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农业信息化对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要性及发展分析

时间:2024-05-22

常秀娟

农业经济发展中,农业信息化属于关键环节,相关农业部门应给予高度重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更多的建设扶持与优惠扶持项目,加大宣传推广与人才培养力度,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提供更多支持,为农业经济的顺利持续发展提供良好氛围。

一、信息化在提高农业经济管理效能中的作用

1、加快现代农业生产模式转型发展

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信息技术不仅扩展到各行各业,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农业和林业经济管理方面,必须进一步加强创新。在信息技术的影响下,有必要明确农牧业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确立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农业科技,推动农业标准的不断提高。

2、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提升,对我国国力有积极地促进作用,是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根基。因此,相关部门应积极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经济管理模式相结合的作用,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与经济收益的同时,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进而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比如,就当前情况而言,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可以让从事农业技术人员及时交流沟通,将新思想、新技术、新方法传播给农户,这样不仅可以弥补传统农业种植模式效率低、产量低、质量低的不足,而且还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间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

3、有效调整产业结构

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调整农业结构也有积极意义,这是因为农业生产活动中融入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农业智能化、自动化、现代化发展。不仅如此,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促进地方农业信息产业、农业信息网络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农民能够据此进一步了解农业信息技术应用方法及应用优势,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理念的更新,促使农业从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转变为技术型产业,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农村发展速度较慢

农村的农业发展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当前农村发展较为缓慢,并未引进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设备,也没有建立农业信息化网络,接收的信息量较少,无法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支持。同时,农村并未深入了解信息化,农民缺乏先进思想,个人素养水平较低,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2、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当前农业生产中并未引进先进的耕种设备,农业生产技术较为落后,部分农民依然采用传统的农作物生产技术,浪费大量的时间与人力成本,农作物产量与质量较低。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产品技术培训,农民没有对农作物正确施肥与施药,比如玉米施肥时,大量的肥料遇到下雨天后再暴晒,玉米苗会很容易被晒伤,以致降低质量与产量。

3、农民信息化能力不足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使得互联网、手机等进入了家家户户。但是,不少农民对于农业信息化的了解程度和重视程度不高,加之受到文化水平、思想观念的限制,难以迅速接受外界最新的农业发展理念,造成自身农业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信息化生产能力欠缺,且其对于相关部门的经济管理工作配合度也不高,这些都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实现,影响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参与者,在其中占据主体地位,如果农民素养不足、思想水平受限,或者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政策的贯彻力度低,将会直接制约农业生产发展,因此对农民进行信息化培训势在必行。

4、农业资源较为短缺

土地是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耕地正在不断地减少,再加上人口的不断增加,耕地短缺已经是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另外。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了很大的破坏。土地荒漠化、沙漠化问题进一步严重,水资源不足、洪涝灾害严重。使得农业资源分配不均,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5、农业信息化资金投入不足

农业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人员培训、宣传推广、设备购置、网络建设、平台搭建及软件开发等各项工作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充足的资金是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和推广的基础,相关部门投入资金不足将直接阻碍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展开,影响实际建设效果。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给予充分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三、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1、强化对农业信息建设的认识

农业产业发展的目的在于实现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经济的协调发展,对此,应强化农业生产人员的认识程度,在遵循法律规章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一方面应强化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力度,引导农民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并引起农业生产的重视,为此后农业经济高效管理打下基础。农业信息化建设涉及多方面人员,受教育程度、信息获取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农业信息化的认识各不相同,尤其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没有认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对此,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广播等基础设施,加大农业信息化的宣传力度,在电视节目、广播、移动终端等播放农业信息化的相关政策与农业生产信息,为更多农民提供了解农业信息化的机会,增强信息化意识。同时,还应邀请农民到农业信息化示范点考察学习,了解信息化的重要性。或者由专业技术人员在线下为农民讲解农业信息化知识,通过走访宣传与定点模式为农民讲解信息化技术应用流程,通过多个渠道促使各层次工作人员思想形成合力,并积极参与信息化建设活动。另一方面,强化相关农业领导人员的信息化认识,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加快农业信息化在农业经济中的应用速度,保证农业经济效益。

2、提升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

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信息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在实际工作中,部分地区由于农村传统观念束缚、地理位置偏远、经济发展滞后或交通条件不佳等原因致使信息技术推广受挫,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对此,当地相关部门要认识到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应从当地发展实际出发,制订出针对性的推广策略。①相关部门可邀请农业信息化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考察,探究当地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组织专家开展讲座,宣传和推广农村农业经济发展中应用农业信息技术的重要性。②相关部门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季节特点和天气状况,定期维护和更新信息技术软件,提升各项技术应用的适应性及实用性,切实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农业经济进一步发展。若条件允许、资金充足,相关部门还可针对地方情况加快推进农业研究所或科研机构的建立,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使农业经济转型升级。

