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研究

时间:2024-05-22

朱文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食品安全的认识程度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对食物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2014年国家颁布的《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首要责任人为从事相关畜禽饲养、屠宰运输的单位以及个人,应当对病死畜禽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同时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本文在对某地区养殖户近年来的病死猪处理行为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总结了养殖户的个性特征、经营特征、风险特征,同时对保险政策进行分析,探讨了不同因素对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的影响。调查发现无害化处理行为对养殖户的受教育水平、风险防范意识水平影响较为明显,同时养殖户采取的无害化处理行为能够有效降低猪的死亡比例,对此影响充分加强养殖户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的认识。

一、文献回顾

目前由于相关监管手段的缺失导致管理部门很难对小规模的养殖个体进行监督和管理,导致病死猪随意丢弃和非法出售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研究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养殖户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利用相应的定量分析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张跃华等人利用probit模型对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养殖户受教育程度以及养殖经验对无害化处理行为具有明显影响,张雅燕等人利用Logistic模型对无害化行为进行回归分析指出养殖户的年量对其无害化处理行具有反向影响。

李立清等人采用Logistic模型,认为系统培训以及处理设施对于无害化处理行为具有明显影响,在对前人研究结果总结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对某地区的养殖户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影响养殖户无害化处理行为的因素主要有养殖户个性特征、养殖户的经验、养殖风险以及相关的保险政策。

二、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养殖户的个体特征

养殖户个体特征对于无害化处理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分别是养殖年限和养殖户的受教育年限,调查研究发现具有6~8年养殖经验的养殖户较多,其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比例也最高,调查中发现37%的养殖户受教育年限为6~8年,同时受教育年限时间越长无害化处理行为比例越高,调查结果表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的比例随着养殖户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上升。

(二)养殖户的经营特征

养殖户经营特征对于无害化处理行为的影响主要包括养殖模式和贷款行为两个方面。通过对散户、养殖小区、家庭牧场以及公司制牧场的调查发现后两者的无害化处理行为占比较高,散户相对较低。受经济压力不同的影响,无贷款的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占比更大,相比之下有贷款的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占比较小,相差25%左右。

(三)饲养风险防控措施

由于养猪本身也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因此饲养死亡率较高的养殖户其无害化处理比例也相对较低,另外定期采取相应防控措施的养殖户其无害化处理行为比例较高,包括定期体检、接受检疫、养殖场清扫消毒以及专业人员配备等。

三、提高养殖户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比例的建议

(一)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

没有完善的风险防控措施,极易导致养殖场内动物疾病的发生,甚至爆发大规模的疫情,养殖户反而会蒙受更大的损失,对此养殖户应当在前期就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制度,在降低养殖动物死亡率的同时实现无害化处理。

(二)扩大保险的覆盖范围

调查研究发现养殖保险能够在很大程度对养殖户的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因此保险公司应当在于养殖户充分沟通的基础上采取“愿保尽保”的原则逐年增加承保率,只要养殖户符合相应的投保条件,保险公司就要尽力承保,从而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水平和养殖能力,降低动物死亡率,提高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行为的专业度。

(三)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形成

借助政府财政能力和相关政策支持促进养殖户养殖模式的转变,提高养殖的质量和安全,促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的形成,同时还应当建立畜牧养殖的标准化文件。

综上所述,通过对相关地区养殖户无害化处理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养殖户的无害化处理行为受养殖户的受教育水平、风险防范意措施以及经营模式等因素影响十分明显,对此应当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扩大保险的覆盖范围并逐步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形成。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