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常态下农技协加快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必要性与途径

时间:2024-05-22

潘建红 石珂

摘要新常态下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保持农业及农村持续发展、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的重要支撑。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为最早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一,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农技协存在发展缓慢、参与不足、定位不清、功能缺失等问题,因而应在农技协功能再定位的基础上,探索其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技协;新常态;农业社会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S-9;F3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324-03

新常态下我国农业发展是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突破点,然而我国农业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在新常态下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提高农业竞争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农业创新创业水平,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途径。

1新常态下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1.1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是重要经济增长点

“新常态”是指我国当前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所呈现的与旧有状态不同的新状态、新趋势,主要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力转为创新驱动,政府改革大力深化,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等[1]。这种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必然发生的,并将持续存在的。因而我国应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中国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是保持中国未来较长时期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最深厚的底蕴”[2],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将是重要经济增长点,也是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转型的必然趋势。新常态下,我国要大力加强农业和农村发展,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在保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情况下,积极探索农业发展提质增效的新途径。然而我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正面临严峻挑战。

1.2新常态下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支撑,也是社会和谐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然而,2014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由于农业长期粗放式经营及国内外形势的剧烈变化,新常态下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农业发展面临农产品价格国内外倒挂、‘黄箱政策接近上限两个‘天花板挤压,和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约束趋紧两道‘紧箍咒制约”[3],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困难重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内农产品价格长期高于国际水平,国际竞争力较弱,发展压力较大;二是农业财政补贴水平已经较高,且资本市场尚未有效驱动农业增长,农业进一步增长空间有限;三是长期粗放式经营导致农业资源浪费,土地、淡水资源短缺趋势明显;四是不合理的发展模式导致生态环境破坏,农业发展的适宜空间受到挤压;五是劳动力市场变化导致农业劳动人口锐减。在传统的家庭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土地、资本、劳动力”[4]三个方面,然而新常态下这些生产要素都面临农业发展五大挑战的冲击,难以驱动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农业一方面面临当前经济发展需要保持持续稳定较快增长的压力,另一方面又缺乏传统生产要素的驱力,农业保持持续稳定增长难度较大。我国农业面临的现实困境需要转变农业结构,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

1.3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破解农业发展难题的题中之义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表示,“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按《意见》精神,在新常態下,我国农业要破解增长难题,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创新为驱动,以技术为先导,转变经营理念,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指“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提供服务的各类机构和个人所形成的网络”[5],其服务内容包含技术供给、法律咨询、产品流通、农资调控等多个方面,其服务体系主要包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物疾病防控体系、农产品质量认证体系[6],其建立健全是“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解决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的重要手段”[7],也是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尤其是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能够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加快市场化进程,培育农业人才,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可见,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破解农业增长难题的重要之举。

1.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求农技协大力参与

新常态是政府、市场外第三部门扩大参与的状态,是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的状态。新常态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各种农民专业服务组织有序参与的过程。农技协作为发展较早的农民专业服务组织,能够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发挥较大的影响力。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明确提出“发挥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强调了农技协在农技推广体系中的作用。中国科协、农业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的意见》,从执行层面组织各级农技协开展农技社会化服务。这两份文件的出台,对加快农技协发展,促进农技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构建具有里程碑意义。然而当前我国农技协发展较为缓慢,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1.5农技协发展现状呼唤功能再定位

当前我国主要的农民专业服务组织包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两大形式。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以技术为导向进行技术推广;农民专业合作社诞生于20世纪末,主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经济合作。两种组织形式各有所长、互相融合、相互支撑,都对农业社会化服务起到了推动作用。然而自2007年《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相关政策大力扶持,发展迅猛。据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统计,截至2012年底,全国现有各类农技协11.3万个,个人会员1 468万人,其中25个省成立了省级农技协;而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资料,截至2012年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已达68.9万个,截至2014年2月,其数量甚至高达103.88万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作为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农业技术推广的重要组织之一,受到了严重忽略。

