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唐小平 周雄
摘要 从供给侧结构改革理念出发,根据贵州省现阶段农业供给现状,从农业规划、农产品品牌效应、基础设施建设、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业现代化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相结合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落实农业规划、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大数据农业和农产品安全体系的建立等路径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为贵州省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变提出建议。
关键词 供给侧结构改革;农业供给侧改革;农业现代化;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22-0203-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supplyside structure reform, according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upply in Guizhou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from the aspects of agricultural planning, brand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circula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sts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tructural adjustment of the 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 ideas, through the acceleration of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ricultural planning, vocational training to enhance occupational training, cultivate a new type of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big data agriculture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system to implement the agricultural supply side reform, puts forward proposals for Guizhou Province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Agricultural supplyside reform;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Guizhou Province
2017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指出,要进行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1-2]。继续从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壮大新产业新业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加大农村改革力度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1-2]。2017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任务、目标及实现的途径,通过实现乡村振兴来推动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工作。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我国的农业发展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发展期,面临着生产成本高、结构性矛盾突出、资源配置不合理等新难题,需要转变发展方式、落实新理念推动农业转型发展。贵州省是典型山地农业大省,但受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现代山地农业发展缓慢,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发展速度远远低于中东部其他省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提出给贵州省农业发展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贵州省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是提升农产品品质和改善农产品消费升级的途径,是提高农业产业综合效益、农民增收的保障,是改善农业环境、实现绿色发展的要求[3]。
1 贵州农业生产供给的现状分析
1.1 贵州省农业生产供给现状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底贵州的农业总产值达2 020.78亿元,年均6.2百分点的速度增长,相比2016年上涨6.7百分点。种植业产值平稳增长,粮食稳产1 100万t左右,其他种植业也实现了产量和销售的突破,种植业实现高速发展。畜牧业在这个时间段内也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的突破,生猪养殖、牛羊禽肉产量逐年稳健上升,畜牧业的增加值在农业发展中已经达到25%。2013—2017年,水产品产量达31.5万t,年均增长18.5%。同时,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各种农业产业或相关的第二、三产业产品和服务质量也在升级换代中。
虽然贵州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还不是现代化的农业大省强省,农业种植模式单一,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够合理。农业缓慢发展已经严重制约了贵州省社会经济的发展,有限的耕地面积没有得到合理的投入使用、农业生产结构的不合理等问题突出,农业作为基础产业的作用没有完全体现。近几年,经过不断的调整改革,贵州省的农产品结构正在逐渐改变,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多种农产品相互竞争发展的局面正在逐步形成,特色农产品生产体系正在构建完善,农林牧渔业服务业也正在蓬勃发展。特殊的种植环境决定了贵州省只能通过发展现代山地农业,才能厚积薄发。
1.2 存在的问题
贵州省的农业生产供给方式正由小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但由于生产主体(农民)长期受小农经济思想和市场消息不对称的影响,贵州省农业供给侧改革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矛盾比较突出。
1.2.1 农产产业没有形成系统的发展格局,农产品品牌效应不明显。贵州省农业生产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比较大,农业主管部门很难进行统一的规划、管理。由于山区农业无法进行现代化机械操作,农民所进行的精耕细作——成本高、利润低,严重限制了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组建的农业合作组织的组织度低,管理不完善、不到位,难以发挥生产组织的作用。生产的种类和产量得不到保障,农产品的质量提升不上去。市场价格的变化是影响农民生产的关键,价格的波动变化严重影响农民的生产预期,对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低[4]。统计数据显示,贵州省耕地92.5%都集中在山地地区,适宜耕种的仅为7.5%,如果再除去特殊地形和生产建设所占用的耕地,贵州省适宜耕种的耕地资源将变得更少;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对农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小,再加上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给农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制。
1.2.2 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合理,机械化水平低。贵州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导致农业生产严重滞后,农产品结构畸形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农机装备小且少,微耕机、小型农用拖拉机、喷雾机大部分都还是人工操作,农业的机械化程度低。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贵州省拥有众多的自然资源优势,如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充足的河流资源,但这些资源所带来的经济效率却远远低于种植业的产值。资源产生的增加值和拥有的资源禀赋相差甚远,出现明显的资源浪费现象。农业灌溉设施不到位。截至2016年,贵州省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为559.681万hm2,但有效灌溉面积仅为155.292万hm2,只占27.75%,还有72.25%的土地播种以后是在看天生产,农业灌溉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贵州省的畜牧业成倍数发展,但是特殊的自然环境早已限制了畜牧业大面具推广,过快的发展只能加快生态失衡。从贵州省大的经济发展环境来看,基础设施的不健全阻碍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山地农产业发展结构还急需调整。
1.2.3 农产品运输成本高、流通不畅。贵州省经济发展受地形的影响大,大部分山区为深度贫困区,也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区域。山区农民种植的农产品主要通过2种途径进入市场:一是小商贩到田间地里去收购,然后又转卖给大的商贩或公司进入市场;二是农户自己拿到市场上进行销售。第一种方式要经过批发市场、城市农贸市场、超市多重环节农产品才能从农户转到消费者手里,流通环节多,市场消息得滞后性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第二种方式虽然是农户和消费者面对面在市场上进行交换,但成交量小,交换的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格,农户的利益也得不到保障。流通过程中产生的额外费用也会间接地转移到农户的生产成本里。过高的成本投入和过低的效益产出,严重影响了农户生产的积极性。
