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王 成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类型,对我国粮食安全能够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地区玉米播种均采用了春播的形式,春播虽然能够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但采用春播方法播种的玉米,依然受病虫害的影响或无法保障产量。因此采用传播技术播种玉米时,不仅需要对玉米生长过程中主要节点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同时玉米病虫害需要通过物理以及化学等可行措施进行较为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生长的影响。本文对春播玉米的生长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进行了系统分析。
选择春播玉米品种时,需要根据种植地区的环境情况以及种植地区的实际土壤环境等选择更为合适的品种。同时应当明确本地区病虫害的主要类型以及影响,选择抗病能力更好的类型。玉米种植前需要人工进行玉米种子筛选的工作,筛选过程中必须剔除病粒、破粒、霉粒以及种子当中的杂质等。
玉米种植前需要进行浸泡处理,冷水浸泡时间需要6h~8h,使用55℃~57℃温水浸泡时需要浸泡4h~5h。为提高种子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种子处理过程中需要按照1∶250 的比例使用包衣剂。对存在严重黑穗病的区域必须使用药剂对种子进行处理,黑穗病处理需要使用2%的立克秀拌种,使用立克秀的同时应当按照每亩2kg~3kg 的标准使用辛硫磷颗粒。种植前7d,需要进行种子的晾晒处理,种植前2d,包衣处理完成的种子同样需要进行晾晒。
正式开始种植前,用于玉米种植的耕地需要通过人工措施对土壤进行翻耕及土壤含水总量进行调整。在土壤含水量的调整方面,针对缺水地块需要人工补水,针对含水量超过允许范围的地块,则需要采用翻土等措施降低耕地土壤的含水总量。针对存在大土块的耕地,需要采用人工措施破坏大土块,并通过精耕处理使得土壤的结构环境能够满足玉米种植的基本需求。用于玉米种植的耕地,需要保持耕地本身的平整度。
玉米春播的时间需要根据种子的类型以及本地区的实际环境确定,考虑到病害以及虫害的影响,需要适当调整播种的时间。由于玉米的播种范围在5cm~10cm 左右,玉米种植过程中这一区间的温度需要保持在6℃~8℃左右,土壤含水量则需要达到60%以上。大部分情况下,玉米应当在4 月下旬~5 月左右开始播种,大机械播种过程中播种速度需要控制在4km/h 左右,播种时每亩需要使用45kg~60kg 的种子,播种深度则需要保持在3cm~5cm。
玉米种植间距更小,不仅能够导致玉米植株通风受到影响,同时种植土壤排水同样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通风以及排水环境不佳能够导致大量病害的出现。不同品种玉米的种植密度要求不同,当选择玉米属于早熟类型玉米时,则植株的密度应当控制在每亩4000 株以内;当选择的玉米属于紧凑类型玉米时,则植株的密度应当控制在每亩4500 株以内。针对种植环境相对较好的区域,即降水总量与种植需求较为匹配并且光照较为充足,则可以适当提高玉米种植密度,而降水不足或光照较少时则应当适当降低种植密度。
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通过人工措施进行间苗,辅助玉米分化根叶。春播玉米一般需要在三叶期进行间苗,则玉米第三片叶子长出后则需要开始间苗作业。一般情况下,玉米第三片叶片达到2㎝左右时最为适合进行间苗。间苗期需要及时清除长势不佳的幼苗以及存在病害风险的幼苗,以保证所有幼苗均属于健壮且较为健康的植株。间苗完成后,玉米幼苗不仅能够更好完成分化,且通过幼苗的选择以及必要的处理,玉米植株的间距能够得到更好的调整,种植密度能够进一步降低。
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技术人员对玉米种植环境进行持续性的管理,及时解决玉米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出苗以及生长的整齐。玉米中耕管理期间,一旦出现土壤含水量过低或种植地底墒不足等情况,需要及时进行保墒处理,避免断垄等情况出现。对含水量过高的区域,则需要采取提高地温相关措施,适当降低本区域的土壤含水量。中耕管理过程中,玉米需要进行深松处理,深松的深度需要达到35cm 左右。春播玉米一方面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出现减产,另一方面玉米种植区域的土壤含水量不宜过高,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应当通过实时检查调整玉米种植区域的含水量。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追肥,分别为拔节期前后以及大喇叭期,追肥同时需要除草覆肥并进行培土封垄,封垄后培土高度需要达到7cm~8cm。