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徐福文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粗放型种植技术,该技术充分利用大豆和玉米属于同一季节作物且生长互益的特点,实现了大豆和玉米在相同大小的土地内收益的双增,提高了作物的产出效率,也被称为立体农业。以往的种植模式虽能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但机械化程度不足,导致最终的经济效益低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仅有效突破了这些困境,而且带状种植模式更加适合机械作业,实现了两类农作物之间的互益共存,也大大促进了生产水平的进步,节约了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效率,客观上解决了玉米连作造成的土壤钙化和大面积病害、虫害等问题,真正实现了循环农业模式。
随着农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满足粮食消费的需要,如何增加土地利用率是此时的重点关注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受到了欢迎,其以间作的形式种植大豆和玉米,有效减少了多群组共生的问题,形成的间作体系既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又能促使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在我国已试点多年,全国种植面积已超过46.7 万公顷,种植方式和种植技术已经形成了体系。海关数据显示,2021 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的85.5%,是最依赖进口的农作物,也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和货物供给的必需品。大豆是我国人饮食中蛋白质和油脂的重要来源,豆粕也可加工成猪、牛、羊饲料。2021 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为840 万公顷,产量为1640 万吨,虽然种植面积和产量有所增加,但大豆市场依然存在较大的供需缺口,供给问题明显甚至成为影响国家粮食安全的难点。因此,大豆的高产稳产和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绕不开的问题。2022 年开始正式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适合区域要主力推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新式农场的主营人、服务机构和科研机构也要积极开展复合种植技术的推广工作,重点关注技术研发配套的设施与区域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学会掌握合适的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和掌握技术要点,使得技术可以有效得到推广。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是一种新型种植技术,可显著增加大豆、玉米的实际产量和最终质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多以宽窄行田间的分布方式推行,能有效形成带状结构,适合现代机械化作业,从而实现机械化生产,促进现代化农业进步,提高农民种植效率,减轻农民种植负担,有效提高大豆、玉米种植的经济效益。然而,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不断优化改进的同时,我国大豆、玉米种植规模不断缩小,不少地区大豆、玉米产量也逐年下降。部分地区仍采用传统种植方式,玉米、大豆的种植密度较低,未结合当地土地资源优势实施针对性的种植计划,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和地力下降。各地要从全局出发,结合当地土地资源特点,采用单行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或双行宽窄大豆-玉米种植,提高大豆和玉米产量,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目标。此外,为有效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农民应明确玉米品种的选择和种植时间,选择品质较高、抗病性较强的玉米品种。大豆选种时,要选择收获期比玉米晚的种子,以更好地利用玉米叶片的遮光特性,使大豆种子更好地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大豆的耐阴性,实现玉米和大豆的双重收获。在种植和施肥过程中,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机械进行操作。农民必须先种玉米,明确玉米的株距和栽距,合理调整玉米株距,保证玉米植株在生长甚至成熟时不干扰阳光和抢夺大豆养分,从而增加实收率,提高玉米和大豆的产量。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播种时应从整体着手,科学合理地设计大豆与玉米的间距,将大豆种植在已种植玉米的缝隙中,使玉米与大豆形成镶嵌式结构。
