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李 青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市场对食品需求量的增加,如何满足居民的食品消费需求、如何有效地利用耕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逐渐发展。利用间作技术,合理配置大豆和玉米,减少了群体种植的矛盾,使作物产量最大化。因此,要加强对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研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和价值,从而推进玉米和大豆提质增产,提高种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增加种植户的收入,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农业用地不断减少,但是社会对粮食的需求却逐渐增加,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必须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我国种植玉米和大豆的历史悠久,而且种植范围较广,但是在具体种植过程中,很多地区的农业人员无法进行科学的田间配置,使两者的种植密度较低,没能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技术就是利用玉米和大豆两种农作物的特点,采取轮作的方式,利用两者在种植过程中形成的种植空间和光照优势,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在种植的过程中,种植人员应该选择优质的玉米和大豆种子,然后增加种植的行宽和行距,并且要适当缩小作物植株之间的距离,使作物的种植密度增大,既能保证作物生长所需的空间,又能够提高土地的实际使用效率。试验表明,单独种植两种作物的产量和两种作物交叉种植的产量相差约10%,其中大豆的产量能够达到150kg/667m2,而玉米的产量能够达到500kg/667m2。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品种。为了确保植株健康生长,应选用优质品种。在选择大豆品种时,应选择高产、耐阴、抗倒伏、抗密集性好的品种,保证成熟期单株果荚数量不少于单作果荚的50%。在选择玉米品种时,要选用具有明显边际优势、适应能力强、株型紧凑、高产、抗倒性强、适宜机收的品种。为了使玉米和大豆共同生长,必须保证玉米穗上部叶与主茎间的角度约为22°,株高260~280cm,穗高95~115cm。要根据种植地区的栽培条件,包括天气、环境等外部因素,选择品种,以保证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选好种植品种后,在种植前要做好种子的处理工作,剔除不干净、被虫咬伤和瘪粒的种子,晾晒种子1~2d 即可。结合当地玉米和大豆种植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采取拌种或者包衣处理。调查研究显示,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包括根腐病和蛴螬,在播种前进行种衣剂拌种处理,可以选择15%福克酮悬浮溶液剂,在预防病虫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玉米常见的病虫害包括茎基腐病、草地贪夜蛾和蚜虫等,可以选择种衣剂拌种处理,使用4%精甲·咯菌腈种子处理悬浮剂、50%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或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处理。
在应用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技术的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确定最佳的播种时间。一般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在每年4~5 月进行种植,两种作物通常同期进行播种。在播种的时候,如果选择人工播种的方法,种植人员可以在一个穴内播种3~4 颗种子。如果使用播种机进行播种,种植人员可以采用玉米和大豆各播种2 行的方式进行播种。如果选择免耕的机械进行播种,农业人员就要确保土壤的含水量满足大豆种子的发芽需求,在播种之前密切关注降水情况,在土壤墒情合适的条件下进行播种。如果土壤中含水量较少,农业人员就要先采用微灌或者滴灌的方式对种植区域进行灌溉,然后再播种。
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过程中,要在玉米的宽行窄行适度的基础上,加大玉米和大豆的行间间距,保证每行玉米都有边行优势,为大豆的生长和机械化作业提供有利条件。为了保证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产量,应采取宽窄行的种植方式。在对间距进行适度扩展的同时,要相应提高种植密度,也就是缩小行间距离、大豆及玉米的穴间距离,在满足大豆和玉米的生长习性、确保大豆及玉米植株生长良好且水分、养分、光照充足的情况下,达到产量最大化。
此外,要充分考量土地肥力及土地环境的承载能力,避免由于种植密度太大而导致玉米和大豆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在设定植株间距时,如果间距过大,会导致土壤资源浪费,对大豆根系的吸收与补偿功能产生不利影响。如果间距过小,会使土壤的竞争加剧,使大豆的生长和产出受到限制。设定合理的间距既能保证大豆健康生长,又能便于机械化操作。
