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金迪她是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时间:2024-04-24

记者彭立昭

她,是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的获奖演员;她,先后在话剧《尤利乌斯·伏契克》《日出》《前进再前进》中饰演重要角色。

她,是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的孔淑贞,这个热情聪慧、阳光向上的银幕形象,成为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

她,是“新中国22 大电影明星”之一,在电影《花好月圆》《笑逐颜开》《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被爱情遗忘的角落》里塑造了不同的艺术形象。

她,还是中国电影终身成就大奖的获得者。

她,就是电影表演艺术家金迪。

2020 年10 月20 日,九九重阳节到来之际,在北京大饭店举办的“九九重阳,快乐生活”活动隆重举行,行敬老仪式,祈求老年人健康长寿,令人怀想。老艺术家们走红地毯,增添了无限生机,也似一首难忘的歌。当记者看到曾在电影《花好月圆》里分别出演范灵芝和袁小俊的田华和金迪两位老艺术家一同出现在活动现场,并携手走上红地毯的那一刻,令人浮想联翩。有缘人,终于“花好又月圆”。

眼前的金迪老师,虽然她的脸上已爬满皱纹,但她那双迷人的眼睛却依然熠熠生辉。怎么看,也不像一个她那个年龄的耄耋老人,令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60 年前那个热情泼辣、能干向上的“孔淑贞”。她美丽的容颜之所以并未随着时光老去,是因为她始终保持着一颗美丽的心灵,一颗纯真的赤子之心。如今,金迪老师和她的爱人定居北京,夫妇两人已风雨同舟60 载,携手走过了钻石婚。这样的爱情,令人羡慕,也令人神往。

时间凝固的那些灿烂夺目的生命之光,是任凭时光流逝也无法带走的。当年那个跃动着青春光彩的“孔淑贞”,矫健地蹬上电线杆,接通电线,壮志豪情地高歌《人说山西好风光》,至今萦绕于心——“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志气永不老,白发的婆婆,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当年周总理亲切地叫她“小金迪”,她却只把自己当普通的演员。心若幽兰,品如秀竹。如今88 岁的老艺术家金迪,“挺起那腰板也像十七八”。

【天降大任,生为舞台】15 岁考上文工团离沪北上鞍山

上海姑娘金迪从小就是一个安静的、爱笑的女孩,爱唱歌,也爱跳舞。爱笑的女孩,运气都不会太差。爱笑的女孩,一般都是坚强的女孩。在那时,看电影是她们最钟爱的消遣方式。电影是一个梦,人生中的很多东西却远比电影更戏剧化。

14 岁时,年轻气盛又不甘平凡的金迪瞒着家人,考取了空军文工团。虽然因为家庭阻力作罢,但始终难以泯灭她对文艺表演的渴望。1950 年春,一则东北鞍山文工团来上海招生的消息深深吸引了她,她再次瞒着家人,偷偷去报名参加了考试。“哟,形象气质不错。”尤其是她的表演天分显现,深深打动了主考官,金迪顺利考上了文工团。那一年,她15 岁。

父母也知道,金迪是铁了心要走文艺这条路,只得同意。这个热爱艺术的“洋姑娘”,背上行囊,毅然离开繁华的上海随艺术团北上了。没想到,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

在遥远而荒凉的鞍山,她开始了严格的基本功训练,心里就只有两个字:练功。

“梅花香自苦寒来”,颠扑不破的真理。金迪努力向前辈看齐,怀着“业精于勤荒于嬉”的匠心精神沉淀演技。两年的锤炼,把她打磨成了“小铁人”。每天五点起床练功,承受超常规的身体训练,看似温婉的她,骨子里却有着“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她的精神世界变得更加富足了。

1952 年,文工团精简人员。金迪转而考上设在东北的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并把自己原来的名字金慧琴改为“金迪”。“迪是好的意思,想永远好。”她说。

1955 年,金迪从“鲁艺”毕业,顺利分配进了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在金迪的心目中,话剧远胜于其他!跑龙套、做配角,她在一个个小角色里磨来磨去,演技大为增进。很快金迪就得到了与剧院“台柱”李默然共同主演世界著名话剧《尤利乌斯·伏契克》的机会。在无数次封闭练习的日子里,金迪每天坚守在排练室里,“晚上自己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偷偷’读剧本、揣摩角色”,她完全融入到了舞台角色的塑造之中。功夫不负有心人,金迪最终竞选为出演A 角的丽达。“丽达”的一举成功,使她赢得了观众的肯定和行业的关注。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就越纯洁。”演戏的同时,话剧主人公伏契克的名言时常激励着她前行。

