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酥枣高粱复合果酒的工艺研究

时间:2024-05-22

刘 琪,黄大川,袁 日,谭正武,谢立波

(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湖南邵阳422000)

酥枣营养丰富,富含 VC、VA1、VB1、VB2、BK、粗蛋白、果糖、葡萄糖,还含有钙、铁、钾、磷、锌等微量元素,有清热解毒、帮助消化、养颜美容、净化血液等功效作用[1]。酥枣的含糖量高达约35.8%[2],是果酒酿造的优质原料。

果酒的优点非常明显,具有高营养、低酒度等特点,主要含有糖、乙醇、有机酸、酯类以及多种维生素等成分,经常饮用果酒能够改善心脑血管功能[3],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以及血液循环,加上果酒具有独特风味和色泽,所以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4-6]。

市场调查反馈的信息所示,消费者提出最多的问题是,果酒的入口较涩,不爽快,风味单一,酒体不够醇和[7]。高粱是粮食酒的酿造原料,小曲中含有营养物质、根霉、酵母等,笔者通过研究以酥枣和高粱混合,以小曲作为发酵剂的复合果酒,从而解决果酒风味单一、酒体不够醇和的问题。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样品。酥枣,市场上购买,正常、新鲜、无腐烂;高粱,市场上购买,无霉变、无异味。

1.1.2 主要试剂。小曲,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果胶酶由邵阳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系实验室提供;壳聚糖,分析纯。1.1.3 主要仪器设备。组织捣碎机:FK-A系列,金坛市大地自动化仪器厂;分析天平:LE204E/02型,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超净工作台:SW-CJ-1FD(标准型)单人单面垂直净化工作台,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电热恒温培养箱:DH-360型,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电热恒温培养箱:DH-420型,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过滤装置;蒸馏装置;电子天平;手持糖度计;酒精计。

1.2 方法

1.2.1 工艺流程。酥枣高粱复合果酒的具体制作工艺流程见图1。

1.2.2 操作要点。果汁制备:挑选完好、成熟、颗粒大小均匀的酥枣,洗净加入2倍酥枣重量的无菌水,榨汁机破碎取汁,果汁黏稠无大颗粒即可,果汁备用。高粱处理:高粱洗净,为了原料有效地吸水膨胀用捣碎机进行粉碎,然后润粮16 h,水量盖过高粱2 cm电饭煲进行蒸熟。发酵:将枣汁和高粱混合均匀后,加入小曲,拌曲均匀后进行发酵。澄清:将壳聚糖作为澄清剂加入,搅拌均匀后,沉淀稳定后过滤。杀菌:将调整后的混合果汁在100℃水浴杀菌15 min。

1.2.3 单因素试验。通过试验,确定影响酥枣高粱复合果酒工艺的因素有原料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小曲接种量4个因素;因此,拟通过工艺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原料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小曲接种量,以酒精度为考察指标,研究这4个因素对酥枣高粱复合酒工艺的影响。

1.2.4 正交试验。酥枣高粱复合果酒的酒精度和口感与原料比、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小曲接种量4个因素有关;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设计正交优化试验L9(34),优化以上的4种因素。

1.2.5 澄清试验。使用壳聚糖[8]对酥枣复合果酒进行澄清,滤前按比例加入壳聚糖,搅拌均匀,沉淀稳定后过滤,以感官评价为考察指标,研究壳聚糖的合适加入量。

1.3 检测项目与方法 根据GB/T15038-2006,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9]进行以下指标项目的测定:酒精度检测,酒精计测量;糖度检测,苯酚-硫酸法;可溶性固形物检测,手持糖度仪测定;总酸检测,NaOH直接滴定法。

感官评价方法:由20人组成品评小组,参照表1的感官评分标准对复合酒的9个试验样品进行色泽、气味、口感、风格4个部分进行感官品评。

表1 感官评分标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1.1 原料添加量比值对复合果酒酒精度的影响。酥枣的添加量和高粱添加量的比值为 6∶1、5∶1、4∶1、3∶1、2∶1,小曲的添加量为0.6%、发酵的天数为9 d、发酵的温度为28℃;经发酵过滤后,研究原料添加量比对复合酒酒精度的影响,酒精度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趋势线可以看出,复合果酒的酒精度随着原料比的减少而升高,当原料比为4∶1时酒精度达到最高。当高粱占的比例大时,酒精度也会增大,当比例增大到一定程度时,酒精度维持一定的值。所以选取酥枣与高粱的添加比5∶1、4∶1、3∶1作为优化试验的原料添加量的比值。

2.1.2 小曲添加量对复合果酒酒精度的影响。小曲的添加量为0.2%、0.4%、0.6%、0.8%、1.0%,原料添加量的比例为4∶1(酥枣∶高粱)、发酵的天数为9 d、发酵的温度为28℃;经发酵过滤后,研究小曲的添加量对复合酒酒精度的影响,酒精度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趋势线可以看出,复合果酒的酒精度随着小曲接种量的增加而升高,当添加量为0.4%时酒精度达到最高,之后随添加量增加而有所降低。这表明在一定的范围中,酵母接种量的增加,对酒精发酵的进行有利,可以让体系中的糖类等物质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而小曲的接种量过多时,酵母生长所要的营养物质就会增多,就会过多地消耗体系中的营养物质,最终就会导致产出的酒精比较少。所以选取0.4%、0.6%、0.8%作为工艺配方优化试验的小曲添加量。

