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宁国云 许琴芳 柏超 祝增荣
摘要 [目的]掌握杂草稻对栽培水稻的危害损失程度。[方法]对不同杂草稻密度下栽培水稻的产量损失率进行测定,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杂草稻有效穗密度与栽培水稻产量损失率的回归方程,并根据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提出了杂草稻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结果]杂草稻发生量与栽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明显负相关性,与栽培水稻的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性。[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杂草稻的防控及栽培水稻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杂草稻;损失率;线性回归分析;分级标准
中图分类号 S4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5-0140-03
Abstract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understand damage loss degree of weedy rice to cultivated rice. [Method] The yield loss rate of cultivated rice under different density of weedy rice was determined. The regression equation between effective ear density of weedy rice and yield loss rate of cultivated rice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and the grading standard of the occurrence degree of weedy rice was put forward. [Result] The amount of weedy rice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economic character and yield of cultivated rice, and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yield loss rate of cultivated rice. [Conclusion] The result provides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weedy rice and production of cultivated rice.
Key words Weedy rice;Loss rate;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Grading standard
杂草稻是全球性草害,在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杂草稻已经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在南美,一些地区杂草稻已成为继稗草和千金子之后第三种危害严重的杂草;而在我国的广东、湖南、江苏、东北等水稻主产区,杂草稻的发生也越来越普遍,其中以辽宁、江苏为重灾区,发生量大,危害最严重[1]。与长兴县相邻的江苏省宜兴市自2005年发生杂草稻至2012年遍及全市各乡镇,直播田发生频率达76%[2]。
近年来,杂草稻在浙江长兴呈逐年加重发生的趋势,自2012年始见危害以来,至2016年,杂草稻基本遍布全县主要水稻种植区域,重发田块栽培水稻绝收,杂草稻成为当地继稗草、千金子之后的第三大危害严重的杂草[3]。2017年长兴县杂草稻基本遍及全县主要水稻种植区域,严重危害水稻生产。
杂草稻具有较强的分蘖力,但也受其自身密度的影响,在杂草稻密度较高的情况下,单位面积内杂草稻丛数增加,其每丛分蘖数(有效穗数)将减少,单位面积内的杂草稻有效穗数更能准确反映田间杂草稻的密度。为了掌握杂草稻对栽培水稻的危害程度,笔者以单位面积内杂草稻的有效穗数作为田间杂草稻的密度指标,通过线性回归分析了其对栽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损失率的影响,并提出了杂草稻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栽培品种为浙粳99。
1.2 调查方法
在虹星桥镇宋高村的杂草稻初发田块中选取一块杂草稻发生相对严重的田块,采取“S”型取样法定点调查18个杂草稻不同发生密度区块,每个区块调查1 m2。在杂草稻成熟期,拔起全部杂草稻,调查丛数和有效穗数,称取鲜重,量取株高;取1丛栽培水稻,调查有效穗数,称取鲜重和量取株高。在水稻成熟期,割取调查点内栽培水稻,调查有效穗数,晒干后称取千粒重和产量;同时,在同一田块中未发生杂草稻的区域割取1 m2栽培水稻,调查有效穗数,晒干后称取千粒重和产量。按未发生杂草稻的区块产量计算栽培水稻产量损失率。
采用回归函数分析调查点中杂草稻发生密度与栽培水稻植株高度、植株鲜重、有效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及损失率的相关性,分析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比较线性、指数、对数、幂函数等回归方程,选择决定系数(R2)最高的方程确定为最优的回归方程。提出杂草稻发生程度的分级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水稻经济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取样调查结果表明(表1),杂草稻具有较强的野生性,其成熟期植株高度和鲜重明显高于栽培水稻;通過回归函数对调查点中杂草稻发生密度和栽培水稻植株高度、植株鲜重、有效穗、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分析,栽培水稻植株高度等经济性状和产量与杂草稻发生密度呈明显负相关性,随着田间杂草稻发生密度的增加,栽培水稻植株高度、植株鲜重、有效穗、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呈下降趋势,建立了各指标回归方程(表2)。
