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云南省高海拔低温干旱山区藜麦种植技术探讨

时间:2024-05-22

张晓玲,袁加红,何 丽,吴慧琳,林 春

(1.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威信 657900;2.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藜麦(ChenopodiumquinoaWilld),原产于安第斯山脉地区,迄今已有约7 000年的种植历史[1]。从公元前3000年开始,藜麦就是安第斯山脉地区的重要粮食作物[2],是在印加帝国粮食作物中仅次于玉米的第二大作物[3]。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推荐藜麦为可满足人体基本需求且最适宜人类吸收的“全营养食品”,被誉为“超级谷物”,列为全球十大健康营养食品之一[4]。藜麦籽实的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2%~23%[5],远高于大麦、水稻和玉米,与小麦相当[6]。此外,必需氨基酸组成合理,含有多种氨基酸,比如赖氨酸和甲硫氨酸[7];富含大量矿物质,丰富的矿物质含量对儿童和成人都具有重要作用,钙和铁均有益于骨骼发育和血液功能[8]。藜麦还富含天然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应引起医学研究者的特别关注[9]。藜麦因其独特的高营养价值和潜在的保健功能,使之备受种植研究领域、消费领域和功能食品加工领域的关注[10]。

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西藏地区开展了藜麦试种研究,直至2008年藜麦才在山西省呈规模化种植。2013年,山西省静乐县藜麦种植面积达到667 hm2,该县也因此获得了“中国藜麦之乡”的美誉[11]。张建山[12 ]在青海省乌兰县引种藜麦试验研究中采用人工开沟拉线按定位点穴播方式播种,行距60 cm。李成祖[13]在青海省格尔木市藜麦引种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中,采用机械开沟,行距60 cm,人工播种。以上2个种植试验中在间苗、定苗时确定株距为30~35 cm,留苗55 500株/hm2。蔺雪艳等[14]在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进行藜麦引进种植试验,采用露地育苗移栽、双垄沟地膜覆盖移栽、露地直播、平膜直播的方式进行种植试验,试验结果为双垄沟地膜覆盖移栽与露地育苗移栽成活率高,产量也好,是值得推广的一种种植形式。

云南省气候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分明,分布不均,无霜期长。在海拔2 000~3 300 m的高寒山区均以玉米、马铃薯、苦荞、燕麦等作物种植为主。由于山区气候寒冷作物产量低和运输不便,农户普遍收入不高,大多处于贫困线以下。选择种植藜麦替代传统作物的生产,是一条农户增收致富新的道路。2014年,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和迪庆地区德钦县开始进行藜麦试种,经过实践已经种植成功。2016年,昆明市寻甸县六哨乡在东川营、白草皮2个村试点种植藜麦2.67 hm2,实现平均产量1 650 kg/hm2。按照13元/kg市场售价计算,产值达21 450元/hm2。2017年已经在昆明市的东川区和禄劝县、寻甸县、大理市、巍山县、祥云县、剑川县、丽江市、永胜县、德钦县等均有发展,种植面积约333.33 hm2。2018年在海拔2 000 m以上的山区推广种植面积可能突破666.67 hm2。近年来,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林春副教授研究团队通过云南省外国专家局从玻利维亚引进60多个藜麦品种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昆明市东川区和寻甸县、大理剑川县、祥云县及巍山县等不同海拔干旱地区进行了引种栽培、育种与推广研究,筛选出了高产优质且农艺性状较好的藜麦20余个,为云南藜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生长环境

干旱带地区及种植的藜麦植株矮小,营养生长期短,生长在海拔3 900 m以上,年降雨量150~350 mm的地区,表现为抗旱性。高寒地区种植的藜麦植株矮小,该地区早期形成的藜麦类型就显示抗寒、抗霜冻和抗风能力。 沿海地区年均降雨量为500~650 mm,降雨期120~150 d,该地区的藜麦特点为中度分枝,叶片小,耐盐,籽实粒型小、硬度大,耐湿性强,部分能在年降雨量2 000 mm的地区生长。热带地区的藜麦生长在海拔800~1 800 m、年均降雨量超过1 500 mm的地区,其植株高大,高度分枝,营养生长期长,籽实粒小的,具有抗霉菌和耐高湿的特点。多雨湿润地区种植的藜麦植株高大,分枝多,籽实粒小,产量高,营养生长期长,根系发达能适应干旱贫瘠土壤,这种类型的藜麦耐高湿,主要作为叶菜食用[15]。

藜麦对土壤要求并不严格,壤土、砂壤土、沙土、瘠薄的砂性或石灰性土壤均可生长[16],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坡度在15°以下的平地、梯田、川地、沟坝地的地块为宜,但以肥沃的中性土壤最为适宜。但种植地区要求地势高、阳光充足、通风良好及排水便利。相同地块上藜麦一般不提倡连作,可与荞麦、薯类、十字花科等进行轮作,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其产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藜麦可在不同农业气候地区生长,生长气温为2~35 ℃,生长适温14~20 ℃,在营养生长阶段可耐轻度霜冻(-1~0 ℃),在种子结实之后可耐-6 ℃低温[17]。藜麦因其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盐碱等特性,适宜生长在夏季气候冷凉、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16]、降水较少的高海拔干旱山区,海拔1 800~4 500 m的地区均适宜种植,最适宜种植在海拔3 000~4 000 m的山地或高原上[17]。

