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现代农业影响玉米生长因素及种植技术创新应用

时间:2024-05-22

杨桂花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粮食安全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逐渐落实,政府高度重视玉米种植发展,并且利用示范展示、购机补贴政策引导等方式大力推广玉米全程机械化播、种、管、收技术。玉米是重要粮食作物,玉米种植户要高度重视玉米高产种植技术的创新和应用,通过种植技术的创新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稳固提高玉米品质和产量。

玉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粮食作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广泛用途,既能当作粮食作物,也能运用于饲料加工和食品加工中,经济价值较高。玉米种植产量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要想确保玉米种植优质高产,必须有效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为玉米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还要对常见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促进玉米产量和质量提升。

一、影响玉米生长的因素

首先,干旱天气因素。虽然玉米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但在播种时遇到干旱天气,会影响玉米幼苗生长,甚至造成种子死亡。如果在生长初期遇到干旱天气,即使后期补充了水分,还是会影响玉米生长,甚至会造成绝收。其次,土壤因素。玉米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对土壤以及环境的要求较低,土壤pH 值为5.5~7.5,可以促进玉米健康生长。土壤的温度同样会影响到玉米发芽、拔节以及开花。另外,土壤硬度会影响到根系生长,种植户应定期翻土,确保土壤松软,为玉米提供更多的氧气及二氧化碳。为了增加玉米产量,需要保证土层深厚、透气性强、土壤肥力高、含氧量较高、存水性高等。

二、玉米种植现状

国内对玉米的需求量逐年上升,人们对玉米产量的重视也不断提高。近年来一系列的新技术得到开发和应用,虽然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例如:玉米生产中对杀虫剂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源是由于病虫害的频发。如果疾病问题一直拖下去,那么,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都会下降,造成巨大的损失。玉米的自身免疫功能如果提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可以减少或消除对药物的依赖性;而玉米的品质,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提升,这是所有的种植户和研究人员都希望看到的,这种方式既能使农民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作物,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生产饲料和酿酒。可以作为主食、零食和保健品等,农民在种植的过程中要注意选用不同的玉米品种。为达到预期的玉米产量,必须对害虫和疾病进行控制,合理密植、科学管理、合理施肥,确保玉米的高产。

三、现代农业高产玉米种植技术要点

1、合理选择玉米种子

玉米品种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玉米会受到外界气候环境、土壤和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会受到玉米品种的影响。为此,应引导农民合理选择高质量玉米品种。选择抗逆性强、耐活性强且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土壤的玉米品种,为玉米的高产奠定基础。在选择品种的过程中,应观察种子是否饱满,发现干瘪的种子要及时处理。当前市面上的玉米品种较多,农民应结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合理选择玉米品种。

2、科学处理玉米种子

①晒种

处理掉发霉变质或者破损的种子也是保障玉米高产的重要步骤之一。在种植区若种子含水量偏高,易造成玉米发芽率偏低,因此采取适宜的晒种不仅可以提高种子质量,也对后期种植有重要意义。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3~4h,以促进其更加饱满,有利于提高种子的出芽率,紫外线还可以有效杀死病菌,减少后期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研究发现,晒种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晒种不仅可以打破种子休眠期还可以减少种子中的水分,以降低后期引发的病害等影响玉米生长的不利因素。

②浸泡

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浸泡种子可以有效促进种子萌发与生根,提高种子病虫害防御能力。常见植物生长调节剂有生长激素类、赤霉素类及细胞分裂素类等。矮壮素能够抑制玉米细胞内贝壳杉烯的生成,使内源赤霉素生物合成受阻,从而抑制玉米细胞延伸,使植株变矮、干茎粗壮并且能够使植株抗旱、抗倒伏。叶片颜色加深,光合作用增强,叶绿素含量增加,玉米产量提高。矮壮素使用时应注意控制药剂的浓度,结合种子数量以10~50mg/L溶液浸泡;ABT 可以用来调节玉米代谢速度,提高玉米成活率。研究发现,ABT 浸泡之后玉米种子长势好、出苗快,增产率在15%左右;十三烷醇的使用能够使玉米叶面积增加,提高叶绿素含量,促进矿物质吸收、花芽分化等。研究发现,将玉米种子用0.1%十三烷醇乳油1000 倍稀释液浸泡0.5~1d 后播种,可提高种子耐旱与发芽能力。

