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灵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析

时间:2024-05-22

闫耀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生活富裕、农村和谐美丽,从根本上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村的具体落实。本文从灵台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出发,从四个方面提出了灵台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

一、突出抓好“农民增收致富”攻坚

一要坚持不懈抓好精准扶贫。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的前提是脱贫,现在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阶段,越要一鼓作气,精锐出战。灵台县作为六盘山集中特困片区的一个县,经过多年努力,灵台县于2018年4月份顺利退出贫困县行列,并迎接了贫困县退出国家抽查评估,但这并不意味着脱贫攻坚工作的终结。2019年灵台县还有近2000人需要脱贫,剩下的都是最贫困的人口,也是最难脱贫的,但这个硬骨头必须要啃下来,因此确保剩余贫困人口按期脱贫是第一要务,要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同时提高脱贫质量和巩固脱贫成果也是工作的重点,应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把扶贫攻坚工作做实、做细、做精,稳步提高贫困人口收入,逐步实现致富奔小康。二要持续推进了产业扶贫。脱贫的基础是产业,没有产业的支撑,巩固脱贫成果就如同无源之水,因此必须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来助推脱贫攻坚,对照六大特色产业三年行动方案目标任务,按照建档立卡贫困户必须要有产业支撑要求,全县各级扶贫力量一定要深入乡村户内全面对接“一户一策”产业发展计划,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三要强化经营主体带贫能力建设。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参与全县经济社会建设,尤其是助推脱贫攻坚方面。灵台县应围绕煤电、牛、果、菜主导产业,持续加大企业引进力度,营造和谐的营商环境。目前应继续重点培育盛丰农牧业、齐翔农业、金沃森3户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贫困户+合作社+龙头企业”方式,让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企业这些经营主体之间融合互动起来,给予企业用地、水电、道路等政策方面的扶持,确保县内金沃森、盛丰农牧业公司、齐翔农业等农业企业带贫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二、突出抓好“农村综合改革”攻坚

实施乡村振兴也需要改革创新,改变不适应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也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源。总的就是推进“人地钱”等方面改革,全面激活乡村体制机制。一要持续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是农业农村的基础,农民的命根子,必须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要扎实推进房地一体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1]。完善农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政策,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土地确权颁证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和根本,也是保证其他改革有序进行的前提,要尽快完成全县13个乡镇186村完成土地确权权属调查、审核公示、数据入库工作等工作任务,发放经营权证书,对历史遗留问题和农户对现阶段土地权属和面积等有意见的,要尽快协调各级政府解决,确保2019年全部实现权证到户。二要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以前农村集体资产产权不够明晰,有多少资产,资源、谁在使用、谁在经营、怎么经营、收益怎么样,收益归谁等问题都是不公开、不透明的,导致了许多问题的出现,比如像小官大贪的问题。清产核资工作,就是要把自己家当搞清楚,目前,灵台县184个村已基本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共清理核实资金4672.03万元、资产价值4.62亿元,资源254.74万亩。下一步要指导各乡镇组织召开了村民大会,研究制定成员身份界定指导意见和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确保资源资产不流失。三要扎实开展农村“三变”改革。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就必须改革目前农村集体经济增长方式和运行机制。要在2018年农村“三变”改革探索的基础上,全面铺开农村“三变”改革,通过“国有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多种模式建立了互动融合发展机制,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突出抓好“美麗乡村建设”攻坚

一要着力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根据灵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9”系列行动实施方案,将各项任务细化分解到乡到村,推进易地搬迁、危房改造、四化同步(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等措施持续推进人居环境改善。按照“先建后验、以奖代补”原则,差异化推进厕所改造,先抓建2个整乡推进示范乡镇,其余乡镇分别抓建2个示范村,以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式推进厕所革命。二要全力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围绕生态环保发展模式,积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依托园艺作物标准化示范园、畜禽健康养殖示范场等各类标准园创建,严格控制生产投入品使用,逐步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可降解地膜利用率,根据灵台县废旧地膜回收补贴办法,加强地膜回收力度,减少白色污染。三要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应围绕乡域内优势资源,发展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生态体验、红色文化为主的乡村旅游,开发花季之旅、果菜采摘之旅、城郊休闲之旅、历史文化之旅、佛道文化之旅等各具形态和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建设以中台康家沟和水泉、邵寨干槐树、独店告王、什字中永、朝那三里、百里古城等一批乡村旅游点为基点,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观有田园景、行有乡间路、食有农家宴、住有农家屋、购有土特产、玩有乡土韵的全域乡村旅游格局。

