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研究

时间:2024-05-22

罗强强,邓 崧*,丁 扬,郑莉娟(.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500;.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09;.云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云南昆明650500)

收入差距问题是不容忽视的民生问题,这种差距的存在不仅会使得人民内部矛盾加剧,而且对和谐社会的建设也会产生重大的不利影响。根据曾国安等的研究,在我国不同居民群体间的收入差距中,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一直是最大的[1]。李实等[2]、王培刚[3]、林光彬等[4]证实了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城乡贫富差距问题已相当严峻。赵俊成[5]、张建峰等[6]、王小华等[7]对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研究,均得出了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结论。显然,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已经相当严峻。基于此,笔者根据1981~2011年的面板数据对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其主要影响因素,并积极探索缩小差距的对策,对于进一步发展好云南农业,提高云南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民享受经济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1 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1.1 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扩大 从1981~2011年统计数据可知,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城乡差距扩大更为明显。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居高不下,从2000年的4.27一直上升到2004年的4.76,之后虽有所回落,但基本保持在4.20以上;另一方面,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逐年扩大,从2000年的4 846.04元,上升到2004年的7 000元,2008年更是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 0147.62元,并在之后的几年保持不断扩大的趋势,2011年为13 854元,较2000年增加了9 007.96元,是2000年的2.86倍。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可谓呈现迅猛扩大的态势。

1.2 政府的财政支出呈现“城市偏向”特征 财政支出与城乡差距具有显著相关性,财政支出的偏向直接影响着城乡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政府的财政支出一直呈现“城市偏向”特征,使得城市和农村之间得到的财政支出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的存在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因素。20世纪80年代以后,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对于农村的财政投入也在增加。但是从1981~2011年数据来看,政府对于农村的财政投入仍然较为有限,财政支农的增长率增长缓慢。云南省财政支农增长率由1981年的-0.038增长到2011年的0.252,30年间平均增长率为0.186;尤其是近几年来,云南省财政支农增长率甚至出现下降的情况,由2007年的0.522 下降到2011年的0.252。

1.3 与全国及其他地区相比,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表现较为突出

1.3.1 与全国典型省市比较。云南省城乡收入波动幅度较大。1981~2011年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值最小为1.99∶1,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为4.76∶1,波动幅度较大。按阶段划分,1994~2011年云南省城乡收入相对差距平均值为4.3∶1,远远高于1981 ~1993年的平均值 2.69∶1。按照王小华的研究,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波动范围远远超过了全国具有代表性的省市,如黑龙江省、新疆省、广东省、北京市[7]。

1.3.2 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在全国范围内相对比较突出。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呈现一个“U”型变化过程,即先缩小再扩大,而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则呈现一个倒“U”型变化过程,即先扩大再缩小。据统计,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1983~2004年云南省云南城乡收入差额远远大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以后,偶有年份小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仍然呈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总体态势。

1.3.3 与西部其他地区比较。云南省城乡差距问题在西部地区已经非常突出。以2008年为例,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的平均值为9 453.43元,而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距为10 147.62元,比前者高出近700元;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平均值为3.69,而云南省为4.27,比前者高出0.58。另外,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云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有上升趋势,两极分化严重,城乡居民收入“马太效应”非常明显。

2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

近年来,国内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和领域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因素做出了全面的探析。按照曾国安等的研究,这些因素大体上可以归结为4类:经济结构的二元性,政府推行的城市偏向的制度和政策,城市偏向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治权利的不平衡,城市偏向的政治权利的不平衡,以及经济体制改革造成的机会不平等[1]。另外,在选取关于城乡收入差距核算指标方面,国内学者对指标做了非常细致的分解,如陈宗胜赞成以人均全部收入比、人均生活费收入比、人均消费水平来计量[8];李若健认为应采用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费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来测算[9]。为了避免了过细指标带来的关联性问题,采用较为宏观全面的指标——城乡居民收入比作为指标考量,进而从云南省实际情况出发,选取改革开放以来云南省政府实施的经济发展、城镇化、产业结构、政府财政政策等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2.1 经济发展 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经济发展是根本。而一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就呈现着不平衡状态,在城市和农村两个群体中表现尤为明显。由于历史沿革,农村的经济发展基础条件较为薄弱,这也使得政府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优先考虑城市发展,以城富带动农富,最终实现城乡共同富裕。这一发展策略具有科学性,但在操作过程中重点着力城市发展而长期忽略农村经济,加之农村“积贫积弱”的现实情况,最终造成城乡经济悬殊明显。因此,该研究选用经济发展(以人均GDP来衡量)作为考核因素,能够较好分析1981~2011年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

2.2 城镇化 政府实施城镇化政策,一方面有利于解放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民,促进农民向城市流动,并且能改善城市劳动力不足问题;另一方面还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城市经济发展。这看起来是一个具备双赢条件的政策,然而由于现今的城市政策保护,致使进城农民“离土不离乡”,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在教育、医疗、卫生、福利等“软性”、“隐性”待遇。因此,考虑到这些现实情况,将城镇化政策(以城镇化率来衡量)作为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考量因素具有科学性。

2.3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是指农业、工业、第三产业之间的配置。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三大产业的发展能否协调发展。自古以来,农业在我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逐步推行市场经济,短短30余年,二、三产业迅速发展,反观农业,发展举步维艰。进入21世纪以后,国家逐步调整战略,推行“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政策,“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改善。因此,考虑到各个阶段产业政策的不同调整,将产业结构作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考核因素具备合理性。