③包衣

包衣剂也叫种衣剂,是由杀菌剂、复合肥料、微量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缓释剂等混合加工制成的复合型种子包衣产品。种子包衣是一种防治病虫害、促进作物生长的方法。将药物制成的种衣剂包裹在种子表面,药物的选择要避免对玉米种子的生长造成抑制与阻碍。种衣剂的选择要根据其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与期望达到的理化性状而确定。研究发现,新型种衣剂不仅可以使玉米抗低温,具有省时省工等节约成本的效果,还可以防治玉米矮化病、丝黑穗病等病虫害。目前随着农药市场的快速发展,众多品种的种子包衣产品也不断涌入市场,扩大了种植户的选择范围。

3、选地和整地

玉米不耐涝,有较好的耐热性,喜肥,所以在高产玉米种植中应合理选择种植地。如果土壤酸性过高、土质过黏、缺乏充足的营养,将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随着玉米不断生长,其水分需求越来越大,在玉米整个生长期,降水量应保持在约410mm,不能超过640mm。玉米生长需要诸多营养成分。玉米适宜在弱酸性、矿物质丰富、管理和排灌便利、肥力中上等的土壤中种植。在玉米种植过程中,整地对玉米出苗有利,可保证玉米的质量与产量。选好播种地后,第一时间深耕并耙平,耕作深度应在30cm以上。完成整地后,运用双行种植方式,行距为120~140cm,放线开沟,并在沟中每公顷施入15000kg 农家肥、750kg 豆饼、750kg过磷酸钙。还需要结合具体栽培情况开沟做畦,便于排灌。

4、配方施肥

建议使用玉米专用肥,需要注意的是专用肥的肥效期较长,一般可达3~4 个月,因此播种时,可一次性施到土壤中作为底肥。玉米具体施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基肥。基肥一般以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每公顷施用农家肥22.5t、复合肥525~600kg、尿素225~300kg。

②齐苗肥。玉米播种后,正常情况下10d 左右会长出幼苗,但因为玉米个体间生长发育的速度不同,幼苗生长表现参差不齐,因此需要根据玉米苗的生长情况,追施齐苗肥,长势较弱的幼苗可多施,长势强的幼苗可少施。

③提苗肥。一般在幼苗生长至40cm 时可施提苗肥,提苗肥以尿素为主,每公顷可混入450kg 左右的复合肥,提高玉米苗的抗性。

5、播种量和播种深度

种子萌发率是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因素,其萌发率与温度、湿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对其质量要求也很高。因此,应选择适当的气候条件,以保证种子的高发芽率。实践证明,6℃~8℃是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佳时期;在10℃~12℃温度下,苗木生长速率逐渐降低。因此,在玉米播种过程中,气温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在进行玉米播种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土壤中有充足的水分来保证发芽。另外,不管是穴播还是条播,都要掌握好播种深度,一般为4~6cm,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若播种深度太大,则会造成种子发芽困难,造成发芽时间延长,发芽率下降,从而影响到后期的正常发育。所以,玉米的种植不仅仅是播种、收割,还要考虑到温度、湿度等诸多因素,重要是确保种子的发芽。

在播种时,要注意播种的数量不能多也不能少,要根据玉米品种、气候条件和播种方式的不同,适当地选用不同的播种量。早熟玉米品种可以集中栽培,另外,灌溉条件对玉米的种植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土壤长期缺水,可以适当地减小播种密度,以确保每粒玉米都有足够的水分和萌发条件。同时,要注意播种的深度,确保肥料与种子保持一定的间距,不要与肥料直接接触。

6、选择播种时间

为了实现优质高产目标,应合理选择播种时间。首先,挑选气候稳定的时间播种。一般在5 月播种,播种前需要掌握未来15d 的天气情况,若有寒潮,需要延后种植时间,若寒潮较晚,可提前种植,同时提高种子埋土深度,减少寒潮对于种子生长的影响。其次,播种时可以利用机械装置,按照相应的顺序操作,合理调整行间距,提升工作效率。播种结束后需要检查种子状况,若是种子裸露较多,需要运用机械设备重新埋藏,防止被鸟类食用或暴露影响生长。再次,定期掌握气候变化。如果发现温度降低,而且对已经种植的种子具有影响,可以覆盖塑料薄膜,以免低温因素影响到种子生长。在播种环节应注意不要混入杂草,尤其是杂草种子,以免影响幼苗生长。

7、调整秧苗密度

种子发芽后应合理调整秧苗密度。首先,由于种子发芽时间存在差异,一些种子发芽速度较慢,需要观察种子发芽状况。若超过90%的秧苗发芽,剩下10%的秧苗没有发芽,应拨开土壤检查没有发芽种子的生长情况。若发现种子损坏、腐烂,要将健康秧苗移植到没有种植的区域,需要注意的是,应用移植工具,以免伤到其他幼苗。其次,秧苗生长到15~20cm 时实施清苗处理,即除掉坑位中多出的秧苗,留下生长态势较好的幼苗,防止幼苗数量太多影响玉米质量和产量。清苗操作时要及时清除生长不良的幼苗,选择生长态势较好的秧苗移栽。再次,清理间距近的秧苗,秧苗间距应在20cm 左右,如果密度过大会影响玉米生长,密度过小会影响玉米产量。