为了保证玉米和大豆的高产和稳产,要做好种植密度的控制工作,应遵循高位主体和高低协同的原则,玉米种植密度和单独种植时密度相同,应控制好大豆的种植密度,结合两种农作物的共生时期选择种植密度,种植密度控制在70%~100%。如果玉米和大豆的共生时间较短,种植密度可以和单一作物的种植密度相同。如果两者共生时期在60d 以上,密度应控制在80%左右。如果两者共生时间较长,应控制在70%左右。此外,在密度控制方面,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具体设置,保证合理性,确保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在应用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技术时,可以采用双行玉米大豆的种植模式,也可以采用单行玉米大豆的种植模式,具体种植模式的应用需要结合当地的土地条件和气候条件进行合理的选择。为了提高作物种植的效率,种植人员可以用播种机进行播种,采取种子和底肥同步播种的形式。在播种时,玉米和大豆的种植深度不同,玉米种植的深度为3~5cm,而大豆的种植深度为3cm 左右,在大豆播种时,需要将肥料与种子分开播种。因为大豆的幼苗无法固氮,所以需要施加适当的肥料,保证其生长所需。例如,可以使用多元素有机肥或者是硫包衣控释肥。在种植的距离方面,玉米的株距为9~14cm,行距为40~60cm,大豆的株距为8~11cm,行距为30~40cm。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玉米与大豆的种植行距和株距,确保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①玉米苗期管理
一是及时查苗和补苗。在出苗后及时检查是否缺苗,保证有效株数。如果采取穴种补苗,应在播种前进行催芽处理,提高出苗率。如果选择移苗补栽的方式,应在阴天下午带水和带土移栽,提高成活率。二是科学间苗和定苗。在玉米生长到3~4 叶期时间苗,5~6 叶期时定苗,选择晴天下午剔除病苗和发育不良的苗,保留生长健壮的苗,保证苗全和苗齐。三是蹲苗促壮。拔节前要做好水肥控制工作,可以采取深耕和耙土等措施,目的是促进玉米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增强玉米植株的抗倒伏能力。同时,要做好施肥和灌溉工作,可以补充尿素75~120kg/hm2,配合施入过磷酸钙180~225kg/hm2和氯化钾120~150kg/hm2,能更好地促进幼苗生长。
②大豆田间管理
一是出苗后及时检查幼苗的生长情况,可以同时进行补栽和间苗工作,在雨后移栽,保证带土移栽,提高大豆成活率。二是科学的水肥管理工作。结合苗期生长情况,控制好施肥量,在大豆开花前5d 中耕施肥,可以施用尿素90~120kg/hm2。大豆生长过程中不干旱便不需要灌溉,可以促进大豆蹲苗,深扎根系。三是中耕培土。大豆苗期需要中耕2~3 次,可以在间苗定苗后进行第1 次中耕,深度控制在2~3cm;幼苗高度10cm 时进行第2 次中耕,深度控制在4~5cm;大豆封垄前进行第3 次中耕,深度控制在2cm。通过科学中耕培土,提高土壤的保墒和通气能力,增加土壤的温度和大豆的抗旱能力。
在玉米的施肥管理中,要在玉米播种前施足底肥,主要是氮肥、过磷酸钙、氯化钾,每公顷用量分别为225kg、675kg、150kg。在玉米的大喇叭口生长阶段,施用碳铵,用量为675kg/hm2,或施用尿素,用量为225kg/hm2。还要根据大豆的长势和实际生长状况对其进行追肥。
在对大豆、玉米进行浇水管理的过程中,播种之后要及时进行机械开沟,以降渍防涝,同时还要将施肥与浇水结合起来,重视以水调肥。建议使用滴灌式水肥一体化技术,按照150kg/hm2的标准追肥灌水。还可用微喷带水肥一体化技术进行灌水、追肥及叶面施肥。
此外,为了增强玉米与大豆植株长势,促进植株茎秆粗壮,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还需要在大田中适当增加磷、钾肥。可以利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充分考虑玉米与大豆生长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土壤肥力,确定磷、钾元素的比例,从而提高水肥管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在玉米和大豆生长的过程中,田间会长出很多杂草,如果放任杂草生长,杂草就会抢夺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使玉米大豆的植株生长缓慢、收成减少,因此,种植人员需要采取措施清除杂草。首先,种植人员可以用化学药剂的形式,选择合适的除草剂,在田间喷洒,清除杂草。在这一过程中,种植人员需要观察除草剂的性能,避免其对单子叶作物和双子叶作物其中一种有效,而对另一种作物无效。在选择喷洒药剂的时机时,种植人员需要在杂草的生长期对其喷洒药剂,并控制喷洒药剂的量,确保能够将杂草清除干净又不会影响作物的生长。其次,如果田间的杂草较少,种植人员可以采取人工除杂草的方式,清除杂草。
在发现玉米苞叶变为黄色、籽粒乳线消失后即可收获。大豆叶片脱落晃动时,豆荚发出响声之后可以收获。随着当前农业种植的机械化发展,可以选择机械设备收获,收获完成后将秸秆粉碎,能有效减少田间病源和虫口基数。在收获完成后,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和农户种植习惯,确保下一轮农作物正常播种,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玉米螟、蚜虫、地老虎、大斑病、青枯病等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见病虫害,而根腐病、蚜虫、红蜘蛛、地老虎等则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常见病虫害。因此,在进行玉米间套大豆种植过程中,可有效避免玉米种植中青枯病的发生。具体防控如下:
