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青海省草地资源开发战略布局探讨

时间:2024-05-22

邓艳芳,杜文华,乔安海,徐成体

(1.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 810000;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



青海省草地资源开发战略布局探讨

邓艳芳1,杜文华2,乔安海1,徐成体3

(1.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西宁 810000;2.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甘肃兰州 730000;3.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西宁 810000)

摘要针对青海省江河流域区、地貌单元的自然地理生态特点以及与农牧业发展规划、区划、自然保护区基本趋于一致的原则,将青海省草地资源开发战略布局划分为青南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区,祁连山地生态畜牧业开发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化草地保护建设区,东部黄土高原草业生态经济区4个区,探讨了4个区的草地资源开发战略。

关键词草地资源;开发;战略布局;青海省

青海省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全省有天然草场3 645.00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3 160.00万hm2,占草场总面积的86.70%。冬春草场面积为1 586.37万hm2,夏秋草场面积为1 574.6万hm2,分别占草场总面积的49.92%和50.08%。青海省的天然草场面积占全国草场面积的1/10,居全国第4位。按照全国统一分类系统,可将青海省草场分为9个类7个亚类28个草场组173个草场型。草地资源开发坚持“生态效益优先,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并重”的原则,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草原保护建设与合理利用以及生产、生活和生态之间的关系,切实解决好农牧民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由此,按照青海省江河流域区、地貌单元的地理、生态特点和农牧业发展规划、区划、自然保护区基本趋于一致的原则,把草地资源开发布局划分为青南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区、祁连山地生态畜牧业开发区、柴达木盆地荒漠化草地保护建设区、东部黄土高原草业生态经济区4个区[1-2]。笔者探讨了青海省草地资源开发战略分局,以期为该省保持草地畜牧业经济安全、稳产、高效发展提供借鉴。

1青南高原高寒草地生态保护区

1.1区域概况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南部,为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地区,包括果洛、玉树、黄南、海南4个藏族自治州以及海西格尔木的唐古拉山乡,共18个县级行政单位,土地总面积37.30×104km2,草地可利用面积2 730.26×104hm2,占草场面积的95.49%,主要草地类型为高寒草甸和高寒干草原,平均海拔4 000 m以上。该区草地畜牧业历史悠久,是全省牦牛、藏羊的主要产地。因气候严酷,牧草生长期短,产草量低,经济基础薄弱,草地基础建设缓慢,至今仍处于靠天养畜的状态,畜牧业生产不稳定,生产水平低,草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主要表现为草场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漠化面积日益扩大,冰川湿地退缩,生物多样性锐减。

1.2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结合《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的实施,加强草地治理和建设,加快恢复草地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重点是实施退牧还草工程、“黑土滩”综合治理工程、鼠虫害防治工程。通过以上工程的实施,以10年左右的时间,逐步改良天然草地,恢复草地植被,提高草地单位产量和牧草品质。同时,要加大饲草料基地建设力度,切实做好饲草料的生产、加工、贮存,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人畜安全过冬。

1.3战略主攻方向以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草原生态保护为中心,严格实施“以草定畜”,实行减畜禁牧和阶段性禁牧封育。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发展饲草饲料基地建设,减轻天然草地压力,促进天然草地的自然恢复。同时要加大“黑土滩”人工植被恢复、草地改良和鼠虫害防治力度,遏制对天然草场的人为破坏。实施退化草地综合治理项目,遏止草地退化,强化科学养畜和先进经营技术的推广,逐步实施与生态相适应的有机草地畜牧业生产经营,促进草地生态良性循环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

2祁连山地生态畜牧业开发区

2.1区域概况该区位于青海湖四周,地跨海北、海南、海西3个州,包括祁连、海晏、门源、刚察、天峻和共和县北部4乡,共计3个藏族自治州的16个县级行政单位,土地总面积16.74×104km2,可利用草场面积455.05×104hm2,主要草地类型为高寒草甸、高寒干草原、山地干草原。平均海拔3 000~4 000 m,是黄河上游和环湖水源的主要产流地带。该区气候条件相对较好,牧草繁茂,历来以牧为主,部分地区可种植青稞、油菜等作物,具有农牧结合的条件,是全省畜牧业重要的生产基地。草地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畜牧业生产较稳定,是青海省开发较早、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2.2发展战略总体思路利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信息灵通,畜产品市场广阔、劳动力素质高和商品经济观念较强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等优势,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多年生禾本科牧草、一年生牧草生产基地,实施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大力开展舍饲、半舍饲,进一步改善和保护该区草地生态环境,恢复黄河流域和青海湖流域的水源涵养功能,遏止水土流失,使草地生态环境呈良性循环。在草地建设中,坚持以治理退化草地、沙化草地和建设人工饲草料生产基地为中心,以草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同时,引入科技含量较高或高科技推广示范项目在该区实施,进一步推动该区畜牧业“上台阶工程”的顺利实现,在该区基本实现生态畜牧业的生产。

