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黄育香 王朝霞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及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又是高产作物,种植效益较好,红薯由于含水量高,贮藏期间极易生软腐病,如不加以重视,就会造成甘薯大量腐烂。该病是甘薯采收和贮藏期的重要病害。红薯也称为甘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具有较好的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优质食用型甘薯越来越受欢迎。而且甘薯在室温不低于9℃的条件下可保存数月,可做到周年供应,又是高产作物,种植效益较好,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然而,甘薯由于含水量高,贮藏期间极易生软腐病,红薯软腐病严重危害了其生长,并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该病是甘薯采收和贮藏期的重要病害,如不加以重视,就会造成甘薯大量腐烂。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红薯软腐病的发病条件、症状及防治措施。
软腐病由匍枝根霉菌(Rhizopus sto1onifer(Ehr ex Fr.)Vui11.)引起,可危害多种作物。病菌在薯块上、贮藏窖中越冬,也存在于空气中。条件适宜时萌发,从薯块伤口侵入产生危害。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可借助气流进行再次侵染,薯块受冻、有伤口情况下,发病率高且发病较重。通风不良,高湿,温度偏高或窖温偏低,伤口较多,疏于管理等情况下发病率高且重。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75~85%。当温度高于29℃、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病孢子萌发受阻,发病率较轻。
软腐病菌主要感染薯块,染病初期在薯块表面长出灰白色霉状物,然后变为黑色或灰暗色,病变组织变成淡褐色水浸状,最后在病变表面长出大量灰黑色黑丝及孢子囊,形成一大片黑色毛状物,在适宜条件下扩展迅速,约二三天整个薯块呈软腐状,发出难闻的恶臭味。
对软腐病要采取综合措施防治,主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适时收获,避免机械伤害。
夏薯要在霜降前后收完,秋薯要在立冬前收完,要选晴天收获,挖薯时尽量减少或避免产生伤口。
二是要精选健薯,做到安全入窖。
在红薯入窖前要精选,淘汰病、残、烂薯,水气晾干后入窖,尽量用新窖。旧窖用前要把窖内旧土铲除露出新土,也可每平方米用硫磺15克进行熏蒸消毒杀菌。
三是要加强管理,降湿、保温和通风。
红薯贮藏期间正是严冬,寒冷季节,保持适宜的温度是安全贮藏的关键。目前,贮藏红薯普遍采用窖藏的方法。因窖藏能利用地下热和薯块的呼吸热来保温防冻,比较安全。
红薯贮藏时间较长,多达4-5个月,入窖前,一定要严格挑选,剔除破伤薯、病虫薯、裂薯及受冻薯等。入窖前要在窖底和窖四周铺垫干草。贮藏期间一定要专人管理,勤加检查。管理工作主要是调节窖内温度,防止病害发生,并必须根据贮藏期的三个不同阶段做好管理工作。
①贮藏前期,即入窖后30天内,由于薯块生命活力旺盛,呼吸强度大,放出大量的热量、水汽和二氧化碳,从而形成高温高湿的环境条件,因此这段时间的主要工作是通风、降温和散湿,温度控制在15℃以下,湿度控制在90%~95%。具体措施就是利用通风孔或门窗,有条件的利用排风扇,加强通风。如果白天温度高,可以采取晚上打开、白天关闭的方法;以后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通风孔可以日开夜闭,待窖温稳定在15℃以下时可不再通风。
②贮藏中期,即前期过后到立春的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外界气温很低,同时薯块呼吸作用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减弱,放出的热量减少,因此窖温降低,是薯块最容易受冷害的时期,保温防寒是这段时期的工作重点,使窖温不低于10℃,最好控制在12℃~14℃之间。具体措施:封闭通风孔或门窗,加厚窖外保温层,薯堆上覆盖草垫或软草。
③贮藏后期,开春以后,气温回升之时称回暖期。窖内经过冬季封窖;氧气缺乏,薯块生活力有所降低,如遇高温很容易感病,并会迅速蔓延。这个阶段管理工作要以通风换气、稳定窖温为主。在保持窖温12-14℃的前提下,减少覆盖,逐渐打开窖门,加强通风换气,保持薯块正常呼吸。但此时的天气时冷时热不稳定,随时注意保温和散热。
红薯软腐病病虫害需要及时防治,种植户在进行红薯种植时,要依据红薯病虫害防治知识,科学高效进行红薯软腐病防治,从而降低红薯种植损失的风险。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