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河西走廊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病害综合防治历

时间:2024-05-22

雷玉明 郑天翔 王玉萍 柴文玉 杨芳兰

摘要根据制种玉米生长发育规律、物候期特点和主要病害发生的特点,按照种子贮藏期、苗期、穗期、成粒期病害的管理规律,明确各时期的防治目的和防治对象,集成保健栽培、种子包衣、化学防治等配套综合防治技术,制定制种玉米病害综合防治历,为制种企业、专业合作社防治制种玉米病害,减轻病害对玉米种子的危害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制种玉米;病害;综合防治历;河西走廊

中图分类号 S435.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8)11-0118-02

玉米种业的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进入21世纪以来,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代表的西部地区因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生产的玉米种子质量高、单产高且稳定,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主产区,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0万hm2,占全国制种面积(25.5万hm2)的39.3%,制种产量达5.8亿kg,占全国制种量的42.6%,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然而随着玉米制种面积的扩大,土地连作现象突出,亲本组合单一,面积大而相对集中,病害的传播途径和发生周期被人为缩短,制种玉米病害种类、数量及危害程度日趋严重,直接影响了制种玉米种子的产量和质量。同时,制种玉米企业在追求利润的前提下,忽视了制种玉米病害的综合防治,因此,如何保证制种玉米种子安全性,已成为制种玉米生产环节中的关键。

笔者经对全国最大的河西走廊国家级制种玉米基地病害的调查与鉴定,明确了制种玉米病害有73种,其中,真菌性病害56种,细菌性病害4种,病毒病害5种,生理性病害8种,基本探明了主要病害的侵染规律和发病规律。鉴于此,笔者根据制种玉米生长发育规律及物候期的特点,结合制种玉米病害发育、发生、发展的时间性,利用现有技术,按照时间序列,安排防治措施,制定了一套制种玉米病害综合防治历,旨在为制种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1种子贮藏期防治(9月下旬至翌年3月下旬)

1.1防治目的 防止种子污染和种子传播病害,保证种子健康。

1.2防治对象 主要以青霉穗腐病(Penicilliumoxalicum)、曲霉穗腐病(Aspergillusustus、A.flayus)、离蠕孢穗腐病(Bipo-larismaydis)、镰孢霉穗腐病(Fusariummoniliforme、F.gra-minearttm)、丝核菌穗腐病(Rhizoctoniazeae)、煤污病(Rhizo-pusmaydis)、木霉穗腐病(Trichodermaviride)、丝黑穗病(Sporisoriumreilianum)、黑粉病(Ustilagomaydis)、枝孢霉病(Cladosporiumher6arum)等为靶标防控。

1.3防治措施

1.3.1种子检验检疫。对新收获的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进行室内病原物检验,分析种子带菌种类、带菌部位,并作好种子带菌检验档案,为播种前种子处理提供依据。对于携带检疫性病原物种子要进行隔离,会同植保检疫部门作好相应处理工作。

1.3.2收获与加工管理。玉米种子收获时要求无花丝、苞叶、病穗、烂粒穗。对于秃尖受污染的明显、严重的病穗,切除秃顶。加工时,挑除病穗、污染穗、烂粒穗。加工后,要求籽粒破碎率≤1.0%,病虫籽粒率≤1.0%,净度≥98.0%。

1.3.3种子贮藏管理。对种子分品种、分批次进行抽样检验,平均水分≤13.0%时装袋贮藏;种子贮藏前,对贮藏种子库(仓)墙壁、屋顶、地面、通风口或包装袋进行杀菌处理;贮藏期间定期检查种子水分、温度变化,并作好记载工作,以防止种子霉变。

2苗期防治(4月上旬至6月上旬)

2.1生育环节 该阶段为营养生长阶段,从玉米播种、出苗、拔节为止的时期,历时约50d,称为幼苗阶段,统称为苗期。

2.2防治目的 清洁田园,减少初侵染源;水肥管理,培育苗全苗壮,提高抗病性;预防苗病、叶病害的发生。

2.3防治对象 主要以镰孢霉苗枯病(F.moniliforme、F.graminearum)、腐霉苗枯病(Pythiumaphanidermatum、P.de-liense、P.graminicola)、丝核菌苗枯病(R.zeae)、顶腐病(F.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丝黑穗病(S.reilianum)、黑粉病(U.maydis)、链格孢叶枯病(Alternariatenuissima)、叶鞘紫斑病(Alternariasp.、Fusariumsp.、Cladosporiumsp.)、黑斑病(A.alternata)、紋枯病(R.solani)、褐斑病(Physodermamay-dis)、条纹矮缩病、矮花叶病、粗缩病、细菌性叶枯病(Pseudomonasavenae)、缺素病等靶标防控。