对授粉存在问题的地块,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玉米种植过程中必须充分加强对肥料使用的管理以及控制,玉米种植使用的粪肥以及其他有机肥料占肥料总比需要达到50%以上。对于地力一般的地块,每亩使用的肥量应当为:有机肥料用量2000kg、尿素用量15kg、磷肥用量25kg、钾肥用量20kg、锌肥用量1kg。肥料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采用穴施、条施或撒施等不同方法。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进行追肥,地力一般的地块需要进行综合追肥,针对地力较好的地块则应当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性追肥,减少肥料尤其无机肥料的使用总量。玉米植株一般耐旱的能力相对较高,除生长关键期外对灌溉的要求相对较低,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加强灌溉的控制,以减少总计用水量为灌溉的基本要求。
玉米种植过程中,秸秆需要得到有效的管理以及控制。玉米秸秆不仅可能存在大量的虫卵,同时受到病害影响的玉米,秸秆当中同样含有大量的致病成分,因此一旦玉米秸秆处理技术不当,则秸秆可能对土壤等造成污染,出现病虫害等实际情况。因此玉米收割完成后,需要通过秸秆粉碎以及归田等处理措施,降低秸秆对土壤以及环境的负面影响。对玉米能够产生危害的虫蛹一般处于土壤当中,春播进行前通过大幅度的翻土等处理措施,能够对土壤当中的虫蛹进行充分的破坏,因此春播进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翻土处理。
物理防治的措施在虫害治疗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且采用物理措施进行虫害防治时,防治措施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虫害物理防治措施包括频振杀虫灯以及性诱剂,频振杀虫灯主要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以及趋波性,能够对害虫进行有效的吸引,该种技术能够通过更为自然的手段完成对害虫数量的有效控制。频振杀虫灯的效率较高,能源需求相对较小。性诱剂一般于每年6 月左右使用,能够使用性诱剂对害虫进行有效诱导,并实现有效杀虫。
生物防治主要通过生物链充分利用实现,生物防治在虫害防控方面同样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大部分对玉米存在较大影响的害虫同样存在自身的天敌,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以及螟黄赤眼蜂能够对玉米虫害常见的玉米螟、桃蛀螟以及棉铃虫形成有效的控制,尤其在卵期,上述具有较好控制效果。
(1)药剂拌种
对玉米种子的处理能够降低病害以及虫害的影响,降低玉米病虫害发生的概率。玉米种子处理基本措施为包衣处理,需求不同的情况下需要采用不同的药剂进行处理。广谱杀菌剂如福美双能够降低真菌疾病发病概率;含有杀卵菌成分的药剂如精甲霜灵能够处理腐根疾病;苯醚甲环唑等能够降低黑穗病发病概率;丙硫克百威等药剂则能够缓解线虫矮化病;木霉复合类型的种衣剂能够降低茎腐病的影响;含有吡虫啉以及丁硫克百威等杀虫剂成分的种衣剂能够较为有效降低地下害虫的影响。
(2)生长后期病虫害控制
病虫害影响的情况下,一般需要直接采用化学类型的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控制,使得玉米的产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地保障。一般情况下玉米生长后期病虫害防控措施,无法对病虫害进行有效防控,造成的病虫害表现相对较为严重,但该阶段由于玉米植株已经相对较为高大,因此药剂的使用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因此玉米生长后期必须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采用更为有效的药剂喷洒措施,如无人机药剂喷洒或自走式的高杆喷洒设备喷洒等,实现药剂的大面积有效喷洒。
(3)病虫害的控制措施
①玉米粗缩病:由盲蝽蟓传播,能够导致玉米心叶转变为白绿色,并能够对玉米的生长速度造成影响,粗缩病对玉米的抽穗、结实同样能够造成影响,即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为严重。降低粗缩病影响,不仅需要选择更为抗寒的品种并调整播种时间,同时需要使用45%氧化乐果乳油1500 倍液,以及45%甲胺磷乳油1500 倍液,对包含灰飞虱在内的害虫进行更为有效的控制,避免病害以及虫害形成共同影响。
②玉米纹枯病:属于真菌类型的疾病,通过影响玉米叶鞘以及茎秆造成玉米的腐败,并使得玉米营养输送能力受到严重破坏,纹枯病能够导致玉米缺乏水分以及营养并因此出现减产现象。避免纹枯病产生一般需要使用浸种灵进行种子处理,并严格控制作物间距使得作业通风效果得到改善。已经出现纹枯病的情况下,必须去除已经受到污染的叶鞘等,并针对作物根部喷洒井冈霉素水剂、纹霉星可湿性粉剂、消菌灵可湿性粉剂根据当前感染实际情况进行处理。
