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分析

时间:2024-05-22

方海东

(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县域经济在地理上的划分是以县级的行政区来进行的,在县域经济中的调控主体是县级政权,这种政权的调控主要表现是以市场为导向,在本地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并且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2010年我国GDP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此之后,一些很明显的变化开始出现在我国经济中,经济增长速度不断下滑,2010~2012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曾出现连续11个月下跌,2012和2013年,我国GDP增速更是连续2年低于8%。至此,我国经济经过过去30年10%的高速增长后,进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安徽省在2012年全年生产总值(GDP)为17 212.1亿元,比2011年增长12.1%。2013全年生产总值(GDP)19 03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同比来看,安徽的GDP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7%),但是增长速度放缓较快。同时,安徽县域经济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从2011年的48.9%减少到2013年的48.4%,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在安徽省经济的比重略有回落,但是仍占全省近半的GDP总额。县域经济的发展在安徽省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1]。

笔者从3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指出了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并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思路。

1 安徽省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1.1 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我国一共有2 000多个县,大约只有4%左右的人口生活在中大型城市,生活在县域的人口大约占我国人口的95%,发展县域经济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2011、2012、2013年安徽省的县域经济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率分别为48.9%、48.8%、48.4%,县域经济的总量较大、覆盖面较广。县域经济的发展能够导致各省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在一些南方的经济发达省份,由于拥有了一大批的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市,这一批经济强县、强市带动了整个地区的发展。在2014年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前10名江苏上榜5个,浙江上榜3个,其中江苏的昆山、常熟,浙江的义乌和余姚都是全国有名的经济强县。从图1可以看出,2013年江苏和浙江的GDP总量名列第二和第四,人均GDP的排名分别为第四和第五。而GDP总量排名的第二、第三、第四的江苏、山东、浙江正是全国县域经济规模最大的前3名。由此可见,经济发展要从县域经济抓起,抓好县域经济的发展才能带来整个社会经济的综合实力的增长。

安徽县域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长期稳定在49%左右,依旧低于全国51.04%的平均水平。安徽省62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11年的7 390.9亿元增加至2013年的9 220.1亿元,年均增长11.7%,增幅低于全省GDP同期12.3%的年均增速。到2013年底,安徽省共有62个县(市),其中包含56个县、6个县级市。县域的土地面积为11.4 万 km2,占全省面积的 81.7%;县域耕地面积 344.1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84.2%;县域总人口4 760万,占全省人口的79.6%。显然,安徽省巨大的县域人口比重、面积比重与较低的县域经济水平不符,这其中县域经济发展蕴含的潜力是巨大的。安徽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处于一个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30.2∶35.9d33.9 调整到 2012 年的 20.7∶52.8∶30.5。其中,安徽县域第一产业比重一直高于中部地区县域和全国县域平均水平,这与安徽农业主要集中在县域密切相关;第二、三产业比重低于中部地区县域第二、三产业比重。安徽省的县域第二产业比重已超过50%,但是安徽县域第三产业比重偏低而且有下滑趋势,说明了产业结构仍需调整。在产业结构调整期间安徽省县域经济对全省经济的贡献已达到近半数的水平,足以说明产业结构优化之后安徽省县域经济的潜力是巨大的。

1.2 发展县域经济对农村经济发展有巨大的带动作用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阶段,农村和农业的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根本[3]。县域经济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农民富裕起来,农民的富裕才能表明县域经济的发展状态。县域经济的发展是和农民增收同步的,它们不是孤立于彼此的。进入21世纪以来,“三农”问题就一直是国家关注的一个重点,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极重的地位。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国社会主义能否建成还需要看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那么解决“三农”问题就是我国现代化中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安徽省“三农”问题依旧突出,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依旧较大。所以安徽发展县域经济就要以解决农民、农业、农村为目的,因为只有当农民的收入增加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本地的县域经济才能在消费的拉动下不断发展[4]。目前我国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落到实处就必须加大对农村的发展的投入力度。

