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孙 谦, 智扬坤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贵阳 550003)
贵州省杉木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
孙 谦, 智扬坤
(贵州省林业调查规划院,贵州贵阳 550003)
通过对贵州省杉木低产低效林成因的分析,将杉木低产低效林分为次生型杉木低效林和人工型杉木低效林,或者低效杉木防护林和低效杉木低产林。提出了关于贵州省杉木低产低效林的改造对策,指出了杉木低产低效林改造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一些建议。
低效林;低产林;林分改造
贵州省地形地貌多变,土壤气候多样,森林种类复杂,由于长期的人为干预,现有森林资源不能充分反映林地的生产潜能,许多优良的林地上森林质量低下。杉木是贵州省重要的森林资源树种,由于近年来贵州省杉木低产低效现象越来越普遍,严重影响杉木资源的保存和发展。鉴于此,笔者对贵州省杉木低产低效林改造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
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暖风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年均气温10~18 ℃,年降水量1 000~1 500 mm,相对湿度70%以上,全年日照时数1 300 h,无霜期270 d左右,总面积176 128 km2,其中92.5%为山地和丘陵,平均海拔1 100 m,喀斯特地貌占贵州省国土总面积的70%。贵州省森林覆盖率达30.8%,人均森林面积0.14 hm2,活立木总蓄积量达2.1亿m3。
2.1 杉木低产低效林成因
2.1.1自然因素。贵州省岩溶地貌发展典型,喀斯特地貌面积较大,岩石裸露,石漠化非常严重。土层薄,肥力低,水利条件差是贵州土地普遍存在的特征。在这种立地条件下生长起来的杉木极易形成低效林。
2.1.2人为干扰。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对杉木林的乱砍滥伐、过度整枝和开采使得杉木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剩余的低劣林木经过一段时间则形成了残次林。对杉木低效林中设置的120个标准地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这120个标准地中,由于过度采伐、整枝、林间开垦、铲草积肥、火烧等人为因素导致形成低效林的占总低效林的68.33%,其中过度采伐一项就占了29.17%。
2.1.3经营管理不当。森林抚育是杉木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对杉木林的整体质量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贵州省山地面积较多,部分地方地势较陡,进行森林抚育较为困难,再加上部分林场资金匮乏,生产技术落后,林场职工的森林抚育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使得杉木林整体质量偏低,部分成为了低效林。如遵义市习水县境内部分新造杉木林由于受到山洪冲击和坡改梯工程的影响,遭受到了大面积的损失,存活率不足40%,而损失后又没有及时补植,形成大面积的疏林地,从而形成了低效林。
2.1.4林分密度过大。对于杉木培育,如果培育小径材,初植设计密度一般为3 600~4 500株/hm2,培育中径材的初植设计密度一般为3 000~3 600株/hm2,培育大径材的初植设计密度一般为2 500~3 000株/hm2。密度过小,杉木个体间距离太大,不能充分利用太阳能辐射和其他的一些环境资源;密度过大,则杉木的生长需求超过了环境容量,致使杉木个体生长严重受阻。贵州省由于地势问题,在适合杉木栽植的地方进行大面积栽植,导致杉木密度过大,严重影响了杉木林的生长。如赤水市的杉木林大多是以培育中径材为主,其初植设计密度采取的是1.0 m×1.5 m,每公顷达到6 600余株,密度过大,严重影响杉木的生长,使得长成的杉木达不到中径材的要求,形成了低产林。
2.1.5病虫害影响。杉木纯林中由于树种结构单一,病虫害发生较为频繁,森林生态功能和经济生产能力大为降低,形成了低效林。据对贵州省安顺、赤水、习水等地的低效杉木林分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林分中杉木炭疽病、叶枯病等病害发生严重,且时常暴发天牛虫灾,使得杉木林大面积受损,部分杉木的叶片和树干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严重影响了杉木林分的整体质量。
2.1.6种苗质量不合格。 杉木种苗质量直接决定着杉木成林后的整体质量。贵州省大部分地区选择的杉木种苗都比较纤细,木质化程度较低。由于贵州地势较高,有些地区冬季气温较低,常有降雪结冰现象,导致种苗幼芽常被冻死,出现多头生长的现象。据调查,贵州省的习水、赤水等地选择的杉木种苗地径较小,大多只有0.6 cm左右,种苗高度也大多在15~25 cm,根系较少,成活率低下,极易形成低效林[1-5]。
