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民办高等教育未来展望

时间:2024-04-24

◎ 李维民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西部发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民办高等教育目前正处在转型期,主要表现在政府转型,社会转型,市场转型和学校转型。在学校转型期,挑战和机遇共存,矛盾与冲突互现:一是规模扩张与质量危机之间的矛盾;二是政府与民办高校之间责权利的矛盾;三是公办学校、民办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共同发展的矛盾;四是民办高校之间的学科专业定位、办学特色如何区分和突出,在竞争中错位发展的矛盾。

民办高校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战略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表现在:

一、政府转型

以前,由于长期受计划管理的影响,政府在民办高校管理工作中,习惯于事事、处处、时时自觉不自觉地把民办高校同质于公办高校。管理的价值取向不是服务于学校,而是服从于行政部门,以致形成官本位和政府本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的本质是服务。政府职能的转变,就是将过去万能的政府转变成高质高效的政府,将无限责任政府转变成有限责任政府,将管制型政府转变成服务型政府。即“越位”的要退下来,“缺位”的要补上去,“错位”的要改过来。这就需要我们在观念上发生转变,由政府主导地位向社会主导和学校主导地位转变,由官本位、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公民本位转变,由政府单方决策向政府和社会、学校共同参与决策转变;由监督者、控制者向为社会和公民提供公共教育产品、公共教育服务以及保障和维护社会成员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转变。

民办高等教育更多的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形成并发展的,对民办高等教育的管理不能等同于公办高等教育的管理,它需要更多的理解、扶持、服务,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社会资源、公共资源帮助民办高校得到发展。需要更多地放权给民办高校由其自主办学、自我发展。

二、社会转型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不再将社会组织视为假想的对立面,在认识上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始从原来的否定和怀疑转向肯定和支持,管理方式从原来的严格管制转向培育和鼓励。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国家支持和鼓励社会中介组织为民办学校提供服务。2011年公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发展规划》中首次正式提出“要加强社会组织建设”。这意味着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制度环境将会有较大的改善,各类社会组织也将出现快速发展之势。这些组织应该坚持“微公益”性,纯粹的公益性是很难实现的,只要不是营利的,更不是暴利的,那么我们都应该欢迎。对民办高等教育而言,有三类社会组织亟须加以培育和发展:

一类是集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为一体的决策咨询型科研组织,这类组织以研究民办教育发展规律、创设中国特色民办教育基本理论为主要目的,同时,为政府发展民办教育提供决策咨询,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政府教育“智库”建设。

二类是集评估和鉴定为一体的教育专业型服务组织,主要是对民办高校提供独立的评估和鉴定,以规范民办高校的办学标准,提高民办高校的办学质量。

三类是集学校和企业为一体的民办教育行业组织,主要是为民办高校之间进行信息交流提供平台,类似于民办高校之间松散的院校联盟。

发展上述社会组织,应以独立性、科学性、专业性与平等性为原则。

三、市场转型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规范有序,公平竞争是市场的应有之义。现阶段而言,民办高等教育的市场主要体现在生源市场、就业市场和人才市场。

在生源市场,一方面要给民办高校自主招生的权力,允许民办高校自行确定招生计划和招生区域。政府要规范民办高校招生秩序,对违反招生政策的民办高校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惩处,以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诚信度;另一方面又要打破民办高校招生的行政区域壁垒,逐步实现民办高校在没有任何行政附带条件的前提下面向全国范围招收学生。在目前高考生源处于下降的背景下,要控制新增高校的数量。

在就业市场,要做好“民”字头这篇文章,以“民”字为桥梁,加强与民营大中小企业的联系,提高毕业生在民营企业中的就业率,逐步树立服务民营企业发展的办学理念。

在人才市场,要充分利用民办高校体制新、机制活的优势,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更新课程体系,强化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要逐步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学生思维新、动手能力强的特点,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四、学校转型

从积极发展学校数量向有效控制学校数量转变。未来民办高校会适度增加,非学历教育机构会大幅度减少。

注重从趋同化办学向特色化办学转变。特色专业将成为民办高校新的增长点。结合调整专业设置,还要在育人特色、办学特色上做文章。

注重从无党组织到加强党组织建设转变。民办高校的党组织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民办高校的办学方向,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发展。

从注重对外宣传向注重品牌建设转变。民办高校通过加快向内涵建设发展,逐渐减少对新闻界的依存,转而把节约下来的大量资金投入到学校的各项建设事业中,把民办高校的品牌建设做得更好。

从注重投资规模向注重投资效益、防止投资风险转变。民办高校在稳定办学规模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办学行为,实现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从注重外延扩张向注重内涵发展转变。民办高校的内涵发展呈多样性,加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的调整与优化;加强教学环节管理,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彰显职业教育特点,为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大胆创新和探索。

从粗放式、消防式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转变。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为民办高校顺利转型提供政策保障成为发展主流,民办高校坚持长期规划、分步实施、立足长远、稳定发展,从艰难生存期已迈入稳步发展期。

从注重硬件建设开始向注重软件建设转变。民办高校已基本完成基本建设任务,未来发展的增长点开始向加强软件建设倾斜,如教学、科研、师资、管理等领域。

从注重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向注重提高就业力转变。民办高校把前瞻性地把握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作为目标,不断提高毕业生的就业力,即毕业率、专业对口率、工作时效率和经济收益率,全面提高了学生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粗放型、松散型管理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转变。

逐步形成和完善董事会(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实行专家教授治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为载体的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体制。民办高校在探索教育家办学、教授治教的实践中,使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可靠保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