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王占义,生于1960年。他是前新华社内蒙古分社前副社长,内蒙古十大藏书家之一。2015年,已潜心收藏40年的他,创办了内蒙古史料博物馆、世界报刊博物馆和毛泽东文献资料博物馆。本文摘自他为自己的《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写的序言:
时间不留人,留事,留书。我希望多年后,女儿从家中巨大的书架里,能抽出几本爸爸编写的书,从那里她能看到爸爸眼中的家乡,爸爸走过的路、想过的事。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先后出版了《内蒙古之最》和《内蒙古历史上的今天》等作品,但让我津津乐道的还是《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
从170万字精简到90万字,一部涵盖了日常用语、时尚语言、翻译词语、俗语、成语、称谓以及古诗词名句,故事性与趣味性兼具的阅读型辞典,凝聚了我三十年的心血,更满载着我人生的梦想。
1982年,我毕业之后进入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工作,每天面对一堆干巴巴的统计数字,甚是乏味。如何才能把数字变成通俗易懂的语言文字?我自己虽不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出身,但却很喜欢写作。于是,我尝试讲述数字背后的故事,并向内蒙古电台、《内蒙古日报》等媒体大量投稿,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出乎意料的是,我的稿件很受欢迎。当时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的张兴茂多次说我的投稿数量和采用率均远高于他们台里的记者;《内蒙古科技报》曾开辟专栏,用半年时间连载了我编写的《内蒙古之最》;我撰写的《要统一对发展我区粮食生产的认识》还被自治区党委《常委阅件》采用。这些接连不断的小惊喜,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和鞭策。
“平生无所好,唯愿有书读”。但当时我家里很穷,实在拿不出富余的钱来买书和资料。于是,我有了一个念头:通过集报、剪报这种最省钱的方式收集、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料,充实自己,提升自己。不承想,这项“工程”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一把剪刀,一个旧书包,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成了我的“标配”。无论走到哪里,我都盯着报刊不放。“人间只道黄金贵,不问天公买少年”。年轻时的那股执着劲,我現在想起来还会心潮澎湃。
当时,呼和浩特市郊区有一家废品收购站,每天大概回收七八吨旧报纸。每到周末,我就来这里翻旧报纸,遇到合适的资料就剪下来。废品站里,旧报纸成堆,霉味儿熏鼻,冬天冷风刺骨,暑天闷热难熬,可是我心里只想着寻找我喜欢的资料,常常会一直弄到第二天早晨五六点。从废品收购站出来的时候,我脸上、鼻孔里、耳朵里,都是灰尘;擤出来的鼻涕、吐出的痰,全都夹杂着尘土。后来,废品收购站的老板被我感动,同意我晚上把剪不完的报纸用麻袋驮回家剪,第二天再送回来。
剪报既需要细心,也需要耐心。有时候,对于一个词条的理解,不同的文章会有不同的解释,要找到正确的答案并不容易。缺乏耐心,少了某些资料,将会使词条释义不准确、不全面。为了集报、剪报,我经常麻烦街坊邻居、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不放过每一次搜寻的机会,每每找到一份心仪的资料,我都会欣喜若狂、不能自已。
就这样日积月累,我收集了全国各地报刊的创刊号6000多种,收集号外报1500余种计10000多份,收集各类画册、图书、刊物近30000册。办公室、家里,到处是成捆成捆的旧报纸和书,家里的书房成了堆放旧报纸和书的仓库。为此,家人常常抱怨又无奈,但最后又毫无例外地给予了我理解与支持。
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我开始产生了出书的念头。初期,我只是把剪到的报纸剪贴到空白的统计报表的后面;后来,我开始汇总这些资料,把不同报刊刊登的同一词语的溯源材料剪贴在一起,然后反复考证,逐渐形成自己的想法。
1991年,我正式调入新华社,成为一名我梦寐以求的新华人,但却与新闻隔扇窗,没有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每天要处理大量的繁杂事务。不过,我的藏书和剪报爱好没有搁置。在数十年的剪报、搜集材料过程中,我始终把自己看作是首席编辑,凡事身体力行,从淘到报刊到剪切,盯住材料出处的每一个环节。随着阅读的深入、视野的开阔,我将多年积累诉于文字、传诸后世的愿望就愈加强烈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12年5月,170余万字的初稿终于在千辛万苦中完成,其中收录了4300多个词条。这一稿,我自己已经反复、仔细打磨过十几遍。
2012年7月,上海辞书出版社看过我选发过去的几个词条后,很感兴趣,请我立即将全部样稿寄去。
2012年10月,上海辞书出版社通知我,《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已通过选题论证,列入图书出版计划,并提出了初审意见。
经过第二三稿的反复推敲论证、删削、修改,2015年1月,我的《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第一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
《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第一版)出版发行后,取得了超出预期的社会反响。2015年1月第1次印刷后不到半年即售罄,同年6月第2次印刷。
但是由于自己的古汉语功底浅,驾驭文字的能力有限,特别是不少词条是十几年前编写的,现在回过头来仔细阅读,我发现有许多明显的瑕疵,实在感到汗颜,有愧于众多热心读者的厚爱。思虑再三,我决定编著《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第二版)。
第二版从资料搜集到核实,从编写到打磨,又历时一年之久,可以说,用“呕心沥血”来形容第二版的创作,一点也不过分。
我经常想,如果能够拥有无限的青春,拥有一颗永远火热的年轻的心,我们就会永葆奋斗的激情。正如路遥所言:“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
尽管有人说“这是一本男人需要,女人爱看,大人小孩都喜欢,这辈子有用,下辈子也不过时的好辞典”,但我深知,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绝对完美的。由于我的学识有限,《中外词语溯源故事大辞典》(第二版)虽然比第一版有较大改进,但在遣词造句、体例安排、语言风格等诸多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期待本书的第三版、第四版能够更加完美,不辜负出版社将该书列入精品辞书序列的美意。
据新华每日电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