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成都市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时间:2024-05-22

袁 敏,崔永亮*,郑晓琴,雷思勤,干大木,李世丽,李利军,钟润昕, 郑小华, 罗 丹

(1.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15;2.双流区农村发展局,四川成都 610200)



成都市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袁 敏1,崔永亮1*,郑晓琴1,雷思勤2,干大木2,李世丽1,李利军1,钟润昕1, 郑小华1, 罗 丹1

(1.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15;2.双流区农村发展局,四川成都 610200)

从种植情况、品质和产量、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市场营销等各个方面分析了成都市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效以及发展过程中突显的问题,并就当前全国草莓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状况,探讨了今后双流区冬草莓产业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双流区

双流区地处“天府之国”成都平原东南边缘,境内山、丘、坝各占1/3,三面环绕成都,城区距成都市区10 km,交通便利,区内还有双流国际机场。全区幅员面积1 067 km2,辖23个乡镇,共92.69万人口。区境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平均海拔459 m,年平均气温15.5~16.5 ℃,年日照时数1 105~1 297 h,年降雨量921 mm,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多为潮土和紫色土,适种范围广。2015年全区农民年纯收入达到11 129元,位列近郊各区县榜首,农民从事草莓生产收入约占家庭收入的1/3。双流区(2015年12月1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四川省人民政府撤销双流县,设立成都市双流区)是“中国冬草莓之乡”,并获得国家“双流县冬草莓地理标志”荣誉[1],其出产的冬草莓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四川省草莓产业的领头羊;在国际市场上主要销往俄罗斯、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宣传,双流区冬草莓品牌价值不断攀升,但是随着国内其他草莓产区的快速发展,其草莓生产在种植理念、种植规模、品种更新和产值效益等方面的诸多优势已对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构成了巨大威胁。因此,有必要就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深入探究,并针对其产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为数万果农及相关从业者提供科学依据,巩固双流区冬草莓的品牌地位。

1 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现状

双流区草莓栽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1年双流区红花乡首次野生草莓引种试种成功;1983年双流区农技人员从河北、江苏、上海等地引进了“春香”“利红”2个草莓优质品种;1989年全区草莓种植面积已达到66.67 hm2;同年,双流区引进了日本“丰香”,早熟品种及配套促成栽培技术,草莓上市时间提早到春节前,“双流冬草莓”品牌由此诞生。冬草莓在8月上旬—10月初种植,11月上旬开始采收,翌年2—4月大量出果,采收期长达半年。近年来,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很快,2006年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008年冬草莓种植开始进入有机时代,2010年“双流冬草莓”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农产品百强之列,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四川省第一,建立了中国冬草莓现代农业园、冬草莓有机示范基地、脱毒草莓种苗繁育基地及标准化草莓生产示范基地,成为四川省草莓主产地和优良品种的供应地,双流区政府一直把冬草莓产业作为地方特色农业的亮点重点发展。

1.1 种植情况

1.1.1 面积及分布情况。2014年以来,全区种植冬草莓面积稳定在3 533.33 hm2以上,占四川省草莓种植面积的80%以上,成为我国最大的冬草莓生产基地。双流区草莓基本已实现规模化种植,区域内拥有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及从事草莓生产的农业公司、农场和农业园达30余家。从分布上来看,双流区冬草莓主要分布在兴隆镇、合江镇、永兴镇、三星镇、大林镇、黄龙溪镇、正兴镇、煎茶镇、白沙镇、万安镇、永安镇等11个重点镇。

1.1.2 品种。2000年以前,双流冬草莓以“丰香”为主栽品种,栽培面积一度超过90%。由于主栽品种“丰香”栽种时间太长,部分优良特性已不再突出。对此,双流区积极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并注重研发,以促进草莓品种更新换代。目前,区内草莓品种以国外品种占主导,新增“红颜”“书香”“章姬”“甜查理”等主打品种,还有“枥乙女”“童子一号”“万德一号”“天香”“红袖添香”“宝交”“鸡心”“冬花”“鬼怒甘”“女丰”等,草莓品种资源十分丰富,已不再是成熟期太集中及“单一主栽品种、单一口味”状态,能满足不同种植者和消费群体的需求。

1.1.3 种苗。双流地区栽种的草莓苗分为脱毒苗和种苗基地的大田苗,目前受技术与成本的影响,绝大部分种植户都选择购买当地或江浙一带种苗基地的草莓苗,极少部分选择自己留种的越冬苗。双流区拥有草莓规模化种苗繁育基地,目前主打的冬草莓品种是“红颜”,种苗单价平均为0.65元/株,这比外地的“红颜”草莓苗均价高30%左右,但是草莓产量高、果形好、坐果率高,其销售出去的种苗成活率可达到95%以上,该基地里的种苗从繁育规模和品种上讲,在西南地区都是名列前茅。为了更好地推广双流冬草莓,多家双流草莓专业合作社近年来不断加强与中国草莓协会、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农业院所、研究机构的紧密合作,进一步探索草莓脱毒苗新品种,并进一步研发和推广多次去杂和优选单株繁育等新技术。

