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周爱松 王凤春 刘向东 冯芳侠 付庆伟
摘要 [目的]研究禽畜粪便与板栗废弃物不同配比混合堆肥的理化指标差异。[方法]以鸡粪、牛粪、猪粪和板栗废弃物为原料,通过不同比例混合堆肥,研究4种配比的混合配方在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全碳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C/N)及种子发芽指数(GI)等理化指标的差异。[结果]4 种比例的混合堆体,经过45 d的堆肥发酵,总碳含量和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C/N 呈缓慢下降趋势,GI达80%以上;板栗废弃物∶鸡粪∶牛粪∶猪粪为3∶2∶3∶2(即C处理,C/N=32∶1)时,能在35 d完成堆肥,堆肥成品C/N达16.81∶1,且GI高达92%,处理效果最好。[结论] 该研究为制备板栗废弃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实现板栗产业链的环境友好型转变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禽畜粪便;板栗废弃物;堆肥
中图分类号 S141.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5-0117-04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livestock manure and Castanea mollissima waste composting.[Method]With chicken,cattle and pig manure and chestnut wastes as raw materials for compost with different mixing ratio,the difference of pile temperature,carbon content,total nitrogen content,carbon nitrogen ratio (C/N) and the seed germination index (GI) and other physical and chemical indicators among 4 different ratios of the formula in the process of composting were studied.[Result]The mixing ratio of 4 kinds of pile body,after 45 days of composting,total carbon content and total nitrogen content were decreased,C/N appeared a slow downward trend,GI reached more than 80%;Chestnut waste:chicken manure:cow dung:pig manure of 3∶2∶3∶2 (treatment of C,C/N=32∶1) could be completed compost in 35 days,C/N composting products reached 16.81∶1,and GI was as high as 92%,and had the best treatment effect.[Conclusion]The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paring the organic fertilizer of chestnut waste,and provides technical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vironmental friendly type of chestnut industrial chain.
Key words Livestock manure;Castanea mollissima waste;Composting
