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4-05-22

梅 紫 (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湖北武汉 430063)

残疾人事业是我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我国共有8 296万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34%。中央7号文件全面部署了残疾人工作任务,其核心内容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即“两个体系建设”。一个国家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与否充分反映了该国家的福利水平与文明程度。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残疾人的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而残疾人养老问题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问题之一。残疾人参与社会养老保险不仅有利于为残疾人养老提供长期、稳定的保障,而且有利于加强社会的和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所占比例较大。有6 225万的残疾人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又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农村残疾人可以被认为是具有双重性的弱势群体。农村残疾人养老的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成为一个值得关注并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问题的提出

根据学者们的文献,认为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的基本框架可以分为土地保障、家庭养老、政府救助和社会养老4个方面。

在土地保障方面,陆惠君[1]认为土地对于农民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了最基本、最可靠的养老保障。宋素培[2]指出土地是农村老年残疾人获取养老物资的一个主要的来源,但她同时认为农村老年残疾人难以再依靠土地作为养老的依赖方式。

在家庭养老方面,李建新[3]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发现家庭养老占主导地位。许琳等[4]基于陕西省渭南、咸阳、商洛三地问卷调查的数据,发现82.7%的农村老年残疾人是靠自我养老或靠子女供养的。闵凡萍[5]注意到没有子女的农村残疾人,家庭传统养老望尘莫及[5]。朱伟东[6]认为家庭养老如今已经陷入了一种困境,容易形成养老责任的推卸。

政府救助方面,许琳等[4]在研究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时指出,政府应该为农村残疾人提供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并且发挥其在养老保障中的主导作用。朱伟东[6]也指出政府在残疾人养老保障中发挥的作用仍然太小。

在社会养老方面,李琳潇[7]指出农村残疾人对于社会养老方式还不是很能接受。解紫丹[8]认为社会养老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并且丰富了养老资金的来源。但宋素培[2]也指出社会养老存在着缺乏服务人员、基础设施不完善等众多问题。

由此可见,较为传统的养老方式日益出现问题,不能继续支持农村残疾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的。积极实施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并发挥其功能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为了厘清学者们的观点,探究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保的影响因素,展开以下文献回顾。

Martin[9]认为就业与社会保障存在着紧密联系,通过就业可以提升农村残疾人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与度。齐心[10]、姜向群等[11]都认为性别对于农村残疾人参保影响很大,男性残疾人的参保情况好于女性残疾人的。杜鹏[12]通过研究农村残疾人参保情况,指出残疾类别和年龄阶段对于农村残疾人参保有影响,肢体残疾者参加养老保险的比例最高。朱晓晓[13]、赵景全[14]、张超等[15]都研究农村残疾人参保意识,发现残疾人的养老意识越强,养老保险的参与度越高。

既往的文献从不同的角度论述了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的影响因素,这些都为笔者提供了研究的基础。但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关于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大多数停留在定性层面,缺乏定量研究。基于文献和现实的重要性,笔者探讨了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现状并且将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从而提出相关的对策,为农村家庭养老保障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2 研究设计

2.1 概念确定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简称“新农保”,以保障农村居民年老时的基本生活为目的,是一种将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一种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社会救助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配套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农村残疾人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了文明、和谐、平等、公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2 研究对象 以武汉市3区下属的6个街道中的210名农村残疾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段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通过剔出缺乏关键信息的问卷和废卷,获得有效问卷196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表1)。调查对象包括各类参与新农保与未参与新农保的农村残疾人。在调查内容上,主要调查影响其参与新农保的因素和其他基本信息(表2)。

表1 问卷抽样分布(n=196) %

表2 调查样本的基本特征(n=196)%

2.3 变量说明

2.3.1 因变量。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状况是因变量。笔者将选项“是”设值为1,选项“否”设值为0。被调查的农村残疾人只能被划分“已参与”和“未参与”两类,因此这个因变量是一个二分变量。

2.3.2 自变量。根据文献与研究假说,论文的自变量为影响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各因素。自变量分别为:X1(性别),X2(年龄),X3(就业状况),X4(参保意识),X5(残疾类别),X6(受教育程度),X7(家庭收入),X8(政府宣传程度)等。

3 结果与分析

3.1 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描述性分析 在被调查的农村残疾人中“已参与”的只占到76.02%,而“未参与”的占到了23.98%。这说明,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状况良好,大部分农村残疾人享受到了这一政策,但是也存在未参与新农保的现象。