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正处于并仍将长期处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状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生产方式仍将长期大范围存在。“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还是一个漫长、艰巨的过程,因此,农技协仍将长期是农民所需要的专业合作组织。[8]”农技协当前发展状态延缓了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进程。“农技协会的发展进入低谷期,进而制约了其科技、经济服务功能的发挥和农村社会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9],低谷期内,农技协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其存在的公益性特点阻碍了其经济实体化发展。特别是《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许多农技协转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导致了农技协存在定位不清、功能缺失等问题,不利于其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因而新常态下强调对农技协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功能的再定位确有其必要。

2新常态下农技协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再定位

新常态下农技协的再定位必须紧紧围绕科技核心。科学技术是农村经济发展最直接、最强劲的动力来源,而农技协作为因科学技术而生的组织是科技在农业领域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尤其是在破解农业发展难题,建设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技协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驱动,以利益为纽带,通过实现农业的科技化、市场化、信息化,从而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技协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主要功能定位包括农业层面的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建设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农业市场化以及农民层面的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支持农民创新创业等。

2.1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者

农技协的主管单位是科学技术协会,在其领导组织下,截至2012年底我国已有国家级农技协1个,省级农技协25个;已经形成了中国农技协为领导,省级、跨区域农技协联合会、市州级、县区级、乡镇级等六级架构的农技协组织体系。在多层次组织架构下,通过中国农技协的领导,能够有效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并在试验基础上进行示范与推广。一是能够在战略高度和国际视野下,大力引进新技术、新品种,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广大农民自身素质的不足,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二是能够有组织地安排新技术、新品种的小范围试验。农技协通过对试验地区的补助和监控,及时取得试验信息,能一定程度上保证所示范和推广的新技术、新品种的安全性、有效性。三是能够加快新产品的示范和推广。通过有组织地动员、宣传、补贴,农技协能够发挥技术能手、生产能手的示范作用,加快新产品的推广。

2.2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者

农技协是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者。这种信息服务包含农民之间、农技协向农民、农民向农技协三个向度。一是为农民之间提供生产、技术经验的双向交流平台。农技协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作为成立较早的農民合作组织,其成立之初就是在农业技术、农业经验交流的需求下发展壮大的,30年来,农技协一个重要的基础功能仍然是以技术专业户、技术能手为核心,促进农民经验交流。二是搭建农技协向农民传递科技信息的流通渠道。农技协作为有多层次架构的组织,在科技信息及时、快速流通方面具有主渠道的作用,能够及时传递相关技术、农资的国家财税补贴政策,及时更新相关技术标准,促进科技信息由上至下流动。三是及时反馈农民提出的法律、技术等专业咨询要求。农技协作为连接广大农民和技术专家、科研人员的桥梁,能够使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法律、技术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即时解答,也能够在搜集典型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扩大宣传教育口径,促进相关问题的超前预防。

2.3农业市场化发展的推动者

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进一步市场化发展。农技协能够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驱动,以利益为纽带,立足市场经济规律,发展优势产业,组织农民有序进入市场,是农业市场化发展的推动者。其一,农技协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驱动,大力发展实用、新型技术培训,大力引进高产高收新品种,能够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其二,农技协以利益为纽带,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通过技术供给和服务供给,将农民、技术专家、科研人员、科技推广组织等主体连接起来,形成相对稳固、共同发展的利益团体,能够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业发展动力。其三,农技协立足市场经济规律,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农技协“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已成为农村优势产业发展的助动器”[10],农技协立足科技和服务,将产业发展向上下游延伸,通过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形成产业链,能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其四,农技协能发挥组织能力,通过强化农业生产前、生产中和生产后的一系列服务,提高农民的组织水平,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促进农业发展现代化。