2.4防治措施

2.4.1合理布局,轮作倒茬。根据亲本组合的抗病性,安排杂交制种的种植规模及隔离条件,计划播种时期、方法、密度、方式等方案,防止种传、气传病害流行;根据基地种植作物情况,避免与玉米连作,防止土传病害加剧发生。

2.4.2土壤消毒。结合整地,在播种前或机播时采用70%嗯霉·福美双WP、70%甲基硫菌灵WP75kg/hm2原药+细砂或细土7500kg/hm2制成毒土或稀释1000倍液进行土壤处理。或将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生物菌株的生物粉喷撒在土壤表面进行生物消毒。

2.4.3合理施肥。结合整地,底肥一般施腐熟农家肥3.0万~4.5万kg/hm2;播种时,玉米专用肥600~750kg/hm2+复合氨基低聚糖有机肥1200kg/hm2+脉素特15kg/hm2

2.4.4种子包衣。根据种子病原检验结果,对镰孢菌、链格孢菌带菌高品种,采用22%福·克·戊悬浮剂;对丝黑穗菌、黑粉菌带菌高、易感病品种,采用30g/L苯醚甲环唑、325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对于土壤带腐霉菌、丝核菌、凸脐蠕孢菌或种子带菌高的品种,采用70%噁霉·福美双、70%甲基硫菌灵WP;按药种比(40~50):1种子包衣;对于连作多年的土壤,可采用促生菌(PGPR)按7.5kg/hm2进行拌种。

2.4.5间定苗除草。玉米3~4叶期进行间苗,去除病苗、畸形苗及形态差异大的苗;5叶期进行定苗,并清除田间虫苗、死苗;3叶期结合中耕,拔除田间杂草。

2.4.6药剂喷施。对于白化苗出现的田间,在玉米4~5叶期叶面喷雾0.2%~0.3%硫酸锌溶液25~30kg;对于出现顶腐病、纹枯病、叶枯病、紫斑病、黑斑病、褐斑病、疯顶病等症状表现的田间或品种上,采用30%戊唑福美双WP和40%噁霉福美双WP1000~1500倍液幼苗均匀喷雾;对于出现细菌性叶枯病症状,可采用70%代森锰锌WP+72%农用链霉素sP混配稀释4000倍液叶面喷雾;对于矮缩病和矮花叶病易感品种,采用10%呲虫啉WP300-450g/hm2或16%四螨哒1000倍液+杰效利3000倍液叶面喷雾或田间地埂杂草上喷施。

2.4.7追肥。在玉米7叶期,结合中耕除草,开沟追施尿素150~225kg/hm2,并覆土。

3穗期防治(6月中旬至7月下旬)

3.1生育特点 该时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从雌穗原基刚刚开始伸长,直到雌穗花吐出为止。从外部形态上看,从拔节直至雌穗花丝吐出苞叶并接受花粉受精的全过程,历时约40d。

3.2防治目的降 低叶、茎、根部发病率,减轻发病程度,保证叶片增大,茎秆墩实,促秆壮穗,提高植株抗病性和综合抗逆性,控制茎秆、叶部病害流行,为促进增产奠定基础。

3.3防治对象 主要以弯孢霉叶斑病(Curvularialunata)、大斑病(Exserohilumturcicum)、小斑病(Bipolarismaydis)、灰斑病(Cercosporazeae-maydis)、圆斑病(B.zeicola)、尾孢叶斑病(C.sorghi)、锈病(Pucciniasorghi)、镰孢茎基腐病(F.mo-niliforme、F.graminearum)、腐霉茎基腐病(Pythiumgraminco-la)、蠕孢茎基腐病(B.sorokiniana)、疯顶病(Sclerosphoramac-rospora)、纹枯病、干腐病(D咖lodiazeae)、丝黑穗病、黑粉病、细菌性茎基腐病(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细菌性条病(Pseudomonasandropogonis)、矮花叶病、黄矮病、从矮病、秃尖、花期不遇等靶标防控。