2 种植技术

2.1种植流程藜麦的种植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藜麦的种植流程Fig.1 The planting process of buckwheat

2.1.1整地。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地块。由于藜麦种子较小,必须要精细整地,耕深30 cm左右,打破犁底层。整地要求耕透耙透、表土细碎、上虚下实、土地平整、墒情充足,同时施入有机肥3 000 kg/hm2,氮肥105~135 kg/hm2,N∶P∶K的配比为3∶2∶3,使用复合肥。

2.1.2选种。挑选高产、抗倒伏、耐旱、耐寒的饱满、健康无病虫害的藜麦种子。特别要注意的是藜麦在不同地区适合不同的品种,每个地区在进行藜麦种植时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条件做好试验工作,切不可盲目进行大面积种植[18]。

2.1.3种植密度。藜麦可分为正反两季种植,因为季节气候差异大,生长周期不同,正季宜稀植,反季宜密植,可保障稳定的产量。种植规格为30 cm×40 cm或秋季15~20 cm×40 cm的株行距,正季每塘2株,留苗约135 000株/hm2;秋冬季(反季)每塘2株,留苗199 500~270 000株/hm2。

2.1.4育苗移栽。育苗宜选择离水源及移栽地近的地块,可用苗床育苗或漂浮育苗的方式进行,挑选饱满、健康无病虫害的藜麦种子,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配制成重量百分比浓度为0.4%浸种溶液浸种40 min后,用清水冲洗藜麦种子4~5次,再将藜麦种子撒播于苗床或育苗穴盘内。种苗处于6叶期或苗高为8~10 cm,则将苗床或育苗穴盘内的幼苗取出直接移栽到大田,取出幼苗时动作应轻巧,避免伤根。将大小苗分级别移栽,移栽深度3~5 cm,栽后浇好定根水,以促进幼苗生长。

2.1.5田间管理。

2.1.5.1苗期管理。移栽定植后的藜麦苗连续3 d早晚用水浇苗,保证成活率。如有缺苗要及时用壮苗补栽,以保全苗。中耕除草是培育壮苗的关键时期,幼苗20~30 cm时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除草并培土,以保证幼苗正常生长。

2.1.5.2中后期管理。藜麦株高达70~100 cm时,要给藜麦根部培土,使根系更加稳固,防止后期倒伏。培土与人工除草同时进行,切勿草荒,严重影响藜麦生长。根据长势适当追肥,在开始抽穗的时候用45%的复合肥150 kg/hm2进行追肥。

2.1.5.3病害防治。由于藜麦生长在高海拔相对冷凉地区,现今发现的病害很少,主要有以下3种:①根腐病。由细菌引起的植物病害。这是一种土传病害,根治比较困难,可通过精耕细作、合理轮作、保障土壤通透性来减轻。此外,可以使用铜制剂或甲霜恶霉灵进行灌根防治。②霜霉病。霜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采用60%嘧菌酯霜尿氯、72%霜脲锰锌喷雾防治。③南美藜叶斑病。每公顷用霜脲锰锌(杜邦克露)1 500 g+脉植通1 125 g对水675 kg叶面喷雾,喷雾时间应避开中午高温时间段;2次喷药时间间隔2 d以上,喷施农药12 h内下雨应该进行重喷。

2.1.5.4虫害防治。

(1)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俗称核桃虫)、金针虫、小地老虎、蝼蛄等。这些害虫严重危害时期在藜麦刚出苗时,可能造成缺苗,甚至毁种。可用甲霜灵锰锌、多菌灵在种子播种时进行杀虫灭菌处理防治。

(2)地上害虫。主要有金龟子、豆芜菁、小菜蛾等,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会将叶子吃光。诱杀成虫可用灯光诱杀或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农业防治措施。药剂防治:50%乙酰甲胺磷1 500倍液,或20%除虫菊酯2 500~3 500倍液,高氯氰菊酯2 500~3 500倍液,50%辛硫酸、90%敌百虫、敌杀死、5%二嗪磷颗粒剂、康宽中的一种或多种,喷施次数为2~3次,喷施药剂时,直接喷到藜麦植株上。每天17:00以后是成虫活动集中的时间段,是药剂防治的最佳时间。

2.1.6收获。不同海拔种植的藜麦,生长周期也不同,当藜麦生长到110~150 d时,叶片大多脱落,秆开始变干,2/3种子成熟,手捏种子已无水分时进行适时采收。由于藜麦会发生穗萌发现象,影响品质和产量,因而需要适时避雨采收。在收割时,采取整株收割或者收割穗子的方式。收割后,最好选择干燥场地、远离砂石的地方进行晾晒,以免砂石混入,不能堆放,防止发生霉烂。当种子干燥脱粒后筛选,将籽实装于编织袋或聚丙烯袋中,然后放置于整洁、干燥、通风、无鼠的环境下贮藏。

3 展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转变,无污染、有利于健康的绿色有机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藜麦因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藜麦抗逆性强,生产投入成本低,且影响籽实产量的不利因素少,是适合高海拔低温干旱山区农户增收致富新的一条道路。藜麦既可作为粮食种植也可作为蔬菜栽培。藜麦不仅可作为高海拔低温干旱贫困山区产业结构调整的试点,而且对该类地区的脱贫增收工作的顺利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由于藜麦种植中前期植株呈绿色,中后成熟期穗呈红、紫、粉、黄、白等多种丰富的颜色,也可为高原小镇旅游或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提供新思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