板栗是山區主要的经济作物,仅唐山市迁西板栗栽培总面积超过5万hm2、4 300多万株,平均年产量达5.5万t,每年产生的板栗叶、花、蓬及修剪的废旧枝条超过15万t,是当地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也是冬季山火的主要隐患。刘更另[1]1991年在河北省燕山科学试验站进行“燕山片麻岩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研究时确定,不同生长时期板栗叶元素的含量与需求,落叶期1 kg板栗叶中含有机质、氮、磷、钾、镁、铜、锌、铁、锰、硼分别为603 g、13.6 g、1.6 g、4.1 g、5.1 g、6.1 mg、27.6 mg、289 mg、541 mg、23.2 mg;同时,确定秋天板栗叶中各种元素的含量最高,是“还田”板栗树的最好物质,为废弃物开发有机肥提供理论支持。
鸡粪、牛粪、猪粪等禽畜粪便是有机肥常用的堆肥材料,传统的堆肥法存在原料配比不协调,处理工艺相对落后,因缺乏外源性微生物菌剂造成发酵时间长、产生臭味且肥效低等问题[2]。以板栗废弃物(板栗叶约为85%,板栗枝条约为10%,板栗蓬约为5%)为堆肥主要原料,混合适当的鸡粪、牛粪、玉米秸秆等进行合理搭配,调节碳氮比(C/N),添加微生物发酵菌剂,进行高温好氧堆肥生产有机肥,以实现农业固体废弃物与粪便无害化与资源化处理的目的[3]。
笔者通过鸡粪、牛粪、猪粪与板栗废弃物进行配比组合,添加自制的腐熟菌剂(FBA微生物菌剂和筛选的3种木腐菌)进行高温堆肥发酵,研究堆肥温度、全碳、全氮、C/N和种子发芽指数(GI)等堆肥的指标参数,以期为制备板栗废弃物有机肥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实现板栗产业链的环境友好型转变提供技术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板栗废弃物:板栗枝条、落叶,枝条进行简单粉碎,产自迁西县汉儿庄乡杨家峪;鸡粪、猪粪、牛粪:产自迁西县东荒峪跃华养殖场(表1)。
1.2 试验设计 于2017年6—12月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立千生物肥业有限公司工厂进行堆肥。以板栗废弃物和鸡粪、牛粪、猪粪为主要原料进行混合配比,使用迁西县立千生物肥业有限公司自制的腐熟菌剂(FBA微生物菌剂和3种自筛木腐菌,活菌含量:大于1010 CFU/mL)。
以不同禽畜粪便和板栗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各处理1 000 kg,各处理设计见表2,试验设4个处理,尿素微调4组的C/N为25∶1、28∶1、32∶1和35∶1;发酵腐熟菌剂添加量为1/1000。进行条垛型有机肥混合堆肥发酵,堆垛下底宽2 m,上底宽1 m,堆高1 m,长度不限;堆垛底部设置通风槽(30 cm宽,20 cm深),板栗废弃物与牛粪按比例混匀后撒上腐熟菌剂(1 g/kg)促进发酵。先将1 kg腐熟菌剂放入水桶,边加水边搅拌均匀,然后用瓢将水剂均匀加入到有机物料,水分控制在65%左右。堆肥初期每4 d翻抛机(LYFP280)翻刨,当堆体温度升高到50 ℃以上时,每6 d翻刨1次;翻刨时间为当日17:00—20:00。
1.3 检测项目与方法
试验堆肥周期共计45 d,测定不同堆肥处理不同时期的温度、全碳、全氮含量,计算C/N和种子发芽指数(GI)等指标。
温度:分别于第1、3、5、7、9、12、15、20、25、30、35、40、45天09:00和15:00,在堆体3个不同部位用60 cm长的温度计插入堆体30 cm处待温度计读数稳定后计数,取同期3点不同部位温度的平均值为该时间点的堆体温度,取平均温度为该处理当天的堆体温度。同时测定室内温度,并取平均值为当天的室内温度。
分别于第5、10、15、20、25、30、35、40、45天采样,每份取样5 kg,所取样品干燥处理后过60目筛,备用。测定全碳、全氮含量。
称取各处理不同时期的风干样品25 g,置于三角瓶中,加入250 mL去离子水,150 r/min振荡30 min后过滤;吸取滤液20 mL,加入直径9 cm的带滤纸培养皿中,取20粒颗粒饱满的萝卜种子均匀放置其中,在25 ℃培养箱培养48 h后,测定种子发芽率和根长;对照组用去离子水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
发芽指数计算方法:
GI=GT×LTGCK×LCK×100
式中,GI、GT、LT、GCK和LCK分别代表种子发芽指数(%)、处理发芽率(%)、处理根长(cm)、对照发芽率(%)和对照根长(cm)[4]。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3和IBM SPSS Statistic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堆体温度变化
