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态友好型农业背景下CSA模式推广策略研究

时间:2024-05-22

吴小丹,毛薇(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农业迅速发展,既满足了消费者对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是伴随农业快速发展也出现了农业面源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此类问题也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政府多次提出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建设和推广成为减少农业污染,改善食品安全现状、推进农业现代化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而在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实施进程中,一种基于社区消费者的新型绿色农业模式——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逐渐兴起并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社区支持农业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创新型农业发展模式从不同方面开展广泛研究,一些学者整体分析和介绍了CSA的发展现状[1-7];还有一些学者研究了CSA发展模式及与其他模式的对比[8-9];一些学者还对CSA模式下的生态观光旅游项目进行了研究[10-12];针对社区支持农业发展的实践问题,部分学者开展了实证方面的研究,通过个案研究与消费者特征分析论述了CSA的发展现状[13-16]。基于上述研究,笔者对社区支持农(CSA)业的典型模式、运行中的问题及推广策略展开论述。

1 社区支持农业(CSA)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耦合

1.1 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内涵 生态友好型农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它是按照生态学、经济学原理及系统工程的方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17],结合了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良性的物质循环体系,以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生态友好型农业具有综合性、高效性、多样性、持续性4个基本特征。

1.2 社区支持农业的内涵 社区支持农业简称CSA,它的概念于20世纪60年代起源于日本,80年代左右在美国开始兴起[18]。它提倡绿色消费理念,倡导买卖双方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如今,CSA的理念在其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已延伸出更多内涵。

社区支持农业的运作过程为消费者与生产者就劳动生产、农产品分配签订合同协议,之后由消费者预付给生产者认购土地1年的费用,然后消费者就会定期收到由生产者定期配送的质量安全的农产品,在协议期间消费者可以到实地考察或通过网络方式了解农产品生产的具体情况,其运作模式见图1。

1.3 CSA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耦合关系 基于对二者的内涵分析得知,CSA的宗旨和理念与生态友好型农业高度耦合,二者都是基于粗放型农业对环境的污染、食品安全事件频繁发等背景发展起来,因此,CSA模式是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中将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连接的一种创新模式,也是对生态型农业理念的积极实践。两者之间的关系见图2。

2 社区支持农业的典型模式

目前我国社区支持农业运作模式主要有4种:每种模式的运作特点和典型代表具体见表1。

3 CSA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关注,CSA模式在我国各地区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运行模式也因各地区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总结了目前CSA模式运行中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消费者对CSA的认知度不高,参与意愿不强 首先,目前我国CSA农场覆盖地域范围较小,大多数消费者对于CSA的理念和内涵还不了解,对其作用、运营模式则了解更少;其次,由于这种模式需一次性预付一年的定金费用,并要承担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和意愿。

表1 社区支持农业经营模式

3.2 CSA农场的劳动力不足 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大多选择到大城市打工,留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主要是中老年人,造成农业劳动力的下降,而CSA农场由于严格的流程和后端销售工作完成都需要大批熟练的职业农民来从事种植、养殖、销售工作,目前农村地区的劳动力现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3.3 相关配套设施不健全,物流配送成本较高 CSA这种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在实施运作中尚缺少与之配套的基础设施,特别是需要把农产品从供应地运抵到接收地,在目前物流配送体系下,如何在农产品运输、配送过程保证产品安全、新鲜并减少在运输途中的损耗是瓶颈问题。应建立全程冷链运输设施改善农产品配送现状。

3.4 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问题 在“配送份额”模式运营中,消费者根据订单定期会收到农场配送的有机农产品,但是对于农场生产者在种植、养殖农产品的流程中是否严格遵守有机产品的规制;生产出来的农产品是否符合达到有机农产品的认证标准等相关农产品安全信息是不对称的,信息的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者对于农场产品的信任度。

3.5 缺乏适合小规模农产品的有机认证 目前我国对有机农产品的认证仅限于对团体、企业进行认证,农户不能申请认证,必须由农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向认证机构申报获得相关机构的有机认证证书。整个认证过程较繁琐,认证时间长,成本也较高,小型农场难以承担有机产品的认证费用。

3.6 缺少自然灾害风险补偿机制 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会受到冰雹、水灾等自然灾害的危害而导致农产品产量下降,使农户和消费者都面临利益受损的风险。CSA模式的重要特点是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承担风险。而当前对于风险承担问题的处理尚处于探寻阶段,并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方案。风险问题会显著影响到农户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进一步影响CSA模式的实施和推广。

3.7 CSA模式缺乏相关政策支持 政府扶持是CSA模式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然而目前我国CSA模式发展大多缺少政府相关政策的扶持,特别是在资金及技术方面的支持,使其难以在大范围内有效推广和实施。

4 CSA的推广策略及政策建议

上述分析总结和阐述了CSA模式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技术水平,CSA模式推广发展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如何增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关系,平衡二者之间的利益分配,提高CSA模式的整体运营效益。据此,提出以下CSA的发展对策及相关政策建议。

4.1 宣传社区支持农业(CSA)理念和模式,扩大消费群体 消费者对这种方式认知度不高是阻碍CSA模式推广和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应通过政府部门及大众媒体加强这种模式理念的宣传工作,如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社区宣传板报等媒体提高消费者的认知度,也可以邀请消费者来农场体验的方式,积极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观念,逐渐引导提高消费者的参与意愿。