2.1.3 发酵时间的确定。发酵时间为6、7、8、9、10 d,原料添加量的比例为4∶1(酥枣∶高粱)、小曲添加量为0.4%、发酵的温度为28℃;经发酵过滤后,研究发酵时间对复合酒酒精度的影响,酒精度结果如图4所示。

从图4趋势线可以看出,在发酵时间达到9 d之前酒精度较低,因为前期有小曲中的根霉的糖化和酵母繁殖过程,但是超过9 d以后,酒精的发酵缓慢,增加的酒精量也很少。这是环境中无氧之后,酵母的数量达到最大,酒精发酵反应比较剧烈,由于原料剩余量比较少了,发酵缓慢,故选取8、9、10 d作为优化试验的发酵时间。

2.1.4 发酵温度的确定。发酵温度为 16、20、24、28、32 ℃,原料添加量的比例为4∶1(酥枣∶高粱)、发酵的天数为9 d、小曲添加量为0.4%;经发酵过滤后,研究发酵温度对复合酒酒精度的影响,酒精度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趋势线可以看出,随着温度增加,酒精度也升高;当温度达到了28℃时,酒精的产量达到最大,温度继续升高,酒精产量反而下降了。这是因为酵母菌的生长有一个最适的温度范围,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温度升高,酵母的生长繁殖加快,相对来说反应的速率也就加快,酒精的产量也就逐渐增加;但是超过一定的温度之后,酵母的代谢活动反而受到抑制,甚至是失去了生物活性,反应的速率减慢,所以产出的酒精量也就减少了。故选取24、28、32℃ 作为优化试验的发酵温度。

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该研究是以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小曲添加量和酥枣添加量与高粱添加量之比(原料比)4个因素来做正交试验,根据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表2)得出正交试验结果(表3)。

表2 正交试验因素水平

表3 正交试验结果

由正交试验结果(表3),根据酒精度的极差R可以看出因素A对试验结果的影响最大,因素B的影响最小,所以因素作用的主次顺序依次为A、C、D、B,即原料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酵母接种量。

试验指标数值越大,则产生的酒精量越高,由此得出酒精发酵的最优条件为:原料比为4∶1,发酵温度较优水平为28℃,发酵时间较优水平为10 d,酵母接种量较优水平为0.4%,即最优的发酵条件为A2B1C3D2。

2.3 验证试验 在枣泥添加量和高粱添加量之比为4∶1的条件下,接种0.4%的酵母,在温度为28℃时进行密封发酵10 d后经发酵过滤后,测得酥枣高粱酒的酒精度为10.4%(vol),感官评分为88分。而正交试验表中最优的组合A2B2C3D1的感官评价得分相同,但酒精度比较高。综合分析,最优的发酵条件为A2B1C3D2。

2.4 澄清试验结果分析 由图6可以看出,在澄清剂壳聚糖的用量达到0.3%时,从感官方面来看澄清效果最好,当壳聚糖用量超过0.3%时,澄清效果反而差一些了。可能是因为壳聚糖用量过多时,有一部分溶解到了酒中,让酒有了新的浑浊,所以壳聚糖的用量过多之后,让澄清效果变差了。因此,选择壳聚糖的最佳用量选择为0.3%。

3 结论

从正交试验的结果和极差可以看出,影响酥枣高粱复合果酒的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原料比、发酵时间、发酵温度、酵母的接种量。

正交试验的计算结果表明了酥枣高粱复合果酒发酵的最佳组合为A2B1C3D2,即最优的发酵条件为:原料比(酥枣∶高粱)4∶1、发酵温度为28℃、发酵时间为10 d、酵母接种量为0.4%,在此条件下得出的酥枣高粱复合果酒色泽鲜亮透明、酸甜适中、酥枣和高粱的香气浓郁,酒精度为10.4%,感官评分为88分。

澄清试验用的澄清剂是壳聚糖,从澄清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壳聚糖的用量为0.3%时,壳聚糖对酥枣高粱复合果酒的澄清效果最好。

酥枣高粱复合果酒有很高的营养价值。通过试验可知,这是一个可行的复合果酒开发的新的方向,该试验同时也为其他的研究提供了参考的依据。

[1]张亚宁,王孝荣,杨坚,等.台湾青枣果酒酿造工艺优化及其香气成分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3,39(11):134 -141.

[2]胡晓平,王成忠.枣酒发酵工艺探讨[J].山东食品发酵,2012(3):54-56.

[3]刘瑞山,张小妮.果酒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饮料工业,2013,16(11):43-47.

[4]杜恣闲,郑建莉.果酒营养成分及其发展分析研究[J].江西化工,2011(4):123-125.

[5]李赛,贺晓光.灵武长枣酒的研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33(7):81-83.

[6]张陈云,刘金福,何新益,等.冬枣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J].食品与机械,2010,26(4):123 -125.

[7]赵姗姗,李娜.谈果酒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策略[J].酿酒科技,2013,40(2):101-103.

[8]郭秋实.枣酒酿制和澄清工艺比较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

[9]郭新光,马佩选,王晓红,等.葡萄酒、果酒通用分析方法:GB/T15038-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