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刘西拉是国家攀登计划土木、水利工程基础研究首席科学家,他认为自己的妻子陈陈不是一个使人惊讶的人物,而是一个有深刻内涵的普通学者、妻子和母亲。而在电力专家、上海交大博士生导师陈陈眼里,丈夫刘西拉既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又是一个深情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
家在何方
那个年月,清华园里到处是大字报的夹墙,地上也散落着大字报的“残肢”。刘西拉和陈陈就是踏着这些残纸败页走出夹墙的,身后还不时传来高音喇叭的喧闹声。
刘西拉即将去四川成都西南建筑研究所,陈陈分在了哈尔滨电机研究所。她身体不好,刘西拉不放心她只身去那里,他们就找到一机部,跟有关部门相商:能照顾一下我们的夫妻关系吗?有位李工程师接待了他们,提出了两个方案:一是同去上海电机厂,刘西拉去基建科工作。二是陈陈也去四川,到德阳电机厂。“德阳离成都有多远?”“71公里。”李工程师见他们有些激动了,又说:“将来我们励磁控制的重点就放在四川。”陈陈小声对刘西拉说:“就是四川了。”刘西拉也想:那就在四川安家吧。回来的路上,起风了。好冷的天!刘西拉说:要庆祝一下!他们第一次进了“东来顺”,吃了一顿涮羊肉,以此作为走向生活的典礼。
一代名姝
陈陈7岁就会弹琴。她是在上海中西附小学会的。进了中西女中(现上海市三中),便是进了钢琴家的摇篮。那里的李明贞老师是留美的钢琴硕士。6年后,陈陈在上海中学业余艺术团里已是小有名气的钢琴手了。考大学时,她的父亲说:“报考音乐学院吧,走这条路你会有作为的。”“不,我要学电力。”
陈陈以数理化三个100分,夺得了华东六省一市的理科状元,考进了清华电力系。校长蒋南翔派人找她谈话:“你考得好,就到新建的自动控制系吧。”陈陈说:“我还是想学电力。”那时,她憧憬列宁关于苏维埃加电气化的预言。父亲的道路和背影,也常使她沉思。父亲早年毕业于上海交大电力系,后来成为了颇有成就的老一辈工程师。在清华,她以24门功课全5分的成绩,获得了优秀毕业生金质奖章,并出地色地完成了清华电力系研究生学业。大学期间,她还在中央音乐学院业余部钢琴系学习了两年。当她拿到钢琴系的文凭时,她的指导老师很惋惜她没有把钢琴作为第一专业。
机不可失
进了德阳电机厂,陈陈整日在车间当刨工,学非所用。刘西拉意颇不平,就鼓动她去报考正在招生的峨影乐团。陈陈心动了。
陈陈来到峨影乐团。考试时,她弹了一支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的前奏。主考人又要她弹一个钢琴伴奏《红灯记》选段。她对京剧不熟悉,说“我是不是弹慢些?”其实,主考人心里早就定了:“她这样的水平来了就能工作。”她考上了,如此一来,她也终于可以到成都,与丈夫团聚了。乐团通过省委组织部来德阳调人时,陈陈正即将“归口”:有人通知她去设计科报到。陈陈呢?就像罗盘上的指针,轻轻地跳了一下,还是牢牢地指向了“电力”。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儿子先是跟着陈陈。陈陈不能因为身边有子,就不再去山东、河南、湖北、广西等地的电站搞调试了,儿子就被送到了南京的爷爷奶奶家。一家人“三分天下”,哪里还有家的影子?时间长了,双方领导都看不过眼了。他们说:“一对书呆子,这日子怎么个过法?”还是往一块凑凑吧。德阳电机厂有个中等技术学校,很欢迎刘西拉来厂任教。成都呢?虽然没有大型电机厂,可还是能给陈陈安排个地方。刘西拉想了想,“还是不要了吧。”陈陈也几乎没有考虑。他们都把各自的专业看得很重。舍什么也不想舍这个。双方领导只好叹气。
爱有多深
刘西拉9岁开始拉小提琴。考入清华土木系时,他已经拉得很好了。上世纪50年代,他和陈陈都参加了大学生乐团。
1962年初,刘西拉作为清华管弦乐队的首席提琴手,正准备一场独奏音乐会,音乐室请陈陈为他钢琴伴奏。这可是个艰巨的任务。近两小时的曲目,从贝多芬《春天奏鸣曲》到莫扎特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他们整整准备了半年多。那时,《北京晚报》关于陈陈获得双文凭的报道(本科与钢琴),仍在人们的议论中。刘西拉还在大学毕业设计阶段。
每星期六晚上,他们都会在音乐室练琴。陈陈强在节奏,刘西拉强在对音乐理解,他们配合得很默契。秋天的时候,刘西拉仍去向难定。一是去大庆———这是他的第一志愿。二是留校读研究生。刘西拉把自己的志愿告诉了陈陈。又一个星期六的晚上,练完琴,陈陈弹了F大调浪漫曲,问刘西拉怎么理解?刘西拉说:乐曲中间有不安分的情绪。陈陈又让刘西拉唱了一支抒情歌,她伴奏。这天晚上,他们谈了“别的”。这一天是9月3日。就在这年的冬天,刘西拉独奏音乐会演出成功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就“这么”确定了。事后,刘西拉问陈陈:“为什么不等我留在清华时,再表明感情呢?”陈陈说:“等你读研究生了再定,感情就没分量了。”5年后,他们有意挑选了9月3日这个日子,结了婚。
三年特例
改革开放后,经国家考选,陈陈作为一机部首批访问学者,赴美留学。访问学者工作结束后,她又攻读了美国普度大学电氣工程博士。每年报考普度的研究生有2000多人,其中1400人集中在电气工程系,被录取者才几十人。陈陈就是这几十人里少有的女性,也是唯一年过40的。其间,刘西拉也来到美国普度大学攻读学位。他们是这所大学里第一对中国大陆来的研究生夫妻。夫妻俩每天早上吃完面包,带着中午的三明治赶到学校去上课,傍晚才回家做顿中国饭吃。饭后睡“午觉”,晚8点再回到普度学到午夜1点。这时,才拨通电话:“你那边怎么样了?”然后一路回家。
拉法耶特市的冬季很长。到了这个季节,路面积雪不化,他们就推着自行车过“雪地”,沿路的汽车有时会溅他们一身泥。有时也很危险。有一次,气温低得陈陈的手都冻伤了。可是,他们却很珍惜这在外求学的每一天。不仅为了学有所成,也是因为这是他们有家之后,在一起生活最长的一段岁月!后来,他们搬进了“已婚学生公寓”,又成为了公寓中的第一对中国夫妻。有些朋友对他们说:“好好享受一下吧,何必那么玩命!”还有人出点子:“你们干脆再生一个孩子吧,能算美国小公民呢!”陈陈就说:“我们也只是临时在这里。”这些朋友到他们公寓后,才哎呀一声:真是太“临时”了!真是什么也没有。书和资料堆在地上,电视机放在书堆上,床上连罩单也没有……
(未完待续)
据新浪网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