3.4防治措施

3.4.1保健防病。该阶段主要追施速效肥,N、P、K配合施用减轻病害发生。以尿素、碳酸氢铵、硫酸钾为主,一般追施尿素300~375kg/hm2,或碳酸氢铵750~975kg/hm2,或硫酸钾144kg/hm2,配合硫酸锌22.5~30.0kg/hm2提高玉米综合抗逆水平,明显降低茎基腐病的发病率。

3.4.2药剂喷施。一般在心叶末期到抽丝期喷施。对于叶斑病类、丝黑穗病和黑粉病,选择25%苯醚甲环唑EC8000~10000倍液,25%丙环唑EC、80%代森锰锌WP、45%代森铵AS500倍液、12.5%烯唑醇WP3000倍液等进行叶面喷施;对于锈病选择50%代森锰锌WP+20%三唑酮WP混配稀释1500~2000倍液进行叶面喷施;对于茎基腐病、纹枯病,选择30%戊唑福美双WP、40%嗯霉福美双WP稀释1000倍液植株叶面、茎秆喷雾;对于细菌性茎基腐病、叶斑病,选择60%瑞毒铝铜WP+72%农用链霉素SP混配稀释5000倍液、30%戊唑福美双WP+72%农用链霉素SP混配稀释4000倍液重点喷施2~3节处或穗位节;对于病毒病害选择10%吡虫啉WP1000倍液、2.5%氯氟氰菊酯EC3000倍液,防虫治病。

3.4.3人工摘除。当玉米小斑病发病率达70%,单株下部2~3片叶发病时,发动群众摘除病叶,并带出田间集中处理。

4成粒期防治(8月上旬至9月中旬)

4.1生育特点 该阶段为生殖生长阶段,从雌穗花丝受精开始,经过籽粒形成、灌浆,直到种子发育成熟的全过程,历时45~50d。

4.2防治目的 减轻和控制病害对玉米种子的影响,防止病原物侵染和污染种子,提高种子健康度和质量。

4.3防治对象 主要以黑粉病、黑束病(Acremoniumstric-turn)、镰孢鞘腐病(F.moniliforme、F.graminearum、F.sonali)、枝孢霉条斑病(C.zeae)、黑霉病(C.herbarum)、附球菌叶斑病(Epicoccumnigrum)、球腔菌叶枯病(Mycosphacerellazeicola)、茎点霉叶枯病(Phomamaydis)、葉点霉叶斑病(Phyllostictazeae)、曲霉穗粒腐病、离蠕孢穗粒腐病、镰孢霉穗腐病、青霉穗腐病、丝核菌穗腐病、木霉穗腐病、青枯病、瀑裂病、丝裂病、早衰病等靶标控制。

4.4防治措施

4.4.1及时割除父本。一般在去雄结束后10d左右,割除父本,增加通风透光条件,防止争水肥;结合割父本,人工割除黑粉病的病瘤,并带出田烧毁或深埋。减轻病害的发生,有利于增加千粒重和产量。

4.4.2加强田间管理,防止早衰。抽雄结束后,平衡田间水肥,防止种子瀑裂病、丝裂病的发生;根据田间长势,施尿素300kg/hm2,延长母本叶片功能期,防止植株早衰,增强抗逆性,提高种子质量。

4.4.3药剂喷雾。在割除父本之后,集中进行1次药剂防控,30%戊唑福美双WP、70%噁霉·福美双WP稀释1000倍液,75%百菌清WP、80代森锰锌WP稀释500倍液植株叶面、茎秆喷雾,以防治叶斑病类、茎基腐病类、鞘腐病为目的;或者与40%毒死蜱EC、10.5%阿维菌素·哒螨灵EC稀释1500倍,20%丁硫克百威EC稀释3000倍液混合进行喷雾防治,即可达到防治玉米螟、蚜虫、灰飞虱、玉米红蜘蛛,又可防治穗腐病类的目的。

4.4.4及时收获防冻。当玉米苞叶变黄、籽粒变硬、下端出现黑层时收获;或者在收获前15~20d站秆苞皮脱水,以防冻、防霉变、防虫、防鼠,提高种子健康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