1.2 品质和产量 因双流区主推品种绝大部分为日本优良品种“丰香”“红颜”等,加上低温气候条件下成熟时间延长,双流区生产的草莓上色佳、硬度高、果香浓郁,可溶性固形物占10%~15%。在产量上,平均单位面积产量2.25万kg/hm2,年产量近8万t。1.3 栽培管理模式与技术 双流区草莓种植集中,小户经营稳定,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20世纪80年代初试种草莓以来,一直采用平厢栽培方式,通过双流区农户不断摸索、改良日本先进技术,形成了一种“平厢+小拱棚”的半促成栽培技术,该技术经济适用、易管理,每公顷产值可以达15万元左右,与大棚栽培技术效果相当,特别受管理精细、生产成本小的广大农户欢迎。

目前,双流区草莓栽培模式主要有小拱棚栽培、早春大棚栽培、日光温室等设施(促成)栽培,传统露地栽培模式已基本淘汰。大棚草莓与厚皮甜瓜进行复种,草莓和甜瓜产量均可达到22.5 t/hm2[2]。近年来,双流区全面推行草莓-水稻水旱轮作制度,不仅达到草莓、水稻双丰收的目的,而且因水旱轮作降低了各种病虫害发生率,减少喷药次数,降低了成本和农药残留。

在栽培技术上,当地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大了早春大棚草莓先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高垄地膜覆盖栽培、滴灌水肥一体化、黄板诱杀防虫、蜜蜂授粉、疏花蔬果、脱毒苗栽种、土壤消毒、二氧化碳施肥、生物防治、基质栽培、高架栽培等技术逐渐被种植者认可和应用。双膜覆盖、配方施肥、茬口安排、专业育苗等规范化栽培技术普及面达到90%以上。

1.4 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方法 双流区草莓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灰霉病和炭疽病等,主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和斜纹夜饿等。目前草莓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实行轮作,合理施肥壮苗以提高草莓抗病力,及时除去带病植株与老叶,化学、生物农药防治等;虫害的主要采用化学、生物农药防治,黄板诱杀。

1.5 销售模式与市场体系 目前,双流区冬草莓已经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协会+农户”为主的经营模式,企业、协会和农民建立了和谐的利益关系,使草莓生产和流通能力始终能处于全国的领先地位。双流区建有面向国内外的物流中心,有完备的运输体系,可高效率地做到草莓的输出[3];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双流区草莓销售模式多样化,除了种植户—消费者、产地—批发市场、产地—超市、休闲采摘等传统的销售模式,双流冬草莓凭借已做强的品牌,合约交易、电子商务已在当地盛行,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

双流区冬草莓最先开辟的是北方市场,最早90%产品都销往北京、哈尔滨、天津等城市。近年来,双流区通过采取“市场驱动、政府推动、协会主动、联合行动”的办法,成立了草莓协会,加强品牌打造与宣传,提升了产品质量,销售市场扩大到广州、上海等南方城市,使全区草莓的产、供、销步入了市场化轨道。全区营销网络完善,除每年双流区200多名营销户活跃在京、津、沪、哈及西北地区外,还吸引沈阳、大连、长春、石家庄等地客商到双流驻地收购,草莓市场火爆,每年有95%以上的产品销售到省外。

2 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带来的成效

近些年来,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为当地政府带来很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为当地农民与草莓产业从业者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其主要发展成效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经济效益高,促进农民增收 据统计,双流区除了30余家草莓种植专业合作社、从事草莓生产的企业和基地外,还存在超过4万户草莓个体种植户和一大批草莓营销户,冬草莓已成为双流农民增收致富的一大支柱产业。

2015年双流冬草莓根据品种(消费者所指的风味)不同,市场价格大部分稳定在40~120元/kg,个别特别高档的品种价格可达200元/kg以上,冬草莓价格持续走高,生产风险小。据测算,双流区生产草莓的直接投入成本(不包括农户自身劳动力)平均需3.0万~3.6万元/hm2,特别适合资金少而劳动力足的农户,投入产出比为1∶8,是全区乃至全省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项产业。

2.2 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双流区草莓产业的发展对其他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能拉动上游产业的需求,而且能促进下游产业的发展。上游产业包括农资业、技术服务业,下游产业包括物流业、贮藏业、近郊旅游业、果品初级加工业,果品出口业、包装业、专业销售业、印刷出版业等。值得一提的是,自2007年开始,双流区开始引进和推广盆栽垄作栽培技术,大力打造钢架大棚、高架、渗灌等设施栽培示范园,重点扶持和规范发展了一批家庭农场和现代农庄,配套完善采摘、休闲、观光等设施,积极举办“双流冬草莓节”,吸引了大批市民到田间地头采摘观光,促进了一、三产业互动,2010年开始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收入800万元以上,使双流冬草莓从单一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都市莓园发展。

