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陈祺 杨斌 杨强旭
摘要结合太白国家森林公园世外桃源景区文化梳理与景观改造设计,在自然生态景观的维护改造中,紧扣“乡土文化景观再现”这一主题,探索“人间净土”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力求从深层生态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符号挖掘两方面有机融合,以充分认识低成本文化景观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太白国家森林公园;世外桃源景区;自然生态景观;乡土文化景观
中图分类号S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178-03
“世外桃源”是一个具有中国地方特色的理想世界,是一个由古到今都不曾过时的地域化梦想。是与人类共同生存,和谐发展的“人居自然”,是一个环境幽静、不受外界影响、生活安逸的地方。随着城市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热岛效应”等社会问题的日益凸显,不得不使人们重新思考“世外桃源”的理想与现实生活的契合点,重新建立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在一部浪漫传奇里,一个桃花盛开的地方几乎寄托了中国人所有的梦想,无都市之喧嚣,无尘世之烦扰。笔者以太白国家森林公园世外桃源景区文化梳理与景观改造设计为例,探索“人间净土”文化特色景观建设的有效途径。
1项目解读
1.1走进太白山公园——秦岭主峰、生态天堂
太白山位于秦岭山脉的中段,陕西省周至、太白和眉县的交界处,主峰拔仙台海拔3 767.2 m,是中国大陆东半壁的最高名山。它那高聳入云的雄伟气势,瞬息万变的气候神姿,自古以来就被人们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更为中外科学家和文人学士所向往。主要特色景点既有拔仙绝顶、千年冰洞、天池明珠,又有太白积雪、冰川奇石、药王神山;既有明显的垂直景观带谱,又有时隐时现的平安云海;既有马蹄窝和点兵场、净水鸟,还有文公庙、酒文化“摇篮”;既有放羊寺、平安寺、斗母宫,更有天门雄姿,以及科学探奇,揭示大自然和华夏人文诸多方面的奥秘。
1.2游世外桃源景区——现状分析、功能定位
世外桃源景观宏观思考:幽林曲径仙人行,左右盘旋石林中;依岩半寺乃睡佛,阴阳八卦密林间。桃柳夹岸落英行,大珠小珠落玉盘;石门引景渐进源,桃花瀑布溪中显;幽谷声声沿溪行,池潭瀑泉巧相连。石拦石桥仙人逢,别有洞天中左右;右洞养生听涛声,左洞柴门难入内,中洞极狭转折行,三洞并列景自生。出洞豁然开朗景,莲香大树香连天,村舍俨然山水间,鸡犬相闻方人间。穿洞相连至桃间,加工作坊排排安;面壁佛洞静修练,窑洞素餐心里安。蹬道攀缘至天边,琴棋书画错落安;观景台上看桃源,群仙瀑布催人眠。
基本功能定位为:在充分保护自然山水生态景观的大前提下,力求站在太白山整体旅游的战略高度,梳理展现文化品牌特色,以满足休闲游憩与文化探访的功能,形成太白山旅游体系中的一个特色亮点;突出表现原汁原味的人间净土的质朴元素,与喧嚣的闹市形成强烈的对比,让游人来此一游,身心能彻底得到放松,真正回归大自然;满足旅游吃住的基本需求,恋住农家桃花屋,品赏山野素斋饭,符合养生基本需求。
1.3解读桃花源特征——世俗红尘,独守桃园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是一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仙境,实际上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对农业社会下人世间美好生活的憧憬[2]。作为农耕时代的一个理想社会模式,世外桃源有3个特征:①远离尘世的理想社会,艺术典型的永久魅力。②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平等自由、怡然自得,中古时代空想社会理想的最高境界。③作为一种理想社会,不仅在经济状态和社会组织结构方面须有特色,也应有外部优美的环境与之相称[3]。
2理论依据
2.1“天人合一、维护平衡”的景观生态理论
在中国古代,优越的自然环境缓解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自然要素成为人们抒发情感的载体,“自然的人化”和“人化的自然”思想成为风景园林文化的核心。东方先哲告诫人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天人合一”才是人们面对自然应该采取的态度。以自然生态系统再生产能力为基础设计和管理人类发展将有助于全球自然系统的健康,这种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不是破坏它们的健康与完整性的观念,就是景观设计生态友好理念的核心内容[4]。现代园林有“重文化、轻自然”的倾向,各种“文化小品”和“人文景观”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四处堆砌,对自然的认识与表现渐渐为人所遗忘。因此,需要增加反映人们自然观的文化含量,一方面突出人们对自然的态度和认识,另一方面借助自然改善生态环境。
2.2“崇尚风土,诠释乡情”的景观再生理论
