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高恒 李娟娟
摘要从土地利用结构、林分的林种及林龄结构、林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等方面分析了志丹县国有森林资源的现状,并以研究区各时期的林清数据为依据分析了森林资源变化动态,在此基础上对志丹县森林资源经营提出建议。
关键词森林资源动态; 经营策略; 志丹县
中图分类号S757.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7)31-0171-02
Abstract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Zhidan County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land use structure, category of forest stand, structure of stand age, forest stock and percentage of forest cover, and on the basis of forest data during each stage of study area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forest resources were analyzed.On this basis,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the operation of forest resources in study areas were proposed.
Key wordsDynamic of forest resources;Business strategies;Zhidan County
森林资源数量多寡,直接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林业生产的条件、森林擁有量及森林生产力等。防止森林面积减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陕西省志丹县森林资源主要在国有林区,包括高湾、安条、麻台、白沙川、新庄和西阳湾6个国有林场。
笔者对志丹县森林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分析,旨在为制订促进该县森林数量增加、质量提升,以及其他有利于提高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等保护性措施提供参考[1-3]。
1研究地概况与数据来源
1.1基本概况
志丹县位于延安市北部,东与安塞县相连,南与甘泉、富县毗邻,北与吴起、靖边接壤,西南与甘肃省交界。地理位置为108°11′06″~109°03′48″ E,36°21′33″~37°11′49″ N。南北长92.56 km,东西宽70.01 km,整个形状北窄南宽,总土地面积376 300 hm2。
志丹县地处暖温带温凉气候区,又处于半干旱半湿润向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地质构造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中的陕北盆地,属陕甘宁向斜拗陷构造区,是横山隆起向西南延展部分。
现存森林植被多为天然次生林,主要集中在南部的永宁乡和义正乡,几乎代表了全县的国有林区森林资源,乔、灌相间,树种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小叶杨(Populus simonii)、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山杨(Populus davidiana)、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中槐(Sophora japonica)等。灌木主要有黄蔷薇(Rosa hugonis)、马蹄针(Sophora viciifolia)、虎榛子(Ostryopsis davidiana)、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山桃Amygdalus davidiana)、酸枣(Ziziphus jujuba var.spinosa)、杠柳(Periploca sepium)、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文冠果(Xanthoceras sorbifolium)等。全县有草本植物370种,主要类型有长茅草群落、冰草群落、百里香群落和冷蒿群落。全县的药用植物有300余种,主要有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麻黄、桃仁、杏仁、芮仁等。
人工林在县境不同地域均有分布,中部和北部人工林面积较广,多与耕地穿插呈块状分布。主要树种有山杏、山桃、柠条、沙棘等,沟道两侧有少量的小叶杨,四旁树多为杨、榆、旱柳、刺槐以及苹果、葡萄、桃、梨、杏、核桃、枣等经济林木。
1.2数据来源
1990年志丹县森林资源数据来源于《陕西省志丹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1990年);2015年森林资源数据是在《陕西省志丹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2005年)进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获取。
2结果与分析
2.1地类面积权重变化1990—2015年,林地面积权重由96.6%上升至98.0%,非林地面积权重由1.5%上升至2.0%;林地中,有林地面积权重由47.1%上升至54.8%;疏林地面积权重由3.1%上升至4.1%;灌木林地面积权重由14.1%下降至8.9%;未成林地面积权重不变;宜林地面积权重由32.0%下降至29.9%(表1)。
造成林地内部地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通过封山育林、封山管护等措施促进了林地内部的地类变化;宜林荒山经过人工造林使荒山披绿,部分新造林郁闭成林。
2.2单位面积蓄积量变化
有林地蓄积量从1990年的373 m3/hm2增加至2015年的46.8 m3/hm2,25年的间隔期,单位面积蓄积量提高了9.5 m3,符合该地区林木蓄积量的消长变化规律。
2.3乔木林龄组结构变化
由表2可知,乔木林各龄组权重比(无论是面积或是蓄积)趋向均匀,随着未成林造林地逐步成为有林幼林,龄组结构比更趋合理。
按面积分布统计,幼龄林由1.6%提高至2.3%,中龄林由36.4%下降至190%,近熟林由43.1%提高至44.7%,成熟林由16.9%提高至19.7%,过熟林由0.1%提高至14.2%。
按蓄积量分布统计,幼龄林由0.5%提高至1.0%,中龄林由27.9%下降至12.0%,近熟林由46.5%下降至42.7%,成熟林由22.3%提高至23.7%,过熟林由2.8%提高至20.6%。
2.4森林质量变化情况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腹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国有林场林地均为生态公益林,仅有小面积的商品林,经过15年的培育,林分郁闭度、灌草层盖度、生物多样性等均发生了变化。以分布面积最大的人工刺槐林为例,林分郁闭度越来越大,灌草层盖度逐渐降低;群落的物种种类和多样性指数先增大后减小,并逐渐趋于稳定。
3建议
通过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森林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质量逐年得到提高。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森林资源数量大幅增加,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森林景观逐步形成,人与社会、人与林业、人与野生动物协调共处的生态系统正在形成。
3.1加强保护管理,切实维护森林生态安全
麻台、新庄、白沙川、安条4个国有林场是天然次生林的集中生长区域,是志丹县南部的一道天然保护屏障,于1997年被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实现了全县国有林场由经营管护型向封育管护型的全面转轨。但目前天然林区面临农林矛盾、石油开发、病虫害、野外用火等诸多威胁,因此应继续加强对现有林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控制使用林地数量,严格林地征占用的审核审批程序,加大林政执法力度,狠抓森林防火及依法护林工作,确保森林资源安全[4-5]。
3.2切实抓好造林绿化工作,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实现山川秀美
巩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三北四期等林业重点工程成果,对新造林地实行补植完善,促其早日成林;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村屯绿化、四旁植树和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步伐[6-7];抓好绿色通道工程建设,早日将志丹县建成“绿色小康县”,实现山川秀美。
3.3抓关键环节,巩固工程造林成果
抓封山禁牧不动摇,减少人为破坏;健全管理体系,落实管护人员和奖惩措施,强化执法检查和问题查纠等职能;改良草畜品种、扩大舍饲养殖规模;明确林木管护责任,巩固工程造林成果[8]。
3.4以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加快林业信息化进程
森林资源监测是森林资源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集成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和森林防火等专题信息,建立健全天然林保护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和森林防火辅助决策系统,构建林业信息化平台,实现林业数字化和可视化管理,使森林资源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全面提升林业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9]。
3.5适时编制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方案
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方案是可持续经营的技术基础,是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利用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编制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规划方案,以便更好地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利用,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王志臻,王中会,陈晓琦.太白林业局森林资源结构动态分析与经营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5(3):13-17.
[2] 郭淑萍,杨君,李卫忠.陕西森林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陕西林业科技,2016(4):83-87.
[3] 徐千君,李党辉,刘勇,等.基于GIS的陕西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J].陕西林业科技,2006(1):74-77.
[4] 方有为.陕西省宁东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价[J].陕西林业科技,2012(3):18-21.
[5] 杜军.陕西秦岭地区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4(3):43-48.
[6] 邹波,谷晓玲.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对策探讨[J].绿色科技,2015(9):148-149.
[7] 王春磊.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及保护策略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0):242.
[8] 何小红.森林撫育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J].陕西林业科技,2013(3):83-86.
[9] 吕江鱼.陕西省森林分区抚育经营初探[J].陕西林业科技,2016(2):32-35.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