四、突出抓好“乡村治理创新”攻坚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要提升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能力。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大力选拔政治坚定、带头致富、办事公道、群众公认、廉洁奉公的农村党组织书记,注重从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等人员中选配村“两委”班子成员,不断选优配强引领乡村治理的骨干队伍。着力培养一批优秀村级后备干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强化村班子政治理论武装,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提升村班子政治功能。建立健全村级党建带动工、青、妇建设工作机制,提升村级工会、团支部、妇女组织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作用,积极吸收优秀农村青年、致富能人、返乡务工人员加入党组织,实现总量有效控制、结构优化提升、质量持续提高,夯实乡村治理基础。二要提升群众自治能力。组织群众广泛学习村民自治组织法、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则等法规制度,开展民主意识教育,使群众充分认识其在农村事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明确其对村民委员会、集体经济组织等的监督权,对农村生产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事项、管理处置村集体资源资产、公共设施建设维护等方面依法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更好地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围绕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群众普遍关心的事项及与本村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突出务实管用原则,扩大民意基础,制定推广村规民约,明确群众在农村发展、社会治安、村风民俗、婚姻家庭、家风家训等方面的基本规范和要求,通过党支部、党员示范引导,潜移默化地引导群众自觉运用村规民约,划出行为标线,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的实践中来。全面推广建立农村群众自治组织“红白理事会”,推行由农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或者在本村及一定范围内有威望、有影响的乡贤主持“红白理事会”,村干部和党员带头参与,负责村域范围内的婚丧嫁娶事宜。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紧扣本村实际,研究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事办理流程及标准,制定红事新办、白事简办各项倡议,严格督促党员干部遵照执行,带动群众狠刹大操大办、攀比炫富等不良风气,逐步遏制高价彩礼等困扰农村发展的难题。充分发挥群众在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中的主体作用,通过组织推动、党员带动、社会联动,引导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小处做起,自觉参与环境共治、产业共育、新风共树。同时,根据乡村治理的阶段性特征,着眼于解决农村养老、弱势群体救助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基层实际的农村自治组织,培育多元化的乡村治理组织体系,推动乡村治理良性发展。三要提升乡村治理法治化水平。发挥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广场等公共设施主阵地作用,采取召开会议、讲解案例、播放广播等形式,大力宣传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探索推行农村矛盾纠纷调解旁听制度,让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引导群众合法合理解决诉求,形成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全面推广建立村级调解委员会,选聘乡镇司法助理员、人民调解员、农村党组织书记、党员骨干等对日常民事纠纷依法进行调解,对排查出的各种矛盾纠纷提前介入采取措施,预防群体上访及群众性事件发生。四要全力推进农村德治建设。充分发挥覆盖县、乡、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作用,组织群众常态化开展活动。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发挥志愿服务队作用,坚持以群众的需求确定师资队伍和活动内容,定期开展党的理论宣讲、实用技术培训、文化惠民活动等,不断丰富活动的方式和途径。依托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和覆盖各村的道德讲堂等平台,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引导群众对照先进典型和榜样人物,找差距、知不足、增动力。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深入开展“和谐五星”创评活动,通过评星挂牌、表彰典型、推动后进,培树积极健康的农村主流价值观。持续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深入宣传群众身边好人好事的典型事迹。全面开展“传承好家训、弘扬好家风”活动,以乡镇为单位,搜集整理、大力宣传一批乡贤名人家训、家风,努力形成社会共识。依托村规民约,褒扬善行义举、贬斥失德失范,涵养崇德向善的文明乡风,夯实乡村治理和乡村振兴的道德基石。健全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依托“乡村舞台”,在农闲时节、重大节庆日期间组织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杜绝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提升群众道德修养,不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文明风尚,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抵制腐朽落后文化侵蚀,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

(作者单位:744400中共灵台县委党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