乡土景观是指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是当地人们为了生活所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土地和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关系[5]。乡土景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见证,是充满魅力的物质精神财富,是设计师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和灵感根植的沃土[6]。乡土景观的再生旨在通过技术、生态和艺术化的手段,再现正在消退、落寞的农村地区的场所精神,改善区域的生态环境,并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效益,实现山区的可持续发展。乡土景观的再生更多的是立足于当地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以艺术的手法、科学的理念,还原或再现聚居村落长期传承并成为精神支柱和氏族代表的文化精髓,把它融于景观的建设当中,焕发出新的光彩[7]。
2.3“因地制宜、节约为本”的景观经济理论
随着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风景园林设计行业也出现了“减量设计”的呼声,要求减少各种资源、能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提高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8]。低成本景观设计要求景观的设计符合低投入、高产出的标准,设计师选择二者的均衡点,尽量做到最低的投入成本换取最高的收益。一般应遵循经济适用美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与可操作性原则[9]。以自然生态为建设导向,基于软质自然的风景园林营造材料,充分保留现状中的自然材料,在新建中想方设法提高软质自然材料的使用比重,这是风景园林低成本营造的基本途径[10]。
3设计思路
3.1着力开发深层生态旅游
常规生态旅游以观赏自然景观为主,多具有娱乐、游玩和享受的性质,景区内生态文化展示相对简单,游客的参与性弱,生态体验较差。深层生态旅游开发则将特定类型的生态文化纳入开发之中,以观赏认识自然奥秘和人文历史文化为目标,追求对自然知识、历史文化、生态体验的获取,以此形成“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经营者则要尽量做到以人为本、关爱旅游者,重点突出和充分展示旅游区的生态文化内涵,让自己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物有所值,从而满足旅游者对于生态文化和生态体验的需求。
3.2全力召唤气韵生动梦想
人们通常喜用“因地制宜”来描述对环境认知与利用的智慧,以风景园林而言,所谓“设计”就是最大限度地整合场所的资源,以最少的人为干预实现预期设计的目标,强调的是在设计中最大限度地利用环境资源和自然“力”[11]。一块场地是暗藏各种能量的,设计师的责任在于通过设计使场地中的各种能量得到合理的释放,并建立一定的秩序,使它们之间的关联性清晰地浮现出来。这些关联可能不一定是理性的,它们可能仅仅是一种对感情和思想,甚至是对梦想的召唤。一如中国传统文人园林中寄情于物,寓意于物的部分。中国的文人园林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品质,就是“气韵生动”[12]。这是体现在精神层面上的,有如“世外桃源”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之风。在这种自然环境之中,居住在这里的人亦能顺应自然、逍遥自由。
3.3精心提取传统文化符号
人类的文化创造、文化传承都是以符号的形式来实现的,景观设计实际上就是在处理符号[13]。一般从该地区传统文化、传统民俗、生活方式和地区产业历史传统等方面来寻找乡土景观符号的原形,梳理乡土文脉。设计师应提取和传承乡土景观符号,将其运用到乡土景观创作当中,使地域文化脉络得以延续。这种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经过世代耕耘经营、创造、演变的独特符号,现今仍能继续发挥它的魅力[14]。人们常常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表达追求超脱、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思想和意境,从而使园林的构成要素富于思想内涵和景观厚度。这些要素在细微之处使园林获得了生命和文化韵味,这也是我国园林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发扬[15]。
3.4把握基调,梳理主要景区
原有茅草建筑为石地、土(白灰)墙、茅草顶,重新改造设计为自然块石地、防腐木板墙、铝合金仿茅草顶,基本风格仍然为自然、古朴、原始、清静、简单、顽拙。主要景区梳理如表1和图1,在不同的场合可用不同的景区命名。
4景观改造
4.1序曲、渐进与发展景观
①序曲景观:包括柴门标志、樵夫问道、睡佛寺院和八卦平台4处景点。其中,现有睡佛大殿两侧加耳房,满院块石铺地,块石矮墙围合成院,正门(天王殿)下台阶蜿蜒至河流。寺前两块横卧巨石保留,构筑睡佛意向景观。②渐进景观:在桃花溪两岸空地尽可能成片自然丛植各色桃花,在此基础上,适当以桃花为题,构筑桃花潭(跌水如画)、桃花滩(桃花双滩)、桃花瀑(桃花三瀑)和桃花涧(桃花船涧)水景系列。③发展景观:一是极狭石为曲径通幽的结景,二是渡仙桥(只出不进),构筑最佳摄影点。
4.2探访·桃花谷,辩听·桃花琴