1956 年剧院改名为辽宁省人民艺术剧院,隆重推出了曹禺的话剧《日出》,并进京在首都剧场隆重演出,一天三场“连轴转”,一连演出三个半月,盛况空前。金迪扮演了《日出》中不愿为娼、上吊自杀的可怜的“小东西”,她将这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唯有付出,才能得到。1956 年,参加新中国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金迪在《前进再前进》中饰演的女主角,荣获“演员奖”。历尽艰难困苦,才会玉汝于成。多年的舞台实践中,造就了金迪扎实的艺术功底,宽广的戏路,她坚韧地行走在艺术之路上。

【银幕苦旅,如痴如醉】“丽达”与“王兰”“刘三姐”等银幕角色失之交臂

“1955 年长春电影厂《神秘的旅伴》,想借我去演小黎英,不过剧院不肯借……”从戏剧舞台到大银幕并非一帆风顺。错过大银幕,曾让金迪感慨万千。

金迪在担任话剧演员期间,长春电影制片厂筹拍《神秘的旅伴》,因为她扮演的“丽达”熠熠生辉,吸引了正在物色该片演员的副导演朱文顺的目光,他提出借调金迪出演影片中的女主角小黎英,却碍于体制束缚遭到了拒绝。紧接着,出于同样的原因,《上甘岭》中的女护士王兰、《青春的脚步》中的女技术员林美兰、《洞箫横吹》中的农村女青年杨依兰,虽然都是她较早为导演青睐,都相继与她失之交臂。再后来,金迪因为怀孕的缘故,再次与“刘三姐”失之交臂。

机会总会给予有准备的人。1957 年,长影将赵树理小说《三里湾》改编成电影《花好月圆》,郭维导演看中了相貌秀美、体格健壮的金迪,并邀请她扮演电影中性格泼辣的袁小俊。这次,通过多方努力,金迪调进了长影厂,终于不再与银幕角色失之交臂。

初上银幕,金迪特别用心。读了《花好月圆》剧本后,她很想演女主角范灵芝,但这个角色剧组已定下由田华饰演。当田华得知她的想法后,跟她说,小俊这个角色很有个性,比范灵芝更有可塑性,你初次上银幕就演这个角色会很过瘾,且具有挑战性。金迪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便很感谢田华给予的建议,愉快地接受了这个角色。自此,田华和金迪两位艺术家成了工作中的好搭档,生活中的挚友,几十年友情深厚。

观看金迪最早在电影里所扮演的“袁小俊”“孔淑贞”和“罗玉华”这些角色,都是性格火辣、“阳刚”的女性,很有意思的是,这三个角色分别从反面和正面表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

为什么这么说呢?无论是“袁小俊”“罗玉华”还是“孔淑贞”,她们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淳朴、大方,具备热情真挚的性格和向上的朝气。这三个角色同“十七年”文学作品的女性角色一样。“袁小俊”与片中范灵芝、王玉梅的朴素能干相比,她有点偷懒,不干重活儿,家里水缸没水了让丈夫去挑水,她还过度爱美,穿着一件艳红的线衣,从村长那里买了件粉色的线衣,因为执意要买这件衣服,竟成了她和丈夫离婚的导火线。在影片的最后,成为反面典型的袁小俊最终穿上了朴素的蓝色衣服去参加劳动……这是金迪第一次登上大银幕,她演得“如痴如醉”,耗费了她所有的心神。可惜《花好月圆》的公映却是在20 年后,已经是中年的金迪走进电影院,看到自己年轻时的形象,不禁感慨万千。

“罗玉华”是影片《笑逐颜开》中的正面典型——一个火药味十足的青年女工,积极报名参加妇女队,从事最辛苦的建筑工人的工作。片中,金迪的表演也是很好地驾驭了这个人物角色。她嘲笑王丽云的娇惯,说她推小车卖菜是“懒人有懒招”,还不无夸张地模仿其走路扭腰摆臀的体态加以讽刺。在女主角何慧英多次被胡桂贞欺负时,何慧贞的丈夫丁国才或是不在场或是指责妻子多事时,每次都是罗玉华代替她丈夫为何慧英出头……

金迪酷爱表演艺术,深知表演需要奉献精神,一旦爱上了它,就会像春蚕一样……

【模范铸造,幸福不会从天降】 “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演了孔淑贞”