与传统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相比,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中,田间配置的原则是:高位主体、高低协调。首先,具体种植模式安排为2~4 行玉米:2~6 行大豆。传统种植多为1 行:多行。多行,不能达到带间轮作。其次,两类农作物带距离明显,玉米不会抢夺大豆的光照,可增加作物密度。传统间作模式的株距小,玉米对大豆影响大。最后缩短了玉米和大豆的植株间距,前者保证不低于单作产量,后者多收一季大豆。
传统间作模式行比缺乏规律,多为1 行:因带间距较小导致无法机收,多行:多行作业单位距离较大,边际收益和补偿效果差无法体现。带状复合种植模式既能独立收割,又可配合播种施肥作业,机械化程度加深。对机器参数设置如下:首先,整机宽度小于相邻带间距,方便收割机使用。其次是调整玉米的距离、大豆的行数和距离,必须满足行距和株距的最低要求。最后,给玉米施肥时,肥箱和施肥量一定要大,给大豆施肥则反之。
3、输出目标不同
传统间作模式倾向于充分发挥优势作物的生产能力,其他作物的作用是肥沃土壤,总体产量低于单作,土地当量比为1.0~1.2。带状复合种植可以促进两种作物的和谐共生,实现协同增产的效果。一方面,玉米产量不会减少,大豆也可多收一季;另一方面,多项农业操作可以同步进行,减少作业环节,降低成本的同时使得利润更多,土地当量比达到1.6 以上。
①品种选择
玉米、大豆的选择首先应是适合当地环境、成熟度恰好、适用机械化的品种。用于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的大豆和玉米在进行品种选择时应仔细考虑,玉米最好选择抗压、短茎、丰产、抗倒伏、宜种植的丰产种类,以免茎叶遮挡了宽行间的大豆;选择的大豆品类多为对光照需求不大、茎杆强健、抗倒伏、产量多、枝杆多的成熟期较晚的大豆高产品种。
②种子处理
播种前从选好的玉米、大豆种子中再次精选,去掉被虫咬过、有虫、破损明显等不良种子。玉米种子用烯效唑种子包衣剂拌种,大豆种子用杀虫杀菌剂处理,阴干后播种。
进行机械作业,带宽可根据所使用机械需要的宽度确定,以宽窄行的形式将玉米、大豆分四行划分为带状进行复合种植。玉米与大豆的比例为4∶4,玉米带之间的宽距为2.1m,窄距40cm,玉米带与大豆带的距离为60cm,玉米行之间距为40cm,大豆之间行距为30cm。
播种前准备好平整、坡度好、排水良好的土壤,前茬作物是玉米,利用机械翻地后再用机械耕种,疏松土壤,清除茬口,使土壤疏松,增加蓄水保肥能力。调整播种期,减少玉米与大豆的共长时间,即延长大豆的种植时间,先种玉米。玉米的生长季节是从四月到五月,在气温高于10℃,土温5~7℃时播种。此时可再次优化玉米生长所需的温度、光照和湿度,以保证最终的结果。玉米半密植密度为每亩3800 株左右,密植密度为4500 株左右,行距10cm 左右,一穴播一粒即可。5 月初耕作大豆,种植密度9000~10000 粒/亩,行距30cm,一穴播两粒即可,侧植施肥,施加磷肥20~30kg/667m2、钾肥8~10kg/667m2或40%复合肥15~20kg/667m2。多行种植时,玉米与大豆的间距要适当减小,通过调整种植面积,提高玉米、大豆的产量,将作物种植密度与玉米或大豆的种植面积相当。
①苗前期管理
在大豆耕作之前,多用80~100ml 的乳油和5%的百草枯加水搅拌均匀后用于除草。播种前必须对所有田地进行除草。为避免单方施用农药引起药害,可使用乙草胺乳油,这是一种适用于玉米和大豆的苗前除草剂,每667m2胺用量为50%乙草胺、150~200ml 草铵膦乳油+72%2·4D 丁基乳油50~70ml 与15~20kg 的水混合均匀后用以除草。
②苗中期管理
当玉米植株长出4~5 片叶时,需要再一次进行除草,主要除掉多余的阔叶科植物和禾本科植物,使用4%烟嘧磺隆30ml+38%阿特拉津15ml,和30~40㎏的水进行均匀搅拌后低位喷施;大豆长出3~4 片叶子时,用化学物质除草可消灭田地中的牛筋草、稗草等杂草。
③水分控制
玉米抗旱性强,水分控制可按传统措施进行;种植大豆时,必须特别注意水分和湿度,确保持水量为60%~75%。雨后要注重排水工作,减少生长过程中过量水分对大豆幼苗发育的影响。
④施肥
重视有机肥料的使用。玉米产量高,后期需要的肥料数目很大,且施加肥料以当地土地资源质量的实际出发,在作物生长期间的追肥积累很重要。需要尿素15~20kg/667m2,硫酸钾6kg/667m2,适合营养物质的吸收;大喇叭口期使用16~18kg/667m2的尿素,促进玉米穗生长。施肥应靠近玉米行15~30cm。大豆长苗后使用尿素5~8kg/667m2,大豆开花初期为保花保荚,需要酌情喷洒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在花期需要向叶面施磷肥、钼肥。收完玉米施加少量尿素5kg/667m2。
⑤控制旺长
半紧密型玉米叶长出10~12 片时,向玉米的顶部叶片喷洒玉米健壮素水剂,防止玉米落叶,降低产量,可以将40%玉米健壮素水剂5~30g/667m2和水15~20kg 搅拌后喷洒;豆种稳定成长后,需要在三叶期或开花初期喷多效唑等矮壮素控制茎叶的成长速度,使用5%烯效唑可湿性粉剂24~48g/667m2和40~50kg的水均匀搅拌形成的药水。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模式下的玉米病虫害出现的可能性较低,可根据出现的症状选择治理措施。玉米要特别注意纹枯病、玉米螟和毛虫的防治。大豆需要防治根腐病、枯萎病、霜霉病、蚜虫、红蜘蛛、豆荚螟、大豆螟和黑薄荷蝇。需要重点关注治理霜霉病和蚜虫,霜霉病可使大豆减产6%~10%,蚜虫也称为腻虫,可使大豆产量下降15%。大豆育苗阶段,需要注意防治根腐病和枯萎病;开花期需要防治霜霉病、大豆螟和叶螨;在整个发育过程中注意防治蚜虫。在豆粒成长期间,重点关注豆荚螟、大豆螟。虫害防治方法各有所长,需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也可以将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互相结合对大豆和玉米进行病虫害防治工作,如利用植保无人机统一飞行、协同喷洒高效低毒的农药和增效剂。