渡仙橋以上河流命名为“桃花谷”景观,是河流最精彩之处,适合探访。①桃花洞。为“别有洞天”右侧入口景观。②木栈桥。出于安全考虑,左行山麓设置木质栈道随形就势,让游人从底部就近开展探险活动。③石蹬道。修复右侧山腰蹬道,便于游人从高处动态欣赏桃花谷美景。④桃花琴。为桃花谷最动人之处,演奏“高山流水”音律,调养正气(图2)。
4.3留恋·桃花岛,对弈·桃花棋
①桃花和棋。别有洞天巨石为桃花岛,在石顶上设置一组桃花棋(和棋),既供游人对弈,又便于俯瞰桃花庵。②桃花棋阵。在巨石下部环状半岛上设置一组残棋阵,丛植桃花成林,构筑桃花林棋阵景观。
4.4体验·桃花庵,流连·连香院
①主入口。从别有洞天主入口进,左右盘旋、上下蜿蜒,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给游人以豁然开朗之感。②溪流景。从主入口进来,除迎面的茅草屋之外,去掉原有的许愿池,设置巨石涌泉(或碾盘涌泉,示意财源滚滚),在庭院构筑蜿蜒溪流景观(示意财源不断)。③茅草屋(桃花庵)。保留现有两组茅草屋,加以改造,并用草廊连为一体,作为餐厅操作间和茶社,满足喝茶聊天和零星购物之需(图3)。④祥和景。满院块石铺地,重点布局“情趣农耕”(柴门边侧障景)和“老鹰捉小鸡”(孤植连香树下)民俗雕塑(图4),并随机布局碾盘、耕犁、马车等农家小院实物景观,散养小猫、小狗、小羊,构筑一副祥和的人间净土。
4.5夜宿·桃花坞,静听·鸟鸣声
①桃花坞。在地势较低处修建两层农家小屋,立面适当变化,以顺应山势景观,满足10~20人住宿之需(图5)。②观景台。在住宅前设置钢构架,铺设木质地板,既可开展休闲活动,又可观桃花溪仙境。③观音洞。现有观音洞保留,题刻“观音祈福”。④柴门出。现在“别有洞天”左侧柴门,以木构栅栏(结合导游牌)掩映,洞外游人不能进,桃花坞游客可以出。
5结语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观念的不断改变,“远离都市,亲近自然”将是未来旅游业发展的趋势。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基于此,原生态旅游业是个极具潜力的市场。“太白山世外桃源”从里到外都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要利用好大力开发建设“关天经济带”的难得机会,以全新的景观旅游理念大手笔地再度开发太白国家森林公园,带动周边地域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提高当地民族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以推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向前稳步发展[16]。
参考文献
[1] 李慧希,尹航.文人园林:迈向第三自然的中国式“乌托邦”尝试[J].中国园林,2013(1):91-92.
[2] 于立新,孙根年.深层生态旅游开发与新世外桃源建设[J].人文地理,2007(2):65-67.
[3] 江世平.世外桃源:农耕时代理想社会的特殊模式[J].九江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3)100-101.
[4] 吴远翔,邵郁.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的景观成本最小化途径[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83.
[5] 俞孔坚,王志芳,黄国平.论乡土景观及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意义[J].华中建筑,2005(4):123-126.
[6] 刘新燕,邹志荣.关中地区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与营建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36):20822.
[7] 张弢,苏婧.保护·模仿·再生:新农村建设中保持乡土景观元素的探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8(4):127-129.
[8] 朱建宁.减人工之量,增自然之量: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的内涵与方法[J].中国园林,2013(8):5.
[9] 武利强.低成本景观设计存在问题与分析[J].建筑技术,2012(10):173.
[10] 刘滨谊.自然与生态的回归[J].中国园林,2013(8):18.
[11] 成玉宁,袁旸洋,成实.基于耦合法的风景园林减量设计策略[J].中国园林,2013(8):9.
[12] 尹莉莎白·巴洛·罗杰斯.世界景观设计:建筑与文化的历史[M].韩炳越,曹娟,等译.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3.
[13] 柯善军,魏莹,刘红杰,等.现代设计与文化传承的关系探讨[ J ].包装工程,2007(10):213-214.
[14] 胡立辉,李树华,刘剑,等.乡土景观符号的提取与其在乡土景观中的应用[J].北京园林,2009(1):9.
[15] 刘萍萍.乡土景观元素的表达手法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23):204.
[16] 黄加运,黄国武.探析“坝美世外桃源”生态村的发展战略前景及对策[J].文山学院学报,2012(3):1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