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常云龙 宋秀珍 刘丽 连培红 刘彤 王国庆
摘要[目的]研究適合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技术。[方法]2013~2015年通过模式筛选、玉米品种筛选、种植密度筛选等试验示范研究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结果]采用非等行距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选用潞玉36、屯玉99等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范围为75 000~82 500株/hm2,辅之配套集成技术,形成了完整的、标准化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结论]通过带状种植改变田间微环境,有效解决了产量不增反降、倒伏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为进一步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玉米;带状种植;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0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9-046-03
Abstract[Objective]To research the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maize strip cropping suitable for the mechanized operation.[Method]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maize was researched from 2013 to 2015 by mode screening, maize variety screening, and planting density screening.[Result]Strip cropping pattern was selected for maize with nonrow (50.00 cm∶50.00 cm∶100.00 cm). Densityresistant varieties of Luyu 36 and Tunyi 99 were used, with the planting density being 75 000-82 500 plants/hm2. Supporting technology integrated package was adopted to form complete and standardized highyield cultivation technique of maize.[Conclusion]Strip cropping changes the microenvironment of field,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yield reduction and lodging phenomenon, and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tapping the production potential of maize yield increase.
Key words Maize; Strip cropping; Cultivation technique
近年玉米增产主要得益于面积稳中有增、品种优化,特别是大面积推广耐密品种,通过增加种植密度对玉米不断创高产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种植密度的进一步增加,生产上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产量不增反降、倒伏现象严重、边际效应放大、不便于病虫草害防治与中期管理、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增加农民的劳动强度[1-4]。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山西省玉米产业的发展。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辅之配套集成技术是解决上述问题最经济、有效、快捷、实用的办法。
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模式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最大的好处就是在高密度种植下通过调配种植株距、行距改变田间微环境,在显著增加密度的前提下,改善了通风透光条件,从而促进光合作用,提高光、热等资源的利用效率[5-10]和玉米抗倒伏能力,实现玉米行行有边际效应,地中地边果穗大小均匀一致。同时,借玉米带与带之间的间隔,更加方便了病虫草害防治,利于机械化作业,有效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2013~2015年笔者所在课题组研究了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模式,以及模式下玉米品种筛选、种植密度筛选及田间管理技术等,以期通过上述各项技术集成组合,形成完整、标准化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从而促进玉米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于2013~2015年在山西省农业科学院谷子研究所试验地进行,供试玉米品种有先玉335,强盛101、福盛园52、屯玉99、潞玉13、先玉508、强盛51、大丰30、潞玉36、晋单86号、晋单73号。
1.2 方法
1.2.1 玉米种植模式试验。
2013~2015年采用7种模式处理:宽窄行种植(33.33 cm∶100.00 cm);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3行1带(40.00 cm∶40.00 cm∶100.00 cm);4行1带(33.33 cm∶66.70 cm∶33.33 cm∶100.00 cm);4行1带(50.00 cm∶50.00 cm∶50.00 cm∶100.00 cm);4行1带(56.70 cm∶56.70 cm∶56.70 cm∶100.00 cm);等行种植为对照(66.70 cm∶66.70 cm∶66.70 cm∶66.70 cm)。供试品种为先玉335,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成熟后各小区单独收获,进行室内考种、测产。
1.2.2 玉米品种筛选试验。
2013~2015年选择强盛101、福盛园52、屯玉99、长玉13、先玉508、强盛51、大丰30、潞玉36等玉米品种,以先玉335为对照进行品种筛选试验,种植模式是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小区面积66 m2,长 11 m,宽6 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成熟后各小区单独收获,进行室内考种、测产。
1.2.3 种植密度筛选试验。
2013年玉米种植密度设45 000、60 000、75 000、90 000、105 000株/hm2,2014和2015年玉米种植密度均设为67 500、75 000、82 500、90 000、97 500、105 000株/hm2,种植模式是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供试品种为先玉335,小区面积66 m2,长11 m,宽 6 m,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成熟后各小区单独收获,进行室内考种、测产。
1.2.4 示范田试验。
2015年在山西省长治县中和村连片种植3.33 hm2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模式(50.00 cm∶50.00 cm∶10000 cm)示范田,品种为先玉335、潞玉36、屯玉99,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同时设置对照田,成熟后进行室内考种、测产。
1.3 栽培技术
