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4-05-22

包晗雪, 赵兰花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 133000)



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建议

包晗雪, 赵兰花*

(延边大学农学院,吉林延吉 133000)

介绍了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状,综合得出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在生产方面呈现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但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建议

特色农业产业化是区域内优势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实现特色农产品的供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特色农业,是促进地区农业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立足本国优势,利用现代经营方式实现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高了农业的产业化、专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的发展。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均为特色农业产业化较成功的国家[1]。延边地区地处长白山区,区位优势明显,如何依托本地区优势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对提高农民收入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延边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笔者分析了当前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1 延边地区优势资源

1.1 延边地区区位优势延边地处吉林省东部,位于27°27′~131°18′E、41°59′~44°30N′,地处中、俄、朝3国交界地带,东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南隔图们江与朝鲜相望,被誉为“东北亚金三角”。边境线长达763.75 km,其中中朝边境线522.50 km,中俄边境线241.25 km。边境线上有10处对外开放口岸,其中中朝8处,中俄2处。区位优势明显。自1992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确定图们江国际合作开发项目和我国将延边珲春确定为第一批沿边开放城市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七大提出“深化沿海开放,加快内地开放,提升沿边开放,实现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战略以来,延边始终把对外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战略,高举图们江区域合作这面旗帜,打通了经俄、朝港口展开陆海联运的2大通道,实现了“借港出海”战略目标;搭建起国际合作机制、国内国际合作和产业发展支撑3个新平台;实现了对外开放的内外环境、基础设施、格局地位和对外开放实力等4个方面的突破,有力地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科学发展。

1.2 延边地区资源优势延边地处长白山区,山地占延边总面积的54.8%,高原占6.4%,谷地占13.2%,河谷平原占12.3%,丘陵占13.3%,整体西侧高东侧低,从西北、东北、西南向东南倾斜,珲春一带位置最低。整个地貌呈现山地、丘陵、盆地3个梯度。由于地处北半球中温带,属于中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少雨,冬季寒冷且时间长,年日照时数为2 150~2 480 h,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400~650 mm,延边地区森林面积超过320万hm2,森林覆盖率达80.3%,生态环境优美。延边地处长白山区,不仅土地和水资源丰富,而且林特产品资源十分丰富。长白山是我国“三大中药材基因库”之一,有野生经济植物1 800余种,其中药用植物860余种,野生动物500余种,特色动植物资源品种多、质量好、知名度高、优势明显,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1.3 延边地区科技示范基地和企业目前,延边州特产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进一步推进,已经建设7个省级“长白山人参原材料基地”,20个标准化绿色人参示范基地;30个省级标准化封沟养蛙标基地;16个省级标准化蔬菜棚膜园区,1个国家级标准园;200万袋以上的食用菌标准化基地58个,其中500万袋以上15个。延边州特产业品牌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其农产品共拥有6个省级名牌,其中珲春华瑞参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金立华”牌活性人参胶囊、吉林省中华参加工有限公司的“汪特”牌中华参和延边特产实业有限公司的“峰泉”牌红参液等3个人参产品,延边丹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丹华”牌黑木耳,延边宝利祥蜂业有限公司的“宝利祥”牌椴树蜂蜜等5个省级名牌产品属于特色产业。

2012年延边丹华食品有限公司“丹华”牌黑木耳、珲春华瑞参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金立华”牌人参系列产品先后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州有10户人参加工企业成功加盟“中国·吉林长白山人参”品牌,占全省的40%。这些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使延边长白山特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对市场销售的拉动作用也初步显现。

2 延边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现况

2.1 延边特色农业产业规模和在各县市分布近年来,延边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较快,从特色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延边地区的特色农业主要包括蔬菜、水果、瓜类、花卉、食用菌、中药材、经济动物、经济作物、野生采集、庭院加工等。2011~2013年延边特色农业各产业产值统计见表1。

