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机遇?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4-05-22

王玉宏 汪涛

摘要在肯定安康富硒产业发展业绩的同时,着重分析了安康富硒茶产业的发展优势,总结了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突破发展富硒茶产业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富硒茶;发展机遇;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21-355-02

作者简介王玉宏(1963- ),男,陕西安康人,农艺师,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研究。*通讯作者,助理农艺师,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21

硒是人体生命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有“生命之火”、“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 “天然解毒剂”的美誉。地处陕西省南部的安康市因其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境内约2/3的土地富含硒元素,且含硒量高,被称为“中国硒谷”。近年来,该市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强力打造以富硒茶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先后研发富硒新产品55个,获得国家专利59项,市级以上科技成果21项,取得了一定成效。笔者基于加快发展富硒茶产业的优势,分析了安康市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1安康加快发展富硒茶产业的优势

1.1安康拥有国内最大的富硒带

据统计调查,安康的紫阳、岚皋、平利、镇坪和汉滨等县区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富硒地质岩层,土壤及水富硒地域,其中集中分布的区域长度达400~500 km,厚度达40~50 m,是我国最大的富硒带。做大做强安康富硒茶产业,是发展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最大优势。

1.2世界经济一体化为安康发展富硒茶产业指明了路径

20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拉近了地区之间的距离,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为动力,引起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方式大转变,是人类生产力发展史上一个新飞跃的开端。通过互联网、各种媒体和项目引进等方式,安康人民可以了解到国内湖北恩施、贵州开阳、浙江龙游、山东枣庄和四川成都等富硒区域的最新产业发展动态,也可以采用其他产业突破发展的模式,采用“拿来主义”、“借梯上楼”等跨越发展方式,为安康市发展富硒茶产业选择方向和路径。

1.3安康迎来了富硒茶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1]

2013年7月30日,安康市委三届四次全委会通过了“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的意见。明确指出“安康有中国最大的富硒带,汉江安康段是中国最大的洁净水源富集区,安康的森林覆盖率全省最高,无疑是安康最具竞争力的发展优势”。安康当地政府在认真贯彻中央、陕西省有关安康经济、社会发展最新决策的基础上,全面总结了安康近10余年发展经验,明确提出安康富硒带是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将会给安康富硒茶产业“大干快上”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1.4富硒茶的市场潜力巨大硒在地壳中含量仅为1/108,且在自然界分布极不均匀,目前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缺硒,而我国也有72%的地区缺硒。众所周知,硒是人体生命必需的微量元素,缺硒会导致人体免疫机能下降,诱发40多种疾病,包括克山病、大骨节病、癌症、糖尿病、脑心管疾病等[2]。安康是我国最大的富硒区,据科研机构测定,安康茶叶氨基酸含量4%左右,咖啡碱3%左右,茶多酚30%左右,水浸出物46%以上,茶叶中硒含量平均值为0.041 9~1.839 3 mg/kg。而常饮富硒茶就能有效预防人体因缺硒而引发的疾病。在全世界很多地区处于缺硒和低硒的大环境之中,安康富硒茶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既符合饮茶传统,又顺应保健需求的天然补硒途径,因而开发富硒茶,把富硒茶作为安康富硒产业突破发展的首选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空间。

2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现状

2.1安康富硒茶产业已取得的成效

2.1.1产业基地规模稳固扩张。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截至2014年底,分布在安康富硒带上的茶叶主产县区(紫阳、平利、岚皋、镇坪和汉滨)茶园基地面积达到347万hm2,年产茶1.28万t,实现产值19.6亿元。规划建设的50 个茶叶园区扎实有序推进,已创建省级园区6 个、市级园区22 个。全市现有茶叶加工企业415 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年产值2 000 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2家,产值过亿元规模企业6 家,茶叶专业合作社38 个,入社茶農5 500户,涉及人口1.9 万,其中职业茶农450 人。建成茶叶交易市场4个,省内外专营店119 个,为推动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2产业比较效益日益凸显。既体现在企业增效、群众增收上,也体现在生态效益上。在我国历史上,茶叶一直都是关税的重要来源,明代以后实行了严格的茶叶专卖制度,创造了丰厚的税收,也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茶叶一次投入、常年管理、多年受益,农村有“一亩茶十亩粮、一斤茶千斤谷”的说法。目前安康全市106 个镇、812 个村产茶,涉及农民55 万,茶农人均收入3 000 多元,同时还带动了一大批茶叶加工企业。茶业覆盖农户广、涉及范围大,做大做强后能涵盖一、二、三产业。同时,茶树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能有效保持水土,又能调节气候,绿化美化的效果非常好,兼顾了发展与生态、保护与开发的关系。