8、科学施肥

一旦土壤中的营养不足,会导致玉米的生长受到影响,应适当施肥,保证玉米产量,一般施入氮磷钾肥。结合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选择适合的肥料,确保玉米能最大程度吸收养分。在玉米幼苗期,玉米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较差,并且植株内部的氮元素含量较高,对氮肥的需求量少。随着玉米苗的生长,对氮元素需求量不断增多,应适当增施氮肥。玉米拔节期和开花期后,对养分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要适当增加氮肥。在玉米花粒阶段对养分的需求量较少,要严格控制施肥量,满足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在玉米不同的生长阶段,应采取以下施肥方式。首先,合理施入基肥。基肥应在播种前施入,确定具体施肥方式,比较常见的施肥方法有撒施、条施和穴施等。通常情况下,选择有机肥料作为基肥,能改善土壤肥力。其次,合理施入种肥。种肥能有效提高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促进玉米种苗的健康生长。选择速效化肥作为种肥,并且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和氮磷钾等元素,将磷肥和钾肥作为种肥,能提高玉米产量。再次,选择适宜的追肥时间。玉米生长到拔节期、孕穗期阶段要进行追肥处理,选择尿素2250kg/hm2或硝酸铵3375kg/hm2。在玉米孕穗阶段应追肥2 次,选择尿素750kg/hm2或硝酸铵1650kg/hm2。科学追肥能有效促进玉米穗部分化,保证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9、中耕除草

在玉米苗期,要及时中耕,确保田间土壤疏松程度适宜,提升土壤的通透性,帮助玉米根系与更多空气接触,同时也能有效减少中耕后土壤的水分蒸发,对保水护墒有利。通常在玉米封垄之前,需要进行中耕除草和松土工作,次数控制在2~3 次,能提升根系发育效果。除草次数视杂草的生长情况而定,遵循“除早、除小、除了”原则,最大化控制物力、人力的投入量,使效果最佳。杂草的生长会争夺植株的光照和水分,也会影响田间通风,还为部分病虫害发生提供了条件,及时除草可确保玉米植株正常生长。通常在定苗期间,需要开展1 次中耕除草。当玉米叶片长到10~12 片时,再进行1 次除草,以深中耕为主,并做好培土工作。

10、科学灌溉

①播种前灌水。玉米从播种到出苗主要吸取土壤中储存的水分,若土壤含水量不能满足种子发芽和苗期生长所需水分,就要采取播种前灌水来补充水分。夏玉米由于土壤中的水分被前茬作物所吸收,并且夏玉米播种时期一般无降水,若不进行播种前灌水,很难保证达到全苗、壮苗的要求。所以,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畦灌等灌水方法,掌握好灌水技术,促进全苗、壮苗,从而保证玉米苗茁壮生长。

②苗期灌水。春玉米幼苗期不仅植株矮小,生长缓慢,而且叶面积也较小、耗水量也较少。玉米苗期要重点控制土壤墒情,采取抗旱锻炼,促使玉米根系能够向纵深发展,扩大肥水的吸收范围。若田间持水量低于60%,需要进行浇水。除了这一特殊情况外不主张苗期浇水。

③拔节孕穗期灌水。拔节期是指玉米已经进入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共近阶段,这一时期植株生长需要积累大量干物质,要求有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在抽雄前15d 左右,正是玉米雌穗小穗分化阶段,需要较多的水分。如果这时缺水就要进行适量灌溉,以保证玉米茎叶生长茂盛,促进雌雄穗正常生长分化。

④抽穗开花期灌水。在玉米雄穗抽出后,茎叶会逐渐停止生长,植株通常不再增高,而会转入到开花、授粉、结实时期。在玉米抽穗开花期,植株体内新陈代谢快,对水分极为敏感,加上气温高、空气干燥,使叶面蒸腾和地面蒸发加快,这时玉米的需水量会达到最高峰。

⑤成熟期灌水。灌浆至玉米生长末期是玉米需水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干旱对产量的影响并不次于玉米抽雄期。成熟期玉米雌穗逐渐增重,灌溉很容易引起倒伏,所以灌溉时一定要掌握好施水量。

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多,经济水平日益提升,市场愈加注重农业种植效率和质量。我国各地自然条件有所差异,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人员应因地制宜,灵活应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促进玉米质量与产量提高。针对玉米病虫害防治,应充分结合相关栽培技术和高产玉米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提高玉米产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