2.3 吸纳劳动力就近就业 从事草莓生产虽然劳动强度不高,但移栽、疏花蔬果、采收、装箱等耗工量特别大,是典型的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区内众多的草莓小户经营方式可有效解决40~60岁年龄段人群的就业问题。同时,进入草莓生产基地和企业的劳动力,一方面保证了经济来源,另一方面,通过企业为职工缴纳员工保险,还可解决农村人口买社保难和贵的问题。

3 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双流区冬草莓产业为该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产业发展过程中也突显出诸多问题,制约着产业发展空间以及产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1 品种优育、优选进程慢 虽然区内草莓品种资源十分丰富,但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的,优良品种在生产上进行实际栽培的不多。主栽品种(“丰香”“红颜”“章姬”)引进种植时表现出了品种自身缺陷,需要国外引种与省内选育相结合,不断提纯复壮,加速推进品种育优、选优更新工作,但目前省内品种选育科研势力相对不强,国家给予的资金支持力度不大,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区冬草莓产业的发展,因此,实现区内冬草莓品种的“名、优、特”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3.2 草莓种植户满足现状,经验种植问题突出 区内众多种植户对目前草莓带来的经济效益相当满足,安于现状,常年按照以往经验种植,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意识差,致使区内栽培管理技术改进慢、栽培模式创新少、机械化程度低;计较成本而习惯性使用常规复合肥,很少使用优质有机肥、生物菌肥,致使耕地质量连年下降。

3.3 老区病虫害严重,草莓安全问题堪忧 保护地设施固定情况下种植草莓,重茬比例高,连作年限较长易导致土传病害[4]。南方气候湿润,草莓生长期间田间湿度过大,加上种植年限长、治理难度高等因素,老区病虫害严重,重灾区植株死亡率达30%~50%。严重的病虫害不仅影响了植株生长、草莓品质及质量,而且严重影响到种植面积的稳定。区内鲜有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存在草莓安全隐患。一方面生产者习惯“见病才打,见虫就打”,增加农药使用量,不按安全间隔期操作;另一方面农药经销商缺乏职业道德,片面追求利润,出售一些来源不明、成分不明的伪劣农药,各种普杀性农药重复、过量销售,造成不必要施药,增加食品安全隐患。

3.4 产量与价格不同步 草莓销售前期处于元旦、春节期间,市场需求高,加上草莓上市前期果子大、果型好、果味浓,草莓市场价格高而稳定,但因气温低,果子成熟慢,产量少;而春节过后,当草莓大量上市时,草莓多为次果、小果,加之气温回升,草莓口感变差,价格下跌幅度十分明显。产量与价格不同步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双流冬草莓的经济效益,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双流区广大草莓从业者需要从品种和栽培管理技术两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3.5 商品化处理水平低,草莓运输中损伤和腐烂问题严重 双流区草莓生产发展虽然很快,品牌形象也早已树立,但目前草莓的采收分级和包装等还处于水平较低的初级阶段,品种和果级混杂,商品化处理水平较低;且目前尚未很好地解决草莓鲜果运输中损伤和腐烂这一难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草莓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一方面,双流区需要促进草莓品种改良,培育果型好、硬度高、耐储藏的新品种;另一方面在商品外观、包装材料、贮运技术及设备等许多方面都急需改进,才能提高草莓经济效益。

4 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

4.1 发展前景 双流区拥有栽培冬草莓的优越自然条件和种植基础,近年来通过大量的国内外交流合作,区内品种不断更新,优良品种不断提纯复壮,栽培模式不断创新,栽培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加之当地政府财政支持与政策引导,双流冬草莓产业发展后劲有力。一方面,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应加大科技投入,走科技化之路。把科技作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随着草莓科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对草莓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的研究、草莓育种及加工贮藏保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科技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冬草莓生产在促进增收、增效中的地位将更加突出,从而推动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双流区冬草莓产业应大加发展专业合作组织,走产业化之路。草莓专业合作社可有效解决农民“卖果难”问题,在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之间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5],以市场经济为准绳,将市场作为发展导向,将效益作为发展中心,将农户-经销商-企业通过草莓协会和草莓专业合作社自下而上地形成产业链条。实行专业化、产-销一体化的经营和组织方式将使草莓产业展现出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4.2 对策建议