2.2 杉木低效林对贵州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2.1降低了森林的整体质量和功能。据2010年贵州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贵州省乔木林面积5 494 321 hm2,其中杉木林面积1 065 212 hm2,占了乔木林面积的19.39%,可见杉木在贵州省的森林资源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然而大面积杉木低效林的存在对贵州省整体的森林质量、功能及其评价都有较大的负面影响。在贵州黔西南地区杉木林中郁闭度<0.4的林分占了该区域林分、疏林地总和的38.76%,其中大部分为生产力水平极低或者生态功能极差的残次低效林。在该区域由于种源选择、管理措施等原因形成的残次林,年蓄积生长量不足2 m3/hm2,严重影响了森林资源的整体质量。
2.2.2制约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杉木低效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贵州省林地的退化情况和生产潜力的不断衰竭,同时森林的正常生产功能、自我再生功能等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也势必会影响到贵州省整个林业自身的健康发展,造成大面积的森林资源浪费和森林资源质量的降低,并会对整个林业体系建设造成一定的障碍。
(1)按林分起源分,可以分为次生型杉木低效林和人工型杉木低效林。其中次生型杉木低效林是由于长期受到人为的强烈干扰,原生植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立地条件出现退化,整个生态系统呈现逆向生长的趋势;人工型杉木低效林是在营林活动中,由于营林目标不确定,相应配置措施不够完善,加上种质资源低劣,种源不当,人为干扰等因素形成[6-7]。
(2)按林分功能分,可以分为低效杉木防护林和低效杉木低产林。其中低效杉木防护林是指以森林防护为主要经营目的,但是其森林防护功能又显著低下的杉木林分,包括低效的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等;低效低产林是指以林产品和林副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但其林产品和林副产品产量低下,质量不高的杉木林分,包括低效的杉木用材林等[6-7]。
4.1 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适地适树”对于树木培育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原则。林木只有在适合其生长的地方才能郁闭成林。杉木培育要求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土壤湿润且排水良好,质地疏松,空气湿润的环境。经对贵州省不同地区的杉木林进行调查,其生长基本呈现出一个相同规律:生长在山脚、谷底、阴坡等空气较湿润的地方杉木长势旺盛,而生长在山顶、阳坡等阳光充足、空气干燥的地方杉木长势较弱,极易形成低效林。因此,在进行杉木林培育时,应尽量将其栽植在土层较厚的山底或阴坡位置。
4.2 补植补造对于那些受到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影响使得杉木林分遭受损失的区域,可以采取均匀补植、块状补植、林冠下补植或者竹节沟补植等进行补植。补植的优点在于对原有生境改变较小,易成活,也可以相应地减小工作量,容易获得成功。
4.3 选育良种壮苗造林一般情况下,选用25a以上的杉木优良母树育苗。对于确定为造林的苗木,需要剔除有病害、有严重机械损伤、无顶芽的劣质苗木。然后按照“国标”进行苗木分级,选用优质壮苗造林。对于不符合要求的小苗,不准用于造林。
4.4 提高整地栽植标准对于山坡地整地,可以采取沿等高线带状进行的方式,设置带宽80 cm,深70 cm的标准,清除土地表面的石头、树根和杂草。然后根据设计的株行距在带面上打长、深、宽各50 cm的穴。要做到边起苗边栽植,栽植时苗木根系要带土保湿,同时也可以防止根尖损坏。栽植后要及时浇水,覆土封穴。定植后要定期进行抚育。
4.5 强化抚育管理抚育管理措施主要有深翻土壤,开沟埋青、施肥,平茬复壮,及时定干,合理间伐,封山等。其中深翻土壤一般在秋冬季节进行。土壤深翻深度在40~50 cm,目的是为了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加快根系的生长;对于开沟埋青、施肥可以采取挖取壕沟的方式,一般壕沟的深度在40~50 cm,在沟底撒放青草、有机肥、枯枝落叶等,再将挖沟时存放的表土覆盖在上面;平茬可以促进杉木林进行萌芽更新;及时定干对于杉木林生长非常重要,对于丛生型的杉木,要及时选取干型通直健壮的枝条作主干,将其余枝条全部伐除;封山是为了防止人畜破坏。
4.6 营造混交林混交林是抵抗能力最强、营养物质利用最充分的林分类型,营建混交林对于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病虫害和森林火灾都有帮助。根据贵州省不同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区别,可以采取块状或者带状的混交方式,与不同的阔叶树种或者其他针叶树种进行混交。
4.7 更换树种对于长势较差、生长衰退的萌生林或者低产杉木林进行更新。根据适地适树原则,伐除原有林木,更换新的树种,重新造林[8-11]。
