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安建军 王素芳
丰县地区露地辣椒种植面积较大,常年种植面积0.67万hm2,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以鲜食为主的常规辣椒,二是以收获干辣椒为主的红辣椒。近几年辣椒种植效益较好,尤其是干红辣椒种植效益更高,是农民致富的好途径。但是,种植辣椒需要一定的技术,笔者根据对年的生产实践,就我县露地辣椒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对我县露地辣椒生产有所帮助。
一、育苗
1、种子处理:晒种2—3天,以促进发芽。然后用50—55℃热水浸种10—15分钟,待水温逐渐降至30℃,继续浸种6—8h,沖洗干净,置于30℃处催芽,每天用温水淘洗1—2次,经4—6天种子大部分“露白”时即可播种。
2、播种:播前苗床须浇透水,待水渗下后下种,播后覆盖厚约1cm的湿润细土。
3、苗期管理:加强苗期肥、水、温度管理,培育壮苗。定植时壮苗标准:株高20cm左右,10—12片(甜椒8片)真叶,叶片深绿、厚实,节间短,根系发达,须根多,花蕾明显可见。
二、整地施肥
辣椒病害较多,应选择2—3年未种过茄科蔬菜、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种植,基肥要施腐熟的有机肥。辣椒不耐湿,应采用高畦栽培,做到旱能灌,涝能排。
三、定植
在10cm地温稳定在15℃左右即可定植。每穴栽2株,栽植密度应根据品种特性、土壤肥力及管理水平确定。植株高、开张度大的品种,密度应小些,每亩3000—4000穴;株型紧凑的品种,株距可小些,每亩5000—6000穴。干辣椒类型的一般比长椒型的密些,甜椒类型的比长椒型的稀些。
四、田间管理
定植后要抓好促根发秧,开花结果期要促秧攻果,后期要着重保秧防衰,确保秋椒产量。
1、肥水管理
在施足基肥的前提下,及时追肥。定植缓苗后轻追肥1次,以促进发棵。蕾期及开花期适当增加施肥量,但氮肥不可过多。盛果期需大量追肥,以保证果实膨大需要,每采收1批,即追肥1次。水分管理上应掌握“少浇、勤浇”原则。
2、中耕培土
在结果初期封行前,应结合中耕进行培土,改善土壤温湿度情况,并防止植株倒伏。
3、落花、落果、落叶的发生与防止
温度过低或过高,辣椒授粉、受精不良、氮肥施用过多、土壤水分失调、病害是引起落花的主要原因。应注意选用抗病、抗逆性较强的优良品种,加强肥水管理,氮、磷、钾配合施肥,合理密植,科学防治病害,减少落花、落果、落叶的发生。
五、病虫害防治
1、疫病
(1)症状
叶片主要为害叶缘和叶柄连接处,病斑多为不规则的水渍状,中心呈暗绿色,边缘为黄绿色。如果周围环境的湿度偏高,造成病斑逐渐腐烂;但如果空气比较干燥,则患病叶片干枯、破裂。发生在茎基部和茎节分杈处,呈水渍状、暗绿色病斑,后出现环绕表皮扩展的暗褐色或黑褐色条斑,病部易缢缩折倒,病部以上茎梗也易凋萎死亡;果实受害多从蒂部开始,病斑呈暗绿色、水渍状软腐,很快扩展到全果实,引起腐烂或霉变。
(2)影响发生因素
田间发病的温度为8~33℃,适宜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85%以上易发病。①高温、高湿有利发病,另外种植过密,通风透光不良,连年重茬的田块发病重。②种植后期,田块如果遇到大水漫灌或雨后淹水,会大幅提高疫病发生几率,且症状主要出现在被水浸泡过的部位。③偏施氮肥,磷、钾肥不足,微量元素缺乏也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另外如果出现中心病株,必须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治理,一般在出现中心病株7天左右回侵染整片地块,如果周围环境温度、湿度适宜侵染速度会更快。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选用优质、高产、抗病品种。轮作:避免与花生、茄科类作物连作。可与十字花科、豆科等作物轮作,最好是水旱轮作。清洁田园:前茬收获后及时清理残枝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以减少病原基数。合理施肥,科学合理灌水,提高植株抗病性,注意要避免大水漫灌,严禁灌后积水,如遇大水要及时排水降湿。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用精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等药剂喷雾防治。
2、病毒病
在辣椒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且对辣椒危害加大,严重时可能导致整块地绝收。通过对当地病害发生情况调查,露地栽培常年减产20%~30%,流行年份发病率高达50%以上,且有加重的趋势。
病毒传播主要可分为虫传和接触传染两大类。露地栽培于5月中旬至下旬开始发生,6~7月份盛发,8月份高温干旱后,病情加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要与非茄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用无病土育苗,做好肥水管理;清洁田园,整枝打杈时,先清理健株,再清理病株,减少接触传播,接触病株后要用肥皂洗手。
化学防治:播种前将种子先用清水浸种3~4小时,再用10%磷酸三钠浸种40~50分钟,或用0.1%高锰酸钾液浸种30分钟,用清水洗净后播种。
药剂防治以防治蚜虫为主,辅以病毒钝化剂。防治蚜虫药剂有:吡虫啉、吡蚜酮、烯啶虫胺等;在发病初期喷施宁南霉素、吗啉呱·乙铜、氯溴异氰尿酸等病毒钝化剂。
3、辣椒炭疽病
①症状
该病多发生在果实的成熟的期间,侵害将近成熟的辣椒。染病初期,果实出现湿润状、褐色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并伴随有由红变黑的小粒点。天气潮湿时溢出淡粉红色的粒状粘稠状物;干燥时干缩变薄成纸状且易破裂。
②发生因素
当周围环境温度达到26~28℃以上,湿度大于95%时,容易滋生病菌。另外,地势低洼、土质黏重、排水不良、种植过密通透性差、施肥不足或氮肥过多、管理粗放,或因叶斑病落叶多,果实受烈日暴晒等情况,都易于诱发此病害。
③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与辣椒疫病防治类似。化学防治:发现病株后摘除病果,然后用药剂防治。可选用代森锰锌、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进行喷雾防治。
4、虫害
主要有甜菜夜蛾,烟青虫等,在低龄幼虫高峰期,于下午5点以后。用苏云金杆菌、虫酰肼、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作者单位:221700江苏省丰县农业农村局)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