表1 2011~2013年延边特色农业各产业产值统计 亿元

注:资料来源于2011~2013年《延边州统计年鉴》及延边州农委资料。

由表1可知,2011~2013年延边特色农业平均总产值为227.135亿元,产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6.93%。延边特色农业中食用菌产值所占比重最高,蔬菜、中药材和花卉紧随其后,成为延边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2013年延边州特色农业以人参为主的中药材产值达到15.966亿元,其中人参产值14亿元,比2012年增长67%,占中药材产值的90%,人参产业是全州农业特产业中增长幅度最大的产业。以黑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2013年生产规模达到13.2亿袋,产值38.229亿元,占园艺特产业产值的35%,其中,黑木耳12.5亿袋,产值36亿元,分别是2008年的2.8倍和3.8倍,黑木耳单项产值超过全部粮食作物总产值。2013年延边地区水果蔬菜业产值达到19.762亿元,占园艺特产业产值的18%,其中蔬菜产量57万t,水果产量6.5万t。3大支柱产业占园艺特产业总产值的67.8%。

从延边州各县市特色农业产值统计来看(表2),敦化、延吉、珲春、安图和汪清的产业规模较大,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2.18%、1.40%、3.94%、7.63%和7.76%,其他县市也都是正增长。由此可以看出,延边州各县市的特色农业都在持续增长,延边地区加工业产值最大的县市是敦化,它的增长率上升的最快,延吉保持着稳定的增长趋势。敦化的加工产值从2012年开始大幅增加,超过生产产值。表明延边特色农业中加工产业也在逐步发展。

表2 2011~2013年延边州各县市特色农业产值统计 亿元

注:资料来源于2011~2013年《延边州统计年鉴》及延边州农委资料。

2.2 龙头企业规模及作用农业产业化生产体系中,龙头企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延边地区龙头企业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在数量上远远不足,而且在特色农业产业中的作用不突出。目前延边木材行业龙头公司每年产值达2.88亿元,但是国内生产能力较强的木业公司,每年的产值都达到了几十亿甚至更高[2]。延边地区盛产木耳,500万袋以上食用菌生产基地只有15家,具体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延边州食用菌产业发展规模和数量还远远不够,而且企业与农户之间合作并不深入,停留在不冷不热的状态,企业介入较浅且少。

3 延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缺乏认识目前,在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体系当中,很多参与产业化发展的农户对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认知还比较片面。农业产业化从其发展的本质上来讲是指农业在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等环节都是结合在一起的,各环节紧密配合,分工合作。但是很多参与生产环节的农户因为没有意识到产业链的重要性,而片面地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使用一些违规手段追求生产的高数量,但是却在催产中忽略了质量,这样的行为就会影响到后续加工行业的发展进程,使得产品无法再继续完成产业链的路线。另外,土地流转或土地集中规模经营的过程中,会改变之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积极性不高或反对生产方式的转变,成为特色农业产业化推进的阻力。虽然目前延边州引入了“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模式及“订单农业”的小农经济模式,但众多农民对此缺乏认识。

3.2 龙头企业带动性不强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各环节中,龙头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农产品加工再生产的主要载体,而且是地方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其发展规模和经营成败对于区域特色农业和产业化发展至关重要[3]。延边州各地区形成的一些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虽然数量不少,但大多数规模都偏小、实力不强、科技含量低、加工层次低、名牌产品少,缺乏整体竞争力,而且存在着低水平重复的现象。真正能带动一批基地,牵动一个产业,并有较强应变能力的大龙头企业还比较少,难以发挥应有的辐射带动功能。

延边盛产苹果梨而闻名国内外,延边苹果梨已有 90 年的栽培历史,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苹果梨栽培技术体系,产业规模较大。苹果梨在香港被称为吉林甜梨,在 1985 年的全国苹果梨检评会上被评为全国第一优质梨[4]。但是,近年来延边州苹果梨产业效益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形成产供销一体的合理体系,龙头企业在流通环节不能起到关键作用,结果是产品滞销,价格下跌,极大地打击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延边州为壮大苹果梨产业,支持部分企业开发生产了苹果梨醋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但由于生产规模小,数量少,不能解决苹果梨滞销的根本问题。