2.3战略主攻方向以草地建设为中心,大力加强草原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和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防风固沙林建设,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应用灌溉、补播、施肥、清除毒杂草、灭鼠、治虫等综合措施改良天然草场。改善和恢复黄河流域和青海湖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巩固和加强畜牧业发展基础,提高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推进畜牧业产业化进程,走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的路子,实现畜牧业集约化经营。

3柴达木盆地荒漠化草地保护建设区

3.1区域概况该区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是青藏高原东北部比较开阔的盆地,包括海西州的都兰、乌兰、德令哈和格尔木市(不含唐古拉乡)、茫崖、冷湖和大柴旦镇,面积22.74×104km2,占全省国土总面积地32.64%,可利用草场面积527.56×104hm2。畜牧业是该区农业经济的主体,天然草地主要由山地荒漠类、平原荒漠类和高寒荒漠类组成,是全省骆驼和绒山羊的集中产地。由于光热条件较好,农作物单产高,种植业因受水源的制约仅限于河流两岸和小块绿洲地区,该区只要解决了水的问题,可大面积种植饲草饲料,实行农牧结合,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3]。

3.2发展战略总体思路结合柴达木实施退耕还草工程,充分利用盐碱地及弃耕地资源,建设以豆科牧草为主的多年生人工草地,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为目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使该区的绿州农业沿着“两高一优”和生态农业的方向发展。该区草地资源保护的重点是防治土地荒漠化和利用充足的光、热、土资源开发建设绿洲畜牧业。针对该区干旱缺水的严重制约因素,草地建设坚持以水利建设为中心,以治理土地荒漠化和退化草地为主干,以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严格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和草地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

3.3战略主攻方向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植被,加快荒漠化草地治理进程,充分利用现有的弃耕地、盐碱地和光热资源,种植优质饲草料,发展草地生态农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东部黄土高原草业生态经济区

4.1区域概况该区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度地带,包括西宁市(含大通、湟中、湟源3县)、互助、平安、乐都、民和、循化、化隆、同仁、尖扎、贵德等13个县市,总面积2.89×104km2,可利用草地面积151.71×104hm2。该区海拔低,是全省热量条件较好,光、热、水资源配合比例协调,人口最集中的地区。种植业发达,是全省粮食主要产区。

4.2发展战略总体思路在巩固和扩大退耕还草成果的同时,实行农牧结合,加大青饲料的套种与复种面积,提高青饲料青贮及秸秆氨化比例,为发展农区畜牧业奠定基础。该区高寒地区的草地要实施轮流封育,对浅山地区的温性草原草地也要实施围栏封滩育草、补播施肥的改良措施,提高草地盖度,减少水土流失。对坡耕地要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设林、灌、草的人工生态系统。在川水地区,充分利用水、热、土资源,实行种草养畜和异地育肥建设,实施草业产品和牧草种子生产。草地建设要与江河源生态建设相结合,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牧民收益,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和农区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4.3草地生态环境总体建设目标根治水土流失,杜绝一切对草地的人为破坏活动,加强灭鼠、灭虫和毒杂草清除力度,恢复天然草地植被。对23.00万hm2坡耕地实施退耕还草还林,种植优良牧草,发展农区畜牧业。实现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建立新的草地农业生态环境,稳定提高农民收人,使全区内退化草地全部得到治理。

4.4战略主攻方向以退牧还草为主线,全面恢复与提高25°以上陡坡地的植被覆盖度,通过实施“西繁东育”工程,大力发展饲草料生产和舍饲圈养,减轻天然草地放牧压力,通过灭鼠、封育等一系列措施,从根本上遏制该区草地生态退化的现状。战略主攻方向是充分利用光热水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饲草料生产,实行农牧结合,推行“西繁东育”,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该区畜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青海省草原总站.青海省草地资源统计册[M].青海省草原总站,1988:306-437.

[2] 李靖,肖运来.青海省农牧业发展现状和特色及发展战略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1(1):57-59.

[3] 王红荣.柴达木盆地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J].青海草业,2002(6):29-31.

基金项目青海省饲草料科技创新平台。

作者简介邓艳芳(1976- ),女,青海西宁人,高级畜牧师,硕士,从事草原保护改良和草产品加工利用研究。

收稿日期2016-03-22

中图分类号S 8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6)13-127-02

Discussion on the Strategy Layout of Grassland Resources Development in Qinghai Province

DENG Yan-fang1, DU Wen-hua2, QIAO An-hai1et al

(1.Qinghai Provincial Grassland Station, Xining, Qinghai 810000; 2.Grassland Science Colleg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river basin in Qinghai Province, natural geographic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form unit, and the farm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planning, zoning, natural reserve basic consistent principle, the strategy layout of grass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was divided into four regions including alpine grassland ecological protection area of southern Qinghai Plateau, Qilian Mountain ecological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ment zon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area of desertification grassland in Qaidam Basin, eastern Loess Plateau grassland ecological economic zone,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grassland resources in four regions were discussed.

Key wordsGrassland resource; Development; Strategy layout; Qinghai Province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