玉米播种采用机械精量播种机,一次性完成施肥、开沟、播种、覆土、镇压、施药等多项作业。玉米5~6叶期时,田间各类杂草基本出齐,用20%“玉三金”悬浮剂2 250~3 000 mL/hm2+“力克矮大棒”(A+B)水剂对水300~450 kg/hm2喷雾,大喇叭口期进行中耕追肥,采用田园管理机(带施肥装置),一次性完成施肥、起垄。成熟期采用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一次完成收割、摘穗、扒皮、装车、秸秆粉碎还田作业;脱粒时应用玉米脱粒机,在玉米含水量降到20%以下进行,保证玉米的脱净率和脱粒破损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种植模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模式选择是玉米高产栽培中的关键措施之一,玉米空间结构合理,才能利于机械化作业,实现高产高效。由表1可知,2013年所有种植模式下的玉米产量都高于对照(66.70 cm∶66.70 cm∶66.70 cm∶66.70 cm),其中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的产量最高,比对照增产12.70%,且与其他种植模式产量相比差异极显著。2014年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的产量高于对照,比对照增产3.75%,其他种植模式的产量都低于对照,由于2014年7~8月试验地降水少,玉米严重受旱,导致产量降低,增产幅度小。2015年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的产量最高,为13 986.75 kg/hm2,比对照增产15.73%,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3行1带模式下,群体内个体间果穗大小均匀一致。分析结果表明,非等行距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优于其他模式,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
2.2 不同玉米品种对产量的影响
选择适宜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的玉米品种是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的关键。
由表2可知,2013年屯玉99的产量最高,平均为12 653.10 kg/hm2,与先玉335差异不显著,潞玉13、福盛园52、强盛101的产量均低于先玉335。2014年,5个玉米品种产量均高于先玉335,其中潞玉36的产量最高,增产明显,分别比屯玉99、先玉508、大丰30、强盛51和先玉335增产13.07%、11.13%、19.22%、18.20%、3730%,综合性状表现好,后期没有倒伏,此外屯玉99后期也没有发生倒伏,其他3个玉米品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倒伏。2015年6个玉米品种中潞玉36的产量最高,为14 553.15 kg /hm2,比先玉335增产7.78%,与先玉335差异显著,其次是屯玉99,比先玉335增产5.12%,晋单73号产量低于先玉335。分析结果表明,非等行距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下,潞玉36、屯玉99为较适宜的玉米品种。
2.3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響
在一定条件下各品种都有1个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低于这个范围时,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超过适宜的密度范围时,产量反而降低[10-12]。
由图1可知,2013年先玉335在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3 002.00 kg/hm2。由图2可知,2014年先玉335在密度为82 5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 9 551.00 kg/hm2,由图3可知,2015年先玉335在密度为75 000株/hm2时,产量最高,达14 144.73 kg/hm2。2014、2015年先玉335在密度为97 500株/hm2时,植株倒伏严重。分析结果表明,非等行距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下,75 000~82 500株/hm2为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
2.4 示范田玉米产量
2015年在长治县中和村连片种植3.33 hm2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模式(50.00 cm∶50.00 cm∶10000 cm)示范田,品种为先玉335、潞玉36、屯玉99,示范田增产效果显著,也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研究结果。由表3可知,长治县中和村3.33 hm2示范田产量均达13 500.00 kg/hm2以上,其中潞玉36产量达14 212.35 kg/hm2,比对照田增产玉米2 193.90 kg/hm2,增收4 387.80元/hm2。
3 结论与讨论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要获得高产,提高玉米种植密度是关键[13-14]。玉米带状种植栽培技术能够较好地解决由于种植密度增加带来的株型结构的改变,从而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肥、光、温等资源。经过连续3 a的试验研究,得出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玉米带状种植高产栽培模式是非等行距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选用潞玉36、屯玉99等耐密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为75 000~82 500株/hm2。在此模式下各项技术集成组合,辅以玉米增密高产技术、化控除草、防秃尖、防倒伏技术,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形成完整、标准化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通过示范推广,取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适当增加种植密度是玉米获得高产的主要途径之一,但不同行距种植模式必须与对应的密度、品种相结合,才能获得较高产量。玉米非等行距3行1带(50.00 cm∶50.00 cm∶100.00 cm)种植模式在改善通风透光方面起到其他措施不可代替的作用。该研究在种植模式和配套技术方面有所突破,同时通过多项技术集成组合,形成了完整的适合机械化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该试验示范主要针对山西省玉米生产,针对性强,同时由于年度差异、试点差异以及人工措施影响,导致结果分析仅指出一定趋向,今后还需要进一步科学的论证。
参考文献
[1]侯有良,卢保红,魏荣业,等.山西玉米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1):1129-1131,1168.
[2]王美霞,赵懷生,李海燕,等.山西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考[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3):301-303.
[3]刘永忠,李万星,靳鲲鹏,等.山西省玉米生产现状、优势及发展对策[J].山西农业科学,2005,33(2):11-13.
[4]白国平.山西省玉米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山西农经,2007(2):21-25.
[5]谭秀山,毕建杰,刘建栋,等.玉米种植方式的发展趋势[J].山东农业科学,2010(5):57-59.
[6]曾苏明,郭新平,张肖红.不同种植行距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2,44(11):46-48.
[7]崔海花,于成献,谭秀山,等.玉米“双行交错”种植方式高产栽培技术示范研究[J].农技服务,2012,29(11):1197,1215.
[8]马磊磊,杜天庆,郝建平,等.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耐密型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3,41(1):52-56.
[9]杨利华,张丽华,张全国,等.种植样式对高密度夏玉米产量和株高整齐度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6,14(6):122-124.
[10]梁熠,齐华,王敬亚,等.宽窄行栽培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09,17(4):97-100.
[11]李猛,陈现平,张建,等.不同密度与行距配置对紧凑型玉米产量效应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8):132-136.
[12]陈淑萍,岳海旺,卜俊周,等.不同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先玉335产量性状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3,17(2):10-13,26.
[13]吴雪梅,陈源泉,李宗新,等.玉米空间布局种植方式研究进展综述[J].玉米科学,2012,20(3):115-121.
[14]李向岭,李从锋,葛均筑,等.播期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1,19(2):95-100.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