4.2 创新付费的制度和经营模式,积极营造消费新理念 目前CSA农场经营大多采用预付费用的方式,而这种消费理念又与传统消费理念相悖,大多数消费者就不愿意采用这种消费方式,从一定程度也降低了消费者参与CSA模式的意愿。为了降低消费者对此种支付费用方式的顾虑,在参与CSA模式过程中可以改变原来要全部支付一年或一个季度费用的传统模式,消费者在签订协议后可先支付一定的保证金,之后再逐月支付费用,或者向消费者发放食品券,同时要结合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营造消费新理念。此外,当前主要的“配送份额”及“劳动份额”模式不能充分发挥CSA模式的优势,各地域应结合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农业特色,在生产绿色安全农产品同时为消费者提供当地农家乐及旅游休闲服务,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价值感知,增加农场的影响力并提高收入。

4.3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增强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度 信任问题是CSA模式发展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消费者缺少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相关信息深入了解,信息沟通的不顺畅导致了消费者对于CSA农场生产过程及农产品质量信任程度较低,因此要完善、健全二者之间的沟通机制,如可以建立信息管理平台或开发相关的应用软件、APP等信息渠道,实现消费者与CSA农场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提高农场生产信息的透明度,让消费者实时了解跟踪生产状况,从而提升消费者对农场的信任度。

我国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而CSA作为一种创新型生态农业,更加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场的支持扶持力度,为CSA模式推广提供制度体系保障、资金补贴、种养殖技术及农业生产技能、风险补偿等方面的扶持。

4.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大多数CSA农场还缺乏相关配套运输、仓储设备和设施,农产品末端配送设施也比较落后,农场同消费者签订协议后出现了运输配送时效不高、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质量不稳定及运输途中损耗较大等问题,也影响了消费者对农场配送农产品的满意度。因此要通过补助及奖励等方式鼓励农场经营者建立农产品全程冷链建设,保证将农产品安全、及时、准确送达签订协议的消费者。

4.5 建立健全CSA模式的监督体系 针对农产品信息不对称或信息沟通不顺畅造成的信任问题,除了要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外,还要发挥监督的作用,为CSA模式营造公开、透明、公平的市场环境,保护消费者和CSA生产者的权益。政府应完善CSA农场的监督机制,建立严格的评审制度并定期对CSA农场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信息公开化。

4.6 积极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 目前,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针对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现状,通过职业培训方式来培养大批有文化、掌握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为现代化农业提供人才保障。职业培训将提高的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操作技能,帮助农民增加收入,转变农场缺少劳动力的状况。

4.7 建立合理的补偿与保险机制 针对CSA模式运营过程中出现的种养风险承担问题,应当建立合理的补偿与保险机制,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补偿因自然灾害发生给生产者、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可以针对这种模式推出与此类风险相关的新农业保险的险种,以降低风险损失。

5 结语

该研究论述了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背景下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的内涵及其与生态友好型农业的耦合,阐述了社区支持农业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其发展模式及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背景下CSA的发展对策及政策建议,为社区支持农业的推广提供借鉴。

[1]贺雪娇.社区支持农业(CSA):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7):43,45.

[2]肖芬蓉.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探析[J].绿色科技,2011(9):7 -8,13.

[3]屈学书,矫丽会.我国社区支持农业(CSA)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13(9):214-217.

[4]庞晓蓉,钟爱军.社区支持农业及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130 -131.

[5]ROOSEVELT MARGOT.Fresh off the farm[J].Time,2003,162(18):60-61.

[6]KEEGAN THERESA.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keeps food growing local[J].Hudson Valley Business Journal,2011,23(12):4.

[7]刘飞.制度嵌入性与地方食品系统基于Z市三个典型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案例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121-129.

[8]俞红,吴菲.中国CSA两种盈利模式的比较分析——基于湖北“友谊市民农园”社区支持农业(CSA)运作的调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281(2):3 -5.

[9]屈学书,矫丽会.CSA模式下的旅游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08-11510.

[10]陈卫平,黄娇,刘濛洋.社区支持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景展望[J].农业消费展望,2011(1):54-58.

[11]邵隽,张玉钧,李雄,等.社区支持农业型市民农园休闲模式研究[J].旅游学刊,2012,27(12):74 -79.

[12]薛宏伟.基于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开发策略探析[J].农业经济,2013(11):44 -45.

[13]LANG BRANDON K.The Changing Face of 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J].Culture & Agriculture,2010,32(1):17 -26.

[14]程存旺,温铁军,周华东,等.多元主体参与、生态农产品与信任—“小毛驴市民农园”参与式试验研究分析报告[J].兰州学刊,2011(12):54-60.

[15]陈卫平.社区支持农业劳动份额的消费者价值认知结构:方法目的链的应用[J].农业技术经济,2012`(9):84-95.

[16]CHEN W P.Perceived value of a 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working share.The construct and its dimensions[J].Appetite,2013,62:37-49.

[17]贺峰,雷海章.论生态农业与中国农业现代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23 -26.

[18]DONAHUE TIMOTHY P.Community-supported agriculture:Opportunities for environmental ducation[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1994,25(2):4-8.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