3、加强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

农民是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体,加强农民信息化培训、提升农民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对于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有着关键作用。因此,地方农业部门需要认识到农民信息化能力培训的重要性,确保农民能够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形成正确认知,配合相关部门的推广活动,熟练掌握各项农业信息技术。具体而言,农业部门可按照当地农闲时间为农民制订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另外可根据农民实际情况针对性进行分级训练、现场培训、远程教学等。选择参与意愿较强的农民及种植大户,以起到示范作用。以病虫害信息检测系统应用为例,在培训过程中先要让农民认识到这一系统的应用对于提升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性,然后教授检测系统的使用方法,让农民能够根据检测结果充分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程度,以便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农业技术推广者也需要深入农户,通过交流了解信息化技术推广和应用面临的困境,针对性地更新和纠正落后的观念,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4、加大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技术的研发力度

为了更好地加快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加快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力度势在必行,不仅要坚持全面协调和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而且还要将其深入到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加大资金和人才投入力度,突破瓶颈,以进一步完善相关平台和系统,更好地服务农业经济管理。相关部门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现状,加大经济和人才投入力度,既要推动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又要加快在机械设备、生物工程、种植技术等方面的研发,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的瓶颈,以保证我国农业产业高速发展。其次,相关部门还应推动产业化新发展,将农村经济活动与其他产业活动相结合,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东北某地区苹果口感较好,在市场中受到了广泛欢迎,农业经济管理部门可将该地区的苹果种植技术形成一套完整的视频资源,在信息化平台进行推广。同时,信息化平台还可以结合当地的政策与特点,为农户打造一条龙的服务,包括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并且在信息化平台对外进行推广。这样不仅可以将该地区的农产品推销到了产地之外,而且还为当地农户提供了便利,降低了成本与销售上的困难,使农产品种植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

5、将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化、信息化

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加持下,我国的农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不仅在生产、种植技术与设备设施上更新较快,而且在产量、质量上也得到了较大地提升,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首先,相关部门应结合不足,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经济管理制度,组织先进的信息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平台,将本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先进种植技术按模块纳入到平台中,在完善数据信息库的同时,给农户创造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同时还要将适合本地区环境、土质的种植技术与品种推广给农户,为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其次,当地相关部门还应发挥本地企业的优势,联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包括通讯运营企业、广播电视媒体等为农户创造一条完整的销售产业链,既起到了在信息平台宣传本地优质农产品的目的,又扩大了本地农业经济的影响范围,更好地发挥了信息化技术对农户的帮助作用。

6、拓宽信息获取渠道

互联网媒体的诞生大大提高了信息获取的及时性。种植者可以快速获取相关农业信息,并在第一时间看到最新发展。在进行农业技术推广时,相关推广人员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的优势,不断创新村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渠道。其中,我们可以使用短视频应用程序、相关软件和微信公共平台。同时,我们可以按照相关方法与种植人员建立联系,并通过相互交流和沟通,促进种植人员加深了解。在发布相关农业信息时,我们必须确保其准确性,以便种植人员能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此外,应不断更新农业信息。种植者应根据新信息正确分析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然后迅速作出相应反馈。

7、加强农民信息化培训力度

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农民的素养直接决定着农业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对此,相关部门应组建现代农民培训学校,开设层次性、系统性的农业信息课程,并安排专业教师讲解,根据当地的农业发展情况优化教育方案,在农民空闲时间接受更多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了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相关部门还应对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更多优惠政策与技术服务支持。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建设示范基地,带领农民参观,使其亲身感受农业现代化、产业化优势,充分吸引农民参与,为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更多支持。需要注意的是,农民的教育培训内容应以基础计算机操作与智能手机操作为主,引导农民通过互联网了解更多农业信息,清楚农业市场发展情况,保证农产品交易量与经济效益。

8、建设推广示范点

首先,应做好农业物联网与智慧园的建设与示范工作,以农业物联网应用为基础,在当地特色农产品中选择畜禽、蔬菜、水果、茶叶等产业,率先应用物联网技术,建设现代农业智慧园与物联网示范基地,构建典型的农业智能化中心。同时,还应调查分析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应用需求,在加工、包装、物流、销售等环节优先应用宝物联网技术,实现优势产区的推广示范。其次,是做好农业电子商务的试点示范工作,以省为单位,以涉农企业为主体,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基地等,划定涉农范围,确保农产品电子商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应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创建过程中引入中小型农业企业,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平台与服务平台。并在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区域强化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场所,做好电子商务技术的培训工作,保证工作人员全面掌握电子商务平台使用、农产品网上营销等技能,保证电子商务营销、服务平台等与涉农企业的科学合理对接,提升产销效益。最后,应做好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建设工作,集中公益服务、便民服务、电子商务、培训体验等信息,集中建设进村入户试点,整体推进益农信息社,提升综合服务水准。期间还应打造12316 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窗口,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等运营商;计算机行业;广播网络;金融企业等方面,全面推进农业信息综合服务。

总之,农业研究人员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天气的实时监测,并按照监测结果及时提醒农民做好预防措施,减少恶劣天气对农业发展的负面影响,同时可根据大数据技术分析了解农业发展趋势,并对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方向给予针对性指导。但是,农业信息化建设也面临诸多问题,因此相关部门需根据实际情况分析问题原因并予以针对性解决,让农业信息技术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