1.2.4 农业发展相对乏力,成本不断增加。近几年,随着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快速提升,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但随之而来的是农业生产成本的提高,农业发展动力不足。农村大量外出务工,选择从事经济效益更高的第二、三产业劳动;农业种植环境的恶化,让耕地产出逐年下降;农村生产方式停滞不前,原有的耕作方式习俗严重阻碍了农村耕作方式的改变;科学技术难以发挥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
2 农业供给侧改革思路与方向
需求的另一面就是供给,新供给经济学在总结了西方发达国家在供给方面做的改革后提出供给管理,从需求管理出发研究供给的改革和管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供给制度的思考并研究其制度经济改革[5]。 “十三五”規划文件指出,要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以质量和效率为中心,坚持供给侧改革,让经济在新常态时期更加合理有序地发展。当前,贵州省农业发展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追求量的增长的同时更要注意质的转变。因此在改革时要坚持以下几点。
2.1 制度创新
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发挥市场主体的作用,让制度红利在制度创新中得到最大的体现[6]。通过与农业相关的土地制度的、产权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金融制度及价格制度等相关制度创新,为农业发展提供新动力,降低农民的生产成本,激发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制度创新可以使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让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率得到极大地提高。
2.2 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强化科学技术创新对农业的引领作用,为贵州省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生产边际效率下降的情况下,科学技术的创新是保证农业可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创新可以带来农业发展创造所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非物质条件,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3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生产结构是影响农业发展的内在因素,要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调整。贵州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都有着不同的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结构也大不相同。要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建立以生产基地为依托、农民种植为主体、政府为牵引、农业龙头公司为平台的发展模式,实现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品种多样化和质量全监控的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基础性服务设施[7]。推进农业产业的融合调整,因地制宜的促使农业科学合理的发展。
3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路径
3.1 坚持以制度创新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土地作为基本的生产资料,要确实保护土地质量和数量,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在土地到期后再延长30年,要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农村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坚持完善和发展农村的土地制度,落实集体所有权,确保土地使用权、经营权、承包权的有效使用,实现耕地的自由流转与集约节约经营。其次,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建设,确保农村市场活跃,有效促进农民生产投资。农村金融政策是农村农业生产建设的重要保障,适当放低准入门槛,推动更多的资金向农业投入。再次,鼓励支持农业保险业发展,扩大保险的内容和种类,提高农民抗风险能力。
3.2 加快科技创新,激发农业发展活力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要坚持技术创新,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与推广,激发农业发展活力,增强全要素生产力,实现农业的创新驱动发展[8]。第一,要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研发,结合贵州省实际情况,研发相应的农业生产设施、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建立起配套的科技服务体系。第二,要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步伐,利用贵州省内高校和相关的农业服务站,把农业新技术向广大农户推广,增强农民的专业水平,加快促进新型农民的建设步伐。第三,注重相关农业科研成果和相关农业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和支持高校和农科院等相关科研院所的研发工作。
3.3 加快落实农业规划,引导实施农业科学生产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保障农业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的关键。温和的气候,适合种植各种农副产品。相关部门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的农业发展规划,以规划为发展引领,合理使用各种生产要素,避免出现重复资源浪费的现象出现,保障广大农户的利益。黔南地区比较湿润,水资源丰沛,适宜发展水稻种植和渔业;黔中地区地势开阔,适宜机械化作业,但要注重耕地的保护;少数民族地区和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发展观光旅游业,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各地区应大力支持“菜篮子工程”,积极保障蔬菜的有效供给和促进农业收入稳步提高。
3.4 加强农民职业培训,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当前,贵州省职业农民数量少且专业文化水平低,农业经营主体单一,应该大力加快农业的职业培训,提高农业从业者的科学文化水平,要培养大批掌握设施农业生产技术与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行农业生产许可制度,逐渐淘汰不适合现代农业生产的农业经营主体,减少生产风险和农业经营案例。
3.5 建立大数据农业体系,促进农产品流通
贵州省正在建立大数据立体城市,以大数据来带动经济的发展。借此良机,应加快大数据农业体系,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者之间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产品的高效流通。传统的產地批发市场、大型销地批发市场等农产品销售流程环节多、损耗大,使得生产者和消费者承担过多的成本。因此,要改变传统的销售模式,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融合、双向流通格局,降低生产成本,使生产者和消费者共赢。
3.6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立,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目前,贵州省每个乡镇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但知名度不高,品牌效应弱,附加值低。应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形成一定的品牌效应,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建立健全贵州省特有的品牌产品体系。
农业供给侧改革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贵州省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培育新型农业工作者。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提升发展活力。严格控制耕地保有量,加强提高农民的文化科技水平,培育一支爱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农业生产者和工作者。科学规划农业发展,促进产业融合升级;不同地方同时发力,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发展模式。坚持农民主体的地位,确实维护农民的合法利益,深化产业链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加快农村市场经济的建设工作,以市场变动为引导,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体系。加强农村市场的活力和外部的联系的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生产资源高效利用。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06(001).
[3]石小丽.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与措施[J].乡村科技,2017(2):30-31.
[4]刘俊义.农产品价格波动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包头市达茂旗农产品价格走势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2(7):11.
[5]贾康,苏京春.探析“供给侧”经济学派所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对“供给侧”学派的评价、学理启示及立足于中国的研讨展望[J].财政研究,2014(8):2-16.
[6]邓磊,杜爽.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动力与新挑战[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18-20.
[7]易忠懿.开放背景下如何推进江苏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J].农业决策参考,2016(1):1-6.
[8]林远,梁倩.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需激活生产要素[N].经济参考报,2015-11-30(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