5.1 技术因素习水县、从江县等地境内营造了大面积的杉木纯林,这些杉木林由于树种结构单一,导致林分抵抗力差,林分结构不稳定,病虫害发生严重。面对这种原因形成的杉木低效林,应该使用配置树种,形成针阔混交、乔灌草混交的混交林分。从经营水平上来说,杉木低效林的成因多种多样,其对应的改造方式也应该多种多样。但是目前贵州省对于杉木低效林的改造,大部分都采取更新补植或者更换树种的措施,对于不同成因形成的低效林提出针对性较强的改造措施还十分有限,需要进一步研究。
5.2 政策管理因素目前,由于贵州省对于木材采伐限额标准比较统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某些地区的杉木低效林改造。在这些地区的杉木残次低效林,要通过抚育间伐、抽针补阔、调整林分结构等方式进行改造,但是由于受到采伐限额的限制,改造工作不能顺利进行。另外,贵州省的木材税费较高,这就增加了低效林改造的成本,尤其对于杉木低效防护林的改造,由于其经营性质是属于公益性质,因此更需要国家在制定限额、税费等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最后在实施抚育间伐或者调整林分结构措施的过程中,应该加强施工管理,保证所进行的改造活动都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避免乱砍滥伐树木,防止林地损毁。
[1] 邓东周,张小平,鄢武先,等.低效林改造研究综述[J]. 世界林业研究,2010(4):65-69.
[2] 徐生贵,孙东升,徐敦龙. 杉木林低产成因及改造对策[J]. 国土绿化,2006(10):40.
[3] 镇江地区林学会低产林考察组. 镇江低山丘陵区杉木低产林成因和改造途径[J]. 江苏林业科技,1983(3):44-47.
[4] 贵州省杉木种源试验研究[J]. 江西林业科技,1994(Z1):9-17.
[5] 白成亮. 改造低产低效林 提高林地生产力[J]. 中国林业,2009(9):16-17.
[6] 张铁平,卢立,熊嘉武. 黔东南州低产低效林现状、成因及改造模式[J]. 林业调查规划,2010(4):83-86.
[7] 肖黎峰,丹梅,姜秀滨. 敖汉旗低产低效林改造对象及技术措施[J].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2):49-50.
[8] 张小全,马剑. 黔东南低效林改造碳汇潜力情景分析[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3(3):204-209.
[9] 王冰,骆崇云,陈敏. 低效林改造的评价标准及问题探讨[J]. 辽宁林业科技,2012(6):48-50.
[10] 田林土,沈伟南,沈荣贞,等.杉木低产林改造技术调查[J]. 福建林业科技,1994(4):66-70.
[11] 邓绍林,韦荣健,蓝彩克,等.大面积杉木低产林改造综合技术[J]. 广西林业科学,1995(3):117-119.
Technical Discussion about Transformation of Low-efficiency and Low-yield Fir in Guizhou
SUN Qian, ZHI Yang-kun
(Guizhou Forestry Surve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Guiyang, Guizhou 550003)
Through analysis on the causes of fir forest inefficient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low efficiency and productivity of Chinese fir were divided into low-efficiency of secondary Chinese fir and low-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Chinese fir, or low-efficiency of fir protection and low-efficiency of low-yield fir. The transformation countermeasures for low-efficiency and low-yielding fir in Guizhou were proposed, the problems about transformation of low-efficiency and low-yield fir were pointed out, and 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Low-efficiency forest; Low-yield fir forest; Stand improvement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NY字[2011]3078)。
孙谦(1989- ),男,湖南益阳人,助理工程师,硕士,从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研究。
2015-02-09
S 750
A
0517-6611(2015)09-164-0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