农户可采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对农作物进行分3 次的喷施,实现病害防控同时避免大量农药残留,影响农作物品质。
地老虎作为玉米、大豆苗期中常见的病害,会对玉米、大豆幼苗的根系造成破损,影响幼苗的生长,一旦大范围爆发就会造成幼苗大面积死亡。因此,在针对该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可以采用1kg 的80%敌敌畏中拌入50kg 的鲜菜叶、油渣等,按照2kg/667m2在晴朗的傍晚对地老虎进行诱杀;也可在种植前采用每10mg 的80%敌敌畏兑水40~60kg 对种植地进行喷洒翻耕,以此来达到消灭虫卵的目的。
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方式,运用在大田安置防虫灯、诱虫灯等进行虫害防治;如果发生大范围玉米螟病害,即可采用药剂防治,如在玉米幼苗生长至大喇叭口期,将颗粒剂依次撒入玉米心叶中,还可使用1.5%辛硫酸颗粒剂、5%甲维盐50g喷雾等。
在以往的玉米和大豆种植中,很容易受到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的影响,造成作物的产量减少。玉米大豆的带状种植模式下,这些影响因素仍然存在,需要种植人员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进行种植。在选种时,种植人员需要选择优良品种,并且保证种子的质量;在种植时,种植人员应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合理密植,确定好株距和行距,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在田间管理阶段,种植人员应用现代化的技术,对作物进行实时监管,合理施肥和灌溉,及时除草和防治病虫害,以此提高农作物的产量,从而推广带状种植技术。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新型农业机械不断涌现,结合玉米大豆的带状种植模式,采用新型农业机械化生产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农作物产量的提高,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建立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可以让农户更好地观察品种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带来的经济效益。大部分农户的种植水平还很低,做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示范区的建设工作,可以对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从而在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农户的合作程度。在种植示范区建立好之后,应该积极地组织农户去参观和实地测产,通过实际的数据,让农户更加了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优点,更深层次地理解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农户持续应用新技术的积极性。
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技术的推广部门应该组建专家团队,亲自到生产一线指导农民应用该项技术,在农民应用该项技术开展生产活动时,无论发生任何问题,都可以向专家请教,专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帮助农民更好地应用该项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较低,经常凭借经验种植农作物,因此农业技术专家应该定期去农村为农民讲解具体的技术应用方法。例如,在玉米大豆带状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比单纯种植玉米或者是大豆要求更高,因此需要专家指导病虫害防治工作,避免农民选择不好的药剂,从而耽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对粮食作物的需求较大,因此各个地区在种植玉米和大豆时需要不断应用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作物的产量,提高经济效益。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我国农业领域的先进技术,既可以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也可以提高两种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促进作物产量的提升,还能够调整农业结构,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技术的宣传,建立试验田,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和应用相关技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