4.2.1 加快已有新品种适宜性研究,研发和创新配套栽培技术。技术创新与进步可以为一个产业振兴提供引领与支撑保障[6]。从国内外草莓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只有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提升草莓质量水平,才能提升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农业的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栽培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是双流提升“双流冬草莓”品牌价值的制胜法宝。近年来,双流区依托中国科学院草莓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建立了以现代农业科技研究为主体的研究体系,拥有一个集科研、中试、培训和产业孵化于一体的高科技创新工程园,对草莓新品种和新技术的研发、引进和应用示范等都具有很强的技术优势。要充分发挥已组建好的双流草莓科研团队,对双流区冬草莓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施的使用和应用进行具体指导。双流冬草莓要继续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业务模式进行标准化、规模化种植。

4.2.2 依托草莓基地和农业园区,加快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目前,双流全区建立了10余个草莓种植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这些均是现代农业信息传播的基地,以此为依托,可逐步实现全区草莓生产的良种化与标准化栽培。双流区要充分发挥草莓基地与农业园区的试验示范作用,在新品种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引进、试验、开发,选择推广适宜的、高效的草莓品种;以基地和园区先进的生产设施为基础,经过实践摸索和改进新技术、新栽培模式,如绿肥-草莓连作、垄作栽培、脱毒组培苗、施用有机肥及生物菌剂等农艺措施,太阳能杀虫灯、性诱剂、黄板等绿色防控技术,开发和示范推广符合当地实际的栽培管理技术。依托草莓基地和农业园区,发挥示范作用,用事实引导农民解放思想,用效益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加快示范推广草莓新品种、新技术。

4.2.3 完善农业部门生产技术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当地农业部门在农业新品种以及农业新技术的宣传推广、信息集成和传播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要充分发挥其桥梁作用,做好便民服务,包括信息服务和科技培训服务。及时向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并建立完善的指导服务体制,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从而快速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同时,定期开办培训班,组织农民进基地、进园区观摩学习,真正让农户参与其中,将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到每一个农民手中。当地农业部门在推广草莓新品种、新技术的同时,还要与各地的销售商、企业进行积极的联系,开拓销售市场,从而为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为了进一步增强农民科技意识,提高农业生产科技水平,当地农业部门还需要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合作,充分利用科学机构的科研优势,并高薪聘请常年的技术指导人员,这对显著提高区内草莓栽培管理技术有重要的意义。

4.2.4 以市场为导向,做强草莓休闲观光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极大丰富,常规的购销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观光农业作为一种集旅游业和现代农业优势于一体的新型高效产业,能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7]。双流区应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草莓观光休闲观光农业,实现一、三产业联动发展。通过建立草莓品种展示中心、草莓主题公园和草莓风情园等,一方面能安置农民就业,增加地方收入,改变农村面貌,同时展示与宣传“双流冬草莓”品牌,另一方面还可带动餐饮、娱乐、运动、商务会所等产业发展。

4.2.5 加强企业与农户的联系,建立草莓产业链。通过建立草莓企业与农户的联系,既发挥农业家庭经营成本低、生产管理精心等优越性,又弥补了小规模分散经营难以调整结构、难以衔接市场、难以获得采后利润等缺陷,节省了交易成本,为家庭经营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龙头企业也通过与农户建立稳定的链接,保障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促进了农业公司和企业的发展壮大,使农户与企业在草莓产业链的发展过程中实现“双赢”。

[1] 双流县科技志(2005)[M]//双流县科学技术局.双流县地方志:丛书之四十二.双流:双流县科学技术局,2008:158.

[2] 陈安茹.双流县草莓种植现状及发展前景[J].现代农业科技,2009(9):110-111.

[3] 韩庆新,李兰,李云,等.四川省草莓的生产现状及发展探讨[J].农业科技通讯,2014(11):4-6.

[4] 张仕莲,朱品芬,代兰英,等.红塔区草莓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J].作物杂志,2007(2):19-21.

[5] 王丽娜.草莓专业合作社在我国草莓产业中的作用[J].中国果树,2010(2):67-68.

[6] 张永升,张辉,陶佩君,等.河北省草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204-207.

[7]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2):119-124.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 Analysi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Winter Strawberry in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City

YUAN Min, CUI Yong-liang*, ZHENG Xiao-qin et al

(Sichuan Academy of Natural Resource and Sciences, Chengdu, Sichuan 610015)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winter strawberry industry in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City was analyzed from aspects of planting situation, quality and 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pest control, marketing management, the effectiveness and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were pointed out. Aiming at 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market demands of strawberry in China, the prospec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winter strawberry industry in Shuangliu District, Chengdu City was discussed.

Winter strawberry; Industrial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spect;Shuangliu District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技术创新工程专项(2014ZZ0039);2015、2016年四川省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袁敏(1988- ),女,四川中江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草莓生产研究。*通讯作者,助理研究员,博士,从事猕猴桃、葡萄、草莓生产研究。

2016-09-18

S-9;S 668.4

A

0517-6611(2016)32-0236-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