的推广,但到了具体的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各村的实际包括乡贤的数量质量分量等,根据各村具体实际开展新乡贤工作,保证新乡贤治理的灵活有效与合法性。

6 结语

乡村振兴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新乡贤无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具有巨大潜力。新乡贤不仅对乡村传统文化十分了解,而且在思想上具备开放的现代化新知识、新理念,在物质上积累有丰富的经济、社会资源,新乡贤参与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是对乡村治理模式的全新探索,而且是将传统乡村与现代社会对接的有效媒介,对于助推乡村发展意义重大。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提出的新乡贤培育路径探究、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对策等,能促进新乡贤队伍良好发展、乡村振兴蓬勃进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