2.1.3富硒茶品牌打造成效显著。通过历来来各级政府部门的齐抓共管,安康富硒茶对外塑造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市场知名度和市场占有份额不断提高,2009年4月农业部发布的“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把安康茶区划为长江中上游特种绿茶发展区域,把紫阳、平利列入全国118个重点产茶区域县进行重点发展;“十一五”期间,安康市紫阳县被授予“中国茶叶百强县”,平利县被授予“中国名茶之乡”,紫阳富硒茶已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十二五”期间,安康富硒茶品牌进入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行列,先后在国内国际茶博会上获得多项金奖。这些都为突破发展安康富硒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富硒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2.1富硒茶产业发展实体组织化程度低。

2007年以来市政府成立了安康市富硒食品產业发展领导小组,组建了安康富硒食品协会,开通了“安康富硒食品网站”,通过互联网常年向全世界宣传安康富硒产业,通过各种活动大力宣传和推介了安康富硒茶产品,终因没有组织化强的产业实体带动而成效不大。

2.2.2富硒茶无主导型开发产品。

安康虽然建有400多家中小型茶叶加工企业,注册茶叶品牌十几个,红茶、绿茶、黑茶、乌龙茶均有生产,但始终未能形成1~2个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导致富硒茶产品市场开拓严重滞后。

2.2.3资金缺乏是富硒茶产业发展的瓶颈。

富硒茶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史无前例浩繁的巨大工程,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及时投入。资金短缺仍是制约安康富硒茶产业做大做强的瓶颈。

3对策与建议

3.1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服务体系

建议安康市委、市政府将茶叶行政管理由林业局划归农业局,与中央、省的管理体制统一,以利于争取扶持政策和项目资金。同时,建议成立安康市富硒茶业技术研究推广中心,组建全市茶业技术协会、茶艺协会,以协会为载体,推动服务体系和营销体系建设,适时组建安康茶业集团公司。

3.2加快步伐,取得“富硒茶”市场准入认证

建议市财政拨出一定专项经费,通过安康市茶业协会,立即申报和注册“安康富硒茶”原产地保护和地理证明商标。有了原产地保护和地理证明商标,才能步入科学发展轨道,才有开拓市场的通行证,才会产生“身价倍增”的经济效益[3]。

3.3壮大龙头企业,发挥龙头效应龙头兴则产业旺。要按照“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在人、财、物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现有企业中好中选优,倾斜政策,重点帮扶,着力打造引领茶产业发展的企业“航母”。要鼓励龙头企业、能人大户、专业合作社和产业联盟,走“企业带社、社企联户”的协同发展之路,形成“企业+园区+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实现茶企受益、茶农增收。力争到2020 年,培育出1~2 个国家级龙头企业,10 个省级龙头企业,100 个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00 个市级茶叶专业合作社,1 000 个家庭茶场和1 万名职业茶农和茶叶经纪人。

3.4加大品牌整合力度,打造“富硒茶”知名品牌品牌是名片,是效益,也是核心竞争力。要下决心推进品牌整合,真正让富硒茶走出秦巴、领军全省、迈向全国。建议安康出台茶产业品牌整合方案,把全市茶叶统一在“安康富硒茶”品牌之下,实行“母子商标”,在生产销售中做到“五统一”,即: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宣传、统一监管。紫阳县、平利县要尽快统一“紫阳富硒茶”、“平利女娲茶”2大品牌。在此基础上,推进市域两大品牌联盟,紫阳、汉滨、岚皋、汉阴、石泉主打“紫阳富硒”品牌,平利、白河、镇坪主打“平利女娲”品牌。同时,启动注册“安康富硒茶”著名商标,发挥公共品牌作用。要加强品牌保护,加大执法力度,坚决杜绝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茶叶流入市场。要增强质量意识,从育苗到建园,从采摘到加工,从贮藏到运输,从产品到商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生产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要推进现代营销,通过“走出去宣传推介、请进来实地考察”等方式,大力开展招商营销活动,弘扬安康茶文化,打造安康茶旅游、宣传安康茶品牌,在全省、全国乃至全世界打响安康生态富硒茶品牌。

3.5充分利用发展政策,为突破发展富硒茶创造优越条件

要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陕南突破发展、扶贫开发、城乡一体化、农业园区建设、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等项目资金用于茶产业发展,多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扶持,大力支持市内外单位和个人来安康兴办各类富硒茶经济实体。同时政府要加大考评力度,严格考核奖惩制度。把富硒茶的各项建设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个人,明确责任分工,夯实工作责任,严格奖惩兑现,确保“事事有人抓、有人管、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郭青.走民生为本的循环发展之路,建设美丽富裕新安康[N].安康日报,2013-07-31.

[2] 程良斌.紫阳富硒茶研究与开发[M].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71-72.

[3] 李华海.陕西平利现代茶业发展主要对策[J].中国茶叶,2011(4):36-3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