③玉米螟:不同龄期玉米螟对玉米的影响不同,一代主要影响玉米茎秆,3 龄期以后开始能够对玉米雌穗造成影响。一般玉米心叶期需要使用敌敌畏或辛硫酸乳油喷雾进行防治,及时杀灭玉米螟虫卵以及幼虫,降低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④地蚕:又称土蚕或地老虎,其幼虫能够啃食玉米茎秆并影响玉米产量。针对可能受地蚕污染得耕地,一般需要使用糖醋液进行诱杀处理,或在确定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使用40%毒死蝉乳油与水混合物进行处理,乳油用量应当为50kg 水使用100g 乳油。
⑤玉米蚜虫:玉米蚜虫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为显著。蚜虫幼虫以及成虫往往附着在叶片背后,并吸收玉米植株汁液,因此蚜虫对玉米生长影响较大。防治蚜虫一般需要使用敌敌畏乳油或乐果乳油喷雾。
⑥玉米黏虫:黏虫大量进食玉米叶片能够导致玉米严重减产。每100 株玉米黏虫总数超过50 头时,即必须进行消杀处理。黏虫进入3 龄期前,应当通过在玉米植株上部喷洒药物实现虫害防治,黏虫虫害防治一般需要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或辛硫灭多威乳油。
⑦玉米青枯病:玉米感染青枯病后一般首先出现叶片突起的情况,感染加重后则可能出现根茎腐败以及叶片变黄的情况。针对患有青枯病的玉米植株,一般情况下需要使用400 倍液的甲霜灵进行处理,降低病害对玉米植株的影响与危害。
⑧玉米大斑病:玉米大斑病对玉米的叶鞘以及叶片均能够造成损伤,并导致叶片出现水渍状斑点,该种疾病能够导致植株枯萎减产。大斑病一般需要使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敌菌灵可湿性粉剂防治,8000 倍液苯醚甲环唑以及吡唑醚菌酯、500 倍液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同样能够用于防治大斑病。
⑨玉米小斑病:玉米小斑病主要影响玉米苞叶、叶鞘以及叶片等部分,能够导致玉米果穗腐败,并造成玉米断杆,小斑病发病时玉米叶片部分区域呈现水渍状透明状态,阴雨天可能出现黑色霉状物质。防治玉米小斑病时,要求在晴朗气候条件下喷洒药物,能够起到治疗作用的药物包括50%多菌灵乳油、70%甲基托布津粉以及瑞毒晶体化学药剂等,所有防治玉米小斑病的药剂,均需要喷洒至玉米叶片表面,且小斑病防治使用的药剂对用水总量要求均相对较高,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加水。
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的影响,首先需要选种抗病能力更强的玉米品种,春播玉米在品种研究方面已经相对较为成熟,目前春播抗病能力较强的玉米品种,已经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害对玉米的影响,使得玉米产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保障。此外,田间管理同样能够直接影响病虫害的发生概率,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田间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春播玉米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尤其能够防止玉米播种早期病虫害的发生。
玉米病虫害出现早期防治的效果较为突出,因此防治玉米病虫害过程中需要加强早期的检测以及控制,避免病虫害影响加重。玉米出现病虫害尤其大片区域同时受到病虫害影响时,需要选择显效速度更快的防治措施进行处理,使得病虫害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控制,避免病虫害的影响扩大化。田间种植过程中,技术人员需要根据植株的实际表现明确不同病虫害不同阶段的表现差别,即出现病虫害后能够明确造成病虫害的类型,并采用能够快速发挥效果的防治措施。强化病虫害的田间防治,能够较为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生长的时间对玉米品质的影响较大,充足的生长时间才能够满足玉米养分累计的基本需求,因此玉米种植过程中需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保证玉米的生长时间,使得玉米营养累计能够达到要求。但玉米营养生长后期阶段受到病虫害影响的概率更高,因此玉米收割同时需要更为充分考虑病虫害对玉米的影响,在并未出现严重病虫害影响可控的阶段,即应当完成玉米收割作业,并完成玉米秸秆的处理,使得玉米的产量能够得到更为有效的保障。
玉米作为粮食作物,市场流动性相比小麦以及水稻相对较低,但从我国当前不同粮食作物的产量情况来看,玉米的总产量依然远超过小麦以及水稻,即玉米对我国粮食的安全能够产生最大的影响。而玉米生长过程中受病虫害等影响较为严重,因此为保证我国玉米产量,玉米生长过程中需要采用各类型必要的手段对玉米的病虫害进行较为有效的防治。春播玉米种植过程中,相关种植人员需要重视玉米生长的重要节点,加强对玉米种植的管控,提升玉米产量。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