2.4农民素质提高的主力军

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现实是,农业生产力、农民科技素质等处于并仍将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支持农民创新创业,是新常态下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农技协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支持农民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其一,农技协能破除迷信,传递科学思想,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其二,农技协能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村技术骨干力量;能辅助农民技术职称、技术资质认证,扩大农村技术人才比例。其三,农技协在农业科技推广及技术培训外,还能加强农业管理、农业经纪、农业营销、农业大数据等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育农业高级人才。其四,农技协还能通过系统化的服务,鼓励农民创新创业,为农民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引导,为回乡创业青年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创业指导,大力扶持农村青年回乡创业,服务农村创新创业人才。

3农技协进一步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途径

新常态下农技协的发展面临更多挑战,但可以肯定的是,首次明确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的农技协将加快发展,加快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根据新常态下农技协发展的障碍及其再定位分析,农技协未来有以下几种发展途径。

3.1加快协会自身发展,提高服务能力

农技协应立足自身服务能力建设,大力提高自身服务能力。其一,以会员服务为根本,大力加强管理的规范性,大力提高服务的有效性。其二,拓展会员服务形式,提高会员服务能力,切实做好会员所需的信息供给、技术培训、法律咨询、风险管理等服务。其三,以组织领导为驱动,提升会员组织程度,组织农民有序参与市场化经营。其四,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根本任务,组织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其五,以培育农业人才为重要任务,组织动员农业相关技术培训,动员农民创新创业,重点培育农业中高级人才。

3.2注重市场导向,强调独立自主

农技协应注重市场导向,着力加强与市场的紧密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强调独立自主,组建利益联盟,增强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其一,以市场为导向,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将技术推广、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功能置于市场中,以市场效益为目标,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其二,以利益为纽带,加强协会独立自主能力,强化协会实体化运作。其三,以利益联盟为依托,利用协会平台沟通多方利益主体,从传统的缺乏盈利能力的松散组织,转为能够自主运作、独立生存的利益联盟,做大做强,加强在市场中的生存能力。其四,以产权清晰为保障,厘清协会与会员、挂靠单位及其他组织之间的产权关系,扫清协会进一步发展的产权隐患。

3.3把握发展方向,增强发展动力

农技协应站在一定的战略高度,把握发展趋势,在较高定位的引导下增强发展动力,加快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其一,以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加强信息技术运用,在农民之间、农技协向农民、农民向农技协三个向度上加强沟通交流,促进农民之间的经验交流网络化,加快建设农技协向农民信息供给及农民向农技协信息咨询的双向网络交流平台。其二,以农业大数据平台为目标,加快农业大数据建设,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其三,以品牌建设为探索,重视商标、铭牌等的统一,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市场知名度,加强自主品牌建设,增强凝聚力。其四,以特色產业为支柱,重点发展特色产业,将农业发展引向细分市场。

4结束语

新常态下的农技协虽然面临众多未知因素,但因广大农民存在的现实需求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客观要求,农技协未来必然会在中央政策引导下,在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安徽农业科学2015年

参考文献

[1] 赵承,陈二厚,车玉明,等.树立发展信心 坚定改革决心—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引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述评[J].市场观察,2014(12):26-27.

[2] 张晓山.新常态下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学习与探索,2015(3):1.

[3] 史济锡.构筑新常态下农业发展新优势[J].浙江经济,2015(5):6.

[4] 房彬.改造传统农业的对策研究:基于生产要素视角的分析[J].兰州学刊,2008(12):64.

[5] 孔祥智,徐珍源,史冰清.当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江汉论坛,2009(5):13

[6] 宋洪远.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之路[M]//朱有志,陈文胜.中国乡村发现(总第11辑).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6-9.

[7] 关锐捷.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探[J].农业经济问题,2012(4):4.

[8] 张晓军.加强农民专合组织研究,推进农技协的建设与发展[J].学会,2011(1):6.

[9] 刘洁,祁春节.农村专业技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索之路——基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J].农村经济,2011(7):98.

[10] 尹华鑫.积极发挥农技协会作用 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J].科协论坛,2003(11):4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