大豆的品质提高和产量增多能直接促进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作为时代进步的新产物,是在传统种植模式基础上的优化升级。通过2~4 行小株距密植玉米带和2~6 行大豆带间作种植,实现两类不同品种农作物间互益互补的一季两种的模式,其与传统的大豆玉米间作模式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具体如下: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有效利用空置的土地资源,通过作物交叉种植来充分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流转,从而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如果玉米交替种植,玉米老叶可以起到遮盖作用,保护大豆幼苗免受阳光直射,保证大豆健康生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还可以保护大豆幼苗免受病虫害侵害,大大提高了大豆的实际产量,使大豆生长与实际生产方式相匹配,提高大豆的营养价值,同时还能有效提高农民的最终收入。玉米大豆两熟同地,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给农民带来双层收益,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双赢,通过玉米和大豆的互补提高产量。大豆在成长中会产生氮,氮可以提高土壤的营养价值,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农民的投入成本。大豆是一种独特的生物固氮作物,它可以利用根系有效吸收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为大豆生长提供氮、磷、钾,提供充足的营养。玉米在生长过程中,根系产生带酸性的元素,能有效分解土地中的较大颗粒,分解作物难以吸收的矿类元素,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被作物充分吸收,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从而促进玉米和大豆健康成长,增加它们的营养价值。
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合理优化种植空间,有效避免植物在养分吸收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更加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作物产量。实践该技术时,两类作物间距离较短可以减少传统模式下遮荫植物的负面影响,保证植物获得充足的光热源,优化种群密度,促进作物成长。同时,多行复合种植技术在保证作物互补协同的前提下,合理调整玉米和大豆的种植面积,建立完善的种植制度,达到促进作物生长,稳定粮食生产的目的。
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机械应用水平得到提高,有效降低了操作的难度。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进一步扩大带间宽度,实现农机农艺的深度融合,提高机床合格率。种植户可用机械配合播种施肥,采用独立收获的方式,有效减少不必要的作业。相较于传统的种植习惯,多行复合种植技术具有节约人力资源的显著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此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可以优化土壤养分,最大限度地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提高农业系统的生产能力,增加农民的经济效益。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国家,对粮食作物的需求量很大,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能有效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我国大豆、玉米种植规模较大,分布范围广,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大豆、玉米栽培技术已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因此传统的种植模式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优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作为时代进步的成果,在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同时,还为我国现代农业带来了极大的进步。基于此,必须竭尽全力地发挥其先进的带头作用,有必要对该种植模式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每一次实践的关键点,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