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播期、播量对漯麦18产量及构成要素的影响

时间:2024-05-22

赵花周,郭盈温(河南省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内乡474350)

漯麦18是2012年国家审定的弱春性偏冬类型小麦新品种[1]。该品种全生育期223 d。幼苗半匍匐,长势较壮,叶片短宽,叶色浓绿,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冬季抗寒性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株高平均75 cm,茎秆韧性强,抗倒性好。株型适中,穗下节较长,旗叶宽短上冲,长相清秀。根系活力强,较耐高温、干旱,叶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落黄好。穗层整齐,穗较大,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产量三因素协调,穗数615万~645万/hm2,穗粒数32~40粒,千粒重45~50 g。为进一步挖掘漯麦18在豫南地区的丰产潜力,充分发挥小麦新品种的增产作用,在内乡县进行播期、播量试验,以确立漯麦18在豫南适宜的播期、播量[2],充分发挥该品种的生产潜力,为该品种在豫南地区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该试验于2012年10月5日~2013年5月28日在河南省内乡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进行。试验品种为漯麦18。试验地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质地为黄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为玉米,产量在6 000~7 500 kg/hm2,玉米收获后秸秆全部粉碎还田,底肥施洋丰牌三元复合肥(N∶P2O5∶K2O=15∶15∶15)750 kg/hm2,底施尿素 112.5 kg/hm2,并撒5%辛硫磷颗粒剂30 kg以防治地下害虫,深翻后旋耕2遍,然后播种。

1.2 播期、播量安排 设5个播期试验,分别是10月10日(A1)、15日(A2)、20日(A3)、25日(A4)、30日(A5);4个播量试验分别是 112.5 kg/hm2(B1)、150.0 kg/hm2(B2)、187.5 kg/hm2(B3)、225.0 kg/hm2(B4)。

1.3 试验设计 按裂区试验设计,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共计60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6.67 m2,6行区。试验区四周设置保护行,试验区总面积约466.9 m2。

1.4 播种与管理 试验地肥力比较均匀,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田间调查基本苗、最高分蘖、有效穗,室内考种调查穗粒数、千粒重、容重、小区产量等。冬前浇越冬水,3月10日结合浇水追施尿素112.5 kg/hm2。4月进行“一喷三防”,其他管理和栽培技术措施同区域试验,5月28日成熟后适时收获。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播量对小麦群体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同一播期的情况下,播量越多,基本苗和最高群体越高;在不同播期的情况下,以适期、晚播小区成穗数、成穗率较高。总的来说,播期以在A1~A3之间较好,播量以在B2~B4较好,而且播期越早,播量越低,播期越晚,播量要适当提高,从而有利于提高小麦群体和成穗数,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

2.2 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2.2.1 播期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随着播期的延迟,小麦的基本苗有所降低,可能是由于温度下降,影响出苗;最高群体、成穗数也随着播期延迟而降低,但处理A3比处理A2略高;成穗率在不同播期之间差异不大;产量随着播期延迟呈明显的梯次下降,尤以处理A5产量下降最为明显[3]。这说明播期越早,越有利于小麦成穗,产量越高;播期越晚,不利于出苗,成穗数少,产量越低。

表1 不同播期、播量下小麦群体数量

表2 播期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2.2.2 播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播量的增加,基本苗逐渐增加,最高群体逐渐增加,产量逐渐增加,而成穗率逐渐降低,成穗数则先增后减,呈倒“V”型。这说明该品种在B1~B4播量下,播量越大,越有利于群体的形成和产量的提高。

表3 播量对小麦群体及产量的影响

2.2.3 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从表4可以看出,从成穗数上看,处理A1B3成穗数最高,为507.0 万株/hm2,处理 A3B2 成穗数最低,为 456.0 万株/hm2,差异不显著;处理A2B1穗粒数最高,为37.0粒,处理A5B4最低,为27.9粒,差异大,达0.01显著水平;处理A4B4千粒重最高,为39.7粒,最低为处理A5B2,为33.0粒,差异不大;产量最高的为处理A1B3,达7 339.5 kg/hm2,最低的为处理A5B1,达4 060.5 kg/hm2。从产量性状上看,该品种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这可能与当年冬春长期连续干旱有关。

表4 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的影响

播期早、播量大的组合产量高,如处理 A1B3、A2B3、A1B4、A2B4。而播期晚的,无论播量大小,产量都很低,如处理A5B4、A5B3、A5B2、A5B1产量较低。这也充分证明了小麦适期播种的重要意义。在过晚播种时,播量越小,产量越低,处理A5B1<处理A5B2<处理A5B3<处理A5B4。

3 结论

研究表明,漯麦18的最佳播期10月10~20日,最佳播量187.5 ~225.0 kg/hm2,10日左右播种187.5 kg/hm2最好,15日以后播种225 kg/hm2最好。在播期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播量的增加,最高分蘖增加,但有效分蘖没有较大变化。在播量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播期的推迟,最高分蘖呈减少的趋势,有效分蘖也减少[4]。这说明延迟播种,必须通过配合增加相应的播量,以增加穗数来保证产量,弥补因晚播而造成的损失。漯麦18的适宜密度为种植270万~315万基本苗/hm2。漯麦18产量结构是有效穗数480万穗/hm2,穗粒数36.5 粒,千粒重40.0 g左右。

[1]张锋,薛国典,赵永涛,张中州,等.国审小麦新品种漯麦18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13,42(12):37 -39.

[2]姜丽娜,赵艳岭,邵云,等.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5):42 -46.

[3]董科,兰岚,等.不同播期播量对小麦产量及同成三因素的影响[J].农业科技通讯,2014,4:93 -96.

[4]郝有明,李岩华,霍成斌,等.播期播量对冬小麦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5):422 -4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