堆肥发酵属于好氧发酵,过程大致分为3各阶段,即升温阶段、高温阶段和降温阶段。升温阶段反映发酵菌剂对物料的适应度,升温阶段的时间决定堆肥熟化的效率;高温阶段的温度(60 ℃左右)和时间决定发酵效果,是影响堆肥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为提高好氧发酵速度与均匀程度,堆肥过程进行翻刨处理,伴随翻刨操作堆体温度表现出周期性变化,为有效监测堆体温度变化,避免翻刨后造成的阶段性温度变化,翻刨操作设置在温度测量后完成。
由图1可知,4个比例堆肥处理的温度变化较明显。处理B和C通过9 d的升温阶段均达56.8 ℃,进入高温阶段,同时在第15天分别达到最高温度62.4和63.1 ℃,持续12~15 d后堆体温度低于50.0 ℃,堆肥进行至第30天时,处理B和C温度降至38.0 ℃左右,完成降温阶段后堆体温度稳定在37.5 ℃左右,高温发酵阶段(50.0 ℃以上)持续21 d左右;相比而言,处理A和D升温阶段较缓慢,通过12 d的升温堆体温度达55.0 ℃后,第15天分别进入最高发酵温度56.2和59.6 ℃,随后处理A在第20天堆体温度降至53.2 ℃后迅速下降,并完成高温发酵过程,在第25天时处理A堆体温度降至41.7 ℃后,第30~45天稳定在36.0~37.0 ℃,而处理D的高温发酵过程相对其他3个处理,从第12~26天堆体温度均高于55.0 ℃(共15 d),随后迅速降温,堆肥进行至第30天,堆体温度为41.3 ℃,第35天后达到37.4 ℃进入稳定阶段。
4个比例的处理均能达到55.0 ℃以上进行高温发酵,同时不超过65.0 ℃;在35 d内温度降至37.0 ℃左右,说明4个比例的禽畜粪便和板栗废弃物混合能够达到堆肥要求。
2.2 全碳含量变化
高温堆肥发酵的本质是好氧微生物的代谢过程,通过微生物生长将有机质进行分解,分解为CO2、H2O和容易被作物吸收的小分子、离子等物质。因此,任何比例的禽畜粪便或有机物质堆肥都会导致有機碳含量的降低。由图2可知,4个处理堆肥的全碳含量变化与此理论完全相符。
4个比例堆肥处理的全碳含量均不断降低,且存在差异但差异不显著。第5天时,A、B、C、D 4个比例的全碳含量分别为472.69、540.17、637.76、726.07 g/kg,堆肥开始后全碳含量迅速下降,第30天有机质下降速度放缓并趋于平稳。这是因为开始堆肥时,各处理均迅速进入高温发酵阶段,微生物大量繁殖,并快速分解有机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温发酵,多数有机质被转化为腐殖质,堆肥基本达到腐熟进入稳定阶段。第45天时,全碳含量分别为222.60、239.41、262.41、277.93 g/kg。
2.3 全氮含量变化
禽畜粪便堆肥发酵时,氮素转化包括氮素的固定与释放,变化过程包括氨化、反硝化、硝化、生物固氮和挥发等。不同堆肥原料,其氮素变化规律略有差异,但通常情况下,堆肥结束时氮素有部分损失,主要原因是有机氮持续的氨挥发以及硝态氮的反硝化作用;同时,堆肥初期温度升高,铵态氮相对稳定、挥发损失较小,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活跃并固定空气中的氮,碳水化合物及物料干重随着微生物的消耗而下降,总氮含量小幅升高。因此,研究全氮含量的变化对堆肥过程有重要意义。
由图3可知,4个禽畜粪便和板栗废弃物混合发酵处理的初期,全氮含量均升高,处理D最高达20.68 g/kg;然后迅速降低,再缓慢下降,最后又有小幅缓慢上升,第45天时,4个处理全氮含量分别为14.86、15.21、15.61、16.01 g/kg。
2.4 C/N 变化
目前,对于堆肥最佳的C/N不同学者研究结果不同。研究表明,堆肥起始的C/N在20∶1~35∶1为堆肥的最佳条件[5]。就堆肥成品而言,C/N过高会夺取土壤中的氮素,导致植物“氮饥饿”;若氮素过多,碳氮比过低,则会导致植物“烧苗”。因此,合适的C/N是堆肥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物料间成分构成的差异,确定混合堆肥中适宜的C/N是重要的研究步骤[6]。
4个比例的堆肥处理C/N变化见图4。由图4可知,各处理的C/N 变化较显著。整个堆肥发酵过程中,C/N 随全氮含量小幅增加而降低后,均表现为逐渐降低趋势,第45天时C/N分别为14.98、15.74、16.81和17.36,符合全碳和全氮的变化趋势,最终的C/N均为14~18,达到相关的要求。
2.5 发芽指数变化
