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刘珊珊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较重,对玉米产量及品质的提高产生很大影响。据调查,辽宁省常见的玉米病虫害种类较多,主要是实施玉米连作和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加重了病虫害的发生。玉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种植产量的重要因素,传统的农药化学防治容易提高玉米病虫害的抗药性,还会导致环境污染,对玉米的品质和农业的生态环境都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需要在深入分析玉米病虫害的基础之上,采取一些针对性绿色防控技术,从而在降低污染、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病概率,提高玉米种植产量。
1、常见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分析
(1)玉米褐斑病
玉米褐斑病是有一种寄生性真菌(属鞭毛菌亚门节壶菌属真菌)。所引起,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叶鞘与茎秆,在发病初期,会在顶部叶片出现褐色斑点,斑点叶组织常呈现暗红色,随着病程进行,斑点逐渐增多加密,直接导致玉米叶细胞组织坏死,引发叶片枯萎。玉米褐斑病致病菌在冬季会形成休眠孢子在土地中越冬,第二年春季,随着气温回流,病菌可通过气流感染玉米植株,在高温湿润条件下,迅速大量萌发,形成游动孢子,并随着玉米叶片水滴移动,感染玉米植株全身,最终形成侵染丝,侵害玉米嫩组织。这种疾病很容易在在7、8月份湿热季节发病,若土壤较为贫瘠,病害发生将更为严重。在玉米8至10片叶时,也是该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在玉米生长至12片叶,玉米褐斑病才会逐渐减少。
(2)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玉米病害,主要危害玉米叶片,若大斑病比较严重,还会波到玉米叶鞘与包叶。在初次发病时,往往会从玉米下部叶片开始,因此不易察觉,若不及时防治,该疾病将会逐渐从下往上蔓延,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在发病初期,玉米叶片表面会出现水渍状青灰色小点,然后随着病程进行,这种斑点会逐渐向叶脉向两边发展,最终形成大片黄褐色斑点,若外界环境湿度比较大,还会在斑点之上产生黑灰色霉状物,最终导致叶片枯黄萎蔫,果穗包叶染病,病斑不规则。该疾病很容易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发生,特别是在多雨多雾或连绵阴雨天气环境下,更容易引起该疾病流行。
(3)玉米螟
玉米螟又被称为玉米钻心虫,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玉米虫害疾病。玉米螟不仅会对玉米带来严重的危害,还会威胁高粱、棉花等农作物生长。玉米螟主要靠幼虫危害,在玉米茎秆、穗轴内部,通常会寄生有大量的虫卵,并且这种虫卵孵化速度比较宽快,一般在温度升高后,3至5天即可孵化成幼虫,幼虫在生长过程中,会啃食玉米嫩叶、花丝、雄穗,严重影响玉米授粉生长,导致玉米大量减产。玉米螟一年可发生1至7代,幼虫长大会变成玉米蛾,这种害虫具有趋光性,通常在夜间活动,并且繁殖速度较快,一只雌蛾每次可产350至700卵,有着强大的扩散能力,对于玉米增产有着严重威胁。
2、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1)农业种植防治技术
针对于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需要从种植阶段就开始进行,首先注意轮茬耕作,不可长期在同一地块种植玉米,可間接种植一些大豆、甘薯等农作物,有效降低土壤中玉米病原菌含量,减轻玉米病虫害。其次,从玉米生长特点来看,当玉米从营养生长转至生殖生长后,玉米叶片组织中糖分等营养物质开始向籽粒中转移,此时玉米叶片抗病性将会逐渐降低,因此更易受病菌侵袭。为有效缩短这一生长期,预防类似于玉米大斑病叶斑病害,在实际种植时,可选择适期早播,能够有效缩短玉米生长后期处于病害高发阶段的时间,减轻病害。最后,在实际进行玉米种植时,通过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从而能够有效增加植株间的通风透光度,降低田间湿度,从环境方面减轻病菌侵染的机会,降低病虫害发病概率。
(2)加强玉米田间管理
玉米叶斑病病害多发生在玉米生长的后期,通过加强对整个过程的田间管理,能够起到降低病虫害疾病的作用。在前期田间管理过程中,注意要施足基肥,并结合玉米不同生长周期,适时的做好追肥,氮、磷、钾追肥应结合专门的配方,确保玉米生长有足够的营养供应,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抵抗力,避免后期因植株过早脱肥而引起叶片早衰,在后期田间管理中,应注意及时清除田边地头杂草,有效切断虫源传播途径。很多玉米害虫多是杂草中繁殖产卵。归入粘虫、灰飞虱、叶螨等害虫。尤其是叶螨,在虫害转移前,主要在田边地头杂草上繁殖,在玉米出苗后,逐渐向玉米田转移,因此将田边地头杂草及时清除,可有效减轻害虫的发生。
(3)物理防治技术
物理防治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虫害防控技术,在实际实施时,需要结合害虫特点,通过借助一些器具,完成对害虫的诱杀。比如可以利用玉米螟成虫趋光性特点,借助高压汞灯器具,完成玉米螟的诱杀,有效降低玉米螟产量。在具体防治措施实施中,通过在玉米地内,进行高压汞灯,杀虫灯功率一般保持在300W即可,可结合害虫数量进行自主调节,通常功率越大,杀虫范覆盖围越大,杀虫效果更好,但成本也相对较高,可结合实际来合理选择,注意在高压汞灯的下方,设置一个专门的捕虫水池,确保害虫得到有效诱杀。此外,还可以利用害虫的趋色习性,完成害虫诱杀,例如在实际生产中,经常采用黄色粘虫板诱杀害虫。
(4)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
首先对玉米螟的化蛹、羽化进度进行调查,当玉米螟化蛹率达到20%左右时,向后推迟10天为玉米螟产卵初期,可第一次放蜂,隔5~7天放第二次蜂。第一次放8000头,第二次放1.2万头。每亩一次放两个点,每个点放一块蜂卡,每块蜂卡大约70粒。必须按照技术规程放赤眼蜂,确保放蜂质量。
综上所述,不同的玉米病虫害一般都有着各自的发病规律,在实际进行防控时,可充分考虑相应的规律,并采取针对性的绿色防控措施,有效降低玉米病虫害的发病概率,提升玉米种植产量。
(作者单位:110200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农业技术推广与行政执法中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