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万佛山银缕梅种质资源库建设及保护

时间:2024-05-22

叶少川

摘要 介绍了有罕见银缕梅植物群落存在的安徽省舒城县万佛山国有林场(原国有小涧冲林场)独特的自然条件,银缕梅的形态特征、发现过程和意义,以及建立银缕梅种质资源库的必要性,种质资源库建设的内容、方法、步骤等,以期为后续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银缕梅;万佛山;种质资源库;建设;保护;利用

中图分类号 S72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9)04-0120-03

Abstract We introduced the unique natural conditions of  Stateowned Forest Farm Wanfo Mountain (Xiaojianchong Forest Farm) of Shucheng County, Anhui Province,S. subaequalis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discovery process and significance, the necessity of establishing the germplasm bank of S. subaequalis, the contents, methods and step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germplasm bank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ubseque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Key words Shaniodendron subaequalis;Wanfo Mountain;Germplasm bank;Establishment;Protection;Utilization

銀缕梅[Shaniodendron subaequale(Hung T.Chang)M.B.Deng,H.T.Wei & X.Q.Wang]是我国植物学界20世纪90年代发现的有“植物熊猫”之称的“活化石”植物,它是新发现的仅存于我国的重要树种,是6 700万年前被子植物化石的活体,其树姿优美,材质优良,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价值,但银缕梅生态幅度较窄,加上以前未被人们认知,群落遭破坏严重,物种生存状态堪忧,所以建立种质资源库势在必行。笔者介绍了在万佛山建立银缕梅种质资源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万佛山种质资源库建设的意义及内容等,以期保护和利用银缕梅种质资源。

1 万佛山自然条件[1]

1.1 地理位置

万佛山位于舒城县西南部、大别山高峰东南区,地处31°01′~31°05′N,116°31′~116°34′E,是舒城、岳西、潜山三县交界处,周边与舒城晓天镇、潜山县驼岭林场、板仓省级自然保护区、岳西枯井园省级自然保护区相接壤,在此建有万佛山国家森林公园、万佛山国有林场和万佛山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 070.4 hm2。

1.2 地形地貌

万佛山区属中山地貌,区域内山峦起伏,群峰林立,地势陡峻,河谷深切。最高峰老佛顶海拔1 544.1 m,其他山峰海拔多在1 000 m,最低海拔410 m,山峰垂直梯度较大。

1.3 气候

万佛山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温暖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的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3.6 ℃,极端最高气温39.4 ℃,极端最低气温-10.3 ℃,年均降雨量1 574 mm,无霜期220 d。区域内青翠绵延,终年云遮雾绕。

1.4 土壤

万佛山成土母岩主要为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土壤以地带性土壤为主,依海拔自下而上为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及山地草甸土,含石量10%~30%,pH 5.0~6.5。

1.5 植被

万佛山森林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向暖温带落叶阔叶林过渡型。森林植被群落中亚热带与暖温带区系成分相互渗透、过渡和交汇的特点表现明显。区域内森林植被主要由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组成,间有一些常绿树种分布。随着海拔的升高,境内地带性原生森林植物群落呈现较明显的逐步演替和过渡的垂直分布规律,自下而上依次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山矮林及山地草甸等。万佛山自然保护区内有维管束植物1 368种,分别隶属于147科658属。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银杏(Ginkgo biloba)、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银缕梅;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巴山榧(Torreya fargesii)、浙江楠(Phoebe chekiangensis)等14种;省级保护植物有天目木姜子(Litsea auriculata)、毛柄小勾儿茶(Berchemilla wilsonii var.pubipetiolata)等10余种,有安徽新记录植物:绵毛金腰(Chrysosplenium lanuginosum)、岩蕨(Woodsia ilvensis)、中华盆距兰(Gastrocsplenium sieneiss)等近10种,还有大别山区首次记录的华西枫杨(Pterocargr insignis)、柳杉叶马尾杉(Phlegmariurus cryptomerianus)等近10种[2-5]。

2 银缕梅状况

2.1 银缕梅形态特征

银缕梅属金缕梅科银缕属,落叶乔木,高达8 m,胸径可达40 cm,树姿古朴、优雅,属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8]。 树皮呈不规则薄片状剥落,树干扭曲,凹凸不平,常有大型坚硬虫瘿;裸芽,被褐色绒毛;单叶互生,阔倒卵形,纸质,先端钝,基部圆形、截形或微心形,边缘中部以上有钝锯齿,两面及叶柄均有星状毛,叶片入秋成金黄色,观赏价值高;花期3—4月,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两性,先叶开放,无花瓣,雄蕊具细长下垂花丝,花瓣条形美丽,花淡绿,绿后转白,花药黄色带红,花朵先朝上,盛花后下垂,远看满树金灿灿,近观银丝缕缕;果期9—10月,蒴果近圆形,密被星状毛,种子纺锤形,有光泽;银缕梅木材材质坚硬,结构细密,纹理通直,切面光滑、浅褐色、色泽明亮,可做细木工产品、工艺品,制作家具和用于室内装修等。