2019 年,金迪在CCTV6 大型专题片《足迹——银幕上的新中国故事》上说:“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演了孔淑贞,正值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看到我们的祖国现在发展那么快,我心里头确确实实觉得这一辈子值……”

孔淑贞是60 年前的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里的女主角。喷火的烈日悬在头顶,山谷中,铁锤凿石的声音“叮当”作响……这是在山西汾阳南马庄劈山引水的工地,“孔淑贞”唱着歌曲《樱桃好吃树难栽》登场了。

“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莫说我们的家乡苦,夜明宝珠土里埋,只要汗水勤浇灌,幸福的花儿遍地开。”这首歌曲改编自左权民歌,本是描写男女爱情的,电影将其歌词改编为歌颂劳动,歌颂社会主义的内容。这首歌曲也成为很多观众对那个时代的美好回忆。

该片导演苏里有言在先:“咱拍的是农村戏,表现的是乡亲们,所以谁也不准穿洋制服,更不许穿得花里胡哨,一律往农民的打扮上靠。”

金迪是上海姑娘,平日喜欢打扮。苏里要求她贴近生活,首先让她脱下“布拉吉”(连衣裙),穿上角色孔淑贞穿的那件带红花的小褂,平时吃饭干活,采访开会,进进出出,都不许脱下。在乡间生活氛围中,金迪一点一滴积累经验,体味到了角色应有的质朴和纯情。

本质上,《我们村里的年轻人》是一个古老的愚公移山的故事,连地点都同样发生在太行山下。但不同的是,主角不再是年过九旬的愚公,而是孔家庄里的年轻人。这里祖祖辈辈忍受着缺水的困苦。复员军人高占武和梁音饰演的能工巧匠曹茂林,提议开山引水,改变村子的面貌。这浩大的工程,被老社长视为天方夜谭,却得到了乡党委赵书记的大力支持。动员会上,全社男女老少无人敢率先报名,可刚从中学毕业回乡的孔淑贞第一个站出来响应参加,在被质疑和调笑“女人干不了这个活儿”“就你这两条辫子就不行”时,倔强的孔淑贞毅然拿起剪刀,干脆利落地剪掉了辫子,投身于志愿队,现场气氛瞬间被点燃,大家踊跃报名。

片中,金迪跳了一段舞蹈,那是一段蒙古舞,似乎丝毫没有展示出女性的柔美和身段,反而她劳作时的镜头凸显了她身上的“阳刚之气”。拍戏时,那场在悬崖上炸石头的戏,所以能那般的逼真,就是金迪自己在悬崖上完成的。“当时我们没有替身,只有十几个青年工人拿块大布在下面接着,人跳下去,腿和胳膊都摔破了……”她回忆说。

由于她的刻苦努力,让广大观众在银幕上看到了一个泼泼辣辣,跃动着青春光彩的孔淑贞。

再次让我们回过头来想想,金迪能演好“袁小俊”“罗玉华”“孔淑贞”等人物形象,无不与其自身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从小,她的骨子里就有种不服输的倔劲,正是这股子倔脾气,让她为数不多的角色大放光彩,使其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星的佼佼者。

1963 年,长影拍摄《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续集,金迪再次饰演已经成为村电工的孔淑贞。金迪告诉记者,当年长影要拍摄续集时,很多演员都很高兴,纷纷出谋划策。她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说:在上集的结尾,劈山引水后,苹果和庄稼都丰收了,在续集里应该把这些发展下去,建立水电站,把美丽的乡村新貌展现出来……据悉,在新中国电影史上,为成功的影片拍摄续集,而这续集也取得成功,这是第一次。

【一缕星光一代人的记忆】当年周总理叫她“小金迪”她只把自己当普通的演员

由于金迪在《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中的出色表演,使金迪赢得了“22 大明星”的桂冠。

“22 大明星”这个词对五六十岁以上的观众来说一定不陌生。上世纪60年代,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电影院里,曾经悬挂过苏联22 大明星的巨幅照片,后来经周恩来总理提议,中国选出了自己的“22 大明星”。

谈起那段往事,金迪回忆说,“就记得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就让我照相,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叫我摆造型就摆,后来有一次在天津电影院里看到了这张22 大电影明星照片,我还奇怪,为什么这个照片挂在这里?才知道外国明星照片都被我们22 个人换上了,我就稀里糊涂地当了22 大明星。也和平常一样,我没有特别待遇,依旧是普通的演员。”