2.4 政府财政支农 政府财政支出对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其在不同阶段、领域、群体间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偏向性。而这种针对性和偏向性在城乡群体之间表现尤为明显,计划经济时代,全国统一财政,政府对城乡群体的财政支出统筹划一,偏向性并不明显;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实行市场经济,政府财政逐渐向城市、工业倾斜;21世纪以后,政府又逐步加大对“三农”方面的财政支出,扶持“三农”发展。因而,将政府财政支农作为城乡收入差距问题的考量因素具有可行性。

3 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证分析

3.1 模型建立 运用云南省1981~2011年的统计数据和上述因素指标,建立回归模型。其中Y为被解释变量,代表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解释变量分别为人均GDP(X1)、城市化水平(X2,城镇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产业比(X3,地区总产值减去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差与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值)、就业结构比(X4,二、三产业就业人员与总就业人员之比)、政府财政支出农支出增长率(X5),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首先,利用SPSS 21统计软件对1981~2011年面板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处理结果显示,解释变量X1、X3、X4与被解释变量Y的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616、0.876、0.694;同时,5个解释变量之间也存在较高的相关性。因而,通过修正Frisch法检验和处理多重共线性,对模型进行逐步回归。

表1 中,模型Ⅱ中的 R2=0.935,大于模型Ⅰ的 0.767,标准估计的误差为0.237小于模型I的0.44,且模型Ⅱ的DW=2.010,F 值为200.435,显著性概率小于0.05,表明回归极为显著。因此可以看出,模型Ⅱ的拟合度优于模型Ⅰ。

表1 模型汇总

在表2中,X2(城市化水平)、X4(就业结构比)、X5在回归过程中被删除。其中X2、X4在相关性检验时并未显示出较好的保留价值,因而在逐步回归时被剔除;删除X5则是因为通过观察云南省30年财政支农的数据,发现其平均增长率为0.186,非常不明显,并且与被解释变量呈现很低的相关性。

表2 模型回归系数

从分析过程看出,模型Ⅱ的R2=0.935,标准估计的误差为 0.237 308,且 DW=2.01,F 值为 200.435,显著性概率为0,均通过了F和t值检验,回归极为显著,具有更优的拟合度。因此在实际分析中,可以选择模型Ⅱ。从而得出最终模型:

Y=0.72 -0.000 172X1+1.198X3

3.2 实证结果分析

3.2.1 云南省人均GDP的增长有利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回归结果显示,解释变量X1(人均GDP)的回归系数为-0.000 172,这意味着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与人均GDP成反向变化关系,并且影响程度为0.000 172。即当前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在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缓慢缩小,从某种程度上说,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刚经历倒“U”型曲线的拐点,并开始缓慢下降,这与著名的倒“U”型理论不谋而合。

3.2.2 云南省产业比的提升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计算结果显示,产业比与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成正相关关系,即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随着产业比的提升1个百分点而扩大1.198个百分点,在实证中,该研究将产业比定义为地区总产值减去第一产业总产值的差与第一产业总产值的比值,产业比提升,意味着第一产业占总产值的份额减少,即第一产业产值与二、三产业产值的差距扩大。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差距扩大导致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4 对策与建议

4.1 促进经济发展,增加云南省城乡居民人均GDP 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云南省居民收入相对差距与人均GDP的增长呈反向关系。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验表明,没有社会财富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政府就没有足够的财力建立均衡的财政支出体系,也就无法对农村地区和基础产业及弱势群体进行有力的帮扶。所以,促进经济发展,做大云南省“GDP蛋糕”从而使云南省城乡居获取更多的“相对蛋糕”是当务之急,而提高农村地区的人均GDP则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的关键环节。因此,应该实施促进就业工程和加大培训力度,搞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促进中小城镇建设,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构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农民利益,减少城乡居民在“软性”、“隐性”补贴方面的差距。

4.2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云南省农业升级 农业产值与二、三产业产值之间的差距扩大会导致云南省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因此缩小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发展差距是当务之急。而缩小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发展差距首选之路则是促进农业的发展。因此,在这种逻辑下,云南省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借助云南地理、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围绕“规模化、产业化、一体化”的思路方针,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建设农产品一条龙体系,从而促进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4.3 加大财政支农,增强对农村的公共政策倾向 云南省财政支出结构“城市偏向”比较严重,针对目前这一现状,应加大对农村公共政策倾向和经济发展的财政投入,一是要制定倾向于农村的社会保障投入政策,克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二是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再分配功能,加大对偏远少数民族山区和落后的农村地区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力度。三是要制定有利于农村发展的政策,出台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总之,当前情况要求政府必须出台有利于农村的公共政策,要减少因公共政策“城市偏向”而带来的不公平,从而保障农民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1]曾国安,胡晶晶.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演变趋势及原因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研究,2007(6):26 -30.

[2]李实,罗楚亮.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新估计[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1-120.

[3]王培刚.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实证分析研究——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阐释[J].管理世界,2005(11):34-44.

[4]林光彬.等级制度、市场经济与城乡收入差距扩大[J].管理世界,2004(4):30 -40.

[5]赵俊臣.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0(4):103-114.

[6]张建锋.云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7]王小华.中国收入差距的演化历程及相关研究综述[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2,23(3):1 -10.

[8]陈宗胜.库兹涅茨倒U假设理论论争评析[J].南开经济评论,1991:(3):45 -52.

[9]李若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时空特征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1994(6):12 -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