表3 延边州500万袋以上食用菌生产基地

资料来源:2011-2013年延边州统计年鉴、延边州农委资料。

3.3 优势产业不够突出近几年延边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较快,经济效益凸现,但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较低,优势产业不够突出。笔者认为延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造就了几大优势产业,第一,延边地区森林覆盖面积大和独特的气候特点,最适合黑木耳产业的发展。第二,长白山中药材资源的宝库,特别是人参产业是本地区的优势产业。第三,延边苹果梨已经形成了产业规模,也是延边的一大特产。第四,长白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给当地发展野生采集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是,从2011~2013年延边特色农业各产业产值不难看出,除黑木耳产业有一定规模外,其他优势产业规模和数量还差得很远。近年人参产业发展较快,但还要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数量。苹果梨产业由于近年来产品滞销等原因,产值比重较少,但产业规模很大,应加强产业发展。野生采集产业规模和产值还很少,应加强野生采集产业发展。

3.4 区位优势利用不充分珲春作为我国唯一地处中、朝、俄3国交界的边境城市,由于其地处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开发的核心地带,2013年的口岸出入境人数达到32万人次,预计2014年将超过40万人次。2013年1~9月延边对外贸易总额19亿美元,其中出口15.6亿美元,但是传统进出口商品仍占重要比重,出口主要商品为服装及衣着附件、胶合板及类似多层板、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家具及其零件、塑料制品,共占出口总额的46.9%。特色农产品在全延边的出口比重微乎其微,延边的特色农产品对东北亚金三角的区位优势利用不充分。

3.5 风险防范机制不完善当前的延边并没有完善的特色农产品发展防御机制,假如出现了市场风险也只能通过各个企业的自我调整来消化,这种落后的体制容易导致整个行业的崩溃。由于延边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具有广袤的发展前景,容易形成产业化的发展方式,因此各大企业应当格外重视对风险的防范。但是当前仍然没有完善的特色农业风险防范机制,所以广大企业还很难良好地规避各种风险。在未来的农产品企业发展趋势中,规模化与一体化将占到发展的上风,虽然能够一定程度地提升农户对价格风险的防护能力,但是却难以防范广泛存在的自然风险,还需要政府部门的帮助,确保企业与农户的双赢。

4 强化延边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4.1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品的营销作为发展特色农业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延边州要秉承因地制宜的理念,建立健全市场营销体系,盘活运输、流通、销售渠道,建立和完善特色市场机制;以区域特色农业产品为中心,鼓励成立各种民间中介组织[5]。构建完善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势力公司和农民间的效益连接制度。只有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势力公司和农民间构建起危机分担、效益共享的权益配置制度才可以提升其效率,饱含对地区效益大力推广的生机。因此在现实操作进程中应当以协议的形式明确各个对象的权益与职责,保障各个对象的权益。

健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系统机制,完善其管控制度。当前在延边的24个专业合作社中还有少量的系统机制和管控制度并不健全,尤其是在财产监督制度层面,在实践进程中通常还仅是局限于模式,引导性不够,这不利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长久进步。因此区域机关必须依照有关的法则规定,帮助此类专业合作系统,健全其机制,辅助其构建高效的系统制度和科学的权益配置制度。区域机构应当采取有关财政策略对其展开帮扶。在现实的运作进程中机构能够采取帮扶贷款、财产税务折扣和机构迁移付款等方式对其展开鼓励和帮助,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进步和其功能完善营造优质的外界氛围[6]。

4.2 增强政策扶持,壮大龙头企业首先要扩大经营规模,增加营运资本。目前延边的农业企业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规模不够大,实力不够强。支持龙头企业整合特色农业资源,以纵向一体化加强产前研发、产后营销能力,以横向一体化构建不同产业链间的产供销、贸工农横向交织和有机互动的立体网络[7]。其次要提高科技竞争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针对标准化技术、无公害技术、环境调控技术、防止病虫害技术、防疫技术、可持续发展技术应用等问题进行资源整合,提供完整的技术支持保障体系和产业配套技术,从而提高优势产业的产量和质量,到达相应的市场效益。为了保证生产者的利益和风险,应实行”农户+企业”或“农户+企业+基地”等多种形式的产业链条[8]。