1.3 发展县域经济是拉动消费增长的必要条件 没有市场的需求,就不会有消费的增长,也就没有经济的发展[5]。农村有广大的地域和人口,这表明农村是县域经济潜力最大的消费市场。然而在现在的城乡收入水平差距形成农民低收入的客观条件下,农民的消费水平是极低的,但这也表示着农村市场有巨大的潜力和待开发性。2009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4 504元,河南省为4 807元,湖南省为4 910元,山东省为6 110元,江苏省为8 000元,浙江省为10 007元,可以看到安徽省农村经济与发达省份还有一定差距。但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国家对农民的补贴逐步提高,安徽省经济水平的长足发展,县域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在不断提高,农村市场的巨大市场正在不断的开发,这一广阔的市场蕴含的巨大的消费者,必将会成为从今开始后一段较长时间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只有不断加速发展县域经济,提高农民和城镇居民们的购买能力才能有效地成为市场需求,才能直接地拉动地区经济的增长[6]。

2 发展县域经济中存在的难点问题

2.1 县域经济的产品结构不合理 经过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安徽省第二产业的比重已超过了50%,具有了初步完善的工业基础。但是由于产品结构的单一带来的资源消耗恶性竞争使安徽省工业实力得不到进一步提升。产业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工业企业大都以生产原料和初级产品为主,科技水平不高,几乎没有附加产值,企业带来的经济发展效应也是极低的。

2.2 县域经济水平较低,县域财政状况堪忧 从2000年以来安徽省的县域经济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发展速度,但是与其他的省份比较仍有一定差距。在横向比较中,浙江、江苏、山东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早已把安徽甩在身后,与湖南、河南等中部地区的省份相比,安徽也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总量基数太小,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也偏低。安徽省已经连续9年在全国百强县的评比中未有一个上榜,直到在2013年全国百强县的排名中,安徽省才有肥西县上榜,位于88位。

2.3 资源和环境保护问题严峻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安徽省的县域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然而这些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这种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方式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但是同时,这种粗放式、对资源不加以合理利用的发展对安徽省后续发展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在当时,企业的发展只以盈利为目的,不顾环境的破坏,当地的政府为推动经济发展,也未对这些企业进行规范指导。到今天,安徽省的资源节约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日渐突出,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挑战。

3 对策与建议

发展和壮大安徽省县域经济是加快中部崛起进程、构建和谐安徽、实现产业带转移的一项重要措施[7]。安徽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差异大,每一个地区的人口、地理环境、资源基础都各不相同。因此发展县域经济的内容也就千差万别,但首先应该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根本的任务。经济的发展问题就是由需求带动消费变动最后导致产业结构升级的问题。目前安徽省还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进程,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就更是低层次一点,因此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安徽省经济工作中的基本工作。

3.1 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体系,加速产业升级 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粮食则是农业的基础,所以安徽省发展县域经济时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粮食的稳定产出。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建设,积极推进区域特色建设,以生产加工业基地为核心,增强功能和县域经济的竞争力;鼓励和引导投资,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成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一批拥有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脱离早期以直接出口农产品这种低盈利的农业发展模式。

3.2 优化县域经济的产业结构,达到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目的 发展县域经济,要优化县域特色产业,把发展县域经济紧密结合在发展特色经济上,形成优势,注重品牌。县域经济的发展必须围绕实处,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使特色经济产业化、规模化大道特色经济拉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同时各地的现状也表明,特色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县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安徽省各县要发掘本地的区域资源优势,发展本地的特色经济,用特色产品和特色产业占领市场,获取效益。安徽省特产资源丰富,在发展特色产业上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要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3.3 承接产业转移,提升安徽县域经济的工业化水平 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国民经济的发展重点则是工业。安徽省要完善和加强基础产业、基础经济区和信息化产业的建设,优化本省的工业布局,加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业园区,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又一大难题,为取得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要开创一条高科技含量、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1]段金萍.安徽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商业经济,2013(23):40 -41.

[2]张淑琴.对县域经济特点和发展重要性的理解和认识[J].山东社会科学,2006(8):74 -77.

[3]赵海渊.发展县域经济要处理好十个方面的关系[J].北方经济,2013(7):6-8.

[4]郭颖.发展县域经济是农村增收的重要途径[J].农民致富之友,2014(13):105.

[5]朱万松.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4):60 -61.

[6]丁继友.浅谈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J].科技视界,2012(17):288-289.

[7]TUGP,XUF.System Schema Analysis of County Economy Talents Shortage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Returning-home Entrepreneurship[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5):5-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