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乌 仁,多 仁(.青海省海西州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工作队,青海德令哈 87099;.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怀头他拉镇农牧业服务中心,青海德令哈 87000)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科普工作是实施科教兴州战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也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保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关键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对更多社会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推广科学方法,弘扬科学思想,充分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科协组织是科普工作的主力军,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大科普工作力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协工作的重中之重。
青海省海西州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围绕“三区”发展目标。认真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纲要》,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公民科学素质提高、服务科技工作者为根本任务,以农村牧区科普工作为重点,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该州农村牧区科普事业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1 大力开展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 根据农村牧区发展和农牧民实际的需求。坚持“实用、实际、实效”原则。科协与有关部门和团体积极配合。有计划、大范围开展了农牧业科技项目、农村牧区远程教育、农函大、农广校、农村劳动力转移、农牧民专业技术资格、新型农牧民、农村牧区党员干部等培训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农牧民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能力,促进了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农村牧区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现代农牧业注入了活力。
1.2 着力扶持发展农技协、农村牧区科普示范基地 青海省海西州各级科协组织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科协联合相关部门和社会有关方面,扶持指导农技协发展。全州已建有不同类型的农技协46个,会员数6 925人,联系带动农户10万户以上。农技协组织在推动农牧业科技进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牧民组织化程度,发展现代农牧业等方面发挥了突出作用。科协还积极培育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创建技术示范、科普宣传、科技培训为一体的龙头示范基地(其中省级科普基地5个、示范农技协2个;市级科普基地19个、示范农技协7个),示范辐射成效明显。
1.3 全力实施《科学素质纲要》 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旨在全面推动全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以促进青少年、农牧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提高为重点,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到21世纪中叶实现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这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原则,全州各级科协组织将实施《纲要》作为工作重点,广泛开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等系列主题活动,助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
1.4 合力开展科普宣传 全州各级科协把科学普及作为提高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融入海西州“三区”建设和“提高公民文明素质行动计划”之中,结合海西特点,动员、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宣传活动,营造了科普氛围。编印《农牧业实用技术读本》、组织开展科普日、科技活动周、青少年科技传播行动,以培养公民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促进了农村牧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发展。
2.1 科普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科普对经济效益增长贡献率低 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经济、轻科普”的倾向,没有把农牧区科普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各地一直没有把科普工作列入各单位年终责任目标考核内容,所调查的乡镇都没有开展农牧区科普工作的计划或方案,更没有切实可行的办法。对科普工作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支持不够,推广不力已成为制约农村牧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严重影响了我州农村牧区经济的发展后劲。
科普工作与经济工作两者不能完全分割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他们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即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发展经济,必须依靠先进的科技手段;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和应运,必然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如果一味地高喊重视经济、发展经济,而又不重视研究发展经济的手段和途径,经济发展便成为一句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空话。所以,只有重视科学技术的普及,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视经济发展。
2.2 全社会的科普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目前海西州农牧民的科普意识还比较淡薄,对科普的认知、重视、支持和参与程度还不够,对《科普法》了解甚少,实施不力,甚至一些人仍然对科普存在着一定的偏见,认为科普工作可有可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科技素养低,对科技的认知和接受能力较差;农牧民的收入增长缓慢,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农业比较效益低,农民对运用新技术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没有迫切的需求;传统的生产方式对科技需求不高,从根本上限制了学习科学技术和采用新科技的动力。
农牧民群众科普意识的淡薄,从主观上讲是农牧群众科技素养低下造成的;从客观上讲是科普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科普活动机制不健全而造成的。科普意识的树立,是要通过宣传教育和科学示范的影响逐步形成的。如果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教而缺乏科学示范的影响、应用先进技术带来实惠的示范效应,农牧民群众看不见实效、得不到实惠,也就不可能产生对科普的认知、重视和参与。
2.3 科普基础设施差,整体实力弱,工作条件差,制约了科普工作的深入开展 农牧区科普普遍存在科普专干缺乏,经费、工作难以落实等问题。机构改革后,各地乡镇涉农机构的人、财、物均划归乡镇统一管理,推行数站合一,导致机构人员职能不清、责任不明,涉农科技人员忙于应付乡镇日常行政性工作。而且各地乡(镇)尚未建立民族科普工作队,现有科普工作人员也较少,仅有各市(县)教育科技局是独立监制,乡镇科普协会工作人员不落实、经费不落实,更没有村级科普小组。科普经费缺乏,对科技普及工作投入不足,《科普法》、《科普条例》、《科协章程》中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将科普经费列入两级财政预算,并随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加。根据青海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以及中共海西州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对进一步加强基层科普工作,确保各地科普经费的落实和到位都作了明确规定,从2012年起,各市、县、行委科普补助经费按照辖区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列入当年财政预算。但是笔者所调查的几个乡镇,没有一个乡镇专门安排过科普专项经费。
2.4 科普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全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需求 大众媒体是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的最主要渠道和手段,但现阶段各地科普形式往往局限在讲座、展览、培训、咨询等方面,报纸、期刊、影视、广播以及互联网等传统和现代媒介在科普中的作用很不突出,科普手段创新能力较弱,科普吸引力不足,影响力不广,科普的针对性、互动性、人文性、有效性亟待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海西州农村牧区科普工作水平,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1)充分发挥科普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做好科技工作者之家工作。开辟与科技工作者联系的渠道,完善科技工作者的利益表达机制,及时反映、了解和解决科技工作者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继续认真贯彻落实青海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意见》[青发(2011)26号]和中共海西州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的实施意见》[西发(2012)36号]精神,为科普事业发展创造条件。在当地党委的支持下,依照法律和各自的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科普工作,把科普工作与柴达木循环经济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努力营造广大科技人员干事业、干成事业、干好事业的良好氛围。
(3)进一步开拓科普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围绕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争取科普项目,以项目促进科普工作的开展,使科普工作更好地服务生产、服务群众;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强科技项目在农村牧区的科普示范推广普及工作;以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为内容,以农牧区、城镇社区、中小学为重点,开展科普进村和科普进社区活动。
(4)加大科普投入力度,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州各乡镇建立科普画廊、青少年科技室等基础设施,创新科普工作手段,开创科普工作新局面。
[1]丁菊恒.论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18):33 -34.
[2]乌仁.科普工作与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C]//高校论文选.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2007.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