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金迪都没有真实感受到这份至高无上的荣誉是什么,为什么被选上了她也不知情。不过,金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时刻不忘周总理的教诲。她说,当年周总理叫她“小金迪”,这是她心中一辈子的荣誉,周总理经常教导她说,“一个演员不管是什么角色,主角配角还是正派反派,都要认真地演”,这句话一直铭刻在心。

如今,22 大电影明星尚在的只有六位了。一个月前,看到田华、王晓棠、谢芳、祝希娟这四位年过八旬的22 大女明星聚首同框,很多观众无不感叹,若另外两位22 大女明星秦怡和金迪也在一起,那该多好。前不久的重阳节晚会上,我们再次见到了金迪和田华、谢芳三位老艺术家聚在一起的幸福时刻……

【患难与共看那细水长流】她与他,风雨同舟60 载,携手走过了钻石婚

据《金迪的逝水年华》(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一书里介绍,1964 年、1965 年连续两年,厂里派金迪到东北梨树县等地参加“四清”运动,等到1966 年金迪重新回到厂里之后,马上被当作“活靶子”接连遭到了残酷的批斗。造反派责令金迪写交代材料,金迪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偷偷跑到车站,借来一套铁路工人的制服,在浓浓夜色中爬上了运木头的火车,跑回上海,一待就是一年多。等风声稍微平静一些,金迪惦记着丈夫和未成年的孩子,又回到了长影。这一回,金迪可以说是自投罗网,被关在屋里突击审讯……

金迪的丈夫崔屹峰到处寻找妻子,迫于无奈和群众的压力,他们只好把金迪交给崔屹峰领回家中。金迪实在不忍心丈夫因自己受到牵连,泪眼汪汪地对崔屹峰说:“我们还是离婚吧,也许你的生活会安稳一些。”这个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曾为苏联名片《高尔基三部曲》的高尔基配过音的崔屹峰,只是一个劲儿地摇着头,没有任何言语。

没几天,金迪又被关进牛棚。1969 年,金迪身负罪名,被无情地“扫地出门”,下放到吉林通化一个最偏僻的农村“劳动改造”。

崔屹峰毫不犹豫跟着妻子,一家3 口顶风冒雪,走进了人烟稀少的深山老林。金迪的心凉透了。但崔屹峰一直默默地陪伴着她,给她以支持,给她以鼓励。他们的婚姻虽然没有轰轰烈烈,却能做到患难与共,彼此陪伴,这样的爱情,令人羡慕,也令人神往。

【一生执着,舍不下的憧憬】“只知道不管是什么角色认真地往好里演就是了”

1975 年,金迪调到峨眉电影制片厂,又回到了她热爱的演艺圈。

在峨嵋厂,金迪在《我的十个同学》中扮演罗从芬这个人物。1981 年,她又在《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中扮演一个配角英娣娘。这个人物虽然戏份不多,但依然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年近五旬的金迪也开始尝试自己写剧本,自编自演电影《大雁北飞》。

上世纪80 年代中期,金迪调往深圳电视台工作,任导演,并在这里扎下了根,这一待就是30 多年。她的勤奋、她的真诚、她的善良感动着和她接触的每一个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她为深圳的电视业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先后执导了电视剧《升华》、与长影合作了《豪华聚餐会》,并导演了大型歌舞电视片《歌舞荧屏——深圳》等等。

作为演员,金迪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作为艺术家,她始终追求理想,将感人力量给予别人。自当选市政协委员后,金迪善于总结群众的意见,成为提案最多的人,而且许多建议都被市政府采纳并实施,如深圳市路标上要配英文、深圳要办跳蚤市场、《深圳特区报》开设“民主监督”专栏、东门老街改为步行街等等,都是金迪集中民意而提出的“金点子”。这种回归社会的责任感,才是艺术家的风范。

1994 年2 月,国家电影局在北京为金迪和一批老艺术家隆重颁发了终生奉献奖;1995 年中国电影诞辰90 周年之际,金迪再次荣幸地当选126 名“中华影星”之一。

如今,金迪把名和利依旧看得很淡。她曾说,“以前没什么人重视22 大电影明星,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想起我们,可是想起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在了。我从来没去掂量过出不出名,只知道不管是什么角色,认真地往好里演就是了。”是啊,人生没有熬不过的苦……金迪作为新中国第一代女星的佼佼者,人生比电影精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