种子发芽指数(GI)是检验堆肥腐熟度的重要指标,堆肥的腐熟程度决定植物毒性物质含量,直接反映堆肥后成品对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程度,因此可用种子发芽指数来评价堆肥腐熟度[7]。当GI>50%时,表明堆肥基本腐熟,对植物基本无毒性;当GI>80%时,表明堆肥完全腐熟,对植物完全无毒性,GI相对越高,堆肥成品品质越高,但其与堆肥原料种类、配比、发酵菌剂等因素密切相关[8]。4个堆肥处理的GI变化见图5。由图5可知,随发酵的进行GI逐渐升高,第45天时均能达80%以上,C处理达92%。可见,发酵初期GI快速升高,发酵进入高温期(第20天)后GI升高变缓,随着堆体温度进入平稳期(第35天)GI小幅迅速提高。处理B和C种子GI最终达91%和92%,D处理为88%,A处理最差,仅为81%。
3 结论与讨论
(1)4个比例的堆肥处理在整个堆肥发酵过程中,其总碳含量和总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各处理均能较快进入高温期,说明微生物活动代谢旺盛,大量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CO2 和H2O,也反映了此腐熟菌剂对板栗废弃物和禽畜粪便混合发酵较为适宜;同时,升温期缩短,能减少前期的氨气等恶臭气体外逸,降低对周边空气的污染和堆体的氮素减少,避免了肥料养分被过量消耗。
(2)4个比例的堆肥处理完成堆肥发酵过程后,最终C/N 分别达14.98、15.74、16.81和17.36,满足腐熟堆肥所要求的C/N 范围,说明该试验设置的C/N 25∶1、28∶1、32∶1和35∶1的4个处理均能完成禽畜粪便与板栗废弃物混合堆肥发酵。
(3)4个比例的堆肥处理,均能在40 d完成堆肥发酵,且养分和C/N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关于农业有机肥料的规定,可达到腐熟阶段。同时也说明此发酵菌剂适合用于禽畜粪便与板栗废弃物混合堆肥,板栗废弃物用于堆肥具有可行性。
(4)板栗废弃物与鸡粪、牛粪、猪粪的配比混合发酵中,D处理的C/N=35∶1,升温阶段短,高温发酵阶段时间过长,导致“氮”损失严重,堆肥成品C/N可达17.36∶1,GI为88%,虽然能在35 d完成堆肥,但综合生态与营养角度不是最佳方案;B处理C/N=28∶1的效果较好,堆肥成品C/N和GI分别为15.74∶1和91%;A处理的C/N=25∶1最差,虽然各项指标能达到国家相关要求,但升温阶段时间长,高温阶段温度相对较低,降温相对较慢,堆肥成品C/N、GI分别为14.98∶1和81%。C处理的C/N=32∶1(板栗废弃物∶鸡粪∶牛粪∶猪粪=3∶2∶3∶2),升温阶段短,高温发酵阶段持续适中,能在35 d完成堆肥,堆肥成品C/N达16.81∶1,且GI高达92%,具有氮素损失率小、堆肥腐熟快、堆肥效率高等优点,更适合在有机肥堆肥生产过程中进行推广和应用[9]。
参考文献
[1] 刘更另.燕山片麻岩山区农业综合开发[M].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65-66.
[2] 仇煥广,廖绍攀,井月,等.我国畜禽粪便污染的区域差异与发展趋势分析[J].环境科学,2013,34(7):2766-2774.
[3] 李国学,张福锁.固体废弃物堆肥化与有机复混肥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4] 鲁耀雄,崔新卫,龙世平,等.有机物料不同配比堆肥过程的差异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3):587-593.
[5] 钱承梁,鲁如坤.农田养分再循环研究:Ⅲ.粪肥的氨挥发[J].土壤,1994(4):169-174.
[6] 马迪,赵兰坡.禽畜粪便堆肥化过程中碳氮比的变化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4):193-197.
[7] 解开治,徐培智,张发宝,等.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氨氧化古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18(6):1483-1491.
[8] 胡华锋,程璞,刘卫东,等.冬季低温环境下牛粪堆肥参数动态研究[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4(3):1-4.
[9] 彭宇,戴辉,武丽,等.甘蔗渣与牛粪高温好氧堆肥的适宜配比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30(5):17-2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