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提高种植专业课程有效性的研究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玉米栽培技术》为例

时间:2024-05-22

武传宝 曹勇安

随着劳动力大量向一二产业流动,大部分青年都不愿意在农村种地,农村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形成了60后必须种地、70后不懂种地、80后不会种地以及90后不谈种地的局面。地由谁来种?谁能种好地?摆在了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合理的设置培养课程尤其是,开发课程如何突出课程有效性等问题,一直成为教育研究者关注的问题。笔者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中注重课程有效性问题做了分析。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随着劳动力大量向一二产业流动,大部分青年都不愿意在农村种地,农村剩下的都是老人和小孩,形成了60后必须种地、70后不懂种地、80后不会种地以及90后不谈种地的局面。地由谁来种?谁能种好地?摆在了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托管的甘南县职业教育,融入了全新教育模式,根据“农时决定课时”、“学情决定形式”的规律,培养出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业经营主体。

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试行方案》的要求,结合甘南县农民大部分都是以种植业为来源的现状,甘南县职教中心突出以种植专业课程有效性为突破口,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养质量。

1以农时决定课时学情决定形式为核心的课程开发原则,突出课程有效性

1.1春季课程设置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课程设置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与农时冲突,不能在农民最为繁忙季节进行授课和培训。尤其是在春季的时候,课程设置应该安排玉米期货市场、市场预警以及玉米品种选择方面课程。这样会使农民愿意培训。

1.2 夏季课程设置

夏季课程设置要根据学情来确定授课模式。越是根植农民内心需求的课程越是好课程,越是来源于农民实践反思的课程越是好课程。因此在夏季课程设置方面要在田间地头进行安排授课,在玉米田间管理方面、农药合理使用方面进行及时有效的培训,满足新型职业农民夏季课程的需求,从而形成具有生产流程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可以在生产流程的要求下,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

1.3秋季课程设置

本课程根据玉米栽培技术生产各环节来设计项目,结合生产实际又不脱离教材。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全过程指导,内容新颖,操作规范,实用性强。首先教学内容的选取做到针对性、实用性和新颖性。一方面我们由玉米种植的现场专家、管理人员、优秀农民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设计课程内容保证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另一方面以玉米生产实际中颇有影响的技术问题或现象为主要内容保证教学内容实用性。因此在秋季课程设置中集中突出实战性。

1.4冬季课程设置

由于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一年当中农民总计的农忙时间不超过四个月,其余八个月都处于农闲的状態,因此在冬季进行集中授课是提高课程有效性的最佳时机。在农民培养过程中着重注意农产品贮存与加工、农民创新创业方面的课程设置。

2突出“农民网上点菜专家在线下厨”为特点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实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有效性

由于农民具有地域分散化、学历层次差异化、技术需求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突出以集中授课和分散授课以及在线授课的模式解决上述问题。建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手机微信平台。

2.1配发4G手机

农民按照不同村屯,以班级的形式统计,共计配发240部手机,农民在炕头、地头就能就地点击视频进行随时学习,其中课程突出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主导的理念,将舞台还给学生,锻炼学生的陈述报告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能力,这也是课程有效性的衡量指标之一,根植于学生内心需求的课程就是课程有效性的指标之一。

2.2 聘请省市县专家录课

由于县级职教中心专业教师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局限,因此协调各方资源,聘请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齐齐哈尔分院种植专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式进行录课,在不同的季节录制不同的课程供农民在手机微信平台上点拨。

2.3现场教学

对玉米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阶段,采用现场教学法,使学生直接了解和掌握玉米种植技术各阶段的工作方法与操作规程。

2.4案例教学

根据玉米生产实践中以前碰见的典型问题编写大量的玉米种植的典型案例并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教学时,使用这些大量的典型案例,使学生对实际项目流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3突出“学分银行”的课程评价体系,实现课程评价中课程的有效性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学分银行制度是甘南县职教中心考核农民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在2-5年培养期限中不定时的累积学分,通过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等多种模式来建立学分银行。学分银行最终形成成绩写在产品上模式。包括建立合作社,形成特色种植业产品等。

总之,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种植专业有效性要通过多种模式来解决农民高度分散化和差异化的特点,让农民能坐住板凳是一项很高的教学技能,构建构建“工学交替”的课程结构,实现团队创建合作社与任务引领以及现场教学相结合,形成“教学做合一”的鲜明特色。

(作者单位:161005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