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业转移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时间:2024-05-22

李 栓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



产业转移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分析
——以重庆市为例

李 栓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18)

分析了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后的经济环境变化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状况,总结得出,产业转移对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体现在5个方面:转移剩余劳动力、提升交通便捷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产业转移;土地流转;重庆市

自2010年开始,我国GDP增速放缓,经济大环境呈现出新态势,三次产业结构逐渐优化,而且经济发达的省份产业结构更优于平均水平。在越发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一些投资者逐渐选择人力和资源成本更低的内陆省份,产业投资逐步向其他省份转移,因此形成了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演化条件。区域间的产业转移步伐加快,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部分产能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过渡,中东部省份利用境内省外投资数量迅猛增长,其中增长最快的重庆市4年期间引进外省资金增长了10倍多,是成功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地区之一。承接的产业包括了电子信息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和消费品制造业等。重庆市作为承接产业转移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笔者分析了重庆市承接产业转移后的经济环境变化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状况,重点分析了产业转移对完善土地流转市场的促进作用。

1 产业转移对重庆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1.1 固定资产投资 2001—2014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来源情况见表1。由表1可知,2010—2014年重庆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8 304.70亿元增加到了14 561.37亿元,增长了75.34%,年平均增长率为18.84%。其中,自筹资金增长了108.21%,年平均增长率为27.05%;利用外资增长了89.43%,年平均增长率为22.36%。2014年固定资产投资中54.81%的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显示出重庆市引进外部投资的大趋势。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提高大大带动了重庆市的经济发展。

表1 2010—2014年重庆市固定资产投资来源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Note: Data are from State Statistics Bureau.

1.2 三次产业结构变化 2010—2014年重庆市GDP增长情况见表2。由表2可知,2010—2014年重庆市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2010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分别为8.65%、55.00%、36.35%,到2014年调整为7.44%、45.78%、46.78%,第三产业增长趋势明显,2013年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

2010—2014年重庆市GDP迅猛增长,由2010年的7 925.58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14 262.60亿元,增长了79.96%,年平均增长率为19.99%;三次产业分别增长了54.81%、49.78%、131.60%,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70%、12.45%和32.90%。与固定资产投资同期的平均增长率(18.84%)进行直接比较,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分别提高0.73、0.66和1.7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对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最明显。2015年重庆市GDP增速达到了11.0%,远高于全国6.9%的平均水平。

1.3 人口结构变化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城镇化率和从业人口数量也稳步上升。由表3可知,2010—2014年重庆市城镇化率从53%提高到了60%,年平均增长率为3%,总人口年均增长率为1%,城镇人口增长率为4%,乡村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城镇化发展态势良好,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为土地流转奠定了基础。2006—2014年重庆市人口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受高等教育程度逐年增加,高素质人才的增加也为重庆市吸引外部投资提供了优势。

表2 2010—2014年重庆市GDP增长情况

注: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Note: Data are from State Statistics Bureau.

表3 2010—2014年重庆市城乡人口数量及城镇化率

注: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Note: Data are from State Statistics Bureau.

图1 2006—2014年重庆市人口素质抽样调查结果Fig.1 Sampling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population quality in Chongqing during 2006-2014

1.4 产业转移对主要行业的影响 选取三大产业中比较典型的7种行业,对其固定资产投资量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总体上各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从表4可以看出,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增长趋势更加显著,其中制造业投入量最高,2014年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6.0%;而代表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则占3.0%,与全国平均水平(3.2%)基本持平。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来看,这7大行业的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1%、16%、10%、17%、-7%、23%和52%。第三产业中的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发展速度最快,达到年平均增长率为23%和52%的惊人水平,远高于其他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这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大幅度增长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吸收了当地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2 重庆市土地流转状况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土地制度经历过2次强制性制度变迁,从最初的私营到集体所有,制度变迁是为了适应当时的经济社会环境,也是当时政治支持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政策选择[1]。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施行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度,也是为了适应新的经济环境。1995年出台的《农业部关于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提出“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2007年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出台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这些政策和措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重庆市作为改革试验区,在土地流转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效。

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市人均耕地面积为0.075 hm2,低于0.090 hm2的全国平均水平。根据重庆市农业委员会统计数据,2010年重庆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总面积达到47.86万hm2,占家庭承包总面积的3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7%);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5.09万hm2,占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3.3%。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达到25.9%。2015年重庆市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236.52万hm2,其中流转面积88.25万hm2,占37.3%,比2014年末增加1.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0.4%);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70.19万hm2,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79.5%。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集中度为29.7%,比2014年末增加1个百分点。土地流转率稳步提升,规模化经营也是土地流转后的主要经营模式。

表4 2010—2014年重庆市7种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量

注: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Note: Data are from State Statistics Bureau.