2.2 杂草稻发生量与栽培水稻产量损失率的关系
调查样点中无杂草稻区块栽培水稻产量为716 g/m2;杂草稻发生区块最大密度为406穗/m 栽培水稻产量仅为69 g/m 最大损失率达90.36%;杂草稻发生区块中共有杂草稻191株、有效穗3 778穗,每丛杂草稻平均有效穗数为19.78穗。杂草稻有效穗密度与栽培水稻产量损失率呈明显正相关性,随着田间杂草稻发生量的增加,栽培水稻产量损失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线性回归方程为y=0.211 9x-0.284 6,R2=0.904 5(图1)。
2.3 杂草稻发生程度分级标准
杂草稻具有较强的野生性,生长蔓延迅速,在栽培水稻直播田防控难度较大,危害极大。根据危害损失率(y)的测定,将杂草稻的发生程度分为5级:1级(轻发生),y<5%;2级(中偏轻发生),5%≤y<10%;3级(中等发生),10%≤y<20%;4级(中偏重发生),20%≤y<30%;5级(重发生),y≥30%。先根据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各级别杂草稻有效穗密度(x,穗/m2),再按杂草稻平均有效穗数折算成株数,为了便于田间目测调查,经百位后取零得到杂草稻发生量(x1,万株/hm2),估算损失率(y1)与设级损失率(y)相近(表3)。因此,杂草稻发生程度分级标准可设定为:0级,未发生;1级,x1<1.2万株/hm2;2级,1.2万株/hm2≤x1<2.4万株/hm2;3级,2.4万株/hm2≤x1<4.8万株/hm2;4级,4.8万株/hm2≤x1<7.2万株/hm2;5级,x1≥7.2万株/hm2。
3 结论与讨论
杂草稻具有较强的野生性,争肥、争水、争光、争空间能力强于栽培水稻。张峥等[4]认为,杂草稻在苗期比栽培水稻生长更为迅速,分蘖旺盛,植株显著高于栽培稻,对栽培稻有荫蔽作用;杂草稻在早期生长过程中的优势地位影响到栽培稻的生长发育,进一步影响到栽培稻的分蘖能力,特别是有效分蘖数,造成栽培稻减产。
刘萍[5]认为,杂草稻主茎叶片多于栽培稻,最大叶片长和宽均大于栽培稻,叶片竞争是造成栽培稻减产的主要表现。
田间观察发现,杂草稻在其营养生长期具有较强的生长势,表现为分蘖早,且分蘖数显著多于栽培稻,植株高度也明显高于栽培稻;生殖生长期杂草稻表现为早抽穗、早成熟,影响栽培水稻籽粒灌浆,造成栽培水稻千粒重等经济性状下降。
温广月等[6]认为,随着杂草稻密度的提高,成熟期株高、水稻产量构成因子逐渐降低,杂草稻对水稻生殖生长影响较大。王晓琳等[7]研究认为,不同杂草稻密度胁迫时,影响了栽培水稻群体的透光性,从而造成栽培水稻产量降低。杨庆等[8]也认为,高密度杂草稻处理下栽培水稻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极显著降低。该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增加,栽培水稻的影响逐渐加大,影响栽培稻的植株生长和营养积累,株高和鲜重降低,并造成后期有效穗的减少。杂草稻生长密度与栽培水稻后期植株高度、植株鲜重、有效穗数、千粒重等经济性状和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性。因此,杂草稻的防控应在其营养生长期进行,宜早不宜迟,可采用移栽+化除、人工拔除等综合防控措施进行封杀或苗期拔除;杂草稻穗后拔(割)除,对栽培水稻的影响已产生,可作为灾后补救措施,以降低翌年发生基数。
杂草稻有效穗密度与栽培水稻产量损失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r=0.951 5,而杂草稻株数密度与栽培水稻产量损失率的相关系数r=0.863 2,杂草稻有效穗密度与栽培稻产量损失率的相关性更密切。但在杂草稻发生密度调查中以株数为调查对象,更简单方便,因此,根据杂草稻有效穗密度与栽培水稻产量损失率的线性回归关系,将杂草稻有效穗密度折算成株数密度,确立雜草稻发生程度以株数密度为指标的分级标准更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冠明,林青山,江奕君,等.杂草稻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1):9-13.
[2] 王志东,石磊,钱曙光.宜兴地区杂草稻发生情况及防除对策探讨[J].上海农业科技,2013(2):115-116.
[3] 柏超,吕进,宁国云,等.长兴县稻田杂草稻的发生、预防与防治[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2):1974-1975.
[4] 张峥,戴伟民,章超斌,等.江苏沿江地区杂草稻的生物学特性及危害调查[J].中国农业科学,2012,45(14):2856-2866.
[5] 刘萍.杂草稻与栽培稻叶片生长的竞争性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2010,30(5):13-15.
[6] 温广月,沈国辉,钱振官,等.杂草稻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杂草科学,2011,29(2):51-53,59.
[7] 王晓琳,张晓昉,李可,等.不同密度杂草稻胁迫对栽培稻光合作用及生理特性的影响[J].华北农学报,2013,31(1):141-146.
[8] 杨庆,马殿荣,宋冬明,等.不同密度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水稻,2008,38(5):28-3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