4.3 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在延边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中,政府应加强主导力度,引导特色产业相关生产的发展方向,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资金向特色农业产业项目倾斜,农村金融部门的信贷资金重点流向特色农业产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鼓励民间资本、民营企业投资特色农业产业。立足优势特色农业产业,有利于取得规模经济效应,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竞争优势[9]。尽快在全地区建立特色产品产销信息网络,为农民和企业及时准确的提供需求和价格信息,按照市场需求发展生产。依托龙头企业、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大型超市和其他中介组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形成产销联结链。引导和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国内外招商、经贸洽谈活动,支持建立营销网络,搞活农产品流通。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广告宣传力度,促进延边州的特色农产品扩大外销。

4.4 利用区位优势,扩大特色产业优势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东北亚金三角的区位优势下,可以在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和边境贸易中扩大对特色农产品的宣传中加大力度,在以珲春等口岸设立特色农产品销售窗口,举行展销展示,建立购销合作,巩固和拓展特色农产品在中外游客和商贸中影响力。积极支持出口企业、专业合作社到境外举办农产品及加工制成品的展销促销活动。重视品牌建设,引导和支持特色农产品出口企业申请境外品牌注册、卫生注册和国际质量、环保认证,创出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品牌和质量开拓国际市场,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

4.5 强化政府职能,加强机制保障政府对特色农业的支持可以从 3 个方面达到目的:一是信息导向,以提供市场供求信息来帮助农户进行市场选择,决定经营方向和规模; 二是投资导向,将财政、信贷资金重点扶持投向政府要求的项目,引导农民按政府的市场导向计划安排投入; 三是服务导向,通过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把农民的分散经营同政府宏观决策紧密结合起来[10]。在机制保证层面,区域政治机构要为特色农业产业化营造优质宽泛的策略氛围;在税务征收方面,针对特色农业商品的制造和完善实施税务折扣;在农业土地流转方面,要在维持国家基础策略的规则的前提下,尽力为特色农业的进步提供政策支持,提高总体贸易利润;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健全有关规则机制,使其在特色农业发展过程中更好地发挥合作共赢的功能。

在整体布局调整方面,做好区域布局规划,指导各地从品种结构、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3个层次上优化调整农业结构,支持和培育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把基地布局在最佳区域内,做到自然适宜、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生态平衡区域[11]。政策机构要彻底激发各个参加者的积极性,健全保护制度,使其有利于特色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区域政治机构要激励参加者,大范围地吸收各方面物资,采取各类形式组织物质、资金和人力加快特色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就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户而言,应当热情地开展技能训练,提高其工作水平,强化和健全政府保护制度。另外要依照各个地区的详细状况,编制合理具体的产业发展计划,考虑地理条件和时机,使延边特色产业产业能够不断发展。

[1] 柳一桥.荷兰、日本、澳大利亚和巴西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战略研究[J].世界农业,2013,407(3):46-48,81.

[2] 王晓南.大亚以木业富民[J].中国林业产业,2007(4):50-52.

[3] 贾文雄.定西市农业比较优势分析及特色农业发展对策[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2):206-211.

[4] 金慧玲,金贞花.延边苹果梨品牌塑造策略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4(4):344-346.

[5] 彭样君.苏仙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6] 李宁,谢刚.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3,27(3):10-14.

[7] 刘超,朱满德.贵州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与对策[J].贵州农业科学,2013,41(3):214-218.

[8] 王琪瑛.河西地区特色农业现状与发展建议[J].甘肃农业,2007(1):14-16.

[9] 余丽霞,张志英.四川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J].农村经济,2010(11):41-44.

[10] 曹国华,张祯祥.发展特色农业中政府行为的若干问题[J].老区建设,1997(7):7-9.

[11] 李向东.甘肃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2.

Current Situation, Problem and Coutermeasure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Yanbian Area

BAO Han-xue, ZHAO Lan-hua*

(Agriculture College of Yanbian University, Yanji, Jilin 133000)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in Yanbian area was introduced, comprehensive results show a relatively stable industry trends in production, but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Yanbian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rational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Yanbian area;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oposal

包晗雪(1991- ),女,吉林白城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林经济管理。*通讯作者,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农林经济研究。

2014-12-31

S-9

A

0517-6611(2015)06-323-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