3.2 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保的解释性分析 通过调查回收的196份问卷的统计结果见表3。

3.2.1 就业状况。在196名农村残疾人中62.76%的农村残疾人认为就业状况会影响其参与新农保。实现就业有助于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

3.2.2 参保意识。参保意识是影响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决定因素,从表2中可以发现,比例高达73.98%。当农村残疾人缺乏参保意识时,自然不会参与新农保。提高农村残疾人的参保意识势在必行。

表3 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影响因素频数统计 %

3.2.3 残疾类别。残疾类别对于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也会起到影响作用。不同的残疾人类别参与新农保的比例不一样。

3.2.4 政府宣传程度。政府宣传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渠道相对较少,又因为残疾人自身的残障对于他们了解政府政策有一定的阻碍。

4 结论与对策

基于196名农村残疾人的调查数据,论文通过比较的方式,对影响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参保意识、残疾类别和政府宣传程度等因素会影响残疾人参与新农保。因此提出以下对策来改善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现状。

(1)提高农村残疾人就业率,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我国残疾人群体中农村残疾人占绝大多数,其生存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必将导致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长期缺失。我国应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实现农村残疾人就业。首先把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作为重中之重,在社会保障政策上给予农村残疾人以必要的倾斜。在各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与其他健全人相比,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在一种无助、无奈的生活环境中,社会地位低,对最低生活保障的需求更为迫切,应该优先予以保障。

(2)发挥政府主体作用,更加注重不利于参保的残疾类别。农村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水平较低,要想改变残疾人社会保障滞后于社会保障整体水平的现状,政府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募集社会资金,建立多种形式的政策保障之外的扶助救助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帮扶活动,扩大对贫困残疾人的生活、医疗、教育、就业、住房等多方面的扶助力度,使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比较明显的改善。建立政府组织的扶贫之外的社会补充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扶助残疾人。对于重度残疾人和不利于参保的农村残疾人,政府需要给予更多关注和帮扶。

(3)丰富残疾人参与新农保的宣传渠道,提高农村残疾人参保意识。由于残疾人外界感知能力差,大多数残疾人对于社会保障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不能像健全人那样及时领会新农保的实质性和相关内容,要求各镇乡残联加强对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宣传,宣传参加新农保的作用和好处。利用广播、宣传单、横幅、标语、板报以及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努力提高农村残疾人的参保意识。

[1]陆惠君.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问题探析[J].学习与实践,2008(2):147-150.

[2]宋素培.浅论河南省农村老年残疾人养老现状及对策[J].学理论,2014(11):48 -49.

[3]李建新.中国农村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5):37-39.

[4]许琳,王蓓,张晖.关于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与社会支持现状研究[J].社会学研究,2006(5):97 -105.

[5]闵凡萍.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探究——以德州市为例[J].经营管理者,2009(22):95.

[6]朱伟东.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问题初探[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2(3):330.

[7]李琳潇.浅议我国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障[J].科技资讯,2011(6):236.

[8]解紫丹.农村地区残疾人养老保险的参保现状及对策探讨[J].知识经济,2014(2):59 -60.

[9]MARIN B.Transforming Disability Welfare Policy:Completing A Paradigm Shift[M]//PRINZ C.European Disability Policy Pension Policies:11 Country Trends,2003.

[10]齐心,厉才茂,陈晓芬,等.北京市残疾人社会保障研究报告[J].人口与发展,2008(3):90 -98,102.

[11]姜向群,胡立瑗,山娜.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状况及社会保障需求[J].人口学刊,2011(3):53 -60.

[12]杜鹏,米红.中国农村残疾人及其社会保障研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19,161,208,250,292.

[13]朱晓晓.残疾人福利供需影响因素及其预测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9.

[14]赵景泉.河北省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15]张超,王华丽,陈图.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J].经济论坛,2014(9):98 -101,89.

[16]RUBENSTEIN L S,GATTOZZI A A,GOLDMAN H H.Protecting the entitlements of the mentally disabled:The SSDI/SSI legal battles of the 1980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aw and Psychiatry,1988,11(3):269-278.

[17]TOMOHISA SHIBUYA,TAKESHI SASSA.Practice of a lifestyle improvement Program for mentally handicapped persons[J].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6,1294(6):147 -14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