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龚伟荣 胡婕 胡旭东 王海波 胡白石
摘要 瓜类果斑病是瓜类生产上的危险性病害之一,江苏是西甜瓜的主要生产区,瓜类果斑病传入的风险很大。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從气候条件、寄主植物、人为因素、防控难易程度等方面分析了瓜类果斑病入侵江苏省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措施。
关键词 瓜类果斑病;风险分析;管控对策;江苏地区
中图分类号 S41-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7-0155-03
Abstract Bacterial fruit blotch (BFB) affects cucurbit plants around the world and can be a serious threat to farmers because it spreads through contaminated seed. Jiangsu is the main watermelon and melon producer. The risks of BFB in there are great. We used the method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melon fruit blotch intrusion in Jiangsu Province from the host plants and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human factor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degree of difficulty,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control measures.
Key words Bacterial fruit blotch;Risk analysis;Control countermeasures;Jiangsu
瓜类果斑病菌[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Schaad et al.)Willems et al.][1]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主要为害西瓜、甜瓜、哈密瓜、南瓜、黄瓜、西葫芦等葫芦科作物。瓜类果斑病菌主要通过种子进行远距离传播。西瓜子叶、真叶和果实上均可被感染发病,果实上典型症状是表皮出现水浸状小斑点,病斑逐渐扩大,边缘不规则,可布满整个果面,初期病变只局限在果皮,后期果实很快腐烂,严重的可使西瓜等瓜类产量损失50%以上[2]。该病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目前在我国内蒙古、上海、山东、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市、区)均有发生,江苏省于2016年首次在盐城市盐都区大棚西瓜上查见,发生面积2.4 hm2,当地植检机构立即封锁发病大棚,对大棚内的所有发病植株和病残体进行集中深埋销毁。目前江苏地区已扑灭了瓜类果斑病疫情,但其再次传入的可能性很大。笔者根据瓜类果斑病的生物学及生态学特性,并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对瓜类果斑病传入江苏的风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控对策。
1 瓜类果斑病传入江苏风险分析
1.1 定性分析
1.1.1 气候条件有利发病。
在适宜种植西瓜和甜瓜的环境下(25~35 ℃,湿度70%以上),均可能受到瓜类果斑病菌感染而发病。高温、高湿的环境易发病,特别是炎热季节伴之暴风雨的条件下,有利于病菌的扩散[3]。江苏属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气候,西瓜、甜瓜等瓜类作物多在夏季收获上市,此时江苏地区普遍高温,时常伴随暴风雨和台风,十分有利于瓜类果斑病菌的侵染与流行,病害可在7~14 d快速扩散蔓延,给在田的西瓜等作物果实带来巨大损失。
1.1.2 寄主植物分布广泛。
瓜类果斑病的寄主包括西瓜、甜瓜、哈蜜瓜、网纹洋香瓜等,人工接种条件下也可侵染黄瓜、南瓜、苦瓜、丝瓜、西葫芦等葫芦科植物及番茄、茄子等[4]。江苏地区广泛种植这些作物,其中西瓜种植面积达9.98万hm2,甜瓜种植面积为2.45万hm2,西甜瓜收益一般在9万元/hm2以上,是江苏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特别近年来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西瓜、甜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也将不断扩大,瓜类果斑病一旦传入,全省各地广泛种植的寄主植物将有利于病害定殖与迅速扩散。
1.1.3 人为因素加大传播风险。
首先,种子(苗)调运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方式,这是近10年来该病在我国传播的主要原因。据各地典型抽样调查表明,江苏地区90%以上的西瓜种子来自新疆、甘肃等地疫情发生区或者是种子公司生产基地位于疫情发生区,如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首次发现瓜类果斑病,发病田块的种苗也来自外地。此外,研究发现,嫁接砧木也是病菌传播的重要传染源,国内曾有多起发生案例就是由于砧木带菌导致了瓜类果斑病的大面积暴发[5]。目前江苏省大多数西甜瓜种植区采用嫁接技术防治西瓜枯萎病等。因此,瓜类果斑病随种子或砧木再次传入江苏甚至暴发的可能性很大。
其次,现在的育苗方式存在风险[6]。为提高生产效率,越来越多的生产商采用保护地育苗的种植方式,高温、高湿、茂密种植的植物以及温室灌溉设备为瓜类果斑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据调查,江苏省南京、东台、泗洪等地西瓜种苗生产基地主要在温室或大棚内育苗,并采用喷灌方式,病苗上的病菌会飞溅到整个温室,快速侵染健康的幼苗。因此,温室育苗及喷灌设备会增加瓜类果斑病发生的概率。
此外,农事操作会造成再侵染。带菌种子萌发后病菌即侵染子叶,引起幼苗发病,有时症状不明显,不易被发现。移栽、整蔓、上架、摘心、授粉、摘瓜等农事操作会造成病菌交叉侵染。
1.2 定量分析
参照蒋青等[7]提出的风险性评估体系及多指标综合评估计算方法,构建了危险性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标准(表1),对瓜类果斑病传入江苏的风险进行定量分析。
