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玉米苗期病害综合防治要点

时间:2024-05-22

孙秋菊 李翠波

近年来,玉米幼苗矮小细弱,叶窄叶薄发黄,心叶扭曲不舒展,轻者生长缓慢,重者幼苗枯死。也有的玉米地块叶片发紫逐渐枯死。因此,造成不少地块玉米参差不齐缺苗断条,导致部分农民对个别厂家的肥料质量产生质疑。

1.发病原因

1.1在土壤商情差的年份往往土壤温度高,施入的化肥因土壤缺水溶解速度慢,无机养分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吸附则不宜引起烧苗。相反土壤商情好则土壤温度低微生物活动能力差繁殖力低,而施入的化肥很快溶解,就会因土壤溶液中的高浓度化肥得不到有效分解,而导致玉米种子根系延伸而触及化肥烧根死苗。同时,由于玉米幼苗地下部分受低温寡照影响,叶面光合效率低,大量的无机养分得不到有效转化,致使根系发育不良植株生长缓慢,叶小叶薄叶发黄,严重致死叶死苗。

1.2土壤肥力、质地、地块分布位置,对玉米出苗与发病轻重影响很大。调查发现凡是历年施农家肥的地块几乎不发病,既是发病也很輕,而多年未施农家肥的地块发病重;就普遍发病表现症状看,粘土容重重的地块,土壤贫瘠的沙质土地块发病重;从地块分布位置看,低洼地,背阴冷凉地块发病重。这些现象看起来很复杂,但实质都是与土壤肥力有关。肥沃土壤温度稳定,在低温寡照条件下,不至于因气温多变而随之变化。研究表明:土壤有机质能使土壤疏松和形成结构,从而可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腐殖物质对土壤的热状况也有一定的影响。这是由于腐殖物质是一种深色的物质,深色土壤吸热快,在同样日照条件下,其土温相对较高。这说明要提高土壤肥力,就必需增施有机肥,才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温度,缩小土壤昼夜温差,以利于玉米扎根发芽出苗。

2.防治方法

2.1肥料离种子要适宜,一般亩施肥料10kg以下距种子周围不得少于7cm;一次亩用量10~15kg,距种子不得小于10cm。假如亩用量再增加要在扶垅开20cm深沟施农家肥同时施化肥,有条件的话,施肥后用耙子等工具把化肥与农家肥充分混均匀再扣垅更安全。

2.2实施合理轮作倒茬。玉米与大豆、花生、地瓜等作物实现2~3年轮作倒茬。但要特别注意玉米田封闭除草剂用量,必需按说明用药量使用,否则将会对非禾本科作物产生药害。

2.3晒种:在玉米播种之前利用晴天上午十时至下午三时前晾晒3~5天,可灭菌防病,激化种子酶活性,也有利种子吸水。

2.4播种前1~2天用食用豆油与玉米种子,按1:100比例拌种,即:1两豆油拌10斤种子。具有增温、保温、补充有机营养的功效,可有效的抵御春季土壤温度变幅大,对玉米扎根出苗造成不良影响,利于苗齐苗壮、叶色油绿。

2.5适时播种。依土壤肥力和地块分布确定播种顺序,一般当地温度5cm深土壤稳定通过8℃即可播种。原则上要先播土壤肥力好的高燥阳坡地和平肥壤质土地,再播土壤肥力中等的沙壤土或沙土地,后播背阴坡、低洼易涝或地力较差的地块。

3.苗期病害防治

3.1粗缩病

主要由灰飞虱传毒引起,耕作粗放的免耕田以及杂草多、干旱时发病重。在玉米4-5片叶时叶背部产生长短不一白色蜡状突起、上部节间短缩,顶部叶簇生;心叶中脉两侧产生虚线状条纹矮化、叶片僵直,宽、短而厚,颜色浓绿;叶片用手擦有粗糙感。

防治方法: 调节玉米播期;使玉米苗期错开灰飞虱的盛发期。间苗时去除病株。中耕并铲除田边和田间杂草。在玉米出苗前后,用50%的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

3.2青枯病

连作玉米田及高湿、雨后骤晴的情况下发病严重。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发病初期叶片呈灰绿色,萎蔫下垂,并逐渐变黄;根系和茎基部呈水渍状后变褐腐烂,潮湿时可见白色或粉红色菌丝。

防治方法:可选用抗病品种,并用1.5%植病灵浸种;增施钾肥,合理密植,清除病残体,开沟排水;发病初期在晴天中午用瑞毒霉和天丰素混喷,3~5天后再喷一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