3.2.7 种质资源保护。

建立种质资源库是保护银缕梅种质资源的重要方法,种质资源库建成之后,保护就成了关键,保护的措施包括以下。

3.2.7.1

禁止一切经营活动,实行封禁保护。使林分能够维持完善的生态结构,使生产力和生物多样性得以提高和维持,以达到保存和恢复银缕梅生物群落目的。

3.2.7.2

有害生物控制。

检疫防病,防止外来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发展。定期对资源库内的倒木和藤条进行清理,去除枯立木和病腐木。复杂的林相结构有助于森林抗逆性提高。有害生物防治以生物措施为主,结合必要的化学防治,以防有害生物成灾,平时积极做好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工作。

3.2.7.3 防火体系建设。

建立一套快捷有效的林火管理系统,以期有效防止森林火灾发生并将林火消灭在初始阶段,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①建立防火隔离带,沿种质资源库边界并充分利用主山脊自然地形,建立平均宽度为20 m的防火隔离林带,栽植木荷、油茶等耐火树种,采用品字形方式配置,并进行抚育;②制定防火规章制度,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③建立兼职形式的林火扑救队伍,进行培训,在防火期内加强巡护。

3.2.8 辅助工程。

3.2.8.1 瞭望塔。

为便于银缕梅种质资源库的管护,结合万佛山自然保护区特有的地形,在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附近建设了瞭望塔1座,用于保护和监测银缕梅种质资源,同时作为生产管理用房,供管护人员居住和生产资料存放。

3.2.8.2 巡护步道。

根据种质资源库内道路现状,整理并新建巡护步道,混凝土毛石路面,宽度1.0~1.2 m。步道建成后,改善了种质资源库里面的通行状况,便于进行更好地保护、管理、监测和日后种质资源的利用(如采种、采穗等)。

3.2.8.3 界桩和标牌。

界桩是种质资源库区域界线的标志,在没有明显地物标志的边界处设置。界桩上注明了编号、走向、方位、时间等,做到字体醒目、易懂。界桩材质为钢筋混凝土,标牌设置2个,材质采用薄钢板+钢管,宣传标牌上注明种质资源库名称、规模、保存物种、管理保护责任人等事项。

3.2.8.4 供电。

配电线路由附近居民点用架空明线接入,装设了漏电短路保护装置。

3.2.8.5 给排水。

瞭望塔将溪水处理后作为水源;污水、废水经过相对集中处理并达到国家规定排放标准后排放,雨水、污水分流后均采用重力排出。

3.2.9 种质资源库建设用设备与工具。

3.2.9.1 资源调查、收集设备。根据需要,资源采集工具有高枝剪、剪枝剪、采种镰、种钩、自动升降设备以及安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等。野外作业设备包括野外工作服装、野外专用包(配备医用急救包、照明工具、绳子、多功能刀具等必要用品)、手持GPS等。

3.2.9.2 有害生物防治设备。有害生物防治配备有诱捕器、高压喷药机。

3.2.9.3 森林防火设备。森林防火设备有双筒望远镜、风力灭火器、简易消防工具、油锯机、割灌机。

3.2.9.4 观测设备。观测设备有数码照相机、摄像机、放大镜、显微镜。

3.2.9.5 信息系统设备。为满足信息系统建设,配备有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一体机及网络设备。

3.2.9.6 生产用车。根据种质资源保存区管护工作需要,配备有生产用车1辆。

4 讨论

建立银缕梅种质资源库的最终目的是利用,现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研究种质资源库内银缕梅的生物学特性(特别是其开花结实特性、自然演替规律)、生态学特性,银缕梅与其他树种之间的关系,银缕梅生物群落的特点,种质资源库内生态系统的特征以及银缕梅木材性质。通过上述观察测定形成资源数据库,为将来开发利用银缕梅种质资源奠定基础。目前,万佛山林场已经着手开展银缕梅的相关观测工作,并与有关苗木公司开展繁育试验,以攻克银缕梅繁殖的技术难点,为后期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舒城县林业局.舒城县林业志[M].舒城县林业局,2009:24-25.

[2] 安徽省林业厅.安徽省陆生野生动植物资源[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3] 周小春,张颖.安徽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策略[J].安徽林业科技,2014,40(6):5-9.

[4] 章立前.安徽萬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分析[J].安徽林业科技,2014(1):56-58.

[5] 徐修群.小涧冲林场珍贵树种培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安徽林业科技,2014(1):65-67.

[6] 刘兴剑,汤诗杰,姚淦,等.银缕梅开花过程与花形态观察[J].江苏农业科学,2008(6):165,166.

[7] 李博,胡劲松.安徽岳西首次发现成片银缕梅[N].安徽日报,2013-04-28.

[8] 钱啸虎.安徽植物志:第1-5卷[M].合肥:安徽科技出版社,1985-1992.

[9] 张阿友.大别山“植物熊猫”银缕梅[J].科学种养,2015(8):9-10.

[10] 邓懋彬,姚淦,魏宏图.大别山植物区系资料(一)[C]//《中国植物园研究论文集》编写组.中山植物园研究论文集.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39-4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