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育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时间:2024-04-24

◎ 周作宇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

在中国教育实践,尤其是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我们需要追问一个问题,指导中国教育改革的教育哲学是什么?

下面阐述四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教育学有三种形态,不是一种形态。在教育实践的过程当中,围绕教育实践展开的反思和理论结构有3种教育学起作用或者可能起作用,而教育学正是这三种形态共生的一个系统。

第一本教育学,官方教育学。它所主张的、所坚持的一定是要针对现实当中真实的问题、具体的问题,就先有的条件拿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也就是官方教育学必须要表明立场,必须要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能够求得一个平衡。所以,官方教育学无不打着政治的色彩。

第二本教育学,学院派的教育学。学院派的教育学也是旨在回应问题、解决问题,但是学院派的教育学旨在建立通过批判、建构理论、建构概念体系,由理论和概念体系再反射到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教育学的学制共同体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学院派教育学创制的一个最大的主体。

第三本教育学,就是民间的教育学。民间的教育学就是具体支配着人们日常行为、支配着人们日常教育行为的教育学。我们可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确实客观存在,并且主导性地发挥作用。

事实上,在整个教育活动当中,什么在起作用?根本来说,我以为就是民间教育学在起作用。民间教育学就是和各人的教育行为牢牢地绑在一起,深入骨髓的一种指导教育行动的文化。

第二个观点,教育的本质是秩序和习惯的改变。由于民间教育学的客观存在,在教育改革过程当中,必须清晰地意识到支配人们的教育行为究竟是哪本教育学在起作用。我们所提到的教育体制的变革、教育制度的变革、教育结构的变化,所有这些在哲学的层面上我以为就是一种秩序的改变。从教育改革的角度来看,教育秩序的变化、教育体制的变化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所有这些秩序的变化,最后都要落到一个惯习的改变。

第三个观点,在三本教育学支配下的教育改革,如何看待教育,教育的实质是什么?我认为教育的实质,或者用传统的话来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进入到另一个心灵的深处,通过自身行为的改变,来促进别人改变的活动。

为什么这么讲?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教育惯习是把教者和学者分开,教者和学者之间有一个生活空间的区隔,这样一种区隔长期以来是阻碍或者很大程度上限制教者能够俯下身来真正进入另外一个人的心灵世界,了解他的人治结构,了解他的情感世界,了解他的道德生活。如果进不去,很难真正体现教育的真谛——灵魂的上升。

第四个观点,考察我们的教育系数、考察我们的民间教育学,我认为我们存在着巨大的学习障碍和学习差距。这个学习差距反映在几个方面,第一,把学习器官简单地认为是大脑,但是我认为身体是重要的学习器官,所以要用身体来学习,用身体来思考,因为很多习俗恰恰就是埋藏在我们身体当中。第二,要超越正确的学习。我们现在很多学习就讲究正确的结果,而不考虑错误对一个学生发展的价值,也不考虑错误对整个教育政策发展的价值。所以我想,由教育正确结果的学习要走向从错误中学习的学习。第三,要强调反学习、续学习或相对学习。教育的习俗怎么才能改变呢?必须要遗忘,要用全新的思想来接受外界的环境,来通过个人的行为改变外面的环境。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