重庆市土地流转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土地入股。将土地折价或者将土地经营权出让折算成一定的现金比例作为公司的股份,农民按照股东的方式参与公司盈利的分红。②九龙坡模式。2008年出台的《九龙坡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试行办法》中详细说明了土地承包过程中发生各种问题的仲裁办法和风险保障,妥善解决土地流转可能存在的问题,并设立了服务站,为村民提供土地流转价格咨询、手续办理等服务,以土地承包权换城镇社会保障、宅基地换商品房为工作方向,鼓励村民出让土地,从事二、三产业。③忠县模式。以带动经济发展的农业园区为平台,鼓励农户通过入股、租赁、出让等方式参与土地流转,更好地实现了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形成产业集聚,以宅基地复耕的方式满足耕地占补平衡,推行“个人交纳为主、政府补助为辅、承包地租赁收入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④永川区模式。以村、社为单位建立农村土地股份合作,以形成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为目的,吸纳了一批长期在外务工的农户土地进行入股,实现土地托管[2]。⑤地票制。地票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复垦后增加的可用于新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的耕地,满足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要求,地票与挂钩指标打包拍卖,按面积进行收益分配,打破了耕地价格的地域差异,实现了价格指标的统一化。

3 承接产业转移对重庆市土地流转市场的影响

重庆市政府办公厅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规模经营发展的意见》,拓宽了经营主体的范围,允许社会资本和城市工商业到农村承接、承租土地,单独兴办或与农民联办农业企业。而且自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之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土地流转产生了积极影响。

3.1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重庆市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从2010年的327.84万增长到2014年的780.96万,4年平均增长率为34.55%。承接外省的产业转移和投资为重庆市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且二、三产业的平均工资普遍高于在家务农的收入,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也促进了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

3.2 提升交通便捷度 重庆市政府财政在交通运输支出上从2010年的81.85亿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260.87亿元,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2010年重庆市公路里程为7.72万km,2014年增加到了9.87万km,增加了27.85%;高速公路里程从2010年的0.19万km增加到2014年的0.24万km,增加了26.32%。交通运输便捷度的提高方便了农民外出务工,提高了外出务工意愿,也间接促进了土地流转。

3.3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重庆市政府收入的提高促进了当地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为社保制度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2010年重庆市财政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为236.98亿元,2014年增加到了502.94亿元,4年增长了112.23%,年均增长率为28.06%。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减轻了农民的恋土情结,农民不再将土地当成重要的生活保障,也对土地流转起到了积极作用。

3.4 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2010年重庆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 071.09万kW,2014年提高到了1 243.34万kW,提高了16.08%;联合收割机数量从2010年的3 110台增加到了2014年的7 100台,增加了128.30%;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从2010年的36 602 t增加到了2014年的43 824 t,增加了19.73%;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发展。农药使用量则是逐年降低,从2010年的2.09万t降低到2014年的1.84万t,表现出良好的生态农业发展趋势,也是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的体现,都对当地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3.5 提供建设用地指标 随着城镇化发展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造成很多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的闲置。重庆市地票制度的实施提高了农村建设用地的价值,为农民进入城镇生活带来了资金支持,并且优化了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布局,实现了居民点集中和耕地连片经营,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规模经营,为土地流转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总体来看,重庆市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社会环境变化对土地流转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土地流转的发展也为经济快速增长中所需要的建设用地和人力资源提供了支持,二者之间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1] 李栓.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市场运行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1.

[2] 陈敏.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重庆市土地流转模式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1.

Effects of Industry Transfer on Land Circulation—A Case Study of Chongqing

LI Shuan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18)

The change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land circulation after industry transfer in Chongqing City was analyzed. Effects of industry transfer on land circulation market reflect in five apects: transferring surplus labor force, enhancing the traffic convenience, perfecting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mproving agriculture modernization level, providing construction land indicators.

Industry transfer; Land circulation; Chongqing City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产业转移背景下黑龙江省土地流转市场仿真模拟研究”(14C040)。

李栓(1983- ),女,河北邯郸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农村经济与土地利用研究。

2016-09-14

S-9

A

0517-6611(2016)31-0194-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