将有害生物危险性综合评价的风险值(R值)分为4级(表2)。如果P1或P31为0,则R=0,即不再进行评估。
对瓜类果斑病传入江苏的风险进行评分,R=Pi=(P1+P2+P3+P4+P5)=6+10+23+23+13=75,结果分值为75分,风险较大。
2 管控对策
2016年江苏省发生瓜类果斑病疫点后,由于发现及时、处置迅速、措施有力,疫情被及时铲除,疫情未在江苏地区定殖扩散。但综合考虑西甜瓜种子来源、寄主植物种植及气候条件因素,瓜类果斑病再次传入并定殖扩散的风险依然很大。今后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瓜类果斑病管控。
2.1 强化监测与调查,发挥阻截带作用
2008年起农业部启动沿边、沿海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带建设,江苏省在全省范围内设立200个监测点,发挥了疫情监测的“哨兵”作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应在重点风险地区(如东台、南京等地西瓜种苗生产基地和冬季西瓜大棚连片种植地区)加密布点,按照技术规范适时开展监测;并在生产关键时期,组织技术人员对重点地区、重点区域、重点作物进行拉网式调查,对新发、突发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阻截”。
2.2 依法检疫与监管,阻止病害传播蔓延
严格引种检疫审批,对从美国、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地区引进的西瓜、甜瓜种子加强疫情监测与检疫监管。加强本地西甜瓜种子(苗)生产基地的产地检疫,有条件的地方可派检疫人员赴新疆、甘肃等西瓜种子繁育基地进行实地检查。对调入的西瓜种子进行复检,查验相关检疫手续。对违规调运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杜绝未经检疫的西瓜、甜瓜种子流入江苏。
2.3 开展宣传与培训,提升疫情监控水平
从多年的生产实践看,目前江苏省种子经销商、种苗生产者和西甜瓜种植户对瓜类果斑病的认识仍有待提高。各地应利用电视、报纸、电台、网络、自媒体等媒体广泛宣传瓜类果斑病的危害性,提高种子经销商、种苗生产者和种植户的检疫意识和防控主动性,避免盲目引种;结合农民培训工程、农业科技入户等项目,在西甜瓜种苗生产基地和集中种植区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与现场观摩,全面提升基层农技人员和农民的防控水平。
2.4 落实过程控制和防控關键措施
分析瓜类果斑病的生物学特性,在西瓜种子调运、集中育苗、嫁接生产、田间管理等环节存在较大的传播风险,对不同环节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对从疫情发生区调入的西瓜种子进行带菌率测定,保证采用无病种子,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已研制出瓜类果斑病菌快速检测技术;在育苗或播前使用盐酸、过氧乙酸、次氯酸钙等进行浸种处理,可有效降低种子带菌率[8];温室或大棚内集中育苗时,应采用滴灌和潮汐式灌溉,避免顶部喷灌;对嫁接工具进行消毒,防止病菌人为交叉传播;及时清除发病植株进行集中销毁,发病田块应实行葫芦科作物与非葫芦科作物轮作换茬。
2.5 实行联防联控,形成防控合力
农业部门应制订瓜类果斑病防控预案,明确相关部门(单位)职责,制定疫情处置流程,一旦发生新疫情,及时启动响应;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联合研究,做好病害检测、监测、处置和防控技术储备;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区域(包括省间、省内)和部门联动,做到信息互通、工作互动、优势互补,形成防控合力,对新发、突发疫情(疫点)坚决予以及时、科学的检疫处置,对那些新传入、面积不大、有扑灭可能的疫情坚决予以铲除,切实将瓜类果斑病传入风险控制在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SCHAAD N W,POSTNIKOVA E,SECHLER A,et al.Reclassification of subspecies of Acidovorax avenae as A.avenae(Manns 1905)emend.,A.cattleyae(Pavarino,1911)comb.nov.,A.citurlli(Schaad et al.,1978)comb.nov.,and proposal of A.oryzae sp.nov.[J].Systematic and applied microbiology,2008,31(6/7/8):434-446.
[2]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植物检疫知识百题问答[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 王守聪,钟天润.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4] 赵廷昌,孙福在,王兵万.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研究进展[J].植保技术与推广,2001,21(3):37-38,36.
[5] TIAN Y L,ZHAO Y Q,HU B S,et al.First report of seedling blight of watermelon caused by Acidovorax citrulli transmitted from rootstock of pumpkin in China[J].Plant disease,2013,97(3):420.
[6] DUTTA B,SCHERM H,GITAITIS R D,et al.Acidovorax citrulli seed inoculum load affects seedling transmission and spread of bacterial fruit blotch of watermelon under greenhouse conditions[J].Plant disease,2012,96:705-711.
[7] 蒋青,梁忆冰,王乃扬,等.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确立[J].植物检疫,1994,8(6):331-334.
[8] 金志娟.西瓜种子干热处理控制细菌性果斑病初步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